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导游词>庐山景点导游词

庐山景点导游词

时间:2024-08-09 13:40:33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庐山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庐山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庐山景点导游词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1

  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人们也叫它如琴湖。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蓄水量100万m。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

  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宛如一根碧绿的“项链”平铺在湖面上,岛东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花径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

  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园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如琴湖形如提琴,故名,有曲桥通往湖心岛。园中繁花似锦,亭台碑碣,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在湖畔,可以看到花径的大门。大门旁书“花径”,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里面有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

  这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发现了它很高兴。于是他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亦使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

  景白亭,系一尖顶方亭,坐东朝南,木石结构,铁瓦飞檐,亭前立陈三立撰《景白亭记》石碑,详细记述了建亭的始末。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由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这座草堂占地65㎡,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草堂东面有一股瀑布,水悬一米余,灌入石渠中,水声如抚琴瑟。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2

  你们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庐山!美丽吗?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庐山!庐山位于中国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频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山,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加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庐山水气环绕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早晨,一层层郁浓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细幼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细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柏树坚韧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之间,让这座山披上绿色的围巾。就像进入一个美丽的仙境。既然我们来到庐山,那旅客们,你们可知道庐山古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吗?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所以“庐山”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到宋朝,为避宋大祖赵匡胤脱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在泉瀑轰隆声的引导下,我们终于来到了观瀑亭,闻名遐迩的三叠泉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请抬头仰望,好像天开了个口子,水从口子里飞流而下,沿峭壁分三级,所以它被称为“三叠泉”,又称“三级泉”。三叠曩布,每叠形态不同,泉水流量各异,但却浑然一体。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高约50米,“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旗子上的翼带),挂者如帘”;三叠最长最阔,如洪流倾出,浩浩荡荡,巨响如雷,最后似玉龙直入潭中,激起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整个瀑布的落差为155米。水流疾驰飞泻,气势格外恢弘。如果是深秋隆冬时节至此,可见弱水如丝帘风烟的景象。其实这里的景象随着季节和雨水的多寡而变化,一年四季各有千秋。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第五峰北部末端与铁壁峰之间的旋涡状的悬崖峭壁之中,汇聚了大月山、五老峰诸水,从五老峰的北崖口流出,经过三级大盘石,飞落而下。可能有游客会问,为什么这里能形成三级大盘石呢?这又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巨大的'转折功能使得地质断层被切割成阶梯,形成所谓“冰阶”,泉水就是被这些“冰阶”所折叠。

  三叠泉高崖险峻,峡谷幽邃,集雄、奇、幽、险于一处,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一幅原始质朴的美景,一:所以有冀庐山第一奇观”之美誉。又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对它竭尽赞美之词,留下难以计数的著名诗篇。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有诗描写三叠泉月夜:

  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

  三叠泉是如此美妙,但它却曾长期隐藏在荒山深壑之中不为人知。直到宋绍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门闩)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意思是说,这个三叠泉一天偶然没有把门锁好,所以被打柴的人发现了,才在人间流传开来。在三叠泉的东北面是九叠屏,因为山峰呈九叠,又像一个大屏风,所以得名“九叠屏”。屏下是九叠谷。唐天宝十五年(756年),诗人李白曾在那里隐居,他的著名诗篇《庐山谣》也是在那里写成的。诗的头两句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其中还有“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句。但尽管如此,他也未曾发现三叠泉。

  各位请随我往下走。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观音崖”,我们看到的那个洞称“观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洞旁巨石上刻着隶书“竹影疑踪”四个字。相传观音洞通向一个寺,叫“竹林寺”,据说这个洞口是竹林寺的后门,洞内常有仙人出没,所以也称“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无意间发现一片竹叶循溪而上,他出于好奇,便跟着这片竹叶走,走呀走,不知不觉来到了洞中,洞里面正有两位仙人在下棋,樵夫便凑上前去观看,他看得入迷,似乎过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该回家了。

  于是他便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后,他眼前的世界全变样了,原来的村庄、自己的家都不见了。他去问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便向一位长者打听,长者也不知道他原来的村庄和家的情况。长者也觉得奇怪,就问他:“你是从哪里来呢?”樵夫便把自己的经历诉说了一遍。长者忽然明白了,说:“你是从神仙那儿来的,你知道吗?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樵夫这才恍然大悟,几千年的世道沧桑,自己的家乡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儿去找呢?各位现在明白了吧,“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这句话就出自这个地方。

  各位可能要问,那“竹林寺”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呢?关于它也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观音洞横穿庐山,与现今仙人洞附近的一个寺想通,这个寺就是竹林寺。因为它处在险峻的峰峦下面,隐匿在竹林之甲,附近终年云雾缭绕,故此得名。寺内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小和尚不满10岁,清扫庙堂,伺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杂务都由小和尚承担,晨钟暮鼓,打坐参禅,日子极为清苦。

  一天,小和尚从三叠泉挑着满满一担水,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挪。这时,一只躲在旮旯里的饿狼,正龇牙咧嘴,流着馋涎,眼睛露出贪婪的凶光,在小和尚身后窥视着。突然,一声狼嗥,饿狼将小和尚扑倒在地。小和尚一声惊叫,顿时失去知觉。待他苏醒时,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窝窝里,身旁坐着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灵气十足的小女孩。

  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借三叠泉灵秀之气,已生长了千年的何首乌。她见小和尚危难,便挺身相救。从此,这两个小人儿就形影不离。小女孩帮小和尚砍柴挑水,饿了,在山林中寻野果子吃;乏了,在三叠泉溪间嬉水。

  不久,这个秘密被老和尚发现了。一天,老和尚找出一根红线,交代小和尚,要如此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与女孩一起玩耍,玩着玩着,小和尚悄悄将红线系在她辫子上,然后借故离去。小女孩也回到自己的土窝窝里。话说那老和尚,不安好心,悄悄地拎着锄头寻了过来,很快就发现了一截露在土层外的红线。他不禁大喜,心想,吃了千年何首乌,可以长生不老。他三下两下便将何首乌挖了出来,兴冲冲拿回庙内洗净,然后放在锅中炖。

  小和尚见此情景,后悔莫及,哭闹着要拼死救下小女孩,但他哪里斗得过老和尚,被打得昏迷不省人事。小和尚恍惚中见小女孩泪汪汪诉说不幸,并告诉小和尚该怎么做。

  老和尚将何首乌炖在锅里,便下山去买酒,准备回来美餐一顿。

  小和尚苏醒过来后,遵照小女孩的吩咐,将锅内汤汁沿庙四周洒了一圈。刹那间,小女孩从锅内跳出,深情地拉着小和尚的手,整个庙宇便随之飘忽起来。这时老和尚打酒回来,忽然看见寺庙正欲腾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门槛,身体随即在半空中晃悠起来,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萨救我!”然而天不应,地不答。忽地一阵狂风大作,老和尚一声惨叫,跌入三叠泉峡谷。从此竹林寺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洞旁“竹隐疑踪”四个字,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4

  庐山老别墅已经是庐山最重要的景致之一,有人评价说,这里是“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确没错,长久以来,关于庐山到底有多少座别墅,体现了多少种建筑风格一直是一个谜;而最近有人统计是636幢,有着16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你来庐山旅游,光知道看锦绣谷和三叠泉,光知道看花径和乌龙潭,那你对庐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你对庐山的真谛还远远未知,你在庐山面前,依然是一个盲者。无论如何,你都应该看看庐山老别墅,因为山上每一幢老房子里面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只有了解了它,你才会知道,庐山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庐山。

  庐山老别墅荟萃了六栋有百年历史的老别墅和西式园林。游人徜徉其间,一边观赏西式别墅及陈设,一边聆听讲解员讲述庐山别墅开发的历史和被有意无意尘封在老房子里的故事。游览中,游客还可以在透着强烈异国情调的酒吧小坐,一边把酒品茗喝咖啡,一边欣赏浓郁怀旧风格的乐曲和歌舞表演。不甘寂寞的游客,还可以到百年老教堂里,参与到西式婚礼和异国风情舞蹈等各具特色的互动娱乐节目之中,享受亲身体验的快乐。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5

  庐山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庐山石门涧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庐山石门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石门涧又有“庐山植物一绝”美誉。[1]景区面积六千余亩、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誉庐山第一景。庐山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

  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庐山石门涧,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称赞庐山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山因人重,景借名传。早在1600年前,这里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慧远在此筑“龙泉精舍”,率儒、释、道18高贤常游于此,传经布道,使之成为净士宗的发源地。

  其写下的《游石门诗并序》,开了我国山水游记的先河。此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历代数以百计的文人墨客都为之相涉,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摩崖石刻,文化底蕴深邃丰厚。[2]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过大磐石,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

  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最窄处的“小石门”,石门涧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

  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过大磐石,庐山石门涧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

  庐山石门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庐山石门涧绚丽而神奇的自然风光,吸了历史上无数名人雅士。他们或择胜登临;或结庐隐居;或泼墨挥毫;或寻幽探险。石门涧峰峰岭岭,遍布履痕;沟沟壑壑,回荡歌吟。现有古文化遗址20多处,古诗词200多首。南北朝杰出诗人,谢灵运在涧旁筑“石门精舍”。东晋高僧慧远大法师在此佛法五年筑"龙泉精舍"。写出了我国最早的山水游记——《游石门诗并序》。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6

  奇幽绝胜的碧龙潭(王家坡双瀑)风景区,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小天池东北面,景区以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相融成,是庐山自然风光中的精华。号称庐山“第一潭”,俗有“到了碧龙潭,不愿把家还”之说。

  该景区全长2000余米的山谷,有自然景点30多处,风景奇特,原始、幽静、群峰峥嵘,峭壁悬崖,云雾飘渺,水清甜爽,山绿诱人,石怪有形,双瀑似蛟龙出岫,潭中二龙戏珠。晚清著名学者陈三立在他七十有八高龄时慕名到此浏览后,曾发出了“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赞叹。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碧龙潭鲜为人知,1930年近代著名大诗人陈三立在遭到晚清政府革职后,诗人广游庐山,借自然山水遁世遣闷,就在诗人垂暮之年发现了这个尚未被人开发的佳景,陈三立遍游庐山诸胜之后,在此立碑刻《听瀑亭记》赞叹:“疑山南三叠泉,青玉峡诸胜,莫能轩轾也。”的确,在碧龙潭现已开发30余处景点中,尤以雪瀑碧之美,之多并佐以峻峰怪石倾倒来往游客。从石崖缝隙中喷涌而出,几经跌宕的一张泉象仙子的腰带款款飘然,傍崖依岭的隐瀑如丝如绸白练般倾泻而下,在正午的日光照耀下,折射出五彩虹带倒映池中,惟妙惟肖的折扇峰,峻峭挺立的石门峰,自然天成的聚仙亭……,举目即景,秀色可餐。

  碧龙潭景区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峰险奇特,使您浮想联翩。岿巍嵯峨的聚仙峰峥嵘云霄,登上聚仙峰观看日出粼粼波光的鄱湖慰为壮观,在多雾的季节,云雾连天,满山谷雾气腾腾,犹如从天而泻的`巨瀑,在这没有车马之喧嚣,没有污染的圣洁的雾气中,人在雾里,雾沁人脏,肉体如脱魂之躯随着这雾轻飘虚无,一种登仙羽化的仿佛油然而生。

  拾级而上,逖听訇涛声,但见一“巨龙”穿山谷驾浪腾来,其势强不可挡,其声如惊雷鸣不绝于耳;其壮似万马奔腾踏起一路雾霭,尔后注入碧龙潭,疾流入潭处赫然可见陈老先生亲笔题写的“碧龙潭”三个大字。潭水汇成一股疾流从一巨石两侧滚落而去,形成了著名的碧龙潭双瀑。瀑水遇凸石即作团团水雾跌至潭中。霎时,犹如万粒珠玑起舞于涧谷潭面,山风吹来,又化为丝丝湿润,挟着山谷清新的野香,溢人肺腑,人的心胸顿觉豁然开朗,世间的荣辱恩怨云消烟散,真让人如痴如醉啊!

  碧龙潭景区人文景观也很丰富,有陈三立所写《听瀑亭记》和《王家坡观瀑》等诸诗石刻,一些名人学者也都来观光赏景抒发胸臆。冰谷,造物主的恩赐,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亲临此处考证,认定冰谷系庐山第四纪冰川最具代表的“U”形谷,具有典型的冰川地形地貌,乳白的冰川石千姿百态。电影《李四光》中许多景点就摄于冰谷,坐在谷口,眺望远处湖光山色,让人遐想无极,陶然忘忧。

  碧龙潭景区现已初建成集吃、住、乐、游于一体的旅游公司。三、四十年代美达官贵人不远万里来此浏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也常陪同马歇尔夫人来碧龙潭游泳消夏,往往因此而戒备森严,寻常百姓望而止步。而今物是人非,景区引庐山凉爽清水已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泳池,供游客避暑娱乐,碧龙潭餐厅可同时供200人进餐,景区不断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碧龙潭虽“姗姗来迟”,但正以发展壮大的战略眼光,以其俊美的绮丽的风光热忱欢迎中外游客。

  碧龙潭景区不但风光自然天成,而且交通便利,距九江市仅24公里,市10路公交车可抵达风景区,从庐山小天池往东北行走3000余米亦可抵达碧龙潭风景区。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7

  人们称庐山为天下第一山,今天,我们乘汽车来到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来观赏庐山的美景。

  俗话说黄山的景色只是庐山一角。庐山真高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直插云霄。庐山真绿啊!各种各样的植物遍布全山,让人感觉置身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走过蜿蜒曲折的公路,进入庐山,人们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书上描绘的那云雾迷蒙的景五老峰。五老峰,因为五座山峰像五个老人相互遥望,所以叫五老峰。虽然那里山石险峻,但是枫树、松树遍布全山,像一个个哨兵,守护着这五座大山。五座山连续不断,像是在用热情的怀抱迎接着我们的到来。日出时,五老峰悬崖之间云雾缭绕,出现一片云海,流连其间,仿佛徜徉在仙境之中。

  离开五老峰,进入石门涧。石门涧被称为庐山第一景。它置身于悬崖之中,沿阶梯下去,传说中的庐山大瀑布就在这路上。下到山脚,就来到石门涧。那里有石有水,石缝中出现一条条瀑布,唱着激昂的歌曲飞流直下。瀑布旁的大石头上刻着喷雪奔雷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加上山间涓涓细流,山上小小凉亭,眼前仿佛出现了宋代诗人苏轼畅游庐山蔚然长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开庐山时,我不禁频频回首:秀丽而又壮观的庐山,不愧是天下第一山! 游客们我们今天要去庐山,庐山有很多美丽的景观,有神秘莫测的云雾;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有郁郁苍苍的树林现在离庐山风景区还有一个小时,请大家休息休息。

  现在到了庐山风景区,请大家下车。大家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庐山有三百天是有云雾的,只有六十天没有云雾。宋朝的苏轼在庐山上的西林寺墙壁上曾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家站在庐山的山脚下可以观看山上的云雾。

  现在我们将要去壮丽的三蝶泉,要走四千多步,请大家不要掉队。现在到了三蝶泉,著名诗人李白曾在这游玩过,留下了诗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抬头向上看,这瀑布仿佛变成了银河,从九天之外落下来。听,那水声轰隆隆,像雷声一样。看,这溅起的水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美丽了。

  庐山不但云雾和瀑布美丽,而且山林更美丽。现在,我带大家去欣赏庐山的树林。庐山的树林跟我们马路旁边的树是一样的,树上有绿色的果子,在秋天这些果子会变黑,掉到了地上。树上的落叶也会飘到地上,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金色的地毯。

  看完了风景秀丽的庐山,我们的游程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欢这美丽的庐山。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8

  庐山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的别致的公园式的.小山城。牯岭街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长江玉带,为休闲、消遣、娱乐的理想场所,也常是庐山旅游者的首到之地。旅客可在此安排住宿,选择游览路线,选择导游团体等一系列活动,既为即将游览作准备,又解决了食宿的后顾之忧。

  牯岭街商店鳞次栉比,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等,有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的庐山大厦、云中宾馆、芦林饭店等,共有宾馆饭店、招待所、休养所多处,还有西式别墅上千栋。牯岭街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

  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长江玉带,为休闲、消遣、娱乐的理想场所,也常是庐山旅游者的首到之地。游客可在此安排住宿,选择游览路线,选择导游团体等一系列活动,既为即将游览作准备,又解决了食宿的后顾之忧,实为庐山旅游首到之根据地。

  牯岭街商店鳞次栉比,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等,有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的庐山大厦、云中宾馆、芦林饭店等,共有宾馆饭店、招待所、休养所30余处,还有西式别墅1400余栋,拥有接待旅客的床位13000多张,其中高档床位380张,仅1983年就接待了中外旅游者220万人次。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9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大家好!

  我叫李想,是你们这次庐山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李,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可以找我,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谢谢!我们这次要游览的'是江西省北部的潘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潘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体,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坐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北大门。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我们主要游览的是秀峰,又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秀峰下有被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后康熙皇帝手书,后成秀峰寺。著名的开先瀑布,李白可有这么一句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接下来2小时自由活动,7点上车集合。谢谢大家的配合!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10

  庐山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庐山石门涧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庐山石门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石门涧又有“庐山植物一绝”美誉。

  景区面积六千余亩、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誉庐山第一景。

  庐山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庐山石门涧,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称赞庐山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山因人重,景借名传。早在1600年前,这里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慧远在此筑“龙泉精舍”,率儒、释、道18高贤常游于此,传经布道,使之成为净士宗的'发源地。其写下的《游石门诗并序》,开了我国山水游记的先河。此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历代数以百计的文人墨客都为之相涉,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摩崖石刻,文化底蕴深邃丰厚。[2]

  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过大磐石,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

  最窄处的“小石门”,石门涧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

  过大磐石,庐山石门涧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庐山石门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

  庐山石门涧绚丽而神奇的自然风光,吸了历史上无数名人雅士。他们或择胜登临;或结庐隐居;或泼墨挥毫;或寻幽探险。石门涧峰峰岭岭,遍布履痕;沟沟壑壑,回荡歌吟。现有古文化遗址20多处,古诗词200多首。南北朝杰出诗人,谢灵运在涧旁筑“石门精舍”。东晋高僧慧远大法师在此佛法五年筑"龙泉精舍"。写出了我国最早的山水游记——《游石门诗并序》。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1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太乙村旅游。

  去过庐山的人很多,但去过太乙村的人却很少。其实太乙村实在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传说当年有十八位粤籍将军厌倦于尘世,决定退出江湖,隐居深山。经过一番策划,他们在庐山的太乙峰下修建了十八栋别墅,这就是今天的太乙村。因为有了这样有趣的故事,太乙村就格外令我向往。为了给湖北美术出版社写一本《到庐山看老别墅》的书,今年春天,我专程跑了一趟太乙村。

  太乙村在庐山山南太乙峰下。因地质的变化和溪水长年的切割,庐山山南山高谷深、层峦叠翠,到处可见兀立千仞的绝壁和飞流直下的瀑布,风景比之山北要漂亮得多。所以,庐山一直都有一个说法:庐山美景在山南。但风景如果只是自然风景,没有人气的注入,没有这十八个将军隐居的传说,没有充满人性色彩的别墅建筑群组,没有太乙村暗杀蒋介石的惊天秘闻,太乙村也就没有多少的吸引力。正因为传说的存在,建筑的存在,秘闻的存在,同时,又因为这所有的存在都置放在太乙峰下空寂清幽、禅意深浓的风景里,那么,太乙村留给我们的印象就全然不同于普通的风景了。

  走进太乙村,沿着竹林一幢幢别墅看过,觉得太乙村真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它避开了公路,躲开了人群,单独成村落,独自成风景。村中每一幢别墅都倚势借景,或利用岩石,或背靠山崖,或濒临小溪,或深藏竹林。有一股山泉从山间宛转流出,绕行于每一幢别墅,然后流走;起伏于树间的石级小径,有如串珠一样,将十八幢别墅一线串连,很有“曲径通幽”以及“小桥流水”的中国之风。

  太乙村最居高临下的一幢房子雅号叫“晚庵”。别墅的主人是原粤军第八师师长曾晚归。最初在庐山隐居的动议似乎就是他提出来的。曾经当过湖北省代主席的严重的别墅位于柳庄,因别墅门前有两棵松树紧紧地相依相伴,因此这幢别墅又叫同松别墅。严重在此隐居了十年,他是最像隐者的一个人。三柳巢别墅的主人是蔡廷锴,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它的门口有三棵漂亮的柳杉,别墅的名字也因此而来;吴氏院是曾经做过江防司令的吴奇伟的,站在院子里抬头上望,太乙峰有如一个睡美人躺在天边。松庄别墅是陈诚的,这幢别墅与蒋介石的`桂庄别墅相比,就显得没什么看相了。老蒋的别墅房屋一侧有汩汩泉水,因而又被叫作“月泉别墅”。这幢别墅前有宋美龄亲植的桂花树两株,“桂庄”一名正是由此而来。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之时,桂树突然死去一株,剩下的一株仍然花枝繁茂。太乙村最初的住户倒是隐士,不过,大多的人隐了没几年,又都出山做官了。到后来,一些并非隐士的人也住进了村里。比方蒋介石,他住在太乙村当然不是为了隐居 整个别墅群坐北朝南,虽是山中,阳光却是十分充足。明镜似的鄱阳湖尽铺眼前。站在每一家别墅的阳台上,都可以看到广阔的鄱阳湖面和层叠的山峦。村里有游泳池,有练武场。最有意思的是,为防不测,村头村尾还修有碉堡,这碉堡一下子就把文人和武人的做派区别开来。文人没有防范之心,他们是断断不会想到隐居生活还需要这些玩艺。1937年,日本人打过来了,多少防线都没能挡住鬼子,太乙村的两个碉堡自然也抵挡不住,自此太乙村人去楼空。

  今天,将军们的身姿早已不在,但太乙村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格局。人们修复了一半以上的别墅,又新辟了登山公路,把这里变成了旅游度假村。旅游旺季时,纷至沓来的游客以他们特别的喧闹,打碎太乙的宁静,时尚的服饰和流行音乐,使隐居的气息荡然无存。只是在淡季,游人离去,太乙村立即就回复到它旧日的情调,清冷而幽静。有几缕炊烟,有几句低吟。夜风起来时,村里飘着淡淡的幽香,历史的余味便夹在这幽幽的香气里,在山间飘浮。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12

  桃花源景区位于庐山西南麓105国道东侧康王谷中。康王谷亦称楚王谷,俗名庐山垅。战国末期(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时,秦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国最后一个君王负刍,当时有一楚王子携家室南逃,后隐入庐山垅深谷中幸免劫难,改熊氏为康姓,沿袭楚风,其后裔谥为康王,谷名因此而得。

  康王谷为庐山最大之峡谷,长12公里,向东北伸入庐山内腹,至汉阳峰、晒谷石下。谷内一水中流,古称庐江。两岸青山合抱、雾绕云遮,桃林沿溪、小桥流水,田园阡陌、村舍俨然。此处距陶渊明栗里故居极近,为陶渊明去东林寺见慧远禅师常过往之地,实为《桃花源记》之艺术原型。桃源之水来自汉阳峰下之筲箕洼,峰南麓有一瀑飞泻,悬空百米,状如巨帘,这便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泉"。此水古称谷帘泉,因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品为"天下第一"而名扬古今,曾为王维、白玉蟾、欧阳修等历代名家所吟咏。

  桃花源是近期修复开发的新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观设置突出《桃花源记》之意境,返朴归真。沿溪上有山月轩、回马石、问津亭、桃源洞、同心潭、恩桃庵、野趣谷、楚王城、康王观、观瀑路、仰止亭等百余个景观,还开放皮伐飘流参与性旅游娱乐。2000年4—5月,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在这里召开。自谷帘泉东行可攀登汉阳峰。

  汉阳峰为庐山主峰,海拔1474米,顶天立地,势如华盖,传说汉武旁、秦始皇、司马迁都曾登上此峰。立于汉阳峰顶,犹如身临霄汉,庐山诸峰及长江鄱阳湖之远景都能尽收眼底。桃花源现为星子县隘口镇庐山垄村,居住着陶、康等九姓千余村民,他们为陶公后代感到自豪,与昔日的陶公一样,享受着这悠闲自得、自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13

  桃花源景区位于庐山西南麓105国道东侧康王谷中。康王谷亦称楚王谷,俗名庐山垅。战国末期(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时,秦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国最后一个君王负刍,当时有一楚王子携家室南逃,后隐入庐山垅深谷中幸免劫难,改熊氏为康姓,沿袭楚风,其后裔谥为康王,谷名因此而得。

  康王谷为庐山最大之峡谷,长12公里,向东北伸入庐山内腹,至汉阳峰、晒谷石下。谷内一水中流,古称庐江。两岸青山合抱、雾绕云遮,桃林沿溪、小桥流水,田园阡陌、村舍俨然。此处距陶渊明栗里故居极近,为陶渊明去东林寺见慧远禅师常过往之地,实为《桃花源记》之艺术原型。桃源之水来自汉阳峰下之筲箕洼,峰南麓有一瀑飞泻,悬空百米,状如巨帘,这便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泉"。此水古称谷帘泉,因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品为"天下第一"而名扬古今,曾为王维、白玉蟾、欧阳修等历代名家所吟咏。

  桃花源是近期修复开发的新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观设置突出《桃花源记》之意境,返朴归真。沿溪上有山月轩、回马石、问津亭、桃源洞、同心潭、恩桃庵、野趣谷、楚王城、康王观、观瀑路、仰止亭等百余个景观,还开放皮伐飘流参与性旅游娱乐。2000年4—5月,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在这里召开。自谷帘泉东行可攀登汉阳峰。

  庐山景点导游词 篇14

  朋友们,能和大家一起游庐山秀峰,共同分享秀峰的山水秀趣。是好开心的事唷!古往今来这里就享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的说法。秀峰的山,秀峰的水,姿态万千,你不想被她感染,都不成喽!这里的山有形似展翅欲飞的(鹤鸣峰),像乌龟在爬行的(龟行峰),有形如香炉状的(香炉峰),以及似屠天宝剑的(双剑峰)、姐妹相嬉的(妹妹峰)、在憩息的睡女山……等;在这山峰之间流动的山溪,竟然奔腾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这里的山峰青秀,瀑布悠美、林木葱绿、潭水生媚,自然天成了一幅幅群峰竞秀的美丽景色。

  秀峰是个让历代中国人生情眷念的地方。天才诗人江淹一首《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的诗,点醒了趋仙若骛的天下人。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峰具鸾鹤,往来尽仙灵。一时间,天下人都爱到这里感受天地间的仙灵之趣。到南唐的时候,南唐中主皇帝李景,在做没有皇帝以前曾到这里来买了地盖起房子依山读书。中主当皇帝以后,就将他少时在秀峰读书的地方,送给和尚们做寺院了。并赐了寺名“开先寺”,这大概是李景认为这里是他开国立业预先祥兆的缘故吧。开先寺于公元951年建成后,当年,中主李景亲自挑选当时的高僧绍宗大师,到开先寺当住持。

  在南唐中主皇帝的直接支持下,开先寺的僧从此就成了中国佛教禅宗青原系云门宗的重要道场。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开先寺在庐山的影响越来越大。清朝康熙年间,开先寺中好事相继而来,寺院发展达到了空前的大规模时期。超渊大和尚自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来开先寺当家以后,与外界的联系、交往日益增多,也将这里仙灵神韵带洪给了天下人。

  当时的康熙皇帝非常向往秀峰的山水,却无缘亲临。只好将他亲笔御书的《般若心经》、江淹的诗《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等赐给开先寺,以慰籍自巳想念的心绪。康熙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时,特别要开先寺住持超渊大和高奉圣旨在准安迎驾。这次康熙皇帝给开先寺赐了新寺名“秀峰寺”,就连随行太子也受到感染,为秀峰挥毫留下了“洒松雪”的激情。

  我们还未走进秀峰景区,那庐山瀑布的秀姿已早撞入了我们的眼帘,在我们前面山崖上出现的两道较宽长白色布状的下坠物,那就是庐山瀑布。因为距离较远,现在我们感觉她还是静止状态的,此刻此景就是大诗人李白笔下“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境。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东瀑马尾水和西瀑黄崖组成,随着我们与瀑布间的距离的逐步拉近,我们将会一步步的领悟“飞流直下”的动感,“下九天”的快畅……我们就可以全面感受到李白诗中的山之魂、水之灵的真神趣。朋友们,跟着我!我们一同走进秀峰吧!走进秀峰中,看那林中的小溪正向我们问好,从林荫道向右转,就转出了一座门,门楣上挂着宋代大书家米芾的书迹“第一山”的大匾。

  这是到了历史上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旧址了。观音大家都熟悉,常言说家家观世音。请问各位:你见过长胡子的观音像吗?见过的请举手……好了,秀峰的观音像就是长着胡子的,大家请看那长着胡子的观音像正在那儿等我们呢!这里的观音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请大家想一想,等游完秀峰时,请大家告诉我答案。双桂堂是当年秀峰寺的方丈室、堂前这两棵饱经沧桑的`桂花树,就目睹了这里许多岁月风情。双桂堂的后面有一口老水井,这井里的水依然甘甜,他也叫“聪明泉”,聪明泉这三个字还是黄庭坚的墨宝。我们沿着聪明泉的小路西行右上后山,就来到了南唐中主李景当年的读书的旧地———李景读书台,台边上的围栏依然是当年中主李景依栏读书的旧物,真可谓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了。

  那清代康熙皇帝御赐给秀峰寺的御笔书就《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所刻的碑,仍还立在读书台的中央。这块御碑有三个绝妙的地方,第一,江淹这首描写香庐峰的诗好,第二,宋代大书家米芾书写的字妙,第三,康熙皇帝亲自临摹的。真是好诗、好书法,好心境啦。在读书台下的摩崖间还散布着许多的历代摩崖碑刻。最出名的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大唐中兴颂序》,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的《记功碑》……我们欣赏完这些名家大作后,右下右行就走入了青玉峡龙潭。青玉峡龙潭是庐山瀑布两处瀑布水汇聚的地方。这两股瀑布水分流下垂,合流而入,原本急奔的水流,在龙潭中静下后,方缓缓的从圆润的石头间的空隙处流走,这就叫“漱玉”。在漱玉亭上,品漱玉是一种妙高境界。

  这里被苏东坡认为是庐山的两处绝美景色之一。龙潭的四壁乏上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石刻壹佰多处,宋代米芾书写的“第一山”、“青玉峡”,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龙”、宋南康守朱端章的“庐山”……在此间,龙潭让我们在这近的距离来感受山水,与古人交流,来共同分享天地的真趣!你的心会是什么样的……在瀑布下面昂头看瀑布,只见瀑水飞泻而下,仿佛与天相接,凝视银河落人间。寄情于山,您会情满于山;付情于水,你将会情溢于水!山水可以给人启悟,也让人心升华……所以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们享受了秀峰的山美,也亲近的秀峰的水秀!接下来就到了回答问题的时候了,秀峰的观音像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还先来说一下秀峰的观音像吧,秀峰的观音像是唐宣宗时期一位高僧所画的一幅半身观音像,后来在元代时被画匠姜月境补画成全身立象,从画法上看颇似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风。

  整幅画像采用流畅的线条来勾画出体态丰满庄重的观音形象,充满盛唐时期的风韵,欲称“铁线观音”。铁线观音像用星子出产的青石刻制的,碑高四米,宽二米。观音是随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开始进入中国还是男人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适应中国的文化的要求,逐步从男人的形象,向女人的形象转化。又根据各时代的审美时尚要求,逐步由盛唐的丰满型,进化到明清至到今日的苗条型。秀峰的观音像的头部唐宣宗时期的作品,依然有这时代的特点,人们在改变观音男性大的特征时,还没未得及去了胡子,这才给了我们看到长着胡子观音的机会。朋友们,在秀峰只需多坐那么一会儿,你的心会跟着飞流直下的瀑布水一起奔腾流淌,在低头抬眼之间,四时的美景都跑到了你的眼前,太阳真的西下了,不知去那儿了,可那龙潭里的鱼、山林中的鸟都会让你不忍心离去的。这里的一切真能让天地人得到一种清新的感受!

【庐山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景点导游词11-16

最新庐山导游词04-12

庐山导游词15篇02-16

庐山导游词(15篇)02-18

浙江景点导游词11-17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06-21

黄山景点导游词01-10

上海景点导游词06-27

九寨沟景点导游词11-20

浙江横店影视城景点导游词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