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

时间:2017-03-11 19:18: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日本是一个矛盾的民族,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欢迎阅读!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1】

  一清早,只听“哗”的一声,地动山摇,好几万人拼命拥进会馆,我以为发生了暴-动,吓得拔脚就逃。

  然而,那仅仅是观众入场罢了。

  老人,妇女都被冲得七零八落,跑在最前面的,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

  如果没有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单独看到这段文字你会不会觉得写的是现今的中国?或许很难把这些国民劣根性与标榜文明礼貌的日本国联系在一起。

  很难把这些丑陋的行为与媒体上报道十几万人撤出会馆后不留下一片垃圾的日本人联系在一起。

  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国家天生就是高素质,高文明,极度开化的,反过来亦同样如此。

  作者高桥敷写这书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丑陋的日本人出版后,在日本引起极大的震荡与回响,日本人第一次直面血淋淋的,自身的劣根性时那种无地自容,惭愧的心情,我们后来读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时的可以切身体会得到。

  日本人是个很矛盾的民族,极度自尊兼极度自卑。

  于私,宁肯切腹也不愿口头认错。

  于公,却视集体荣誉如生命。

  在《丑陋的日本人》风行亚洲之后,相继出版了类似的《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韩国人》并一版再版。

  而源头之作《丑陋的日本人》再版时,作者高桥敷却在序言中公开声明因作品成形过早,以致于在八十年代重版时,当年书中的不少观点变得非常可笑而不得不将其中某些章节删去,日本人这个善于淡忘历史的民族正在努力忘记自己曾有过的不光彩记录,某些丑陋他们的确己经成功抹除。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丑陋的日本人》这本书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一针见血揭露日本人丑恶的一本怪书。

  当日本的双亲送孩子上大学时,这样祈祷、激励他:

  “好好学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而这个国家的父母,对他们在中部大学念书的孩子的心愿却是:

  “毕业时成为一个具有独到见解的雄辩家。”

  如果说,日本的大学是发迹的阶梯,那么,这所大学就是市民的精神营养“加油站”。

  友情和职责的不统一。

  日本的警察和学生之间,也有交换微笑和谈话的。

  但只要命令一下,马上抛开人性,变成忠实的狗。

  这是日本人的“特技”

  这种忠勇美谈所体现的生活,真是像狗一样。

  难怪日本人从不把“狗”当作玩物,而是尊为武士的榜样。

  总之,日本人以武士道精神成为大东亚头号强国,日本侵略者的各种罪行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国耻。

  现在的日本人蛮好的主要是他们的祖先不好。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2】

  “丑陋的日本人”这话说的确不冤。

  兴许,看了《兰亭》你会明白日本人的丑陋。

  但我并不针对个个日本人,因为他们他们至少有良知,有人性。

  《兰亭》主要讲了林耕在战争期间,通过努力有了自己的渔船码头,并娶了日本女人秀代为妻。

  当林耕亲眼看见日本人残忍地绞死了自己的好友,决定投身于革命事业,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井上是日本人,当他感谢夏大伯愿为他债期延长时说了一句话:“我反对杀戮,我是一名商人。”而1941春却以日本军官的身份,亲自主持绞死了方均鹏和阿姿。

  手段极其残忍,断手,断脚,挖眼,还没绞死,便将人整的半死不活。

  想当年谢夏大伯时那个点头哈腰,恨不得去舔他脚底。

  如今,那副骄横的形象,那种扬眉吐气的神态,真是极大的讽刺。

  “我反对杀戮”真不知他怎么说的。

  “反对”?呵呵,这就是赤裸裸的“赞同”“乐意”!昔日中国人对他的恩,今朝却用中国人的血与肉来补偿!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恩将仇报的日本人!

  秀代是日本人,当她看见林耕被爸爸伤的遍体鳞伤,哭着对爸爸说:“当你失意时,您把我交给他,说他是个好人,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您需要依靠他,如今您得意了,却像废柴一样丢了林耕,您难没有意思内疚吗……”井上当众扇了秀代一巴掌。

  女儿就像一面镜子,找出了父亲的罪恶,难道,井上就没有一丝羞愧?秀代字字真切,难道井上就没有一丝后悔?井上是否认为,这就是日本人。

  没心没肺没血没肉无情的冷血动物?秀代一点也没错,可井上却一直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认为杀人是日本人至高无上的权利,会杀人才算日本人。

  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恬不知耻的日本人!

  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我并没有针对像秀代这样的日本人,而是指井上这类猪狗不如的日本人!丑陋,并不是指日本人外貌吓人,而是对井上这种行为举动的厌恶!丑陋的日本人啊!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3】

  “丑陋的日本人”一书是日本人高桥敷在1970年写的,我读的是2008年的中文版。

  之前,我曾经读过大名鼎鼎的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对他提出的“酱缸文化”现象感到非常震撼!可谓赞不绝口!另外,我还读了几本小册子,有“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等,每本只有一百来页的样子,记不得是谁写的了。

  是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写得非常棒,在调侃搞笑中,直刺深层的丑陋,很值得一读。

  可惜的是,因为读得太细心了,结果发现大量的中文翻译错误,每本有几十个之多,不禁让我感到愤怒。

  原想给出版社写封信去,后来一拖,也就罢了。

  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在此书的序中写道:“丑陋”是一种令人不快的镜像,也就是人在镜中自照时所获得的负面性感知。

  人的自我反省、批判和改造的能力,最初是一种勇气,而后就生长为一种智慧,并且最终成就人的伟大品格。

  也就是说,伟大品格的形成需要智慧,而这智慧的起源正是承认“丑陋”的勇气。

  并不是人人都拥有这非凡的勇气的,恰恰相反,缺乏勇气的是大有人在。

  高桥对日本人之“丑陋”进行的犀利深刻的剖析,连续不断撞击与刺痛日本人的心灵。

  不过,此书遭到如此激烈的围攻,铺天盖地的非难和威胁,逼得作者数度隐姓埋名,以免遭杀身之祸。

  这样的过度反应,倒让人始料未及!这种对反思的拒斥,恰恰表现了日本人“丑陋”背后的“丑陋”。

  不可否认,这种打着“爱国主义”旗帜,死不认错的做法,在中国也是一样。

  对柏杨老先生来说,遭到狂热攻击,实在是家常便饭。

  幸亏他老人家已经去了天堂,否则,高桥的命运也将同样落在他的身上。

  这样看来,鲁迅先生提出的“国民劣根性”,塑造的“阿Q”,“孔乙己”,“华老栓”等人物,使得他的作品终成不朽,是无可辩驳的了。

  1970年写的书,至今已经40多年了。

  当然,许多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阅读中是需要注意修正的。

  不过,也有很多东西是改不了的。

  日本人类文化学之父石田英一郎说:“一个民族特性的变化需要数万年的时间。”也许,数万年太久,但几十年总还是可以保持的吧?高桥先生到南美几国工作了八年时间,离开故土,来到异国他乡,接触到异族文化和生活习惯,使得他具有了“国际人”的优势。

  远离日本,反而让他能够更清楚,更客观来观察,思考日本。

  在和异族的交往中,有了比较,更分得清孰优孰劣。

  书中趣闻逸事很多,让人边读边笑,在笑声中也有不少的收获。

  最常见的感叹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真是非常相像的啊!请看下面的例子:

  高桥夫妇带了5岁的儿子到巴西卡氏夫妇家做客,不懂事的儿子随手拿了卡氏夫人餐盘里面的食物,高桥先生马上训斥了孩子,同时以为卡氏夫人会像日本人那样说:“啊,孩子,你要是喜欢阿姨盘子里的食物,就尽管吃吧。”高桥夫人一边表示抱歉,一边忙着给卡氏夫人盘子里添食物。

  可是,卡氏夫人马上说:“你不必道歉的。”她把小孩子叫到身边,问道:“先生,你今年几岁啦?能告诉我,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孩子与日本的孩子哪个懂礼貌啊?孩子,你自己知道对阿姨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吗?啊,要是明白了话,就把你的食物给阿姨吧。”听了这话,高桥夫妇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高桥夫人不高兴地抱怨说:“啊,在别人家里接受招待,这样做有点过分了吧!”如果日本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说:“吃吧,吃吧,孩子,没关系!”可到底是谁真正关心孩子呢?卡氏夫人对孩子的批评,并非想要帮助家长来教育子女,而是表现了一个长辈对于孩子成长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况,做法和日本人完全一样。

  为了面子,绝不会教训客人的孩子的。

  这样,孩子的坏习惯就形成了,难以纠正。

  要是主人不守规则,硬要来教育客人的孩子,天知道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懂礼仪”的中国人当然是绝不会冒险的,客人的孩子关我什么事呢?即使他再捣乱,都由他的.家长负责,反正我不管。

  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把高桥先生家的窗户砸烂了。

  小孩子一个人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抱着一块玻璃前来道歉:“爸爸妈妈说了,坏事是你自己干的,就由你自己去接受别人的批评吧!”看到这个可怜兮兮的一年级的小学生,高桥先生哪里还忍心批评他?赶紧摸了摸他的头,拿出一包点心给他压压惊,就让他回家了。

  可是不一会儿,拉纳夫妇就跑到高桥家抱怨起来:“教授,你这样对待孩子让我们感到很为难。

  本来他是应该受到训斥的,而你却给了他安慰。

  你考虑过这样做会给孩子的将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吗?对不起,我们打算让他重新再到你这儿来一次,希望你看在朋友的面子上,严厉地管教他。点心也让他还给你,请你另外找个机会再给他吧。”

  高桥先生的做法,也是中国人的做法。

  可是这样做,对犯错的孩子的确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

  孩子做了错事,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还得了点心作为鼓励,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如果在中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倍加呵护”的家长必然要亲自出马,代替孩子来登门道歉。

  比较明事理的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前去道歉。

  但是如果邻居动了真格,严厉训斥了自己的孩子,事情很可能会闹大了!发生打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家长恰好是李刚,那更好了,打破玻璃这样的“小事”,早就忘记了。

  邻居有几个脑袋?敢来放一个屁么?当然,李刚的例子没有代表性。

  但中国人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的确和日本人是差不多的。

  那么,有没有不一样的呢?当然也是有的。

  在福冈,A先生抓住了潜入自己家中行窃的小偷,在搏斗中,A先生受了重伤,便大声疾呼:“请帮我打110!”可是围观的人群面面相觑,谁也不肯伸出援手。

  半小时后,小偷竟然大摇大摆离开了现场。

  对此,高桥先生评论道,这就是日本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的典型例子。

  到这里为止,一切还是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的。

  最有趣的是高桥先生下面的设想。

  他相信,在围观的人们中,必定有人在暗暗祈祷:“谁来救救他吧!”可大家都不动手。

  接着,他提出了日本人的劣根性,真让我始料不及。

  他以为,要是有一个大人物在场,振臂一呼:“大家快去打电话,报警!”那么,所有在场的日本人必然会追随大人物的指令,立刻行动起来,唯恐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为了夺取“第二名”而拼命奔跑!他认为,日本人最热衷于当“第二名”,绝不肯当“第一名”的。

  他们是驯服的羔羊,最善于服从大人物的命令。

  在这一点上,也许中国人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大人物会不会出手?估计他们往往是视而不见,将小车一溜烟开走。

  首长是不应该来管那样的“小事”的。

  要是首长受了伤,那还了得?再说了,即使首长振臂一呼,响应者会有多少?大概会有一些的,但是绝不会像日本人那样争先恐后,个个努力向前的吧。

  中国人的劣根性是“一盘散沙”,这一点和日本人就不一样了。

  “丑陋的日本人”是一本有趣的书,读起来不乏味,还常常会笑起来。

  不信?你不妨也读一下吧?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2.日本人的饮食

3.日本人的饮食

4.日本人的餐桌礼仪

5.关于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800字

6.关于形容丑陋的歇后语

7.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读后感

8.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