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读后感20字
拔苗助长读后感20字【一】
今天,我看了《拔苗助长》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个宋国的人,他性子很急。
有一天,他刚种下稻子,就每天去看看稻子有没有长高了。
可是,他老是觉得稻子长得很慢,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个“好”办法:把稻子拉高点。
傍晚,他回家跟大家说了这件事,儿子急忙去看看稻子,可稻子已经枯萎了。
这位农夫没有按照庄稼成长的规律去做。
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植物,别说长得快,可能像那个宋国的人那样的稻子那样,连长也长不了了。
现在,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都犯了“拔苗助长”的蠢事。
他们想让孩子成才,日夜逼孩子学习一些他没有能力理解的新知识,理由是:学多点。
那些家长不让他出去玩、放松一下,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特长班、兴趣班等等的第二课堂,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
只要孩子理解不了新知识,就破口大骂:“你这般学习能力,以后怎么成才呀?还不快去学多点?”;“这么简单的题,你也理解不了,那么以后那些更难的题怎么办?现在要你学多点,是要你以后学习的轻松点!”……。
由于孩子只顾着学习那些困难的新知识,没时间复习,不仅一些重要的课内知识都忘掉了,而且那些“新知识”也理解不了,等于什么都没学,导致考试考差了,那些家长还觉得孩子“学的不够多”,就又逼孩子回房学习新知识,又给孩子报了许多第二课堂。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
知识是靠一天一天积少成多的,哪能一天两天学会所有学问呀!而且,既然孩子没有能力学会以后的知识,就要一步一个脚印,从现在学的的课内知识开始,也可以去一两个兴趣班,适当提高一下。
孩子学习有劳有逸,学习成绩才能得以提高嘛!
希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要再犯拔苗助长的错误了。
拔苗助长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名叫《拔苗助长》写的是有一个农夫性子很急,他每天都盼着禾苗长高。
于是他就来到田边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了一大截,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客观规律,违反客面规律办事,终究会一事无成
这位农夫没有按照庄稼成长的`规律去做。
庄稼成长是从先种种子—再发芽—再出土—禾苗长高—最后开花结果。
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农夫把禾苗拔高了一大截后,禾苗的根没有了水分和营养,结果就枯死了。
可见这位农夫很愚蠢。
有时家长和老师也像这位农夫一样“拔苗助长”。
有一次,老师对我们班一位学生说:“如果你这次再考不好,下学期就别来上了”。
结果她还是没有考好。
因为她的基础太差了。
在家里,有一次我英语考了96分,妈妈对我说:“96分还行,下次一定要考一百”。
她不知道考满分有多么艰难。
老师家长要教育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读后感300字【三】
今天下午,我读了《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宋国的一位农民看着田里的禾苗总也不见长高,于是他就把禾苗给拔了拔,还告诉了他的儿子。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死光了。
我感觉这个农民很不动脑子,明明拔了没用,还非要去拔。
因为拔了,禾苗的根就不在土壤里了,就吸收不到养分。
他应该经常施肥、浇水,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的。
同学们,我们不要象那个农民一样,要脚踏实地做好学习上的每一件事,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在抽斗里乱摸,积极发言;写作业时要认真审题,不要只看题目上的前几个字(第一个字)就下手做题。
要改掉坏习惯,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棒(更好)!
妈妈的话:先夸一下宝贝,宝贝现在越来越喜欢动笔了,在我打的时候,她也能坐在我的身边,自己进行修改了。
不管写的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这是她读完后自己主动写的,第二段原是没有的,第四段开始时只有一句话。
经过她的修改,我觉得文章要丰满一些了。
文中红色的字是我加的,蓝色的是要删的。
请各位博友多多指点,谢谢!
【拔苗助长读后感20字】相关文章:
1.拔苗助长读后感
4.拔苗助长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