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07-14 08:03:1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锦集10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锦集10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概况

  20xx年9月14日—11月9日,我被分到灵川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工作的实习,二是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就中职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除了专门访谈,课余时间我还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我对职校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此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访谈法,包括以集体提问的方式座谈和个别深入访谈;其次是观察法,通过巡班和下晚自习来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和生活习惯。访谈内容如下:

  1、从入学到毕业,对学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自愿选择的同学占了多大比重?不愿意选择本专业就业的同学是什么原因?

  3、您有什么好的养成良好学习态度的方法吗?请举例说明。

  三、访谈对象与访谈时间

  20xx级汽修2班学生于20xx年9月19日在教室进行集体座谈;

  20xx级服装班的学生于20xx年9月20日在宿舍进行个别访谈;

  20xx级汽修2班班主任蒋建军老师于20xx年9月25日进行深入访谈;

  20xx级汽修1班班主任石念军老师于20xx年9月25日进行深入访谈;

  20xx级汽修3班班主任康桂喜老师于20xx年9月25日进行深入访谈;

  四、调查结果

  通过分析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表明,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与其是否明确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关联性。

  (一)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1、中职生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中很多都是初中成绩不好或纪律性较差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惰性强,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波动大,自我管理能力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的转变

  调查结果表明,刚入学时8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学习比较积极,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20%的学生态度是无所谓,只想玩,讨厌上课。一年后,学习态度开始有新的转变,60%的学生从“不知道干什么”,“进来再说”,“混日子”到现在基本明确了学习目的,懂得以后出去工作就要学好技术,懂得了社会的竞争性;25%的学生因为盲目,缺乏职业定位,所以不想学,听不进去,现在只爱上实操课;10%的学生基本没有改变原来的不良学习习惯或者有时表现好有时表现坏,有较强的变化不定性;5%的学生入学前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后因为整天做劳动和对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满,导致最后对老师、学校失去信心,甚至有放弃学业的打算。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中职学生都讨厌文化课,学生不喜欢文化课的原因,一是与学校整个文化氛围有关;二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三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四是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关,认为只有实操课才有用。

  3、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中职学生流失率极大,所以能留在学校顺利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愿意学的学生,因此80%的学生毕业后愿意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也有些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不愿意的原因:一是跟将来所在的企业有关,最突出的如企业工资待遇问题,认为工资不是很理想;二是工作强度大,认为干活较累、较脏,吃不了苦,所以坚持不了就放弃了;三是家庭问题。因家人怕其吃不了苦就不鼓励,劝其做别的。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专业为主,以专业促学习。一年级学生要利用其对专业的热爱,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学习激情却有所减退,所以要灌输其该专业的前途和发展空间,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例如,告诉学生上课如上班,用4S店的企业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2、班主任要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多鼓励学生,尽心尽责引导学生,信任学生,用建议性的方式批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较大的变化,具体做法有:充分了解学生及学生家庭状况,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跟学生分析自己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把技术的重要与生存紧密联系,强调如何学习技术,让学生懂得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学习的乐趣;采取竞赛式、定量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成就感;采取激励式教学模式,多给学生肯定,用鼓励代替批评,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到东西了,愿意主动去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老师要勤辅导,及时查漏补缺;多开展适合学生自身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多开展富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活动,为学生以后顺利适应职业岗位做好铺垫;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挫折教育;尊重学生的心灵和个性,对待性格顽固的学生也要平等交流,才能使德育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多花一些功夫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人;老师以身作则,认真对待每件事,用自己的人格、言行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认真处事的习惯;教会学生用比较平和的心态为人处世,从而调试自己的心态;尽量多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性管理活动,活动结束后点评得失;用身边成功学习的案例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优秀毕业生举例:唐安,06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学习努力,脑子灵活,他懂得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很强,乐于求知,不甘失败,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感恩,毕业3年拥有了3千多万资产;另外一个学生很调皮,于是到社会去混了一个学期,发现在社会上真的不好混,后又回到学校认真学习,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学习技术,毕业后到汽车修理厂任总监,而且还与女朋友同厂工作,事业爱情双丰收。

  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到要转变中职学生散漫的学习态度是一个曲折、反复、艰苦的过程,需要老师时刻保持激情,将对学生的爱护与情感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当好示范者的角色,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博得学生的尊重、信赖、敬佩和服从,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班主任只靠个人的力量来帮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首先,要主动加强与各学科任课老师的联系,对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加强家校联通,共同教育学生;最后,要密切关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及时消除社会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同时也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调研报告由于不少中小学校都在公路沿线,加上交通安全设施不全,在他们上学、放学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惨剧常常就在他们身上不时地上演,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既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长与教师的心,也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更牵动着我们从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安交警部门的心。笔者现就如何使中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小学生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1、中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为无常。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现在总是把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交警部门由于警力有限,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3、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中小学生的技能不相适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爱溺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

  4、家长监护不力,缺乏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结伴出玩时,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对交通法规就知之甚微,更无从谈起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不遵守交通法规,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合法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

  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三、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

  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教育模式。交警部门作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密切配合,建立起协调联动的机制。各部门之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同挑起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担,通过不懈地努力,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是全面提高交警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交管部门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交警队伍警力有限,日常工作量较大,大多是民警都奋战在交管工作的第一线,从而造成了宣传警力严重不足,单凭两三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交警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我们经常说到一句话。但是,要真正实现自身硬的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首先要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进行重点培训,将其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其次是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先进带后进,在队伍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全队民警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为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地、系统地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由于多年来我们的宣传工作长期处在一个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已明显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克服平常心态,努力将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让学生远离事故的必要措施。通过这一措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和技能,并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这些常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避免交通事故、保护自身安全的目的。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公安交警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几点具体做法:一是理性灌输法。即由交警或老师将交通安全常识和技能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也是当前最常用的做法之一。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走路、骑车、乘车习惯。二是活动熏陶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通过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形式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宣传,稳固和深化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三是氛围感染法。其主要特点是寓教育于交警等部门的日常管理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其的关爱,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通过文明、整洁、有序的交通环境,醒目的警示标志以及交警的规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感染,并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自觉约束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四是自我教育法。采取这一方法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自我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起共鸣。通过学校自身教育,采取游戏、儿歌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并积极拓展外延,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我国中小学生近2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调研报告面对复杂的交通现状,短期行为和临时性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宣传教育是保护学生交通安全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全部,只有全社会共同担责、共同呵护,才会让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远离孩子,才能保证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xx年6月年在XX市XX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背景

  随着1994年我国引入互联网,各大高校纷纷投入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校园网络。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便是网络的的显著特点。这也促使大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和冲击,其中一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无节制地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自制力和自控力差,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按时就餐,夜不归宿,通宵达旦,影响纪律;生物钟混乱,影响健康;社会交往简单,人际关系淡薄等问题现象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扭曲了美好的心灵,荒废了学业。为此,针对此大学生网瘾问题,我将作出此次有关大学生网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式

  1.上网查找关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相关资料;

  2.通过与身边的同学当面交流沟通,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

  3.网上聊天,与网友、同学讨论大学生网瘾现状;

  4.制作网上问卷调查,对部分大学生网瘾进行可靠数据收集;

  5.私下出访校内外网吧,大概了解网吧上网人群。

  三、调查结果

  1.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网迷中,60%以上的是大学生,在此当中10%的大学生有网络综合症的倾向。早在20xx年2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对全国13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在大学生中断学业的调查结果分析有80%的大学生是因为网络成瘾。据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3/4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2.在调查问卷中,结果发现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基本上呆在宿舍上网,很少出校外网吧或者到校内网吧上网。宿舍成了大学生网络蜗居的场所。

  3.由于大学生自身都携带电脑来学校,因此校外的网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没那么大。通过私下走访一些校外网吧,发现进出网吧的人群更多的是中小学生或者社会上的人。有些网吧甚至还出现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现象。

  4.从网友和同学或者身边真实的现象中了解到网瘾的大学生思想幼稚,在现实中遇见困难或者人际关系等问题,他们习惯于在网上找心理平衡,长期下来,自我封闭。对于自己的人生、大学生活从没有认认真真的规划过,对现实和将来都很迷茫。

  5.网上一项数据结果显示, 60.5%的青少年网民的上网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57.9%的青少年网民选择“聊天或交友”, 47.2%青少年网民选择“玩网络游戏”,另有43.6%、 39.5% 及 21.1%的青少年网民分别选择了“学习和工作”、“获取信息”、“通讯或联络”作为其上网目的。

  6.调查问卷中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对于自身上网的目的更多的是寻求网络游戏的刺激,查找学习工作信息,视觉与听觉的消遣,沉面于上网聊夭、网上购物或网络爱情。

  7.通过调查与直接交流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在上网时间难以控制,从1-2小时到5-6小时,上网时间不断延长,。有些大学生甚至会出现没有上网时会倍感空虚、心烦。大部分认同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大学生网瘾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瘾情况调查报告。

  8.在网上了解与现实调查中,发到现在的大学生在对待网瘾上很少与家长沟通,找不到共同的话题,无法进行交流。就算沉湎于网络也不去理会家长的焦虑与担心。家长的言语在大学生心中越来越缺乏威慑力。

  9.大学生活更多的是靠大学生自觉,然而由于大学生活的随心所欲,很多大学生在对待学业上抱着一种漠不关心,冷淡对待的态度。一部分大学生宁愿花时间在网络上需求自我欣慰,也不愿抱起书本埋头苦干。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出现课少分散等情况,对部分学生网瘾的形成也是有一定影响。

  10. 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老师、同学有较强的叛逆心理。网瘾的学生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既使来上课了,主要还是趴在桌上睡觉或者心神不宁。喜欢独来独往,不太愿意跟宿舍同学、朋友交谈。老师找其谈话时,要么爱理不理、要么大声顶撞。

  四、原因分析

  在调查结果的问题上,我做出以下原因分析:

  互联网作为一个神秘的新鲜事物,深深的吸引住正值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大学生。大学生驻足网上,流连忘返。即使在现实世界里,也难以逃出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以网络游戏为例,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抛开显示生活中的种种规定,通过按钮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也可以亲自设置生存环境,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财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具体的奖励。

  正是互联网的神秘与新鲜,使大学生在现实社会并不容易获得,互联网上无尽无穷的游戏资源及其提供的机会可以使大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因此,往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

  2.大学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有时课程的不合理安排更是让大学生在网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大学生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学习压力的骤减,让不少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打发时间,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不少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对网络的依赖心越来越强,沉溺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网络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响了正常的认知,甚至影响学业。

  3.家庭教育问题的不当,过度严厉或者溺爱、缺少幸福感或者管教子女的方法剧烈冲突,都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与父母关系处于紧张或者僵硬状态。不可否认,大学生即使处于成年阶段,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闭锁性使他们与父母交流较少。就算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上网,但是孩子已经不再重视家长的言语,甚至当成耳边风。所以,在大学生网瘾问题上,大部分都面临家庭关系不合(子女与家长关系紧张或父亲与母亲经常吵架等)、子女与家长缺乏沟通等问题。

  4.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望,也是导致其网瘾产生的原因之一。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更何况大学生。大学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需要在人前表现自我。但是,由于机会的偶然性与不可遇性。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中寻求实现自我需求。同时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不善交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机会就更把机会投入到网络中去,在网上得到满足。

  5.网络作为一个虚幻的事物,好比一个集信息、知识和娱乐于一体的虚幻世界,它的不真实性、随意性、隐蔽性、匿名制、虚拟身份、时间和空间的无界限性,让大学生得到梦幻般的体验和满足感。在虚拟世界中,失败可以被否认和逆转,不承担任何责任,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禁忌、幻想都可以以象征的方式得到释放和满足。正式这种无时空感、无压抑感、虚拟的亲近感、成就感、满足感让众多的大学生产生追求冲动,导致上网成瘾,不能自拔。

  五、提出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我提出以下的建议:

  1.作为家长,有必要提高自身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网络知识大学生网瘾情况调查报告默认。主动与与孩子协商上网和共同上网,要适时提醒孩子上网有度,用自己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一方面多引导孩子参加娱乐或交际活动,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其精神需求。尽量让大学生在虚幻的世界之外找到可以寄托的归宿,

  2. 为了缓解大学生的网瘾,自身必须有意识地加强上网控制力,提高自制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确保足够的学习时间,在学习之余,不断强化控制意识与上网动机,减少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3.对于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采取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技术治疗

  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的消极影响与负面作用,教育大学生合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更多地关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辨析信息真伪的能力,掌握网络使用的技术方法。进而不再沉迷于网络,危害自身发展。

  4. 学校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成长环境。学校多开展一些丰富大学生生活和锻炼能力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校园交往,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学校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制度以及配套措施,对于大学生上网时间给予适当的限制,对他们不良的上网行为进行惩处,从而引导他们有目的、有选择、有节制、守规则地上网,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预防不健康的内容。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同学们中的近视眼、小胖墩日渐增多,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体育锻炼。同学们大多喜欢上体育课,可是同学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

  1.调查、走访同学及家长,了解同学们的课外体育运动情况。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调查情况:

  xx班共36人。每周运动次数两次及以上的7人,一次的8人。运动方式上,男女生有差别。男生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骑自行车为主。女生以散步,和父母打羽毛球为主。全班大约60%的同学没有运动的习惯。

  三、家长的看法:

  1.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 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的成长。

  ( 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

  2.不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1)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

  (2)担心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担心孩子受伤。

  四、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手脚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长跑可以锻炼耐力。

  2.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个性。它使我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积极、积极向上的个性。

  3.体育运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团结协作。

  五、建议:

  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题目:大学生暑假兼职的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了解时下大学生暑假兼职的具体信息

  (2)、调查的主要内容:大学生暑假打工市场的概况及对于在工作中的维权意识方面的内容。

  (3)、调查的方法:亲身的体会以及实地寻访长沙各大高校的一些学生的工作状况以及感受

  (4)、调查后的成果:大学生暑假找工作是非常的艰辛的,只有少数人能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还有的不是认命的到自己不愿去的工作岗位去上班,就是干脆回家。另外,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在利益的驱动之下,骗局无处不在。大学生暑假打工的市场情景令人堪忧。究其原因,既有国家对大学生暑假打工的市场政策不规范的原因,又有大学生辨别事物的好坏的能力相对欠缺的原因。虽然大学生暑假工作的道路非常的崎岖,但可以相信的是,阳光总早风雨后。

  正文: 大学生暑假兼职的调查报告

  时代的潮流冲击着一切,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学子们不再重复从寝室到教室到食堂的三点一线,不再满足于除了书本还是书本的单调生活。随着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院校均涌现出数目不等的校园打工族。他们除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校外兼职打工,成为求职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学生们选择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定的收入,少数人还构成了校园中的高收入群体。随着暑期的临近,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更是越来越多。暑期来临,各商家也纷纷打起了促销战,劳动力市场上的兼职岗位激增;不少大学生和准大学生想在暑期勤工俭学、做兼职。随着兼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上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针对大学生打工这个主题,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打工市场概况:

  一、 大学生不再青睐纯体力活儿

  发传单、搞社会调查,是以往假期里大学生们经常选择的打工内容,但走访发现,大学生暑期打工都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不再愿意干一些传统的体力活、苦力活,很多大学生表示即使没有工作做,也不愿做端盘子、洗碗、钟点工、市场调查等纯体力活。毕竟大学生暑期的时间是有限、宝贵的,干体力活既不能让自己掌握的知识学有所用,而且工资不高,还不如在家多读几本书。

  大学生究竟该不该干体力活呢?我特意央朋友就此事询问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表示,不提倡学生去干纯粹的体力劳动。勤工助学的同学应该去干能够提升自身素质的工作。大学生打工应该使两个方面都得到满足,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学识得到运用和丰富。

  二、暑假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我通过近期的调查以及亲身体会来看,一般大学生暑期打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家教市场、学校附近商场、附近餐厅等地方。工作岗位看起来虽多,但实际需求的人并不多。总的一句话就是:找工作难,找的满意的工作更难。

  在我调查期间,发现许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是以自己喜欢的为先,但很多的人都铩羽而归,等到他们回头想另外再找一份时却发现人才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苦呀,想要找份暑期工作太难了!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给份工作,一月个百八千的都成,可是愣是找不到!”一位来自大二的学生在家教市场等了5天,始终没有得到家长的青睐。当他准备去另找一份工作时,却发现只有苦力活可以干,无奈的他只好苦笑着说:“我看我还是打道回府吧”。

  三、招聘单位出现重女轻男的现象

  与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现象不同的是:大学生暑假打工女生比男生更受欢迎。一些招聘广告甚至明确写着“只招女生,不要男生”的语句。我在调查中发现,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及各商场招聘中都以女生优先为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此我也做了深度的调查。暑期打工一般都是临时性的,且招聘的单位大多以促销及快餐店的工作为主,而这些行业注重顾客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女性性格一般都以随和,耐心为主,不容易与顾客发生冲突,而且她们对工资的要相对来说比较少,这些也就成为暑假工出现“众女轻男”最主要的原因。

  说完了市场状况,我们再来看看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

  伴随着兼职打工而来的就是打工者的兼职维权意识。利用假期打工,不但可以获取报酬勤工助学,而且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提高劳动技能,为日后就业积累资本。高校学生虽然劳动素质高,但毕竟涉世未深,缺乏劳动保护意识,其中一些学生则因经济困难急于挣钱而忽视劳动权益,容易落入非法用工陷阱。

  暑期刚刚开始,不少劳务中介机构的人员就进入高校招揽学生打工。一些中介提供的劳动用工协议中霸气十足,只讲用工单位要求,无视劳动者权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最近制止了两起劳务中介在学校招工的行为,涉及400名学生。在这两起事件中,学生与中介签订的劳动用工协议书中规定,学生“必须完成”公司规定的每天11个小时的工作任务,“必须服从”用工企业的安置及调配。相反,协议对劳动保护措施、劳动环境等均只字未提,甚至连用工单位名称都含糊其辞。只强调责任,不明确权益,这样的用工协议显然是违反劳动法规的“霸王”协议。如果大学生签订了这样的协议,合法权益必然受到损害。

  过六成学生有被骗经历,被中介“忽悠”者最多,其次是被雇主欠薪。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一成学生通过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获得打工机会,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来自贫困家庭;四成学生通过家教中心等街头和校园中介机构获得打工机会;大部分学生则通过各种招聘广告或经他人介绍获得打工机会。缺乏规范的求职途径和保障机制,让很多大学生在打工时吃了“哑巴亏”。讲一个实际的例子:在长沙市,有一中介公司为了赚取中介费用,不顾实际情况,打着迪信通招暑促的名义大量招收暑假工,结果可想而知,当学生来到迪信通的门口是却被告知招收人员已满,大部分的学生有苦无处诉。

  假期打工,报酬普遍偏低是历年都存在的问题。为此,今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劳动的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此外,各地劳动部门也对最低工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家教外,大学生打工从事其他工作很难达到上述工资标准,部分学生还遇到过雇主任意克扣、拖欠报酬,延长工作时间等侵权行为。就拿必胜客来说吧,一小时7块6,而且经常加班。当然这还算好的,长沙还有些单位要求必须工作10小时,且只有5块钱一个小时。

  大学生为什么会频遭打工陷阱呢?原因在于在校大学生缺文凭、缺经验,假期打工时间短,打工单位也不固定,用人单位一般不愿与他们签订用工合同,这给他们维权带来了隐患。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当打工遭遇侵权时,不少学生没有保留证据,或者怕丢面子,往往不了了之。

  我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大学生假期打工常见的陷阱有6种:是骗取中介费;强行收取押金、抵押;以培训班为诱饵设置陷阱;变相传销;针对女学生的求职陷阱;虚假的网络信息。

  主要体会:

  大学生打工兼职这条路上会有荆棘,但大学生要走的就业之路就像是破蛹而出的蝴蝶,结果是美丽而快乐的,但过程却是痛苦而漫长的。愿大学生们在合理规划的打工兼职过程中,用积极的视角来理解社会,理智权衡后正确抉择。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如果你只会抱怨社会对你不公,那么你永远只会在不公中生活。所以只有你去适应这个社会,在社会中完善自己,才会让你有所收获。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

  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因此,就必须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讲、处处讲。学校严格要求班主任每周开展一节安全教育课,而且必须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真正在安全教育课中能掌握安全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人们常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所以他们的健康成长从长远来看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去年小学生因安全意识的疏忽而造成的伤害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我国已于XX年将3月31日定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并要求各单位、各学校等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生关于防火、防电以及其他安全知识的教育。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为此,我们借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纪检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雅安八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的同时,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60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以及40位家长,从许多方面逐一做了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75%的小学生能够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行人靠右”以及“不得私自下河游泳”等基本的安全常识。然而对于地震、滑坡、雷击等自然灾害方面却了解甚少,只有9%。对于煤气中毒、家庭火灾等方面因年龄而异表现不同,年龄稍大的(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能略知一二,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脸茫然。而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则令我们略感欣慰。几乎所有的家长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孩子门的安全知识教育。在这之中,83%的家长认为对自己机孩子的安全教育比较满意,15%的家长则认为还有待提高,另有2%的家长认为这项工作应由学校来完成。比较起来,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近70%的小学生表示愿意听取父母关于安全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另人遗憾的是,62%和97%的家长和小学生不知道3月31日是国家法定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因此,社会、学校等等个方面的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同时,我们也对此次活动的效果做了一个调查:有接近90%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次活动宣传效果很好,今后应多开展此类活动。也有4%的家长认为没有取得他们想象的效果,6%的家长认为无所谓。雅安八小的李校长也表示新颖有趣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可以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希望能和我们今后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合作。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这类知识的宣传,不应仅仅局限在这样的宣传形式。学校应注意改变教育方式,争取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接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调查报告显示85%的家长表示更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因此学校对于这种教育的强弱程度将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抽取的调查对象还不够多,有些问题反映的还不够全面,但这次调查基本上说明了对于小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衷心的希望各方面能够更加重视当前对于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让我们祖国的花朵能够更好的茁壮成长。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有关学生调查报告锦集9篇

2.关于学生调查报告锦集7篇

3.【实用】学生调查报告锦集九篇

4.【精品】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六篇

5.【推荐】学生调查报告锦集五篇

6.【推荐】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六篇

7.【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锦集7篇

8.【热门】学生调查报告锦集5篇

上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