陕西导游词(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陕西导游词 1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位于霍去病墓前,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
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
四十多年来,茂陵博物馆从原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扩大到121486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发展到15805平方米,馆藏文物由原来的20件增加到4100余件,国宝级14件。
其中石刻伏虎、出土文物鎏金马、玉雕铺首、四神空心砖、陶水管等多次到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摩纳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轰动。
博物馆园林景色宜人,仿汉建筑群林立,亭台楼阁,碧波荡漾,苍松翠柏,芬芳馥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
游览内容丰富,“戏观茂陵一绝、琳池鱼追游人”,千年编钟展演,聆听悦耳古曲,夜景流光溢彩,浮桥喷泉迷人;欣赏《汉武帝事迹造像展览》,领略西汉盛世风采,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来茂陵视察时,欣喜的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
陕西导游词 2
大家有没有来过西安,对西安有那些了解,在那里我把西安的概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大家都明白,我们全国有许多城市,人们习惯性根据它的特点给它取别称,如哈尔滨称为冰城,昆明称为春城,济南为泉城,西安称为古城,突出一个古字,因为西安的确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城市,它同希腊的雅典,意大利的罗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并称为世界四大历史名城,西安又是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曾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40多年。西安古称“长安”,是汉高祖刘邦所取,期望长治久安的意思,到了明王朝时期,朱元璋建都南京,我们在西边,他期望西方长治久安,所以改名为“西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最鼎盛的周秦汉唐都建都于西安,中国古代许多伟大的君王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等都是在西安度过了他们的政治生涯,西安在古代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西安的历史被称为是“中国历史的浓缩”。全国旅游界有句话:要看中国十年的发展去深圳,百年的变化去上海,要了解中国千年的历史去北京,感受中国五千年的礼貌来西安。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首站来到西安,他对西安的评价就很高,他说:“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红门叫做山门,它高约10米,面阔3间,进深2间,中间为穿堂道,请大家向上看,在山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独乐寺”三个字,字径半尺,刚劲浑厚,为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手书。为什么叫独乐寺呢?因为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才命名为独乐寺。好,就请大家随我走入独乐寺吧,进入山门,首先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两尊高大的护卫金刚力士,就是民间俗称的“哼哈二将”他们均高4.5米,居高临下,虎视眈眈,面目狰狞可畏。
说起西安的此刻,首先它是西北最大工业城市,工业总产值占了西北五省的20%;西安又是西北最大商贸中心城市,漫步西安街头,商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商业很发达;因自古原因,中国最古老的皇家大学――太学就建立于西安,所以西安的教育力量十分雄厚,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于全国第三位,现有大专院校49所,每年在校大学生十几万人,师资力量两万多人;西安的科技实力雄厚,也是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汇聚有科技人才三十七万之众;西安的航空航工力量居全国首位,我们的阎良飞机城生产了运七、飞豹、方舟等飞机,中国唯一的卫星测控中心就在我们的东郊;西安的军工生产力量仅次于重庆,位于全国第二,西安分布了许多大型军工企业;西安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文物古迹众多,素有“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美称,每年来西安的旅游的人十分的多,外国旅游的人来中国旅游,西安是必不可少的一站,西安旅游业收入占国民总产值15%左右,一年大约有150多个亿。
西安共有九区四县,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仅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
这几天大家有没有在西安的市区看一看,有没有发现西安的建筑不是很高,这和我们八十年代的市政规划有关系,为了持续古城风貌,城墙以内,钟楼附近不能有高层建筑,要看西安的高楼大厦请到西安的南郊、西郊去看一看。我们有没有发现西安的街道很宽很直,方向感很强,都是正南正北正西正东的路,他们构成井字型的交叉,市井一词就源于古代的西安城。西安的街道没有弯路,就向西安人的性格一样,心胸宽广,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西安此刻是高楼大厦与居室庭院并存,宽阔大街与僻街小巷相映成趣,既有古都风貌,又有现代城市的特色。
陕西导游词 3
西安鼓楼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陕西导游词 4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乡内乱争西大街南院门的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修于亮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以及清坤隆五年前后二次重建。楼上本有巨鼓一壁,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以及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相互辉映,为今乡增色。鼓楼是亮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修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修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仄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没有亚于钟楼。今时楼悬梁挂一壁大鼓,厚暮时击鼓向齐乡住民报时,故称鼓楼
今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中午”,等于“子夜”,“五鼓”等于“五更”,一晚上共报5次。亮代的西安乡周长11.9千米,面积为8.7仄方千米,鼓楼地处西安乡中部恰恰西北,为使鼓声能传遍齐乡,就必须修制高楼,设置大鼓。亮、清二代,鼓楼周围大可能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以及四周的'住民生活都离没有合鼓声,鼓声亦成为其时人们最熟悉的动听之声了。李允严所誊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一语叙破,说亮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乱争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齐乡景色。西安鼓楼是乡内乱争亮清修建物的次要标志以及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合始,百姓政府曾多次建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举行了大规模的维建,为入一步合收以及操纵文物资源,慌忙成文化旅游偶迹的倒退,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意重造鼓楼大鼓。重造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劣质牛皮蒙造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造,加之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入,跨进21世纪。该鼓声音洪明、浑薄,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以及鼓楼之间,合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制型独特的声光喷泉没偶然变动,是今村夫民戚闲、娱乐的好往处。
陕西导游词 5
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中国道教源头”---老君山参观。在参观期间有两个小小的要求:第一,请不要吸烟,因为老君山是天然林海,一级防火单位;第二,请大家在参观的时候,不要离开登山盘道和休息台,因为老君山地势险峻,并有野兽出没,以免发生危险。谢谢合作。
第一项:老君山的得名
老君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西岳华山之阳,地处秦岭东南段北端的陕西省洛南县巡检镇,在该地有一历史非常久远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名曰“老君洞”,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内溶柱林立,姿态万千,错落有致,特别是与道教传说中的神物酷似的“系牛柏、炼丹炉、圣君卧榻、天门、豆腐坊、仙塔、玉柱、青牛”等溶柱景观更是引人入胜,令人神往。相传太上老君从周国赶往秦国途中,在河南灵宝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住,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太上老君迫不得已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太上老君对受制于人的尴尬处境深感关切,发誓要修得正果,他便来到洛南老君山潜心修炼。时年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在老君洞终于功德圆满,修炼成仙,玉皇大帝亲驾相迎,也到此处与太上老君切磋仙道,遂成道教一统。后太上老君到达秦都西安,又降至终南山楼观台讲道,至此,道教传统才深深的扎根于中华大地。故民间人士在这陡峭的山崖上建造老君庙、玉皇殿以志纪念,老君庙、玉皇殿那历尽苍桑、饱经风霜的铮铮风骨,浩立于峭崖绝壁之巅,俨然向世界宣告中华道教在这里诞生。遍布山间的秦砖汉瓦、古迹遗存,承载着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先民们虔诚的神灵崇拜,民国八年,这里的乡民又勒石树碑,记载着这一史迹,于是,老君洞所在的群山峻岭也就叫起了“老君山”,老君山也就成了“中华道教第一山”。
第二项:道教文化艺术碑林
道教文化艺术碑林是老君山旅游开发项目的一个人文景观,将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线,辅以各界名流和游客的诗词、散文、观感、题词,全面、系统地再现道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道教文化在老君山发扬光大的不朽历程。如果那位来宾有兴趣,我们可以给您免费提供一块碑位,永久留下您的人生足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闫光臣先生游老君山的观感诗。
第三项:老君山生态旅游与老子文化
老君山和太上老君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太上老君的学名叫“老子”,他的著述叫《道德经》,是道教始祖和中国的哲学之父。
黑格尔把老子的思想和欧洲人的老祖宗的哲学相比,认为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黑格尔尊崇老子哲学,把它同希腊哲学一样看成人类哲学的源头。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最伟大的代表,他的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的建构终结传统的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诞生的。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这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鱼,要慢慢地将它煎熟,要自然而然,不要多翻动,否则就使鱼破碎得不成样子了。美国前总统里根很欣赏老子的这一智慧,深知其三味,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用这一理念来指导其经济政策,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这一团紫气,是飘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祥瑞,带来智慧的,这一团紫气不仅在中国飘了几千年,又飘出了国门,给世界带去了智慧的芳香。
因此,当老君山生态旅游与老子文化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洛南老君山就成了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我们又成功地在旅游服务领域注册了“老君山”商标,开创了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先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太上老君灵光照耀下的老君山生态旅游,让我们攀附在中国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形成了旅游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得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太上老君像 据史料记载:太上老君生卒年月不详。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在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有的亦称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为了纪念太上老君这一历史传奇人物,我们在这里建造“太上老君塑像”作为“中国道教之源 - 老君山”的标志性建筑,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美景有一个完美的结合。塑像高约5米,底周宽约3米,居于老君殿(在建)前的小山之巅,背靠玉皇岭,西临禹坪川,居高临下,威仪凛然,是我市最具特色雕塑代表之作。塑像主人雍容华贵,步态轻盈,手握禅杖,俯瞰众生,令人肃然起敬。再现了道教教义中的“重现世,恤民生,察民情,疗民疾”的思想,直观的表现出道教创始地特有的“洞天福地”的深刻蕴义。
太上老君像体验点:感受道教文化历史渊源。老君山是一块神奇的地方,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修炼成仙,功成名就之后,玉皇大帝亲驾相迎。
第四项:天然氧吧
老君山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16万个负氧离子,如同天然氧吧。在老君山一天吸入的负氧离子,相当于在大城市里待一年。
神奇的负离子来自森林的树木、枝叶尖端放电,来自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水分子的裂解也可产生大量负离子,神奇的负离子来自晨露雾气、雨水降落的过程中。
老君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区,生长着3200多种植物,这里的植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在全国首屈一指,是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天然划分中国大陆南北气候的地理功能。
老君山山高谷深、重峦叠嶂的地貌,清晨,云雾缭绕;日间,清风徐徐,鸟语花香,素有"天然氧吧"美誉,走进这片原生林,每一种珍稀动植物都在向您讲述一段久远而沧桑的生命历程。
油松林是攀登老君山的一条必经之路,这里绿荫闭天,油松盘根错节,栉比鳞次,山风吹来,松波阵阵,松涛汹涌,好似一片绿色海洋;若是您在林中小憩,清新凉爽的空气,不知名的鸟语,还有遍地的野花,定会让久居繁华都市的你忘乎所以。节假日邀三五朋友,畅游此地,不失为一件很惬意的事。这里是四季游玩的好去处。早春,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炎夏,浓荫蔽日,山风清凉。金秋,红叶似火,野果飘香。深冬,雪峰皑皑、银装素裹。这里是著名的“天然氧吧”,其实,老君山处处都是“天然氧吧”,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9%以上,其密度之高,保护之完整,堪称“秦巴之粹”。
油松林体验点:鸟语花香,这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给您最大享受。整个林间空气清新,异常清净,沉美无比。
第五项:龙藤沟
老君山上漫山遍野、纵横交错如灵蛇上山的龙藤及五颜六色、形状怪异的山花,据书上介绍,龙藤又名牛马藤、过山龙等,属热带生长植物,能在老君山景区生长属一大怪事。它落地生根,根又生藤,如行蛇走蟒般无止境在森林间、岩石上乱窜,形成了一个 “龙蛇世界”。每到春暖花开时,满山的龙藤便挂满五颜六色、形态怪异的花,沁人心脾,构成了景区一大独特景观。
龙藤沟体验点: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山林苍翠在浓荫蔽日的山林中拾级而上,呼吸着富氧离子的纯净的空气,了解着这千年历史的道教名山,放眼四望,莽莽山林尽收眼底,使您产生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第六项:回心崖
回心崖山势险峻,山崖峭立,山道崎岖,前历老君梨沟之艰,后临青龙背之险,意志不坚者多在此休息后下山,故称回心崖。
据说,人们如果被红尘干扰得不知如何才生活下去时,来到了这里,就可以悟出一切尘缘。也有人说,有人想来老君山归隐,来到这里,突然觉得红尘可恋,又改变主意回头。民国时期,也常有人独坐这里,或忧虑,或心灰意冷,但往往有老年的道人,会在其身边加以指点,或者,有素不相识的香客投以关注的一目,他顷刻间就会茅塞顿开,回心转意。据说到过回心崖的人,人生要豁达很多。
回心崖体验点:在回心崖前,举目仰视,万丈石壁,横立眼前,使人望而生畏,考验旅游者的意志。
第七项:青龙背
青龙背位于老君仙洞前,是一突兀状山脊,两旁数丈深渊,高不可测,相传青龙背前的山洞中有条青龙,故而得名。青龙背上树木茂密,降低了突兀山状的惊险程度,有又钢制护栏防护,是登山爱好者最理想的攀缘之处。
青龙背体验点:青龙背上悬壁峭立,恰似一青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佛,恰似龙须飘飞。每当大雾袭来时,云雾升腾,青龙背如遨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浓雾散去,睛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
第八项:老君洞
老君洞中现有天然溶柱形成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塔林、高山飞瀑、天门、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塑有太上老君像、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牌位供香客朝拜,千百年来一直为道教信众朝圣之所。天然溶柱鬼斧神工般雕成的大自然奇观,与天然、原始的自然地貌融为一体,成为老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君洞体验点:清晨的阳光,直射到洞口那根溶柱上,象是参天松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洞口布满各种岩溶地貌的钟乳石,让人目不暇接。
第九项:观日台
观日台位于老君山五峰之首——紫气东来峰,与老君仙洞之间,是回心崖的顶部,俯瞰山下,阡陌纵横;远眺群山连绵,起伏跌荡,满目苍郁。清晨,一轮白日喷薄而出,令人耳目一新。这里是老君山观看日出的最佳位置。
观日台体验点:天边的一缕红线,渐渐变宽变亮,继而成为了一条橙红色的云霞,一瞬间,一轮红日已跃出了云海,四周霞光万道,美不胜收。只见日吐万丝,霞光普照,山岭、松林无不染上金黄的色彩,大地同时七色交织,五彩缤纷。
第十项:老君犁沟
相传太上老君为解游人香客登山之艰难,扶犁犁出一条深沟,通往老君洞,是老君山景区新近开发出的又一条循环通道。与回心崖后的青牛洞互为照应,使老君山倍添神秘。
老君犁沟体验点:无限风光在险峰,老君犁沟传奇故事增添了许多动人的色彩。每当晴天一碧,万里无云,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慨。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
第十一项:瀑布崖
瀑布崖位于老君山景区中心位置,是陕南地区旅游层次最高的人工瀑布群。瀑布崖三面环山,一面背水,仰观瀑布白炼从天而降,令人心旷神诒。冬季河面冰封,白雪皑皑,徜徉河畔,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感。现在又新修一座人行铁桥,特意引导游客到此观赏,是老君山风光第一景。
瀑布崖体验点:飞瀑如注,倾喷而下,似滚雪涌潮,让人留恋往返。水深流静,以幽感人,以静悦宾,水剔透如玉,绿如翡翠。冬季时瀑布已成冰瀑,全部结冰,发出幽蓝柔光,寒冷之余,神秘无比。
陕西导游词 6
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的是瀛湖。风景如画的瀛湖是陕西省重点风景区,位于安康城汉江上游18公里处,是安康水电站建成以后形成的陕西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这个人工湖是建立在汉江之上的,所以我就先给人家介绍一下汉江的情况吧。
大家可能知道,汉江又称汉水,古称湾水。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踏家山,《山海经》记载说:“磻冢之山,汉水出焉。”汉江全长1700公里,流域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被人们誉为 “中国的莱茵河”。汉江从汉中市的西乡县流入安康市区,由石泉县左溪河口入境,经石泉、汉阴、紫阳、岗皋、汉滨区、旬阳、白河7个县区,从白河县石河口附近出境奔腾东去直到湖北,经丹江口进武汉汇入长江。
汉江安康段过境历程长,沿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且颇具古风。唐 “安史之乱”后,德宗皇帝一度下驾汉中,还曾乘舟顺江而下,驻足安康。安康镇江寺码头就是德宗建中元年 (780年)修建的。当代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来到安康,对绚丽多姿的汉水风光倍加称赞,留下了许多烩炙人口的诗篇。清代志书中所言八景,大都与汉水有缘,如 “汉水晴波”、“长滩渔火”直接赞颂汉江的晴景与夜景;“天柱危峰”倚江而立,倒映水中,山水一色,妙不可言;“牛山叠障”人停船头,凭栏远眺,更现“金州第一峰”的雄伟壮观。至于“五风焚钟”近观远闻皆相宜,舟人闻此钟声自然浮想联翻,如同亲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美好境界;“石梯远渡”更为汉江增添异彩。当今乘舟泛江,就更有一番情趣,漏湖湖面开阔,水平如镜,半岛峰蝶,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电站就是安康水电站。
安康水电站是陕西省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安康城区西18公里处的汉江火石岩。安康水电站1975年筹备兴建,1978年正式开工,于1992年12月,整个电站建成投产。工程总投资24.7亿元,总工期15年。
安康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渔业、旅游、防洪等综合效益,为陕西省骨干电源,主要担负系统的调峰、调频及备用容量作用。它的建成为陕西省的工农业生产和襄渝线、阳安线、西康线电气化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
水库建成以后,形成了长128公里、总面积77·5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成为全省最大的人工湖瀛湖。瀛者大海,有浩翰汪洋之意。溉湖湖区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沿途水光山色、名胜古迹及开发建成的翠屏岛、金螺岛和瀛湖动物园等景致给游客带来无穷乐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家再往溉湖南岸山梁上看,那儿有一块黑色巨石隔江相望,这就是有名的织女石和牛郎石。提及牛郎织女石,这里还有一个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岗河区玉岗乡平凉山脉,有一个地方叫七彩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留下的。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千百年的.人世沧桑,给七彩石注入仙的精灵,人的情欲。有一年,一块彩石不甘寂寞,投入凡间,做了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取名明珠。十几年后,明珠长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她不恋,不贪万贯家财,唯喜欢居家织锦。同样是普通的丝线,经她织的美锦,谁家得到了就会逢凶化吉,祛病解忧。因此,方圆数百里,提起明珠姑娘无不称赞。
这一天,明珠姑娘带着刚染色的丝线到江边漂洗,忽来一股狂风将她掀大江中,眼看着就要被江心大浪吞掉时,一只渔船劈波斩浪,冲向前去,船上渔夫一把将明珠救上船来,又亲自把她送回家中,明珠父母提出要把一半家财相送,渔夫婉言谢绝,只要了明珠亲手织的一块丝巾,就匆匆而别。
原来这渔夫也是七彩石中的一个,偷降凡间做了个船工,取名牛郎,终日在江上打鱼,帮助穷人,解救遇险船只。自与明珠相识后,二人暗自相爱,明珠每天清晨都要到江边梳洗装扮,等候与牛郎相会。后来女蜗娘娘发觉了他们的私情,盛怒之下,收回二石灵气,复变为石,牛郎在南,明珠在北,以江相隔,永不聚头。原先的七彩石成了五块石,当地群众以此作为地名,沿用至今。清代康熙年间安康名儒刘应秋有感于此,作七律《织女石》,诗云:“宝管森森立水旁,临岸翘首望牛郎。秋霖暗接当时泪,春草羞添向晓妆。千里月华舒倦眼,九回汉水浣柔肠。绩罗丛积人间妇,谁似渠心一片钢。”后来,牛郎石不知去向,唯织女石仍然仁立溉湖北岸,向着天空苍穹,向着湖水抒发着期待与偶怅,给游人留下不尽的遐想。为了不便织女失望,1997年安康市政府拨款1300万元,开发修建金螺岛时,恢复修建了牛郎石,并立碑篆刻了清代名儒刘应秋的诗词。
泛舟湖上,我们来到瀛湖重要景点之一金螺岛。它形似海螺屹立湖中,故冠名为金螺岛。岛上房屋建筑参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以螺峰塔光标志,以厅、院、廊、轩、亭、牌、泉、池巧妙搭配,层次分明,紧凑而又典雅,还营造道路、花木和匾额、楹联,构成儒雅夺人的园林景观。大家走出船舱,拾级而上,只见院门上书写的对联:云塔浮浪人声和鸟语俱喧,画船鸣榔水色与波光共漾。步人院门,淑玉泉中亭亭玉立的金螺玉女手托金体海螺喜迎游客。往右行通过龙凤石碑,有一清朝道光年间刻制的《太上感应篇》大型石碑。这块石碑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由安康新城发掘迁移至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向左拾级而上,就是岛的中心建筑螺峰塔,这是仿照杭州的雷峰塔修建的。螺峰塔共5层,26.5米高。气势宏伟,巍巍壮观。塔前为全岛游览中心,有石雕牌坊、自动喷泉、四季花卉、游乐广场和金螺玉女漱玉泉、玉韵亭、芙蓉轩造景;西有游船码头、入口门庭、曲廊、双亭;南通餐厅、娱乐厅和客房部;塔后有茶秀。登塔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塔下有喷泉广场,流光溢彩,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山野之趣。1998年4月读岛对外开放以来,接待量逐年增加。湖面百舸争流,岛内宾客如潮,展现出溉湖及其金螺岛崭新的风貌和诱人的魅力。
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使瀛湖展现出壮阔的发展前景。瀛湖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湖州群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地面上等植物娄莽南北,挂牌收购的林特产品多达础600多种,是安康市区茶叶、蚕桑、果品的生产基地。这里土壤含硒丰富,所产的天然富硒茶已经列为世界名茶之一,闻名遐迩。
陕西导游词 7
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览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国家级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系统的文物陈列,巨大的文物储备,同时他也是遵照周恩来遗愿建造的。位于大雁塔附近,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展示1.1万平方米,展现长度2000米,整体个人的感觉是:郎阔,庄重,大气。在建筑布局上借鉴了中国宫殿亭院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那么大家不禁会问,这样的大手笔是出自何人之手呢?它是由张锦秋女士设计而成的,被誉为"古都华夏明珠宝库"
馆内收藏有各类文物37.5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829件,国家级文物18件,主要包括: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唐墓壁画。所陈列文物又可分成: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基本陈列三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他跨度为公元前115万年到1840年鸦片战争止。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个展段。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来到的是序言大厅,他非常特殊,是由一尊走狮和两幅巨型图片组成的,黄河,黄土高原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的基础,石狮子源于顺陵,狮子和狮子的雕刻艺术源于阿富汗。代表者陕西文化根于三秦大地,有放眼于大地。博采众长,既有西方的浪漫神奇,又有东方的神圣与庄重,虽无一字,却道尽千言。真正实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同时也突显了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陕历博的特点。
请随我想里走,此刻呈现在眼前的是基本陈列的是前部分,这是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亚洲北部的古人类就是在此地站起来了。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眼前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最著名的三件石器: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至此,人和动物有了本质区别,他们已经会使用劳动工具了。
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时候,人类已经能够建立房屋,进行定居生活了。我们看到的是全国仰韶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半坡遗址。这是半坡遗址的沙盘图,氛围清晰地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半坡先明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化,大家看到的就是他的典型代表:人面鱼纹彩陶盆,尖顶瓶。人面鱼纹彩陶盆可能反映出半坡先明以鱼为图腾也可能是其他。尖顶瓶是一件给水器,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利用火把物质的一种形态改成另一种形态。这也是远古先明由蛮荒走向文明的一步,距今约五千年的时候,人类进入到了创说时期,炎黄二帝兄弟联手,统一各部落,炎黄子孙由此发端,眼前看到的是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这一株柏树一无可争辩的事实道出,炎黄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出现了阶级,国家。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在河南建立,开启了奴隶社会的大门,奴隶社会的顶峰,即我们现在要参观的西周,他建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这一时代也被称为"青铜器时代"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造型雄伟,铭文丰富,数量巨大,品类繁多的特点。我们看到的就是被称为国家重期的玉鼎,他出土于眉县,通过对铭文的解读,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士之兵莫非王臣"的道理。在看这件国家级文物多友鼎,他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猃狁的一次战争,对我们了解西周战争史小数民族关系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他是汉代陕西人张骞开创的,此道路走通以后,成为东西方以丝绸为代表的商贸活动,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在看那边的汉代兵马俑,出土于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代兵马俑较于秦代数量更大,种类更丰富了,但体型却明显缩小,这些是陶猪,陶马,陶仓等。
在人类经历过几百年的大治以后,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所出土的文物具有鲜明的小数民族特色和军事特点,眼前所看到的是独孤信的煤精组印和诸葛亮发明的马刺。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走上历史舞台,由此拉开了封建社会鼎盛的大幕。1970年在和家村发现了121件各类金银器,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一件叫鸳鸯莲瓣纹金碗。金银器以他夺目的'光泽,耐腐蚀,抗酸碱的特性,以及很早以前就被人们赋予的特殊的货币功能,而历朝历代备受人们推崇。迄今为止全国共发现了三次大批金银器,两次源于陕西,唐代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应用鎏金,错金,镶嵌等多项工艺,金银器的制造达到历史顶峰。
我们眼前看到的是让唐人和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唐长安示意图,唐长安城面积84平方公里,规模宏大,且在布局上整齐划一,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长安城自北向南分布着宫城,皇城,外郭城,把城市功能做了划分,将君和臣分开,把官和民分开,成为后市纷纷效仿的对象,甚至日本的部分城市,也效仿这种布局模式。这些是唐墓壁画,出土于唐乾陵陪葬墓中,这几件分别是,《观鸟捕蝉图》,《客使图》,《狩猎出行图》,《仕女图》等,这些壁画技法娴熟,构图准确,像一副副照片定格了唐代时期的外交,宫廷生活,游戏娱乐等内容,这件文物叫"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10世纪以后,陕西像一位失宠的嫔妃,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在文化上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青釉提梁倒灌壶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出土于陕西耀县,它运用了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堪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各位游客,在我们经历了穿越时空,纵横历史的神奇以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陕西历史文化是厚重的,它既是陕西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骄傲,谢谢。
陕西导游词 8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它最早发现的时间是1974年。说来也奇怪,它的发现者竟然是一位正在掘井的`农民。它的发现,即刻引起了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地采取了保护措施和开发工作。
兵马俑一共分为3个坑:一号坑,二号坑与三号坑。大家瞧!这是一号坑,坑里严谨有序的。阵容,反映了秦始皇时代军队的强大。二号坑和三号坑内,有些陶俑因接触空气而脱落颜色,有些还会因此破碎,考古学家不得不再用黄土覆盖上,所以二、三号坑里的陶俑比一号坑中的陶俑相对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块块烧制成的,还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没有挖掘。可想而知,这多麻烦、多辛苦啊!坑内每一个陶俑都跟真人一样,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形象逼真。可见当时的劳动人民多么的聪明、伟大!
秦始皇陵兵马俑庞大雄伟的气势,不愧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
陕西导游词 9
西安人总把城墙内的地方简称城里,被圈在城墙里的人被戏称城里人,这话听起来怪怪的感觉不靠谱!但每次凝视城墙上那厚实的青砖,还是震撼历史的沉重和荣耀!一堵墙隔住的是人心还是地域?钱钟书先生《围城》里那句"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去"是在斗室中杜撰情感故事的遐想,还是感慨伍子胥不得出城门的`绝望心情写照,历史总是这样生涩的让人费解!
公元1369年,当明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后,将原来的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取意“西方长治久安”之意,从而开始了明王朝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西安城墙,是在明代的“筑墙热”中筑起来的。也是在唐皇城旧址上建起的。从洪武三年(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新建的城墙大体只相当于唐时的皇城部分,南北宽约2.5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墙体全长13.74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高度则无甚么变化,还是12米。城墙每隔120米就有一座突出墙体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这大约相当于古代弓箭的“一箭之地”(约合120步),如此,两座敌台就可互为犄角,从侧面射杀攀墙攻城的敌人,西安城墙共有敌台98个,形成锯齿形互为犄角的严密防卫体系。
西安的城墙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吊桥拉起就断绝了城内外联系;第二道防线是护城河边的闸楼,负责拉起吊桥并与它后面的箭楼构成“瓮城”形成第三道防线——如城门被攻破,敌兵涌入,可以在这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将入城的敌人聚而歼之。现今的明城墙是在原有基础上建的,也是全国现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武昌古城墙历经战火和建设已毁拆殆尽,故宫外的城墙体系也只剩下前门楼等少数遗迹,当然还有荆州、襄樊古城墙等相对较完整的古城墙,但感觉规模较小,当你看到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墙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确实难得啊!
好啦,美丽的古城游览完啦,希望你们有个愉快的旅程。我们也该说再见了,Bye!
陕西导游词 10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法门寺。法门寺主要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站的这里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现在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我们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下面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除此之外,在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000转。我们看到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四,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在唐代织金锦工艺精湛令人吃惊。织锦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1毫米,比头发还细。以丝线为芯,以金线一圈圈缠绕,一米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就是这种织品制成的。)
在这此东西里,最珍贵的文物是这件鎏金双拢12环的锡杖,名为锡,其实它并不是锡做的,而是摇这个锡杖环的时候会发出淅淅的响声,是以声来命名的。锡杖的级别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属于世界锡杖之王,规格最高的锡杖,这枚锡杖全长为1.96米,重2390克,用了2两金子和58两银子制成的,然而,代表锡杖级别高低的属于杖首轮和鼓的多少,大家可以看见桃子形状的叫鼓,这个锡杖总共有四个鼓,每个鼓上套了3个环,4鼓12环,4鼓12环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级别的法力——四谛12因缘,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而这种级别的锡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才有资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锡杖之王。
队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
法门寺讲到这里呢,也就接近尾声了,希望我今天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永恒的回忆!
【陕西导游词】相关文章:
陕西太白山导游词11-04
介绍陕西金丝峡的导游词02-22
陕西中考满分作文07-30
陕西国培小学英语学习总结11-19
作文导游词长城导游词09-11
导游词07-02
盐湖导游词01-03
北京的导游词01-16
故宫经典导游词01-11
景点导游词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