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时间:2016-09-19 18:52: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一段话是三国演义的开篇。

  而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三国鼎立的故事。

  《三国演义》刻画出了一个个色彩鲜明的人物,例如,小肚鸡肠,气量狭小,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

  诸葛亮运用他的足智多谋,将兵符从南郡夺得,让关羽、张飞夺了城,使得周瑜怒发冲冠,这是诸葛亮的第一气;而后来周瑜想使美人计,却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诸葛亮的第二气;第三气则是指周瑜想要攻取西川,而诸葛亮心知肚明,使得周瑜病故,并感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大叫数声而死。

  《三国演义》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神话,也不是令人沉迷的童话故事,而是史实。

  但我们在其中翱翔时,仿佛忘记了真实的历史。

  一个个色彩鲜明的人物也告诉了我们道理。

  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像周瑜一样的心胸狭窄,要像诸葛亮一样的`心胸宽阔。

  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让我们的内心宽宏大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

  如果说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救万民于水火而礼贤下士平易近人,那么诸葛亮则是智慧的化身,火烧赤壁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几个经典角色,也让千百年来的读者形成了尊刘贬曹的思维定式。

  可是,真正的历史是我们了解的那样吗?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小说家、史官融合了个人情感甚至政治阴谋的历史。

  人们只看到诸葛亮的智慧和伟大,看到他的阴谋和罪恶了吗?

  新官上任三把火。

  诸葛亮一出山,就连续制造类“博望坡纵火案”、“新野纵火案”及闻名于天下的“赤壁大战纵火案”。

  千里之中,狼烟滚滚,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儒以仁治天下,诸葛亮一介儒士,却为了军事利益对士兵和百姓下此毒手,令人发指。

  更令百姓所苦的是,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成,此后战火绵延,乱世因为赤壁大战一直延长了六十余年。

  诸葛亮首次提出“天下三分”时,尚在隆中与刘备饮酒作对,他早知这一点,却没有阻止分裂,加速统一,反而助刘备夺荆州,篡西蜀,把他的自家兄弟们赶下台,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这难道是“仁义”之人的所作所为吗?(刘备先背叛袁绍,再背叛曹操,他也是个反复之人。

  )

  进入蜀中安身立命的诸葛丞相并没有就此收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他犯罪的证据。

  让我们看一看丞相是怎样治国的:蜀国总人口96万,带甲士兵10万,官4万。

  官兵:百姓=1:6,也就是六名百姓(包括老弱妇孺)供养一名官兵,如此暴举,连灭绝人性的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也甘拜下风。

  可就在此种情况下,诸葛亮还要命令夹带着老弱病残的军队挥师南下,六举北出。

  据统计,东汉末年全国人口5648万,而到了公元263年魏灭蜀时,全国人口仅存767万。

  这是中华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人口丧失。

  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是对当时百姓遭战火荼毒惨状的生动描绘。

  就连一向贬曹尊刘的罗贯中也在《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后写道:“瘴烟之内,阴鬼无数”,反观诸葛丞相,他有过悔改之心吗?没有,他为了一纸《出师表》的千古流芳,不惜牺牲百姓,为自己铺上了流血的仕途。

  大刀阔斧希望大下一片江山的诸葛丞相一面扬言“王业不偏安”,一面还要除掉妨碍自己事业的“碍眼同僚”,比如李严。

  李严的下场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清除地看到。

  殊不知这样的下场也是诸葛亮希望看到的?自入蜀以来,刘备团体一下分为两派势力。

  一派是跟刘备打天下的荆州集团,一派是长年居于川中的原蜀集团。

  原蜀集团的代表就是李严。

  为了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诸葛亮大力排挤原蜀集团而使荆州集团独大,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两位顾命大臣,却屡遭排挤,最终以误报吴国入侵的军务大罪由丞相独断处决,后主刘禅连过问的机会都没有。

  诸葛亮处决李严之后,还假惺惺地提拔一下李严之子李丰以慰军心,生怕自己所作所为惹人非议。

  而他治蜀期间,百官皆设,独独不设史官。

  陈寿《三国志》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光芒万丈的诸葛丞相不可能不希望有史官多记他的高尚人格,聪明才智,而他此举又是为了掩饰什么历史真相呢?而对于一直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的简雍,资历比诸葛亮还老,为何找不到关于他后半生的半点文字记载呢?还有关羽、马谡之死,也真的如此单纯吗?

  公元234年,诸葛亮走完了他的戎马一生,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却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他是怎样复杂而深不可测的人。

  他并不只有忠义儒雅,机智过人的光辉一面。

  史学家、小说家笔下的历史,不是毋庸置疑的历史。

  昨夜历史,都已随风散去,而我们所拥有的,是我们看待历史的态度。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

  自从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机智过人的诸葛亮和威猛过人的赵子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朝政府化,黄巾军蜂起,皇权落入董卓手中,司徒王允使用反间计,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曹操经过多次战伐,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并不罢休,他趁刘备、孙权还比较弱小时,挥军向南方出发,准备趁机统一全国。

  随后就有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一战中曹操被孙权和刘备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刘备趁机占领四川,建立了西蜀,这就三国鼎立。

  但没过多久,孙权就杀死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大败而归。

  之后刘备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助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最后司马氏建立了西晋,打败西蜀和东吴,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和赵子龙了。

  说起三顾茅庐大家一定知道是在说诸葛亮了吧!他机智过人,为别人出谋划策,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想出天衣无缝的计划来对付敌人。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事都瞒不了他,像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指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还有著名的空城计~~~~这些计策都是谁想出来的,当然是孔明先生呀!据说他没有打过败,真是太厉害了!说到单骑救主那肯定是我们的赵子龙来了吧!他文武双全,勇冠三军,他的银枪上下翻飞,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真是太威武了!我真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啊!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

2.《三国演义》读后感

3.《三国演义》读后感

4.《三国演义》读后感

5.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6.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00字

7.三国演义读后感开头

8.读三国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