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9 11:00:2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1

  据化材学院的安排,临汾七中实习领导小组自xx年对我校xx级教育实习工作做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实习领导组到实习学校----临汾七中的xx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实习生讲课与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进行座谈及征求实习生意见等形式,了解了有关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

  1.在七中实习的xx级学生共有16人。

  2.在此期间听了化材学院在高一实习几位同学的讲课,写出教学实习调查表16份。实习成绩大都是优,良。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3.临汾七中的校领导对这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由专人负责接待安排,保证了这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

  1.七中指导教师普遍认为xx级实习生实习素质多数好于往届。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多数学生热情积极参予教学工作,认真写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态度也很认真,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师大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至于辅导自习、批改作业、监考等教学辅助工作,更是个个争先去做。学校领导普遍感到满意。

  4.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最好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了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4.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实践活动太少,因为学校对他们不放心,不敢将讲主课的任务交给他们,只在最后一周讲两三次课,没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5.少数实习生反映:大学所学计算机、化学等实践性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适应不了中学"多而杂","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在这方面能多学些知识,以适应客观需求。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了调查。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为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性,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问卷调查在六中学,共发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中学生较为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自身素质,10%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考大学,16%的中学生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的经济社会特征。,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90%的学生都有"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有45%的学生"英语以后的生活几乎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特长"有的认识,,92%的学生有感兴趣的,且有52%的学生希望教师的。,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的综合素质,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中的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对考大学失去信心;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

  在调查中,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只要求基础知识;考高职或艺术类院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学习需求的横向多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的特长,还要求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但主观性和不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学生的学习目的严重的主观性和不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在:认识到了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如此大的群体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以后在事业上能。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性主要为思想与行动的不。调查结果表明,37%考大学的学生中有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显现出的性,而是呈现出消极等待的学习。

教育调查报告2

  大学理工科学生都要学习“高等数学”。但是有很多学生为学习“高等数学”而苦恼,他们感觉“高等数学”学起来很吃力,抱怨“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为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教育模式与考核方式,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本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认可的教育模式及考核方式,最后提出了建议。

  此次问卷发布在“问卷星”专业在线调查问卷平台,以电子版进行调查,共有783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参与答卷,其中男生349人,女生434人;大一的学生占50.57%,大二的学生占26.56%,大三的学生占19.67%,大四的学生占3.19%。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建议和期望、网络视频教学与答疑、网上考试制度等九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遇到的困难多,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并不是特别满意,希望有所改善。而对于网络教学与考核则表示愿意尝试。

  一、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

  综合分析可知,我校大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上并不主动,且动机比较实际化。

  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这部分采用的是多选项问题调查。据调查统计,我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并不乐观。而问及原因时,近65%的学生表示是因为毅力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对,有大约54%的学生是因为自己主观上不主动学习,也有半数学生是因为把时间花去学生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见图3)。

  而问及学生听课兴趣不大的原因,有近半数学生表示是因为教师的讲课方式、讲课内容和课程的实用性。

  其次,30%左右的学生是因为对课程本身不感兴趣。

  而问及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时。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的惰性、过于依赖期末考试的重点和学习氛围不好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有半数学生是因为课程太难学不会,于是就不想学(见图4)。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和自学能力都比较弱,没有较好的学习工作规划。

  三、 学习方式

  学习上遇到问题时,68.79%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先思考一段时间,解决不了再查找参考书;14.14%的学生会把解决不了的题目丢在一边;13.38%的学生会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既然学生大多喜欢上网查找资料,那么学校可以多多完善、宣传相关的校园网站,以帮助学生学习。

  四、解决难题的方法

  除了寻求教师的帮助,63.31%的学生表示愿意在班里建立学习小组(大约5~10人),小组定期一起学习讨论,将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统一起来,再向教师求解;56.56%的学生表示愿意从班里选出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组成一支答疑队,平时有疑问可以先问他们,他们解决不了再汇总询问教师;45.73%的学生则喜欢自己上网查找答案(见图6)。

  大约60%的学生认为最适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掌握课本知识后主动寻找资料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近32%的学生选择寻求教师的指导再结合自身的兴趣学习。

  在提高自己学习质量的问题上有大约70%的学生喜欢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搭档互相监督鼓励。而近60%的学生则认为多多和教师接触,培养和教师的感情同时增进对该学科的兴趣能帮助自己学习。

  五、 对教师的建议和期望

  有77.32%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定期提供一些比较典型的、概括性强的题目以供练习,54.27%的学生希望教师在QQ上创设讨论组,学生可以随时将待解答的问题放上去,教师看到后进行解答。49.68%的学生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让学习委员收集问题请老师统一解答,44.71%的学生希望教师有固定的坐班时间,留在办公室让学生去咨询(见图7)。

  由分析不难发现,我校大学生在学习上还是希望得到教师较多的帮助,很注重追求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又希望教师讲课能更加生动、有趣。

  六、网络视频教学与答疑

  对于视频教学,大约56%的学生表示没接触过,希望先试行一段时间,26.5%的学生表示喜欢,但是有近18%的学生直接表示不喜欢。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视频教学的优点是听课方便、在自己寝室就能上课,有近半数学生认为这种网络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学生担心的是网络问题和环境会影响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其次是担心提问不便和与教师同学接触变少。从分析看来,学生比较担忧的是自律性问题,如果真要实施视频教学的话,如何监督学生认真听讲成了一大问题。60%的学生喜欢网上答疑,觉得平时课间时间太短、与老师接触机会少,网上答疑方便又省时,也有利于性格腼腆的同学提问。余下学生表示不喜欢,更喜欢当面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认为教师当面讲解更有利于理解。 对于网络教学平台上该放什么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教师讲课的视频、参考书和定期更新的题库。其次有63%的学生则希望能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

  七、网上考试制度

  分析报告显示,与传统考试相比,74.65%的学生担心考试监督方面可能不够,会影响公平,52.74%的学生认为网络解决了笔答试卷存在命题不严谨、阅卷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62.42%的学生却认为网络考试方便,且没有传统考试氛围的压迫感,不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在传统考试与网络考试的选择中倾向前者的较多,其次是表示中立的。在考试制度的改革问题上,68.41%的学生希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只做参考;另外有大约60%的学生希望增加考试的灵活性,应用多于理论和调整卷面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所占份额大于卷面成绩。

  八、结语

  当前我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1.本校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独立思考性不强,过度依赖于参考书和教师。

  2.本校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困难归根结底在于自觉性、自律性不够,学校要鼓励大学生从中学的依赖性学习习惯中跳脱出来,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

  3.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交流,请教问题,希望上课方式更加生动,也希望所学教程能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挂钩。若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从根本出发。建议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更多地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4.本校大学生对网络平台教学和网上考试并没有太大的抵触,但也没有过于明显的拥护,这是因为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希望学校可以先试行,让学生接触后再做考虑。但是学生对网上答疑还是比较推崇的,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多做努力。

教育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找出改善这种差异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及其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石化一中的全体学生进行部分抽查问答的方式,并在重点班选出几名优等生进行问答。

  三、调查结果

  (一)预习情况、方法。

  众所周知,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是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之一,经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其中“老师要求预习”和“想起来就预习”的学生大约占45%,而自觉预习的学生只占25%。大多数学生预习也只是把课本看一遍就算完成了预习,而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找出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学生则很少,重点班的优等生也有人经常预习,但是他们预习通常采用找重点和难点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则大多是看一遍新课内容,而且只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以上结果都表明预习还是中学生学习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二)听课情况、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中学生自制能力不是很强,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老师讲课的方式和课堂的活跃气氛,这种情况约占70%,因此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笔记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采用上课记重点的方法,这样的学生约占22%,说明他们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大部分中等生采用做详细笔记,以便课余时间复习,有其被动的一面。基于从上学生听课和记笔记方法上的区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情况及其方法

  由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采用“先做后看书”的比率较高,而“先看书后做”的比率相对较低,结果表明中等生和困难生基本采用这两种方式完成作业,仍有抄袭作业的行为。从教学环节的连贯性来看“先看书后做”的方法较理想,先看书比较清晰地掌握知识点后,再通过作业来检测学习的知识,强化对有关内容的记忆,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有的优等生也采用先做作业后看书的方式,他们认为只要做好课堂小结,就可以直接采用第二种方式完成作业,这样既能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又能针对作业中的问题有目的地看书,使得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

  (五)复习情况和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经常复习的学生占大多数,考前复习的比率也较高,复习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点复习不懂或不会的知识,当然复习方法因人而异,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一位优等生介绍,他每次的考前复习都针对自己知识缺漏的地方,自己选题出卷进行自测,这说明好的复习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引导学生复习。

  经过这一个星期以来的调查,目前中学生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还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改变这种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讲课之前,应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要变“满堂灌”为“少、精、活”,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将适当启发和适当精讲相结合,这样,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围绕老师问题重点认真思考,找出规律,解除预习中的疑难,学生攻克了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体会到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

  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教育调查报告4

  调查对象:双流中学20xx届7班语文老师和学生

  调查报告题目:双流中学20xx届7班语文自主学习情况

  调查时间、地点:20xx年9月—11月 双流中学

  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实地调查法,查阅法 访谈法

  (二)步骤: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查询收集资料—→个别访谈展开—→整理调查结果—→呈现书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内容 语文新课标改革有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它由以前的接受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自主学习是语文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双流中学的语文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该校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一. 语文自主学习的特征

  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语文自主学习有几个显著特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主动向目标努力。独立性,即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或是主动与同学合作,互相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都依赖老师,等老师来灌输答案。相对性,语文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是说绝对自主和绝对不自主都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介于中间状态。开放性,语文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类型的书籍阅读,而且语文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途径,如到课外书上去遨游,到网上浏览等。

  二.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老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很重大也很艰巨的任务,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学,那种淡化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课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却因教师作用的缺失,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有效的自主学

  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下进行。双中的老师就很好地担任了这个角色,他们就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研究者,是促使自主学习方式的充分实践者。为了达到自主教学的实效,双中的老师采用了以下策略:1)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2)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3)指导自主学习的反思;4)鼓励自主学习的实践。

  2.老师具备的素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巨大责任。如此艰巨的使命不是什么样的老师都能胜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而双中的语文老师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已经完全具备了这些素质。(1)他们拥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老师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方式。同时,双流中学的老师还能辨证地对待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倡导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不抛弃接受学习,以保证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2)他们精于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由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而内因起主要作用,所以,双流中学的老师主动学习心理学,研究学生心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3)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引导方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拥有科学的方法,且不断思考、摸索,不断改进新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他们掌握了很好的课堂管理艺术。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时,双流中学的老师并不大骂,体罚学生。而是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双流中学的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取得的成效

  通过双流中学的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能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通过各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了,而且,他们还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其他各课的学习中去,极大地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学习。

  双流中学初中部教务处主任这样说:“我们特别强调语文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不是对其它学习方式全盘否定,我们所寻求的是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和谐状态,以求学生更好多的发展,使语文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诸方面的目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随时警惕着避免对新学习方式的盲从,坚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的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双流中学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摸索探究,取得了不错的

  效果。学生在双流中学的语文课堂上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人:万红霞

教育调查报告5

  古训有云:“穷养儿富养女”,即男孩要“穷养”不能给予太多,要多些节俭,多些锻炼;女孩要“富养”,物质上多些满足,生活上多些照顾。

  自古以来,“穷养儿富养女”是中国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很多家长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培养孩子的。可是,有些家长把“穷养”和“富养”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养出了很多胆小怕事的小男孩,还有一些蛮横无理的小公主。那么,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呢?你是否赞成这种教育观念呢?是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就可以吗?养儿和养女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调查大多数家长赞成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还记得几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蜗居》吗?当剧中海藻的妈妈知道了女儿的遭遇后,说了这样一番话:“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似乎《蜗居》中的悲剧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英明正确。事实上,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还是赞成这种教育观念的。男孩女孩因为性别不同,区别对待抚养,应该说是育儿教育的一种进步,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养成举止优雅的淑女、把男孩培养成坚毅勇敢的男子汉,这些都无可厚非。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女有别的社会文化期许。一般来说,常常会要求男的有出息、有主见和靠自己,而要求女的则是善良、富有同情心、温柔等,这种社会不同的期许直接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更直接地讲,孩子长大以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果。”**小学教师**介绍,她自己也有儿子,平时生活中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金钱观念上也注意培养儿子的自控能力。

  观点交锋

  从性别差异来讲,穷养儿富养女并没有错。但是,在生活中,结果却总是让人出乎意料。富养的女孩可能养尊处优,不能免疫诱惑不说,说不定还形成嫌贫爱富的价值观;穷养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失关爱,一方面没有安全感、自闭自卑,另一方面过度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穷养儿”不行,“富养女”也不行,这不是变成了“小儿难养”了吗?现在基本上家家就这么一个小不点,到底该咋养呢?“穷养儿富养女”真的就不对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支持方古训传承多年肯定有道理

  有很多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他们表示,“穷养”男孩的理由是因为男孩子以后要承担更多社会和家庭责任,所以要多经历一些“磕绊”和“摔打”,多吃苦。就像古人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才能磨砺出坚强的品质,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而女孩“富养”是因为女孩应该有富足的物质、优越的环境、开阔的眼界,能让女孩在长大以后对花花世界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不会轻信花言巧语,不会因一些小利迷失自我。

  “从古至今,这么多年了,大家传承下来的育儿经验,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家有女儿的欣欣妈说,“我是穷养出来的,当然跟小时候家庭条件有关系。我一直以来都很自卑,对钱方面非常计较,买个青菜都货比三家,穿着方面,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气质,而且也舍不得买,在择偶方面要求也非常低,其实我自身条件并不差,我完全可以找个更好的老公过富足的生活。所以我的女儿我一定要富养。”

  “富养女、穷养儿,这是老家听过的谚语。大意是富人家的女儿因家境宽裕而仪容出众、气质高雅,从小在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而缺少花花心肠,且不易为金钱所打动,很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妻子与母亲。而穷人的儿子从小饱经磨练,奋发图强,容易成为优秀的男人。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属于富家女穷人儿的故事,也给我们在择偶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样身为教师的吴兰说,她所认识的朋友中,穷养儿富养女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还是比较成功的。

  反对方已与时代不合拍理应摈弃

  虽说这句话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可是很多家长认为,单纯地用穷富来界定养孩子的方法,这样有些极端,而且现在孩子的性格都非常敏感,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小健的爸爸告诉笔者,“穷养”男孩也有“穷养”的弊端。如果孩子因为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自卑,或产生抑郁倾向,或者由于家长给予的经济生活过分拮据而去偷窃,那就适得其反了。而女孩的“富养”,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代社会是不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和“公主”的,需要的是自强自立的现代女性。

  “古时候,女子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低、压力小,就娇惯点养育,以期这样能培养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过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此便可安度一生。所以提出穷养儿富养女,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观点,如今早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江苏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钟凌认为,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心态与做法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与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女孩子过分爱慕虚荣,受不了一点委屈,心理脆弱。自视过高的同时又极容易因为外界的否定感到自卑。

  而80后妈妈晶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否定了这种教育观。“女孩宠着养以后是经受不起挫折的,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婚姻生活过得一点都不幸福。我经常对女儿讲,漂亮不重要,自己有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她认为,小孩子要东西不要给得太快,要通过努力换取。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是不会珍惜的,对孩子无论男女都不能娇惯。

  正确地理解和实施穷养和富养

  其实,“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关键是你到底想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迷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从性别差异来看,女孩天性中具有稳定性,喜欢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给予女孩更好关注与宠爱是必要的;男孩天性中富有冒险和攻击性,给予男孩更多挑战和磨砺也是必须的。但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个得不到满足的男孩,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关爱,可能会没有安全感,可能会自卑自闭,也可能过度自我保护,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一个无条件得到满足的女孩,可能会贪慕虚荣,养尊处优,只知道索取,不愿意付出。

  穷养与富养,关键是养的内容,而非物质上的含义。关爱孩子,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乐成长,无论男孩女孩都应一视同仁,这也是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位母亲,因此,对于女孩的教育,自尊自立同样重要,物质上面的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却不足取;对待男孩,未来的父亲,要培养他有担当和责任心。而两性相处中,更要让男孩女孩学会相互尊重,互相服务的理念,平等的关系才能互相帮助与支持,共同成长。

  养育孩子是生活中挑战的事情,对于当前“独一代”的父母们,没有前人经验可寻,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父母们不能简单刻板地以“穷养”或“富养”教养孩子,而是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富有弹性地呵护他们的成长,该紧则紧,该松则松,无论是物质层面,抑或精神层面,松紧适度,才能把握好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时机。

教育调查报告6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14日 20xx年12月6日

  调查地点:

  ***乐育中学

  调查对象:

  高一学生及实习生、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部分调查法

  调 查 人:

  ***

  调查基本概况:

  ***中学是***市创办最早的中学之一。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区的一所普通中学 在那里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 我主要进行了生物教学技能的学习,以及班级的管理。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针对生物这门课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了解了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主要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高中生生物课的教与学。

  一、老师教课情况

  这所学校普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讲,学生听。但有的采用单纯传统教学,有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在我看来,它各有利弊。单纯传统教学它一节课就靠黑板、粉笔和老师的一张嘴,教师备课劳动量大,老师花在板书的时间过多,而且板书的时候还不利于控制课堂,相反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教师备课明显轻松了许多,且它大量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而且图文并茂使的要讲解的内容形象具体,尤其是对于我们生物这个新兴学期,采用多媒体教学很有必要。但并不是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传统教学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进度较慢,给足了时间给学生消化,而不像多媒体教学进度一般较快,照顾不到所有学生。还有就是本校的实验条件十分有限,这也限制了生物教学。这是教学的方面的问题,接着是课堂上的提问问题。

  提问的时候,自己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很少。就算是回答问题,常常是那几个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别的学生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据我观察,他们有的人悄悄说话,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在做小动作,总之就是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可想而知,这堂课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效果。这就关系到一个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的老问题。怎样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提问是经常性的,问题的设置、问法都要下功夫钻研,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来积极解决问题,对于答得好的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回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决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要鼓励告诉他下一次答得更好,并期待他在以后的听课中继续发言,继续保持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对于那些常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要故意不理他们,要适当引导鼓励,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课堂是整个班级的课堂,提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我觉得老师在提问方式上有待提高。比如采取抽点学号的模式,抽到谁就让谁来答,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许多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回答,而是由于站起来回答的时候有限,内心羞怯,不敢回答而已,而且老师平时不太注意这些学生,让他们产生了懒惰心理,就这样不回答不思考,不仅消减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习兴趣,还有可能致使他们成为课堂上不安分的因子。因此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以使他们受到关注,加注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使课堂上纪律松弛的现象减少;

  老师可以少叫几次经常发言的学生,让课堂成为大家参与的舞台。对于那些平时已经养成了少思考,消极恶习的学生,老师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能回答的不尽理想,但至少比一个或几个唱主角要好,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学生多多少少开动思维,减少逃避心理,不再抱着由其他人回答问题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

  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努力鼓励他们回答,积极引导,就算答错了也要求说几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他们的思维总会慢慢向正确思路靠近,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路,不能只站在那里听他们说,当他们投来求助眼光时要及时寄予帮助,同时当其因为回答出的问题错误太明显而招来其他学生笑话时,要极力压制这些不协调的声音。

  整个班级的学业进步才是真的进步,这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这与每天每刻的提问质量的好坏是分不开的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还有一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度的,许多学生会对连续教学产生不自觉的疲劳,怎样不断吸引学生探求知识,主动学习就成了老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些有经验的老师试着适当加入一些与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笑话或者故事来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来调动学生兴趣,或者缓和烦躁情绪。

  很多老师上课,都会创设教学类似的教学情景,带领学生走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些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的老师相比较起来就显得思想顽固僵化了。怎样保证这一切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涉猎各项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理论水平,为自己教学提供不尽的感性材料与指导方针。

  你要给学生一桶水,你自己要先有一眼泉,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首先老师得让自己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这也体现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

  二、学生学习情况

  因为我实习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基础差,但他们资质并不差,只是比较懒,心不在学习上。学风对于无论对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班级都相当重要,我想之所以出现差班跟好班这也是关键。生物是属于非主科,相比主科一直以来学生们对它都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生物不重要,相比主科,它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高考所占分数也不多。所以生物课堂上,据我观察交流和分析发现,出现了两局分化的现象,那就是学生要么很认真学,要么不学。

  从考出来的成绩也可以看出,分数分层很严重。很多重点知识老师在课上讲了一遍又一遍不断的重复,一考试学生还是没几个会的。像这个纯粹概念的问题都那么糟糕,这就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复习方面不论年级都是偶尔预习和考前复习的占具一多半;

  2、抄作业的现象十分突出,练习册一批改几乎都是准确答案抄的,做试卷也几乎是相同答案;

  3、遵守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是:

  你上课是否会做小动作或讲小话而不听课?

  4、每天课余花多少时间学习?通过交流发现会这样做的同学真是少之有少啊!其他学习习惯如:

  是否制定学习计划?是否作课堂笔记?是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做错的作业是否会改?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皆不理想。

  三.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生物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生物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回忆,适当练习。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物的具体情况就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兴趣小组,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端正求知态度。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 一帮一 结对子 的学习活动,大家共同进步。

  2、提高课堂气氛

  教师就是演员,表演好的时候学生看看你,表演不好的时候学生不理你!这就是一位语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的慨叹。可是如果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又似乎情有可原。作为学生,一天要连续上七、八节课,是难以保证每节课都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有些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上课时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显得很疲惫,因而容易开小差,可能一节课上完了,他们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

  有时候,或许由于课文太难,或许由于天气问题,普遍学生的上课精神状态不佳,整节课都很沉闷:

  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而学生却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效率太差了。如果老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好课堂气氛,那么老师精心备的一堂课不就被浪费了?我们应当如何使学生在疲惫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

  3、改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

  2.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4、生物老师平时也要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肯定学生的组织成果,更好地和学生融合。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之间更和谐。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或许一些看法不够全面,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教育调查报告7

  调查时间:20xx年6月

  调查地点:黄花乡黄花学区

  调查对象:黄花乡全体中小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 查 人:薛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犖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黄花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近期,我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黄花乡在黄花学区就读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犚弧⑴┐辶羰囟童的基本概况此次调研选取黄花乡为主要区域。为了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4--16岁之间。调查共涉及36个班级,总人数20xx人(其中初中生1140人,小学生573人、幼儿328人)。据调查统计,黄花乡现有人口6736人,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几何极数倍增,现有1.5万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72%。在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469人(其中小学生176人,中学生293人),占17.9%,父母中有一方阶段性外出务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生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总体比例偏高。

  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我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牼咛謇此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黄花乡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5、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犎、问题的成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2、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3、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犓摹⒍圆哂虢ㄒ

  犃羰囟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2、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3、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教育调查报告8

  一、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守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伤人的态度,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映出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映当代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被试承认在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被试学生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85.47%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然而仍有7.37%的被试认为生命仅是精神的,3.16%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差,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对生命认识存在这种偏差,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上,10.53%的被试选择经常有,52.53%的被试选择偶尔有,22.11%的被试选择较少有,14.74%的被试选择没有,说明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是很满意。在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上,有84.21%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11.58%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一般重要,仅有3.16%的人认为身体健康不重要。学生普遍来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比较重视,身体健康是人生命的本钱,重视身体健康说明能够爱惜自己的生命;在心理健康方面,有25.2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63.1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比较健康,仅有5.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同时7.37%的人表示经常遇到心理问题,66.32%的被试表示偶尔遇到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学生心理脆弱的现实依然存在,我们对这一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部分被试在学习、生活中承受一定压力,生活状态欠佳。11.58%的被试承认在学习生活中压力非常,22.10%的被试经常感到压力,53.68%的学生有时会感到压力,12.63%的被试表示基本不会感到压力。在压力的主要来源中,其中58.95%的被试选择就业,42.11%的被试选择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选择学业不顺,有35.79%的被试选择情感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就业。在当今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关键是怎样知道学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从被试对每天生活的地评价看来,当前学生的生活状态欠佳。62.11%的被试认为自己每天过得生活马马虎虎,12.6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无聊,仅有25.26%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地充实。

  第四,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有学生存在轻生的念头。30.53%的被试认为完全不理解自杀行为,认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67.37%的被试表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但自己绝对不会自杀。但依然有2.11%的被试认为自杀是一种脱痛苦的方式,或许自己会做,同时有23.16%的被试表示自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可见从整体上说部分的学生对于自杀这种行为都有比较理智、比较正确的看法,但依然有人存在错误的认识。在对待死亡问题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正确的态度。13.68%的被试选择害怕死亡,15.79%的被试选择忌讳谈死,但并不害怕,72.63%的被试选择顺其自然,坦然面对。

  第五,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关系问题上,部分被试都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表示很好,58.95%的被试表示还可以,只有2.11%的被试表示不太好。在同学遇到困难是否给予助问题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58.95%的被试表示会主动助,40.00%的被试表示视与同学的关系而定,只有1.05%的被试表示不会主动助。

  第六,在人生的价值标准问题上,存在一定功利化的倾向。51.58%的被试认为人生的价值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多少,10.53%的被试认为是社会地位的多少,9.47%的被试认为是金钱的多少,28.42%的被试表示说不清楚。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功利化的人生价值追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学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困惑等生命困境,不少学生仿徨、无奈、消沉,感到“活得没意思”。当学生无法合理排解这种种压力、焦虑、时,便极有可能采取自杀或杀人的方式来寻求解脱。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和感恩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高校学生生命教育,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

  有人认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其实不然,高校生命教育主要应守于人的生存能力、生活体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属性。

  我们认为,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存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技能,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第二层次是生活教育,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生活。

  第三层次是生命价值教育,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生命教育课程规划,构建生命课程。

  一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专门的高校生命课程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呈现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生命教育内容广泛,单靠几门立课程很难完成任务,所以还应将高校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哲学、艺术、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中。这就能使生命教育成为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生命教育应是每一个教师在每一门科目中都应融入的内容,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学都能把生命教育融入之中。

  3、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建构生命课堂。

  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对学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思想教育这一形式来进行的。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学机制。

  第一是加强教学内容创新。以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同时充实丰富的贴近学生生命发展实际的内容,构建学生的生命课堂。

  第二是以生命教育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自由发言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生命校园。

  第一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歌咏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书画摄影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各种校园社团活动和举办一些关于生命的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人生感悟、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为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5、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构筑保护生命的立体网络。

  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合力",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当代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调动高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力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网络系统,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育调查报告9

  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学习各种特长,来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参加高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每个高中生的心愿,针对他们高考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要了解艺术类考生他们报考艺术类考试的原因,他们高考的学习时间,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高考后的心愿。

  高三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生涯中最苦的时光,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甚至吃饭,上厕所都在想着一道题的解法。虽然在农村孩子打工赚钱还是很普遍,但是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好转,许多家长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多上几年大学,多学点知识,不要再从事他们现在所从事的体力劳动。现在的很多学生还是希望通过高考考一个好点的学校走出农村。

  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生,他们一般在高一或者高二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他们包括体育生,美术生,声乐生,器乐生和舞蹈生。他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要比普生少很多,同时他们考试的分数相对应的要比普生低很多,所以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艺术生,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这使一些普通中学成为培养高考生的艺术学校。

  艺术类考生大多数都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课参加高考他们靠上好大学的概率几乎为零。他们之所以报艺术类的专业,全是因为要考一个好的大学的愿望,当然还有一部分社会原因,现在社会的大的趋势是艺术考生正在逐步的增多,很多的学校都在鼓励学生学习特长以增加本学校的升学率,还有很多学生跟风学习特长。在这大环境下一些普通的中学成了艺术考生的天地。

  艺术类考生由于需要的文化课的成绩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比普通生相对的要少,他们在高一高二就开始接受训练,上课时间比普通学生要少,但是学校一般也会在假期给艺术考生补习专业和文化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课成绩。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一般不是很好,总是认为自己有依赖。在高三上半学期,一些专业的考生还会去专业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训练,虽然也会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在联考过后,考生们恢复了和普生一样的学习状态,但是他们由于有专业课的成绩,需要的文化课成绩比较的低,他们学习的状态不如普生学习的状态好。学习的时间的分配明显没有普生那么的紧张,下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走出教室去透气,在放学后也很少看见学生留下来学习的身影。

  艺术类考生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总是在校园中看见高三学生休闲娱乐的身影,他们没有一般考生那么大的压力。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的多,经常看见高三的学生在课下参加打羽毛球等活动。学生的心态都比较的好,不会为了考试的分数等而失眠,也不会因为心里的压力等和同学发生冲突矛盾。他们一般都没什么压力,都在很好的享受他们高考前的生活。

  而同学们面对我的高考后的愿望的时候,大家都很健谈。很多同学的第一个愿望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把因为高考而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很多学生都想在高考后去进行旅行,虽然他们的心态太好但是还是比平时紧张,他们想要好好的放松心情。我的学生想要去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高中的学习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的自由时间,他们要补回来。一些学生学生想打工挣钱,对了自己的大学挣学费等。他们的愿望一般都是围绕放松身心而进行的,在进过紧张的学习后都想好好的玩玩。

  现在学习特长成为了一些普通学校提升升学率的手段,成为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考上好大学的一种出路,他们的生活不再是围绕着哪些文化课,他们的学习生活不再枯燥。一些人只看到他们的高考的文化课成绩低,但是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练习体能每天五点起床来奔跑,没有看见他们为了画好一幅画而一夜未眠,没看到他们拿着画笔入睡的情景,为了练习乐器而肿胀的手指,为了练习唱歌而沙哑的嗓子,每种学生都有他们的辛苦,虽然他们不需要在文化课上那么的用功,但是他们在专业上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看到他们一张张稚嫩的脸,使我回想起我的高考时光,我是普生,我的高中生活更加的枯燥,紧张,辛苦。我的生活是单调的,其实我非常的羡慕他们能有除了文化课以外的知识,能掌握一种乐器,哪怕考不上学,增加一种兴趣爱好也好。

  现在随着艺术生的增多而出现很多的问题。现在艺术生的纪律是全校最差的,他们特别的不好管理。尤其是上文化课,纪律特别的难管。随着现在艺术生的逐渐增多,艺术生的落榜率也在逐渐的提升,也许几年以后,艺术生的报考将不再这么的容易。艺术生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教育调查报告10

  【内容摘要】

  正如经济上城乡差距很大一样,乡下的教育也是远不及城市里的。乡下的教育硬件设施在变好,但是依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经费的紧张,师资队伍没有注入足够的新鲜血液,乡下人的观念,本身环境等等,都制约着乡村教育的改善。发展乡村教育,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关键词】

  乡村教育,教育现状,改善,制约因素

  一、调查背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农村人口占了大部分,乡村教育自然也是国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

  我们组的人都是乡下的孩子,都关心着自己家乡教育的发展。借着这次三下乡的机会,暑假我们就乡下教育情况展开了一次调查。希望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现在的教育状况,为其出一点绵薄之力。

  三、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当地居民、访问乡下学校在教老师、实地拍摄的方式,对乡下的学校设施、环境、教学质量,乡下人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下是我们组的成员在自己家乡通过调查得到的信息。

  四、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如今乡下学校教育实况

  乡下的教育水平低。俗话说凡事要从基础抓起,重基础才能有更高的成就,而乡下的孩子们基础是不扎实的,成绩不好,没有学到教学任务规定的内容是普遍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70%的学生是做不到认真听讲,甚者,吃零食,讲笑话,嬉笑玩骂干扰其他同学上课的现象非常严重,较之往年竟然有增加的趋势。

  2.作业:70%的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是非常低的,也没有勤学好问的习惯,因此抄作业的现象较为严重

  3.课后,80%的同学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更不用说自觉的巩固和复习

  4.农村孩子的知识面窄,摄取信息的途径少,电视是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孩子们看电视看得是电视剧动画片等趣味性节目,对一些科普类的拓宽知识素养的了解较少。

  (二)、近两年来学校发生的一些可喜的变化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硬件方面:现在不管是农村的小学还是初中,都在重建。有了新的教学楼,瞧,还正在建设当中的学校新的体育室学校还更新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设备

  软件方面:中心小学李老师说:”学校现在也是把: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点来抓。为了使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除了以往的每学期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之外,还组织我们的学生选举“班级之星“,既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嘉奖,也想提倡其他同学学习身边的一些好的习惯和品质,课外活动比前几年办,

  得多了一些,什么歌咏比赛啊,校园文化节啊等等,

  (三)、为了让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也调查了邻近的村子。以下是他们村子教育的一些具体情况。

  1.近年来在外务工人数增加,许多人半路辍学,并且城乡经济水平差距拉大,生活水平高低不平,于是人源大批往县城迁出,大批的生源流失,使得宋巷小学生数量骤然减少,虽有从幼儿园到初二九个年级,但总人数却只有342

  2.从我咨询的曾任地理老师孙再红老师口中的得知,教师总人数近年也在大量减少,九个年级的老师却只有27人。其中幼儿园中的大中小三个班却只有2个老师担任识字,唱歌、跳舞、娱乐等所有教程;而小学生却只有语数外体四个科目,他们的体育活动也就只有单双杠,荡秋千,跑步、打篮球等项目;初一初二年级的政治、历史、化学、生物课程两个班的老师是同一个人,另外他们的化学生物实验也绝大部分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从以上情况可知乡村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接受学习任务单调,娱乐欠缺,进一步说明乡村教育落后。另外由于乡村经济力量薄弱,老师工资低,许多老师前往省城以解决生计,剩下的现任老师都是年纪已过40岁的人许多老师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现在又难得招到新的年轻的老师。这又使得乡村教育水准更难得提高。

  3.以前的宋巷中学变为现在的中小学综合性学校,而之前的小学已经成了破旧的君爱制衣厂了。而现今的小学虽然有了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等建筑(这些本来打算扩建中学的),然而其中的实验楼却大部分空置,里面只有少量的实验装置,宿舍楼只有部分的初中生寄住,因此宿舍楼也是大部分空置,教学楼每个班的学生也就30人左右。貌似现在小学建筑越来越好,但是生源质量较差,乡村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玩心较重,取得的成绩大多不尽人意。

  (四)、其实差异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有着细小的差异。

  1.不仅是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学生和教师素质等软件方面,就整体来说,乡下城里还是没法比的,当然个别优秀的除外。

  图(一)为县城一所小学的照片,图(二)为一农村小学的照片

  2.规模大,经济状况好一些的村子,他们就更加有能力和资本向城市靠拢。他们的学校也能更好的组织学生们展开课堂内外的活动。许多乡下学校在重建,有些大一些的村子的学校教学楼办公楼也还不错。

  (五)、乡下人的受教育程度

  1.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没接收过什么教育,只有20%的老人进过学堂。其中,男的比女的又要多些。50-70岁这一年龄段的情况稍好一些,60%的人上过学。其中,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上到了初中,更少一部分有幸读了高中甚至大学。30-50人群中,85%的人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而这85%中有20%的人上了大学,而且大部分是读了师范,现在成了当地初中和县城里高中的教师。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30岁以下的人100%的上过学,只是分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已。

  2.30岁以下的青年,学历的高低,不仅跟家庭经济状况有关,跟个人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的上初中高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偶尔也会出一两个大学生。上学也成了农村家家户户能够享受的,尤其是近些年“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实行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农村上小学初中学早已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少部分人并不是那么爱学习,提前离开学校没有上完初中。

  3.询问了周边的人,许多学生读完初中便没有选择继续学习,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许多已为人妻人夫,甚至还抱着小孩。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今天,在农村,依然,考上大学不容易,大学生依然不常见。当然,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农村学生上大学的也越来越多,只是在农村供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

  尽管农村孩子的教育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还没有决,农村教学规模逐渐缩小,教学质量跟不上,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1.教学设施不先进,教室虽然有了多媒体,但是老师不常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一书一粉笔一黑板“教学模式,

  2.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留不住好的尤其是年轻老师,乡下小学的老师很多是已经在校任教多年的年龄大的老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观念落后,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老师本身也没有汲取很多新的知识,也就不能传授同学们什么除书本以外的东西。且教学方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3.教学规模逐渐缩小。乡下一些父母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愿花更多的钱,想尽一切办法的让自己的孩子去城里上学,接受比在农村更严格更先进的教育。而我们县里及市里的一些好的中学,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也会到乡下来招生,他们更会有对优秀学生的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各地尖子生。于是乡下的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少,规模便越小,规模小便教学制度和活动便越不完善,越不完善则教学质量越不好。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4.某些家长也不注重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在乡下,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孩子自己学的好就好,要学什么就给他学,知道孩子的学习不好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很少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孩子意志薄弱,贪玩,在学校缺乏老师的严格要求,在家缺乏家长的科学引导,于是很多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5.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现如今的大学生早已不是以往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实属不易,而很多毕业了仍旧没有一个好的出路。当问及“要不要上高中,想不想读大学?”的时候,在我们调查的学生级家长中,10%的人表示不想,他们认为:现在读大学也没多大用,苦了父母苦了孩子到头来也没个好工作。30%的说想上,但是成绩不好,也学习不进,考不上。20%的说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就不上。40%的表示接受多的教育还是好的,家长累点也没关系,会支持孩子上学。

  五、实践总结和感悟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更深入的了解了家乡的教育状况。尽管我们小组的人员有限,只是调查了南方四个省份的部分农村,但是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看到学校设施越来越好很是欣喜,同时也为家乡的孩子呆在农村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而担忧。影响一个地方的教育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地理位置的限制,有些家庭的因素。但是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管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农村人口中所谓的:以后有出息,找份好的工作,或是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得分量很大,解决农村各个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足以证明国家对乡下教育的重视。这些年来,像“两免一补”,“一村一大学生”等政策确实对乡村教育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要真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还有很长远的工作要做。包括提高乡村经济水平,引进人才等等。

  而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是非常应该的。我现在经历着一般村民体会不到的生活,尽管现在在全国来说大学生早已遍地,但是在我们的那个小乡村来说可是说是罕见的。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先年的天之骄子,可是依然应该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

教育调查报告11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

  为了解、掌握五里镇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在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自20xx年8月起,开展历时1年多的调研工作,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现将调研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以期对深入开展和提升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这次学生基本情况及心理发展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严格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富强初中、四合九年制学校、民主九年制学校等校初中各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0%。

  2、调查方法

  (1)我们课题组采用《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本问卷共设计28道相关问题。涵盖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及心理健康开展情况等四大项内容。

  (2)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3校的管理者及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涉及到6个开放式问题,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下一步此项工作计划与设想等。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通过对调查问卷汇总和分析,组织邀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座谈会,大家达成共识:农村初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工作缺乏科学规划,方法简单,教育措施缺位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政教处、德育处、班主任、心理教师、政治教师的事,与自己的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多数学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进行心理教育,甚至所配备的心理咨询老师就是政教主任,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混为一谈。还有的将心理健康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更有甚者,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还有,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我们研究者应该把关注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七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课时是很难保证的。有些学校课表上呈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其实并未按课表上课,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不了了之,最终搁置或者放弃。

  2、校际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每个学校都安排了健康课;无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设置形式化、设施简陋、开放度低,未形成常态化。

  3、缺乏专业队伍,业务亟待提升

  农村中学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大量教师流入城市,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思考与建议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确保专门的师资岗位编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同时,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作量未计入、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学校要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时,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学校而言,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学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产生深远的的影响,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4、适时开展家长培训

  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由此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我们认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好。

教育调查报告12

  教育问题历来一个沉重话题教育事业历朝历代兴国安邦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个人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构成基础教育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塑造。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本市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成就又有存在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中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投资力度20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23%其中有相当部分用来发展中学教育在学校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发展到20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经费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本市20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教学大楼花园式休闲校园完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黄泥地足球场一片荒田实验室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器材更十分陈旧如此环境乡村中学学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中国中学教育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xx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每一所中学必收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负担特别农民家长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状况教育收费高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们对新知识接收及民主与法治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修养上本市中学教师特别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专业教师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步伐总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形式就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所谓“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

  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南辕北辙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创新主体教育结果不仅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过程不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优秀学生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敏捷性和思维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形成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重要途径和条件时代发展要求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需求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xx年11月2日

教育调查报告13

  20xx年9月1日我很荣幸到齐齐哈尔中学进行为期4周的教育实习,我所在的班级是高一(15)班,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老师请教,同时,在实习期间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历史这门课而言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谈谈对中学历史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历史教学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历史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相关的历史故事,以便上课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历史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历史这门课,认为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历史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效果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历史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历史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历史学习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历史。他们认为历史从初中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没有特殊的用处,而且马上面临分文、理科的选择,学不学历史这一科还有不确定性。那是因为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历史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历史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能锻炼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历史的趣味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教育调查报告14

  本次我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主要采取对我所实习的单位即大理市第三中学的所有实习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并附带一些有关的问题的提问,记录下他们的回答、建议和想法等。根据问卷的总体数据来写这份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真实性及可靠性。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性环节,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教育实习的任务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研究实习等。教学工作实习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形成了教学实习的整体,其中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核心环节。课堂教学实习是培养实习生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和教师的指导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在实习前在学校都进行过一定的培训或训练,但这些对于一个合格的老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习生在实习前的思想准备、业务准备、物质准备等。我想现在大家都明白实习在自己学习生涯中的地位,所以思想准备自不待言。大家可以从业务上的准备、沟通方面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三方面估测自己的准备是否充分。

  我来到实习单位实习之前,就感觉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大学生或青年教师往往会将精力放在如何上课,如何运用教学方法上面,结果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实际上,广泛阅读,对备课更为重要。备课不仅是知识的重新构建,也是跳出教材看教材的超越。备课的关键在于阅读。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呢?结合教学内容,阅读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与原始资料,才能拓宽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对于史料的搜集就不能马虎。教师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历史教学的特点,史料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只为“应景”、不求实效;随意删减,解读偏颇;贪大求深,超出认知等现象并非个别。如何合理地运用史料,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最大效益,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论从史出”作为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的原则,早已成为定论。所谓“论从史出”是指获得结论应依据史实,或由事实形成“脉络化诠释”的意识,着眼于历史理解的综合分析以及理解历史的基本方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首先应充分理解史料的价值和史料的典型性,区分史料陈述的客观事实和作者的立场、观点。课堂教学与试题命制在运用史料上是有区别的。课堂教学应当尽量选择简短而又典型的史料,命制试题则要依据考查目标考虑史料的信息特征。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试题命制,运用史料都应避免简单化的倾向。尤其是课堂教学,一些青年教师不严谨的做法值得关注与反思。备课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然而想要备好一堂课也是需要我们下很多功夫的。

  我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实习生能否独立分析教材,编写教案,并科学制订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表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这个问题的问卷结果中比较可以的占了68%,而完全可以只有12%,着说明很多实习生对教师的一些基本技能还不是很熟练,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习和摸索。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习方面,努力实习“三个基本”:基本能够写教案、基本能够上讲台、基本能够板书;努力实习“三个充分”:充分利用时间、充分锻炼自己、充分提高自己。关于实习生教学仪态的问题,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在实习前进行过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能做到教态自然大方,仪表整洁得体,态度和蔼,能使学生觉得可亲可敬,这也是我的问卷中调查的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对很多实习生都很困扰,就是板书的问题。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投影仪、摄录机等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纷纷登场,给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增添了许多生机。多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使传统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么,传统教学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是否我们实习生就不用过多的注重板书的练习了呢?当然不是。传统教学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几千年的积累与发展,有着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经验,是我们发展新教育的基础。板书不仅要做到工整清晰,更重要的是调理明确,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实习生的板书仅能做到工整,调理清晰就没有太注意,这实际上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板书的练习不仅是靠时间的积累,也是经验的积累,作为一个老师不管是上课还是板书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教学实习最重要的就是讲课了,我去听了多个实习生的第一节课,感觉讲得很出彩的确实没有几个,不是教学内容不熟悉,就是讲课方式太平淡,不能引起学生的互动,还有就是思路不清晰,重难点没有突出。其实这些都不是这几个实习老师的不足,而是大多数实习老师的不足之处。由于实习是真正的面对学生,跟在学校组织的训练确实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并且在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性事件要急中生智,沉着冷静地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实现知识迁移,就得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地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和态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很多实习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心中有教案,目中无学生”。我看到跟我在一个实习单位的一位实习生在反思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两天总觉得。我们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自己和教案:自己是否表现得不错;一节课能否按计划讲完;是否得到了同学和指导老师的认可;讲完后剩下的时间我该怎么办;讲不完我又怎么办,等等。我们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们是怎么想的;我这样讲学生能否接受;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课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到东西,等等。”这种时候我们就会问自己一句,我们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吗?老师在课堂上教历史,把过去世界的某一片段,好像图像一样地讲述出来了吗?学生听课,好像见到了过去世界的某些精彩画面了吗?老实说,我们并不知道。姑且不论历史课是否“应该”这么教,或者说历史课最好的教法是否应该包括这一部分,我们只问,中学里各个年级的历史课,是怎样进行的?也许,我们知道得很有限。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老师怎么在教历史,也不了解学生上历史课的真正感受是什么,或许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对这些都欠缺调查。

  以上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实习生在教学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实习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实习。首先我们到达实习单位之后就应该尽快从原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的档案、找学生聊天的形式了解班级。在了解这些之后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之间的交往和心理等安排几次主题班会,且班会的意义及目的性应该明确,活动之后应搜集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以便下次班会注意改进。我们实习生进行工作时要注意发挥班委和团队的作用。防止包办代替。处理问题要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尊重原班主任,要虚心向原班主任学习,主动争取原班主任的指导,要注意维护原班主任的威信。批准请假和批评学生,必须先请示原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要注意维护教师的形象,避免出现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在实习期间,要注意维持所在班的正常秩序,经常向原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请示汇报。组织集体活动要注意安全,未经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学校同意,不得私自带学生外出活动,避免发生异常事故。

  关于实习生在班主任工作实习的问题上我设置了这个问题:实习生能否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的组织班会或独立组织班级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形式活泼,学生踊跃参与,具有教育价值。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吃力,毕竟是自己亲自主持的班会,而且要面对各种性格的学生,实习老师还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实习老师应做好个别学生的调查了解工作,并中肯的通过不同的方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和帮助。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是对实习生处理事情的锻炼,更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作。

  我们的教育实习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调研,也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调研题目的确定,一般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总结,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解决实际难题。题目的选取可以比较广泛,如关于学校建设的,课堂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课外实践活动等,一切有意义的选题均可。关于调研的部分我也为实习生设计了几个问题,我认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实习生能否进行有意义并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调研。经过我在大理三中和一些实习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大学曾开设过社会调查研究这门课程,大家对一些基本调研的知识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写成一篇有实在意义并且自己感兴趣的调研。其实我在选题的时候也有很多顾忌,但觉得实习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确实对实习学校和我们自己本身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并且能从中审视自己,这样也能让我在课余时间跟更多的实习老师交流经验和感想,这也是我们实习中的一段难忘经历。

  总体调查结果发现,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各大学的艰巨任务,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的引导,加强对包括教育对象在内的教育形势的分析,早开始注意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专业意识及专业素养等,都是实习生应当强化的。接下来我就我所学的专业谈谈有关的想法。对于我们历史学科,《百家讲坛》的热播,使很多人关注历史,喜欢历史。确实,历史是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学。实习期间上第一堂课,我带着忐忑不安与激动的心情,走上了高一教室的讲台。其实在上课的前两周,我已开始思考如何讲好我的第一课了。我对历史的入门课采用了很一般的方式,那就是从历史是什么,即历史的定义;为什么学习历史,即历史教育的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如何学习历史等开头。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常常是千篇一律地分析背景、推导结论,历史课程内容的教条化、概念化致使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生硬、呆板,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了。历史课堂要充满活力,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内容;要善于从历史的瀚海中,选择适合于课堂教学的素材,用历史原本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要借用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激情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历史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创设历史情景,注意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树立“大文科”的意识,加强文史渗透,学会用生动语言描述历史,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喜欢历史,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我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去听一位老教师的课,他课堂教学中经常选用经典的演讲词,用原本精彩绝伦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学生,使历史课堂充满了活力。什么叫“精彩”?如同评价一堂好课,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时候,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乃至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后才能体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精心设计的课题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极其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提问的设计与提问的运用往往起关键作用。在新课程中,历史课从传统的满堂灌输转向启发疏导,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思维素质,课堂提问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指出: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真正的教学设计都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都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何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关键。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特征,结合历史课程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其实施过程的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还有一个我在实习时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并非只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问题,很多教师,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在试题的选用上仍习惯于“拿来主义”,缺少对习题的精选,“题海战术”大行其道,很少有老师去关注命题的理论、技巧,也很少有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自行命题。可以说命题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中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由于只是在我所实习的单位进行的调查,结果和情况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相信这份调查报告也是能够真实的反映大多数实习生实习能力的,不足之处请老师指出并指导。

教育调查报告15

  教育实习是我们师范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走向岗位必经阶段,也是师范生接触和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和经验的宝贵机会。

  根据天津市师范大学暖疆班领导的要求,20xx年3月14日我们物理培训班的培训教师到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作为我们的实习单位,在那里开始了我们七周的教育实习,在河西区实验中学的物理教学组各位老师的知道和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实习和实习调查工作,对我个人而言,我收获很多,现将本次教育实习调查工作情况做如下报告 7周的教育实习,使我对中学物理的教学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教育实习不仅锻炼了我们实习生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与口才,也使我们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发现,分析存在于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所在的实习的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总体来说,实习工作很成功,无论是听课,写教案,说课稿等等工作还是教育调研工作,都得到了指导老师们的好评与支持。实习期间,也发现了存在于自身的不足,今后需要继续改正,完善自我。

  首先谈下我的教学经验。我在试验中学听优秀老师们的课以后感觉到,站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时第一心态要好。具体来说,不要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任务是给他们讲课。如果站在讲台上,自己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首先是工作的失职,其次是学生们的不信任,后果就是恶性循环的课堂秩序乱,学生听课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站在讲台上,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是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出发点,才能摆正心态,走进课程的思路;第二,讲课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思路百分之百在所讲授的内容上。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发现学生不好好听课,提醒他们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可是如果老师的注意力就没有全部集中在课堂上,也就是所谓的“走神”,那怎么能叫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谓为人师表,不仅体现在外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45分钟带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上课前的备课十分关键。备课时,自己要先进性对知识的梳理,自己头脑中把知识点捋顺了,才能在讲出来的时候有条有序。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本有着很高的熟悉度和很强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在听课时候,学会了很好的教学技术,比如习题课,如果需要在黑板上作很长的公式推导,教师会边写边讲,这样不仅自己能按照自己备课时的思路走,也能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

  其次说下我认为存在于我身上的问题。我感觉主要是讲课速度与学生的现实接受能力稍有出入。我个人习惯,一堂课的前半部分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后半部分直接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可是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这样的速度。这就要求我在讲完知识点之后做一必要的知识小结。在和听课中,知道了这一点。其实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整体基础较差的班级,这更是必不可少。很值得我们老师注意。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多做习题固然好,但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形成还没来得及回顾知识点,就投入做题中,导致前后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很乱,不知从何入手。本着“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个问题。

  最后说下关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我在听课时发现老师们很善于创新,教师上新课时用到的不是课本上的实验式教学方法,而是自己的数学演绎式教学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把根据实验推结论这样的过程换成根据已有的结论运用数学方法推未知的结论。这个思路有点类似于大学的理论物理教学。我的想法也是来源于此。两种方法对比,前者优势明显在于实验式讲授过程直观易懂,学生易于接受。但是细想,这样的实验虽然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不一定能够集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听讲。因为学生见了实验,心理上的好奇会引起议论,对于课堂秩序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有着一定的正面作用。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公式都是前面接后面的,稍有疏忽,就会朦胧一片。再者,实验式教学广泛见于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而我们却容易忽视数学对物理的重要性。因为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中考,高考这样的升学考试仍然是书面考试,也就是解题依然要靠自己现有的物理知识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所以,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意锻炼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我的主要想法。当然,实验是最直接体现物理知识的途径,所以我对实验的安排主要在实验课。在讲授正课的时候,用到的更多是数学方法。这就是我大概的实习感受,还有许多,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数了。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意提到的问题,完善自我的同时,我会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给教师教学以更大的发挥余地。

【教育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调查报告12-18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07-02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06-20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09-27

师范生教育调查报告06-23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01-15

调查报告08-27

学校调查报告12-16

书籍调查报告12-01

小学调查报告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