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导游词

时间:2016-09-14 18:13:25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北京导游词范文

  北京导游词【1】

  长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

  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

  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

  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

  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 5000平方米。

  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

  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

  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

  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

  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

  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

  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

  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

  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

  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

  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

  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

  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

  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

  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

  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 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

  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

  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

  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

  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

  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

  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

  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

  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

  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北京导游词【2】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

  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

  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

  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

  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导游词【3】

  颐和园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何导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 1600 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北京导游词【4】

  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游玩,希望大家在颐和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叫黄嘉仪,你们叫我黄总导。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廊。

  你们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八百米长,分成二百三十七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花,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你感觉到了吗?

  大家看,我们现在走到了长廊的尽头。

  我们面前就是万寿山。

  大家抬头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你们看,昆明湖多美呀!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你们看那,还有湖心岛和十七孔桥,请你们自己细细观赏吧!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你们下次来,我还是你们的导游。

【北京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

1.北京颐和园导游词范文

2.北京天坛导游词范文

3.北京故宫导游词范文

4.北京长城导游词范文

5.北京英文导游词范文

6.北京英语导游词范文

7.北京景点导游词范文

8.北京恭王府导游词范文

上一篇:北京导游词 下一篇:北京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