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导游词>曲阜三孔英文导游词

曲阜三孔英文导游词

时间:2017-03-27 15:45:36 导游词 我要投稿

曲阜三孔英文导游词

  三孔英语导游词【1】

  Ladies and gentlemen: qufu is our country ancient times a great thinker, politician and educator Confucius's hometown,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24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published.

  Confucius had a famous saying: "there is companion come from afar, joy.

  " Today, I had the privilege to you as a tour guide, very happy.

  I will do my best to provide satisfactory service for you, the deficiency, please correct me criticism.

  Qufu overview before a visit to the "three holes",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qufu overview:

  Qufu is situated at in and plain of shandong province at the junction, north depends on mount tai, south Yi mountain, the east river bank Mongolia mountains, west plains of over thousand domain.

  Terrain east west high low, domestic SiHe, YiHe river flows from east to west, from ancient times there is "the saint door back water".

  Products rich, pleasant scenery.

  Great poet qufu Li Baiceng describes: "smile boast a friend refers to despair, the graceful green such as LAN".

  Qufu ha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fifty-six thousand years ago, our ancestors would thrive here, created the early human civilization.

  Many ancient books, and the yan emperor, wu migration are less in qufu, the yellow emperor was born in longevity hill (qufu east eight miles), shun in life for what sorts of records.

  Visible,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the existence of four people left traces in qufu.

  Although this is a legend, but also is not groundless.

  From more than 20 section of the preserved in dawenkou culture and longshan culture sites still remains visible to our ancestors conquering nature.

  "One of the earliest qufu" in rites > >.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YingShao explained: "east lu mound, winding in the seven or eight long, therefore qufu.

  "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hang dynasty, qufu 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vassal shang dynasty.

  "Duke of sealing in qufu" since the zhou dynasty for over 800 years, qufu for lu capital, and w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The wind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us pioneering private teaching, "three thousand disciples, the sage three thousand two" throughout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became the center of education.

  Lu is a golden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qufu, well known for its "formal state", so is still in use in shandong province "lu" as referred to.

  In 249 BC, chu lu, lu county, qin dynasty Xue Ju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lu, whe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o crewe.

  Sui emperor sixteen years (596), the first pronounce qufu county name.

  Song called fairy source county, jin recover qufu county name today.

  1986 withdraw XianZhi, called qufu.

  Now covers an area of 890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60.

  Long history, splendid culture, left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to qufu, mainly there are more than 110, the Confucius temple, Confucius, konglin was suggested and lu cultural site is listed as one of the first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by the national, 11 listed as the provinci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Three holes" in 1994 by the United Nations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of great concern, qufu monuments in countries has budgeted more than 3000 3000 yuan on the "three holes" chopped comprehensive repair.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ourism, qufu compan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emorial garden city of six arts, analects of Confucius, a batch of new tourist attractions such as lu shengshi huaxia culture city, the formation of humanities and natural landscape, the old and new scenic spots one integrated mass, synergies of new pattern of tourism resources, become the cultur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s yearning resort.

  曲阜三孔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我有幸为各位担任导游,十分高兴。

  我将尽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曲阜概况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把曲阜概况介绍一下:

  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北依泰山,南引峄山,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千畴平原。

  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东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门前倒流水”之说。

  物产丰富,景色宜人。

  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曲阜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

  不少古籍中,还有炎帝、少吴徙都于曲阜,黄帝生于寿丘(曲阜城东8里 处),舜于寿丘作什器的记载。

  可见,中国远古时代最有影响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踪迹。

  尽管这是传说,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从境内保存下来的20余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仍可见到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遗迹。

  “曲阜”一名最早见于《礼记》。

  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属国。

  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为鲁国都城,是当时我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国各地,又成了当时的教育中心。

  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故山东省现仍沿用“鲁”作为简称。

  公元前 249年,楚灭鲁,置鲁县,秦代属薛郡,西汉时为鲁国都,魏晋南北朝时为鲁郡治。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为县名。

  宋代改称仙源县,金代恢复曲阜县名至今。

  1986年撤县制,始称曲阜市。

  现面积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主要的有110余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及鲁国故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1处列为全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三孔”还于1994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对曲阜的文物古迹十分关注,国家先后拨款3000多万元对“三孔”进行了全面修茸。

  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曲阜又相继开发建设了孔子六艺城、论语碑苑、鲁国盛世华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形成人文与自然景观,新老景点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的旅游资源新格局,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

  孔庙

  现在我们参观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 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诞生于曲阜尼山。

  春秋末期,他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世”(礼、乐、射、御、书、数),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

  晚年,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祖述尧舜”,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

  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

  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到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

  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 庙内1700余株古树,1200余块碑碣,令人一步三叹。

  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千多年来,游人竞相寻踪凭吊,流连往返。

  金声玉振坊 孔庙第道门坊。

  “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玉振”原意为一首完美的乐曲。

  我国古代奏乐时,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结束。

  这里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扬孔子对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此坊建于明代,“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

  棂星门 孔庙第一道大门。

  棂星即灵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

  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

  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

  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圣时门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

  璧水桥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

  迎面三架拱桥,为明代所建,因“壅水环绕如璧”,故名“璧水桥”。

  弘道门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论语.

  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颂孔子发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成为 “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此门意思可以引申为如果人们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门”,学习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大中门 是宋代孔庙的正门。

  “大中”是赞扬孔子“中庸之道”的。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

  同文门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常有小的屏障,以示庄严。

  同文门周无墙垣,子然独立在奎文阁之前,就担当着屏障的角色。

  “同文”二字出自《礼记》“书同文,行同伦”。

  意为统一语言、文化、思想,即整个人类思想统一到孔子的思想上来。

  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

  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书楼,金代重修时改名“奎文阁”。

  “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

  奎文阁高23.

  35米,东西阔30.

  10米,南北深17.

  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

  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不愧为我国著 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

  1985年国家拨款120万元,进行了落架大修,于1987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存。

  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奎文阁前两侧,是四座明代御碑。

  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习惯叫“龟驮碑”,实际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儿子。

  “龙生九子不成龙”,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

  十三碑亭过奎文阁是十三碑亭院。

  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

  亭内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55块。

  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 重约35吨,加上驮碑赑屭共重约65吨。

  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叹。

  此院东南西南还各有一片丛林似的碑碣,真草隶篆,风格各异,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元末红巾军、明末刘六、刘七以及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农民革命史珍贵的历史资料。

  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成三路。

  东为承圣门,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三门并立,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为金声门和玉振门。

  先师手植桧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

  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后枯死两棵,唯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留存至今,树高10余米,粗可合抱。

  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它不仅与孔氏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而且还同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此赞道:“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 杏坛 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

  孔子“设教杏坛”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

  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这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曲阜三孔导游词曲阜三孔导游词。

  ”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现在亭内保存。

  亭内另一块石碑是清乾隆皇帝的手书“杏坛赞”,:“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

  大成殿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

  “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后毁于火。

  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高24.

  8米,阔45.

  8米,深24.

  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径长0.

  8米,为明代弘治 年间徽州工匠刻制。

  大成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均为云龙浅雕。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雕刻玲珑剔透,龙姿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堪称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据说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礼孔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让皇帝看到,惟恐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大成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大成殿内金壁辉煌,有大型神龛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

  孔子坐高 3.

  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显得高贵、威严,一副君王形象,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孔子。

  实际上孔子的真实面目应该是“布衣” 文人的形象。

  孔子塑像两侧神龛内东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称为“四配”。

  再两侧是“十二哲”塑像,除宋儒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

  大成殿前露台过去是祭孔时舞蹈奏乐的地方。

  现在每年9月26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和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活动都在此举行。

  两庑大成殿两侧是东西庑,每庑长163米,原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现为石刻陈列。

  东庑陈列着汉、魏、隋、唐、宋、元碑刻44块,堪称孔庙一绝,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文字演变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西庑现陈列100多块“汉画像石刻”,也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珍品,是研究我国汉魏时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

  殿内神龛木雕游龙飞凤,精美异常,龛内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

  孔子夫人,春秋时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

  关于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宋代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其后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

  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年间寝殿遭火灾,重建时改为神主牌位。

  圣迹殿孔庙最后一座建筑。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建造。

  殿内共有120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孔庙东路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原为孔子当年故居。

  诗礼堂是纪念孔子教子学诗礼的地方。

  据《论语.

  季氏》记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从身边走过,问:“你学诗了没有?” 孔鲤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即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

  于是孔鲤回去后认真地学习《诗经》。

  隔了一段时间,孔子又问孔鲤,“你学礼了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

  孔鲤又认真地学习《礼记》。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

  诗礼堂院内有一株唐槐和两棵银杏树,虽历经千载,仍枝叶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银杏,至今仍硕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诗礼银杏”即来源于此。

  孔子故宅井位于诗礼堂后,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所以历来被称作“圣水”。

  清乾隆皇帝祭祀孔时曾勺水拜师,在井西侧建“饮水拜师”的凉亭,内立“故宅井赞”碑1块,他8次来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题字,可见其对“圣水”的崇拜了。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

  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庙就参观到这里。

  现在我们去参观孔府。

  孔府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 亩。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

  “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

  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到北宋至和二个(1055年)宋仁宗赐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达到顶点。

  这一封号自宋至民国初年延用长达880多年。

  “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

  宋代相当于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上升为一品文官,清代不仅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上行走。

  当然历代统治者对“衍圣公”的抬举,主要的还是利用“孔子”这块招牌为自大的统治服务。

  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同时又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

  清代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孔府。

  大门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

  门两旁明柱上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对联为清代文人纪昀手书。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上联中的“富”少一点(富),下联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状(章)。

  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 “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

  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

  这叫“宝贵无顶”。

  又传说乾隆时,纪昀为孔府书写门联,写到“章”字时数遍皆不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后挥笔而书,果然气势不凡。

  这叫“文章通天”。

  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重光门进入孔府二门,迎面有一座周围不接垣墙的门楼,门上匾额“恩赐重光”,为明皇帝朱厚熜所颁,因此叫“重光门”。

  当年,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打开,所以又称“仪门”或“塞门”。

  此门两侧的廊房,是孔府的管理机构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

  各厅长官,由正七品或正六品担任。

  大堂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里面陈列的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仪仗等。

  北面靠墙的那些红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权的象征,俗称“十八块云牌銮架”。

  历代衍圣公持着这些牌子进京,可以畅行无阻。

  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

  屋内七块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书的“福寿”碑,慈祥太后手书的“寿”字及松鹤图等。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和处理家庭内部纠纷、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

  屋内正中高悬的“六代含贻”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当时孔府六代同堂,此匾意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内宅门是官衙与内宅的分界线。

  过去此门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否则严惩不贷,打死勿论。

  门两侧耳房内有几十人轮番值班,随时向外传递信息。

  贪壁孔府内宅门内壁上面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名叫“贪”。

  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金银财宝。

  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 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

  过去官宦人家常将此画绘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戒。

  孔府将“贪”画在此处,一出门即可看到,是告戒子孙不要贪脏卖法,也算作一条重要的家训吧。

  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房内陈设华丽,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前堂楼为七间二层阁楼,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及其夫人的住室。

  孔令贻清末民国初年人,先后娶孙、陶、丰、王氏为妻。

  孙氏早逝,娶陶氏;陶氏未生养,娶丰氏。

  丰氏又过早病逝,于是孔令贻将丫环出身的王氏纳为妾,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如今二女儿孔德懋、儿子孔德成尚还健在,均已70多岁。

  后堂楼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的住室。

  孔德成1920年出生,出生不到两个月即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袭封衍圣公。

  1935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改授为“大成 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6年与孙琪芳女士结婚。

  其后大部分时间随国民政府在重庆和南京,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从南京迁往台湾,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现 任“总统府资政”,是台湾最高官阶的官员之一。

  现后堂楼保存着孔德成结婚时的原貌。

  后堂楼院的东楼是当年府内女佣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亲属家眷的.地方。

  花园 孔府后花园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前后经过三次大修,占地50余亩。

  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鎔重修时,将数块大型铁矿石置于园内,又称“铁山园”。

  园内建有假山、喷泉、曲桥、花坞、亭以及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等,环境幽雅,景色美丽。

  特别是已有400多 年历史的“五柏抱槐”一树五支,中生一株槐树,是花园内的一大奇景。

  由于世代尊荣,特别是朝廷的频繁赏赐,孔府积攒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约计3万多件,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宝。

  今天我们看到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孔府还保存着数以万卷的孔府档案,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孔府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去参观孔林。

  孔林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

  5米,长 14.

  5华里。

  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

  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

  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

  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

  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过去墓地的“风 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

  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

  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

  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

  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现在人们坐火车到曲阜游览,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了。

  大门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1华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

  此门原是古鲁国城北门。

  大门到二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

  孔尚任墓 位于孔林东北隅,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是桃花扇》。

  他出生书香门弟,因屡试不第,中年隐居曲阜石门山。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他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给皇帝讲经,深得褒奖,破格提升为国子监博士。

  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河,通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

  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

  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

  1699年,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

  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

  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

  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

  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于氏坊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

  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那么为什么改姓于又嫁到孔府的呢?这里还有段小故事。

  据说乾隆的女儿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一个有福的人。

  朝里大臣们议论,天下只有孔圣人的后代最有福曲阜三孔导游词导游。

  但是当时是满族统治,按规定满汉不能通婚。

  于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将女儿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忠为义父,这样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

  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

  洙水桥孔林二门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

  洙水本是古 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

  古洙水早已湮没。

  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

  孔子墓甬道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

  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

  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

  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

  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

  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

  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

  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

  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子墓享殿之后红色的墙院内就是孔子及其儿、孙三代的墓地。

  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

  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

  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

  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

  到元武帝于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

  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孔鲤墓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

  但因系“圣人”之 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子贡庐墓处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

  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

  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孔伋墓 孔子的孙子孔(前483--前402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年幼。

  孔子死后,孔伋拜曾子为师。

  曾子,姓曾,名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伋。

  曾子著有《大学》等书。

  据记载论语> >也是以曾子的教学讲义为蓝本,由他的门人弟子编辑而成。

  孔伋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中庸》一书。

  孔伋的学生又把孔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成《孟子》一书

  以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古称“四书”,是儒学经典著作。

  由此可见孔伋是儒家思想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历史进入到当代,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并未与时俱去。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孔子研究空前活跃,国际上也出现了一股“儒学研究热”,以探讨和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的当代社会价值。

  由此我们相信,它必定推动曲阜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空前的繁荣。

【曲阜三孔英文导游词】相关文章:

1.曲阜孔庙英文导游词

2.曲阜孔庙导游词

3.山东曲阜孔庙导游词

4.曲阜三孔导游词

5.山东曲阜孔府导游词

6.曲阜孔庙导游词三篇

7.山东曲阜三孔导游词

8.曲阜三孔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