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时间:2017-02-25 17:11:50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导游词模板

  导游词模板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导游词,请看下面的导游词模板吧!

  导游词模板:清明上河园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我是大家这次清明上河园之旅的导游员小张。

  首先对各位游客来河南参观游览表示热烈的欢迎!坐在我右边的这位就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司机王师傅,我们两个将为大家提供全程服务。

  在这次旅行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就请您提出来,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您的需要。

  最后,预祝大家在这次旅行中能够乘兴而去,满载而归。

  古城开封就要到了。

  大家是首次来到开封吧,那么就由我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七朝古都开封。

  开封市我国首批公布的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

  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取此地修筑储粮藏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汉献帝时,为避汉献帝之讳。

  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就是开封之名的由来。

  大家请看,我们到了清明上河园景区门口,这里每天都会举行开园仪式,蔚为壮观。

  看,咱们今天来得多是时候,正赶上包公迎宾的开园仪式呢。

  观看完开园仪式,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吧。

  进入清明上河园,迎面可以看到一幅长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浮雕前是汉白玉巨石人像雕塑《情系东京》,一代名师张择端手持他的恢宏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欢迎您的到来。

  朋友们,清明上河园可看的地方数不胜数,咱们先去看看最为著名的虹桥吧!在《清明上河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造型优美的木顶拱桥。

  据专家研究,《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是著名的木拱桥,建于1050年,对当时北宋京城的水陆交通运转畅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毁于战火。

  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拱桥,是仿照原图建造的。

  现在大家能够重登飞架的虹桥,应归功于张择端真切的视像描绘,应当感谢他给了后人重睹北宋京都风景线的机缘。

  重建的这座虹桥1998年建成,桥跨径25米,高5米,跨度比为1:5,桥的两边设有四根望柱和四根9米高的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泊立白鹤鸟,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仪木就知道白鹤所指的方向,这是古代的风向标。

  走上虹桥,桥下就是史书上记载现在模拟的汴河。

  据史书记载,汴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大动脉。

  各地所产的粮食,所收的赋税,各种奇珍异果都是沿着这条河运到京城来的。

  所以汴河对于当时的北宋可谓至关重要。

  由于舟船往来,客商众多,于是在河的两边就出现了许多店铺,舟船如梭,商贾云集,这里就成了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今天的虹桥下面,是东京码头,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荡起宋式木船,饱览北国水城的万顷碧波。

  走下虹桥,列位请看桥南路西这座脚店。

  门前搭起有三四层楼高的彩楼,店名“十千脚店”。

  如此有特色的店名其实在宋代是作为酒店的一种称谓。

  北宋东京城只卖酒不造酒的酒店被统一称为脚店。

  称为“十千”的店名,又显得店主颇具文才。

  “十千”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意指数量之多。

  三国时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这时十千是作为一个计价单位一斗酒价值十千。

  到了唐代时“十千”这一词就逐渐演变成“美酒”的代名词。

  作为主题公园,这里一改名胜景区的枯燥和肃穆,全新演绎盛世的激情和狂欢。

  正当你沉湎于大宋的世俗民风时,冷不防就置身于一个精心编排的表演之中。

  大道上缓缓走来的正是铁面无私的包拯,那边广场上龙争虎斗的原来就是劫法场救宋江的梁山好汉。

  穿过“平桥观鱼”面前就是“上善门”了。

  园区“上善门”是按旧制还原建造高21.6米,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是一座气宇轩昂,巍峨壮观的城门楼,门洞高8米,宽5米。

  在这里可以拾级而上,登高远眺,沐浴和风。

  在图中“上善门”不仅是作为城市的防务建设,还起到了城乡分界线的作用。

  进入上善门,便进入了城内。

  内城是作为中央衙署商业区,寺院最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北宋东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所在地。

  路北这家气派的酒楼便是“孙羊正店”。

  北宋东京城资金雄厚,可以自己造酒的酒店被称为正店。

  门前的两排栏杆,宋代叫“拒马叉子”,原本是为迎驾时防止马越界限而用,类似现在的停车场护栏,后来就成为大型酒店门前的装饰物。

  “孙羊正店”应该说以马位为表示,炫耀其“京都大酒店”的显赫地位。

  路南正对面,京城退休官员王员外,在这开设了客栈“王员外家”。

  一会儿这位京城首富的王员外要招女婿,他的女儿王小姐要在绣楼上搭彩楼,抛绣球招亲。

  如果哪位运气好了,接到绣球,那可登上彩楼与王小姐拜堂成亲,顷刻间便可拥有万贯家财和如花美眷,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为了丰富景区的宋文化内涵,更好的再现《清明上河图》和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园区利用北苑的湖面和周边景观建筑投资1.35亿元,聘请《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著名编剧、导演,我国实景演出导演第一人梅帅元率领的制作班底,历时一年创编出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 ·东京梦华》,演出共分为六幕四场,时长70分钟。

  通过将九阙经典宋词和一幅古画串联起来,运用高科技手段演绎出了大宋王朝的辉煌。

  如果说白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东京”,那么,晚上看到的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东京梦”。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

  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咱们游览了壮观的清明上河园景区,大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

  张学友有首歌,叫做"祝福"里面的歌词也的好:"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在这里呢,我想把祝福送给大家,我衷心祝愿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谢谢大家。

  导游词模板: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

  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

  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

  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11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

  直到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

  1928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9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

  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

  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x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舟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

  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1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02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舟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

  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

  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

  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

  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

  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

  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

  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

  “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

  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

  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

  1927年7月 由于蒋x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

  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

  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

  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01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

  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11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

  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

  1925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

  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

  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

  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

  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09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

  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

  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

  大礼堂建于1917年9月,建成于1920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

  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

  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

  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

  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

  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

  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

  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

  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

  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

  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

  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

  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

  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导游词模板:黄石寨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张家界,非常高兴能同大家一起游览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

  人们常说“不到黄石寨,枉来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整个张家界风景的精华。

  关于黄石寨的名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汊留侯张良曾在此山居住,为纪念师傅黄石公,修庙祭祀,取名黄石寨;另一种说法是从远处眺望,此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所以又称黄狮寨”。

  黄石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中部,海拔约1200米,寨顶面积达200多亩,是由无数悬崖峭壁共同托起的一块雄伟、奇特而又美丽的台地。

  从寨顶眺望四周,只见云漫万壑,千峰攒聚,绿树凌空,薄雾飘舞。

  黄石寨是张家界风景的精华,一位著名诗人这样评价黄石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曰呆。”

  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级,隐隐约约躺在茂密宁静的杉林里,那就是“杉林幽径”。

  自古登黄石寨只有后山一条路,今天走的这条路,是十多年前人工开凿的。

  从杉林幽径上山,两边景点竞相耸立,让人目不暇接。

  前面这个景点称做“罗汉迎宾”。

  请大家注意左上侧的石壁上,一个大肚罗汊正靠近一棵松树盘腿而坐,他头戴僧帽,歪嘴斜眼,满脸堆笑地凝望着山下。

  大家若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特别像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和尚。

  离开“罗汉迎宾”,请继续往上走。

  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岩罩,它高约3米,长约20米,上面有一个2米多宽的岩石悬罩,它叫做“大岩屋”。

  这里既是游客们小憩的好地方,也是一处绝妙的观景台,往东可以看到花溪峪、种子园与锣鼓塔一大片风光,其间重峦叠嶂,万峰耸立,云雾缭绕,恍如仙境。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岩屋旁边的岩石“铁墩台”。

  它上大下小,四四方方,传说这是八洞神仙路过时从伞把上扔下的一块铅石,专供烧炭翁与老铁匠砍柴、打铁维持生计用的。

  在大岩屋的.上面,有一座突兀在山腰上的山峰,颜色金黄,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人们称它为“半壁江山”。

  从下面看,它犹如一扇巨大的手掌,五指伸开,而且手掌略收。

  它耸立在那里,正如同大斧劈开的半边山一样,真是鬼斧神工!难怪诗人都赞道:

  “正看咸壁侧成掌,点化全在花和尚,借茱开山斧一把,霹雳一声戍四方。”

  大家请注意听,前面传来了阵阵歌声。

  这是悦耳动听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点歌台。

  看,一个个衣着秀丽的土家姑娘正在载歌载舞地欢迎着各位来宾,她们优美的歌声是否会唤起您对土家民风的无限向往呢?她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否带给您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此时此刻,您是否感悟到张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谛呢?

  大家现在已经到半山腰了,离“会当凌绝顶”的寨顶只差一半的路程了。

  大家请看,前面有一块巨石凌空突出,崖下一片杉林连绵起伏,绿涛汹涌,这个景点就是“点将台”。

  相传汉留侯张良当年为了寻找师傅的踪迹,来到此地隐居,却遭到大权在握、专横一世的吕后的猜忌。

  为了对付吕后的大军围攻,张良在此日夜操练人马,以防不测。

  据说,这里就是张良当年登台“点将”的地方。

  过了“点将台”,大家往右边沿台阶向上走,上面是一处天然石壁拱成的凹型崖壁观景台,这便是“娱乐台”。

  这里可以近看“天书宝匣”,远观花溪峪,上眺千峰错列,下瞰林木苍翠。

  大家请看右边对面的山上,有一个约20米高的圆形石柱,兀自独立,顶端为一平台,上面有一块长约3米、宽1 ̄5米的石匣,匣上有一个石盖,一半凌空,一半盖于匣上,周围环绕着五棵翠绿的松桕。

  传说张良曾将黄石公的三卷天书藏于匣内,后因战事平息,张良又取出天书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却忘记合上抽盖,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开的石匣。

  由于石匣内曾藏过天书,因而被人誉称为“天书宝匣”。

  张良取出的天书后来放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回首眺望对面的山峰,峰顶平整的岩壁上,有自上而下均匀整齐的线条,上面还有许多笔画依稀、似是而非的斑斑点点,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相传这就是被张良重新放起来的“天书”,这个景'点叫做“天书高挂”。

  据说,天下太平之后,张良就把天书高挂在这里,让天下所有能够看懂它的人来读它,您看懂了多少呢?如果仔细看,在“天书”的下面还有两只探头探脑的乌龟,似乎正驮着“天书”在艰难地攀登,好像不达天界誓不罢休,大家都叫它“双龟登天”或“金龟驮天书”。

  看过天书之后,继续攀登。

  大家请看前方,两山相挤,中间仅有一通道,其形如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里就是“南天门”。

  大家请注意旁边的两座山峰9排列整齐,威武雄壮,酷似古代的武士,一左一右,长年守候在南天门旁边,人们称他们为“把门将军”。

  他们身穿铠甲9腰悬宝刀,背插羽箭,身材伟岸,形态逼真。

  据说这是把守黄石寨的山神。

  不知大家注意到身边这一棵参天古木没有,其树龄在百岁以上,叫“青钱柳”,又叫“摇钱树”。

  它结籽成串,形状如钱,成熟时色呈金黄,中间有仁,周围还有花纹,同古代的铜钱一模一样。

  它的树根从底部分成大丫,春夏季节,树冠就像是一把撑开的巨伞,枝繁叶茂,给我们一片清凉;秋冬时分,树叶泛黄,果实成熟,风一吹动,串串果实洒落在地上,就像是一串串金黄的铜钱,由此得名“摇钱树”。

  大家请看这边,过了“摇钱树”不远,前面便是“定海神针”。

  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强硬的身躯支撑着整座大山。

  “定海神针”与“金鞭岩”遥遥相对,形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天然壮景”。

  习阝前面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点呢?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达300余米,根部稳扎大地,真像一根擎天石柱!这就是张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为立在南天门下面而得名。

  它与“西天一柱”遥相呼应,传说二者是两只独脚猕猴所变,当年它们为救孙悟空,被二郎神'点化,只得永远立在这里了。

  “南天一柱”是整个“武陵源”风景的特写,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

  在它身上有一种历经万年沧桑却仍然坚忍不拔的精神,是整个“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缩影,也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节徽和标志。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景点是“王光美诗刻”。

  1983年11月30日,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在溯南省人大副主任罗秋月等人陪同下,登上了张家界。

  想当年,这里还是一条人工刚刚挖出来的小毛石路,王光美被沿途风光所震撼,也不免勾起了许多往事。

  她先后涛览了四处景点,吟出一首四言诗来: “奇峰异石,冠绝天下。

  苍松青杉,美不胜收。”有人说这是一首双关诗。

  一个“奇”字是对刘少奇同志的全部评价;一个“美”宇,则暗示了她自己深隐在心底的不宜直言的另一层意思。

  大家现在已顺利登上黄石寨了。

  前面这座上平下悬的圆形石峰就是“摘星台”。

  站在台上,使人油然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这里可眺望“双门迎宾”、“天然壁画”、“玉瓶峰”∫兔儿望月”等主要景点。

  特别是到了晚上,有一种与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觉,似乎一伸手,就能将天上的星星“摘下来”。

  说起摘星台,还是在建园初期,1983年11月8日清晨,天边上还残留着几颗星星,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的张劲夫同志便迫不及待爬上这座石台,面对足下千百座石峰,随口吟诗道:“千峰竞秀,万木葱茏,琳琅满目,美不胜数。

  虽非天上,不似人间。

  借以喻此,不为过也。”这摘星台也就是他命名的。

  前面这个人工景点就是“六奇阁”。

  “六奇”准确地说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动物奇、植物奇。

  这是公园内惟一的入造景观,它采用大理石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层,攒尖飞顶,重檐突出,是一座集民俗、书法、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殊楼阁。

  站在三楼,可以尽情饱览张家界的壮丽风光。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在阁顶,可以看到衰家界、杨家界、天子山、朝天观、三姊妹峰……

  接下来沿着长2200米的山顶环绕线游览五指峰、前花园、天桥遗墩等景点。

  这里的每一座岩峰都是一件古老的艺术品,每一座岩峰都隐藏着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几年前,—位来自东北的女作家,就站在五指峰观景台感叹道:

  “看了张家界的风光,觉得真可以死了厂接下来她又说:

  “看了张家界的风光,觉得更有理由好好活了!”两句话看起来前后矛盾,其实不然:前一句是说能见到像张家界这样奇美的风光,此生足矣;后一句是说人生是如此美好,理应更加珍爱生命。

  面对鬼斧神工的前花园,诗人丁芒也发出了“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何能叫老翁”的感叹!

  在大蒙的前方有一排六座高达200余米的山峰,就像桥塌后留下的桥墩,所以叫做“天桥遗墩”。

  再往左前方看,山峰下有个狭长形的石洞,叫飞云洞。

  1984年9月7日上午8点半,就在眼前这一片被石峰围出的空间,出现一个直径约200米的彩色光环,当时五位目击者狂呼雀跃的身影清晰地倒映在光环中心,连四周奇峰怪石也在光环中时隐时现。

  20多分钟后,光环渐渐消逝。

  这种气象奇观俗名叫“佛光”,1996年5月15日,天子山神堂湾也出现过佛光奇观。

  现在来到后山门,它犹如一道石门,中间陡峭,两边狭窄,地势十分险要。

  过去这里是登黄石寨的惟一通道。

  1995年3月,江主席总书记就是从这里上下黄石寨的‘上山途中,江总书记在休息时,兴致勃勃地拉起二胡,为当地的土家族女歌手伴奏;登上寨顶后,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唱段,与游客们同乐。

【导游词模板】相关文章:

1.导游词ppt模板

2.英文导游词模板

3.导游词模板3篇

4.英语导游词范文模板

5.幽默导游词欢迎词模板

6.西安古城墙导游词模板

7.导游词的结构-导游词

8.青岛栈桥导游词-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