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导游词>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

时间:2017-02-24 18:26:20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四川著名景点,下面带来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1】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四川,我们游览了天府之国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它距成都100多公里,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邓睐山脉东坡,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块高山深谷地带,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地理环境特殊,海拔最高6250米,最低1150米。

  这里地势起伏错落,森林覆盖率高,常年只有春、秋、冬三季而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5℃。

  天然的温暖湿润条件,为种类繁多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是保护珍稀物种及高山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保护区面积达20万公顷。

  1980年,卧龙保护区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目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绿尾虹雉、洪桐、水青、连香、红豆杉等物种。

  卧龙保护区的自然景观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每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

  目前卧龙自然保护区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中华大熊猫园、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英雄沟、银厂沟等。

  保护区内分布着100余只野生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使其以“熊猫之乡”享誉中外。

  1981年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合作,在卧龙建立了全世界惟一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设有六个实验室、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小熊猫生态馆和世界最大的熊猫圈养场。

  其大熊猫幼仔的出生率、存活率世界领先。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将这里的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作为中外合作进行大熊猫的生态观察研究的基地,中外专家可日夜在此观察大熊猫的活动,并把最新科研成果通报给世界各国。

  卧龙的科学研究颇有成效,已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并在中外自然保护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享有较高声誉。

  国家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视,多位领导人曾先后来保护区视察。

  这里还多次接待过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官员。

  大熊猫概况

  各位游客,众所周知,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而闻名于世,因此,有必要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大熊猫阶情况。

  大熊猫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生存在地球上,当时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北京、四川、云南、浙江、福建等地。

  大熊猫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几百万年以来外部环境的恶化之外,大熊猫自身生活习性和生育繁殖能力退化是其内在原因。

  大熊猫的祖先原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食物是箭竹。

  箭竹一般40至80年开花一次,每次从开花、结籽到长成新竹需要20年左右时间。

  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体重可达l00至180公斤,每天要吃掉20公斤左右的鲜竹。

  大熊猫在竹子生长期间极易因食物短缺而死亡。

  专家对大熊猫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

  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身不育。

  大熊猫性喜独居,每年的4、5月是大熊猫的繁殖期,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

  雌性大熊猫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

  等5月一过,雌、雄大熊猫又各奔东西。

  雌性大熊猫怀孕4至5个月,产仔多数为单胎,即使产下双胎也往往只能抚养其中一只。

  大熊猫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它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非常脆弱,极易因缺乏营养、患病、气候恶劣或遭遇天敌而天折。

  雌性大熊猫在怀孕和哺乳期内很少采食,并由于独自哺乳带养幼仔极其辛劳,体力极度衰竭,对其健康和寿命影响极大。

  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至30年。

  由于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被严重地隔绝成小块地域,偏偏它们又必须独占很大的土地面才能保证生存,所以在小块的栖息地内,能容纳大熊猫的数量非常有限。

  一个种群太小的生物,不可避免地导致近亲繁殖,降低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性能、生育能力、生存能力的全面退化。

  现在野外存活的大熊猫数量极少,在我国约有1000只左右,被誉为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中华大熊猫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华大熊猫园,位于原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和产地。

  该园一期工程圈养范围为3平方公里,于2000年5月破土动工,同年10月完工,共建有7个半散放场,可将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

  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熊猫饲养种群,圈养大熊猫占全世界圈养种群三成以上,数量约占全世界的40%。

  在未来几年里,政府和商家将再投资7.5亿元人民币进行建设。

  建成后,该园将年接待旅游者60万人次。

  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

  各位游客,大熊猫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介绍单一物种的专题性博物馆。

  该馆就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占地2700多平方米。

  这里收藏的大熊猫资料是世界上最多、最完整的。

  从陈列的资料中,大家可以了解到大熊猫的盛衰史,中国和世界科学家为保护和拯救珍稀动物大熊猫所作出的努力,大熊猫作为“和平使者”,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涉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安家落户,深受各国人民欢迎阶情况。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2】

  四川都江堰旅游景点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

  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

  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

  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

  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

  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

  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

  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励志心得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

  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

  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

  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

  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

  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

  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

  甚至觉得平凡。

  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

  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

  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

  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

  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

  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

  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

  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

  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

  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

  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

  “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

  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

  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

  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泽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

  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

  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

  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

  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

  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

  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

  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

  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

  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

  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

  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

  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

  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

  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

  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二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

  “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

  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

  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

  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

  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

  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

  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

  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

  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

  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

  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

  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

  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

  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

  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

  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

  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

  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

  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

  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

  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

  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

  “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

  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

  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

  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

  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

  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

  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

  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

  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

  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

  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平,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

  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

  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

  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

  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

  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

  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

  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

  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

  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

  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

  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

  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

  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

  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

  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

  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

  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

  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

  古书记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灾。

  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

  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

  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

  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

  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

  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

  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

  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

  “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

  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3】

  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离开美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满怀着对大熊猫的恋恋不舍之情,踏上了前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的旅途的必经之路,也是四姑娘山景区的第一站——巴郎山。

  巴郎山海拔5040米,矗立在阿坝州的汶川、小金和雅安地区的宝兴县三县交界处,绵亘八九十里。

  此山巍峨雄伟,高人云天,峭壁峻岩,奇险难行。

  公元1747年,清朝的乾隆皇帝订金川,镇压当地的土司动乱时,小金土司派兵扼守巴郎山垭口,曾使清军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伤亡代价。

  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走拢巴郎山,性命交给天;走到万人坟,死了又还魂。

  "可见其险峻程度。

  今天,我们乘车走在这条1999年才建成的水泥公路上,平稳安全,已经很难体会原来的山高路险,从而有良好的条件来尽情欣赏巴郎山的壮丽风光。

  因此可以说,现在到四姑娘山旅游的朋友们都是幸运的客人。

  这座大山为什么叫巴郎山呢?《懋功厅方土志》说:《巴郎山,一名斑斓山。

  古称冉龙山",没有解释。

  但我们从山的柽柳树和居住小金的嘉绒藏族称此山叫"巴郎柱"(意思是桂柳山或红柳山),可以明白巴郎二字的来源。

  巴郎山景色十分幽美,云海、杜鹃、典型的植物垂直带谱景观,会使你在翻山途中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由于我们要从海拔2000米左右,走到4000几百米的山口,所以能看到巴郎山植物垂直带谱的清晰分布:从海拔2500—3000 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进入3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带,然后是 4000米上下的高山灌丛草甸,最后是4500米以上的高山寒漠带和峰顶的光山流石。

  大家可以观景,通过山景植被变化,衡量自己所在的海拔高度。

  如果此刻是金秋时节,巴郎山不同植物带的色彩变化将会把全山装饰得出奇的五彩斑斓,那才更令人目眩神驰,不忍离去。

  现在我们已进入雾区,其实是走进了巴郎山的云层。

  茫茫云雾,山林飘渺,使人如置身云霄。

  如果遇上雨过天晴,站在巴朗山垭口,就可以看到巴朗山的浩荡云海。

  巴朗山的云海有三奇。

  第一奇是无风云涌动。

  深谷大壑之中,茫茫白云蒸腾翻滚,波澜壮阔;第二奇是有风云过山。

  有时看不到白云,眼前大雾弥漫,将你包裹着、簇拥着,轻柔的、如雾的云拂过你的脸,一股清凉的寒意中,似乎听得见云雾流走的声音,风声呼啸,飞云迅疾,再大的山也阻挡不住,向你铨释出一条以柔克刚的道理。

  第三奇是云海幻境。

  有时会在山间现出一群楼房,一片湖泊,一群怪兽,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垭口处立有牌坊。

  牌坊上写着:"琼玉硕果案案飘奶香,奇峰翠谷山山尽仙境。

  "这里海拔高度4850米。

  也就到了小金县的境内了。

  左边这座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小庙供着一位既和蔼可亲又美丽善良的白百神"木姐珠",保佑着此山。

  在小庙的旁边这个百堆叫玛切堆。

  这个白石堆是羌民族神圣之物。

  过了垭口,视线比较开阔了。

  大约再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小金县的日隆镇。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下山的公路象一条蜿蜒曲折的带子,一直绕到对面的尖子山下。

  传说尖子山是四姑娘的绣花针变的,不像?它变成一座山当然粗大得多了。

  汽车在这里停一下。

  这里是巴朗山的猫鼻弯,是遥看四姑娘山全貌的最佳位置之一。

  当然也是以四姑娘山为背景的摄影最佳位置。

  请顺我指的方向看去,那就是四姑娘山。

  你看她白玉般的容颜,银光闪烁,亭亭玉立如一位少女,她的脸庞虽然被风雪侵蚀长久,看上去略显憔悴,但俊秀恬静的仪表,秀美端庄的体态,风采依旧。

  时而有一缕白云象洁白的哈达绕在腰间,云动似山移,四姑娘像一个翩翩起舞的藏家少女,柔美中不乏阳刚之气。

  与四姑娘相邻,相对矮些的山就是她的三个姐姐。

  四姑娘害羞,很不容易露面,请大家抓紧时间拍照,以免错过机会。

  (上车后)四姑娘山位于邛崃山脉中段,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西部盆周山区的交接带上,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距成都 220公里,景区总面积为450平方公里,由四姑山、巴朗山和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

  1994年、1996年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区内雪峰耸峙,冰川横陈,空气十分清新。

  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植被茂密,生物种类繁多,有金丝猴、扭角羚、毛冠鹿、雪豹、盘羊、黑熊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0多种,还有"雉类和画眉乐园"的美称。

  是一处景致奇特,生态原始,别具情韵的风景区。

  外国的游客惊叹她的美丽,称之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四姑娘山是四座高度不同的女神山。

  主峰四姑娘山海拔 6250米。

  为邛崃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横断山脉仅次于"蜀山之王"贡嘎山(7556米)的第二高峰,有"蜀山皇后"之称。

  其余3座依次分别为三姑娘5664米,二姑娘5456米,大姑娘5355 米。

  需要说明的是,大姑娘山只看得见她的身体,所以没有峰尖。

  1980年秋,四姑娘山对外开放,开展登山运动,1989年7 月3日,日本同志社大学登山队在5次试登后征服顶峰。

  迄今已有美、日、荷兰、尼泊尔、瑞士、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队到四姑娘山登山探险。

  在日隆镇的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就挂满了各国登山队员署名的旗帜和留言。

  四姑娘山,嘉绒藏语叫做"斯格拉柔达",意思是保护山神。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日隆这个地方洪水泛滥,人们饱受自然灾害的苦难。

  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为拯救生灵,派遣了三位非常精明能干的山神下凡,他们是斯格拉、阿叶仁娜和都尔麦。

  在拯救苍生的过程中,阿叶仁娜和斯格拉相爱了。

  但与此同时都尔麦也爱上了阿叶仁娜。

  当三位山神完成了拯救生灵的任务之后,阿叶仁娜嫁给了斯格拉,这就便都尔麦陷入了"痛苦和落泊之中"。

  后来阿叶仁娜为斯格拉生下了四个可爱的女儿,长大成人后更是一个比一个美丽,最小的四姑娘当然是最美最聪明的。

  她的一举一动重新打动了都尔麦的心。

  都尔麦备上礼物向四姑娘求婚,斯格拉拒绝了他。

  都尔麦再次受到打击之后,便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开始由神转化为魔。

  都尔麦趁斯格拉和阿叶仁娜熟睡之际,打开了天河,让天河的水奔泻到人间。

  大地又被洪水淹没。

  斯格拉和阿叶仁娜化为两座大山,挡住了天河的水。

  四位姑娘和都尔麦搏斗一番后,选到了外祖母阿妣婆婆那儿。

  四姑娘为了拯救苍生,同时也拯救都尔麦,留下三个姐姐在阿妣婆婆那儿养伤,自己骑上阿妣婆婆的神雕,找到了万山之主扎依扎嘎。

  她向扎依扎嘎的儿子贡嘎大哥学习用绣花针编织云朵、风、雨、雷、电等本事。

  四姑娘不仅美丽,而且非常能干与好学。

  不久便赢得了贡嘎的喜爱,并给了他一件定情之物——雪山白玉石。

  又送她三件宝物:一付弓箭;一面日月宝镜;一件变幻无穷的五色百鸟衣。

  好去降服都尔麦。

  当四姑娘返乡时,扎依扎嘎大神给了四姑娘三颗沙棘。

  要四姑娘找机会给都尔麦服下,这样就能救都尔麦。

  并叮嘱地,雪山白玉石千万不要吞进肚里,要不然会化成一座山。

  然后目送四姑娘骑上神雕离去。

  四姑娘回到日隆,先放出神雕,通知姐姐和阿妣婆婆。

  自己穿百鸟羽衣找到了都尔麦。

  四姑娘试着说服都尔麦,都尔麦根本不听。

  他们进行了一场恶战,四姑娘一边变化一边打一边劝说都尔麦。

  都尔麦凶像毕露;又去扒开天河。

  四姑娘无奈,只得抛出宝镜将都尔麦照住,并用弓剑射中了他。

  趁都尔麦嚷叫时,给都尔麦吞下了三颗沙棘。

  此时大地已一片汪洋,万物生灵又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沙棘发挥了作用,都尔麦消除了恶性,感到万般惭悔。

  为了恕罪,便化为一座大山去挡天河的水。

  可是根本挡不住。

  于是四姑娘接连抛出了弓箭、百鸟羽衣、日月宝镜,化为一座座大山去挡天河水。

  阿妣婆婆此时和三个姐姐也骑着神雕过来。

  阿妣婆婆看水势很大,首先和神鹰变成山挡住了西边缺口,可是东边的缺口仍然很大。

  最后,四姑娘和三个姐姐牵着手,吞下雪山白玉石,她们一起化为四座山峰,终于挡住了天河下来的洪水。

  姑娘们以他们博大的爱,让万物生灵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让这里处处尽仙境,案案飘奶香。

  现在我们己经到达住宿地——四姑娘山的日隆镇。

  顺便通知大家,这里海拔较高(3160米),大家要注意休息。

  明天7点起床,7点半早餐,8点出发。

  祝大家今晚睡个好觉!

  今天的目标是:游览双桥沟景区。

  这条沟全长34.8公里,面积216.6平方公里。

  由于有两个木桥,所以称为双桥沟。

  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坐汽车进入的一条沟。

  我们8:40左右即将到达该沟。

  双桥沟有37条纵横交错的沟壑溪涧,高山雄峙,山水林木十分秀美迷人,是四姑娘山最有代表性的景区。

  我们左边这条河叫沃日河,它发源于巴朗山,流经小金县城,流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注入大渡河。

  当地老百姓也称它为赞拉河,意思是山神河。

  总长度为125公里。

  从日隆镇到小金县只有51公里。

  小金县原名懋功,解放后以境内的小金川河而改名小金,小金县面积有558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26万人。

  小金的苹果十分有名,近年开发的沙棘饮料也非常好。

  大家不妨今天回镇上以后去尝一尝,或带一些回去。

  小金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文物古迹不少。

  县城有三关桥,建于民国12年(公元1923年),是一座长60米,宽2米的铁索桥,红军长征时曾经过此桥,现已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小金县东南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还有红军一、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的"会师桥"和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北上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quot;两河口" 会议遗址。

  这些史迹便小金县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而名播四海。

  除此之外,小金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天主堂,猛固桥、营盘街清真寺、结斯喇嘛寺等。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讲述,以后如果有机会到小金县,大家别忘了去看一看。

  现在已经到达双桥沟。

  我们进入的这段峡谷称为阴阳谷,两岸绝壁对峙。

  山林耸翠。

  阿妣河从中流过,河宽仅10米,水流湍急。

  现在太阳已出来了,这边有太阳光照着,而另一边却照不到,真可谓是一阴一阳。

  这大自然的美昆就全靠大家用心去领会,用爱去拥抱,用眼睛和照像机去捕捉每一处美景了。

  过了阴阳谷,我们正面有一座山,那就是阿妣婆婆的神鹰变的山了,请大家下车看看,象吗?

  现在大家已进沟8公里,可以看到四姑娘的百鸟羽衣化成的五色山了。

  也就是大家门票上的山,山顶海拔高度4473米。

  五色山是阿坝州最典型的褶皱山,因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山体在一条约1公里长,由赤、黄、青、兰、白五色镶成一个大半圆彩弧岩层,色彩排列近30层,非常规则,又象古树横切后现出的半圈年轮。

  每当太阳正照时,它便会反射出五道淡淡的光晕。

  尤其是雨过天晴,五色山就会清晰地现出一条彩弧,非常神奇。

  请大家注意看我们两边的株形特别漂亮的绿树,它们就是被称为维C之王的沙棘树,双桥沟的沙棘树不仅仅成片成林,生长茂密,而且特别高大,很多人认识的沙棘树是粗不到碗口,高不过五米,这里的沙棘树却有不少粗大到一人合抱不住、高出七八米的"沙棘王"。

  一走进沙棘林,那碧绿泛光的伞状树冠,虬曲傲岸的黝黑枝干,营造出景区亮丽的风景。

  如是秋天,树上密密排列的金色果实,如寒冬腊梅怒放,更是让人兴奋不已。

  请大家继续上路,再往前去还有很多处风景如画的沙棘林等着各位呢!

  这片沙棘林的上方就是日月宝镜岩,请大家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对面山色像古铜色、白色和黄色的石头相嵌在山间,好似一面镜子的镜架,而峰顶上那巨大的四方形岩石、平整如镜,中部一条巨大的裂缝将镜面一分为二,这就是四姑娘的日月宝镜变化的山岩,由于峰高海拔4800米,镜面多数时间积雪不化,阳光、月光照射下,就会出现金光万道或者寒光四射的壮观景色。

  我们面前这个上千平方米的宽阔草坡叫人参果坪,因生长人参果而得名。

  人参果,藏语叫觉玛,长在草根,大小不一,味道鲜美甘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能益气补血。

  人参果坪的风景 十分美丽。

  草坪上绿草如茵,星星点的小花点缀其间;曲折盘绕的河流泛动着清亮的波浪;河对面山坡上千姿百态的绿树,掩映着银白滚动的小溪,几支野牧的看不清是小羊还是小猪,悠闲地在溪边移动着……。

  多么宁静、多么清纯的大自然景色!难道还不值得你举起像机,把它同你一起留下来吗?如果你穿上沟民们专门准备的民族服装,牵着一匹马或者傍着一头牦牛摄影,那味道就更绝了。

  那是金枪岩,距沟口约17公里,海拔5472米。

  山峰如古代兵器的金枪。

  它在山中独峰高耸,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传说是四姑娘神弓箭变的,也说是后面猎人峰的打猎武器变的。

  民间传说总是把四姑娘山山水水都与四姑娘降魔除害的故事联在一起,以表示对造福生灵的神的崇敬。

  这里叫撵鱼坝。

  上百亩的草甸伸向山沟,坝上一条曲折迂迥的藏式木栈桥供大家步行观景,青草萋萋,野花遍地,山水相融,草木增辉,四周一片安静,仿佛世外仙境。

  栈道尽头处就是牛棚子。

  顾名思义,那本项土墙的藏房就是牧人之家。

  现在也是旅游者不想和午餐的一个接待点,走了这么远的路,进去坐一坐,品尝主人为我们准备的鲜奶、酥油茶,吃一吃喷香的牦牛肉和藏民自制的烧漠漠,这是双桥沟特有的风味餐,千万不要错过。

  右边这座山,有一条红色的岩石,好像是流淌的鲜血染成的,传说是大姑娘砍头的地方。

  因为山形象一个硕大的牛心,又叫牛心山,海拔4942米。

  四姑娘山区这种红色的岩百很多,据说是石上寄生的一种虫类,也有的说是一种藻类,究竟是什么? 有待考证。

  过了鹰咀岩,前面就是阿妣山了。

  阿妣婆婆是四姑娘的外婆,海拔5033米。

  你看她头顶藏式头帕,满面皱纹,背部微驼,像一位庄重慈祥的藏族老人。

  山腰上部那道灰暗的冰带是第四纪古冰川,比较莹白光亮的就是现代冰川。

  朋友们,双桥沟游览就走到这里了,前面的景观就在此眺望吧!明天,我们将游览长坪沟,那里只有山径和马道,可以骑马进沟。

  密林古道、嘉绒藏寨,景色更显原始生态美,也是攀登四姑娘山的登山通道。

  希望大家今晚休息好,为明天的行程作好准备。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1.中国著名景点导游词

2.著名景点导游词范文

3.安徽著名景点导游词

4.著名景点大唐芙蓉园导游词

5.广西著名景点德天瀑布导游词

6.石家庄著名景点导游词500字

7.四川导游词

8.四川景点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