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新工具读后感

新工具读后感

时间:2017-03-24 08:58: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新工具读后感

  如果说培根的新工具所论述的观点已显得平淡无奇,那其实是因为他说的理论已如此的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一般常识,下面是工具读后感:

新工具读后感

  新工具读后感

  如果说培根的新工具所论述的观点已显得平淡无奇,那其实是因为他说的理论已如此的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一般常识。

  但是在培根说出他的新理论时,他面对的是形而上学和神学统治的思想和学术界,以致于培根还一再重申,他之所以“标新立异”,

  不是觉得自己智力优于古人,而只是指出了一条新的路,所以,他申明自己不是智者,只是一个向导。

  培根倡导重视科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原理,在原理指导下进行更高更深入的实验,得出更普遍更一般更准确的原理,

  这基本上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相信很多人已非常熟悉,不过对于培根所处时代的学术界奉行的形而上学和神学原则,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

  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学术研究的方法正好与培根所提倡的原则相反,他们只是对客观事实粗略一瞥,就开始建立理论体系,

  所以这个理论体系不免带有很多主观臆断,然后又用这个自洽但主观的理论体系矫揉造作地去解释客观事实。

  这样造成的后果有二:一是因为理论体系没有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导致理论是矫揉的、错误的、主观臆断的;

  二是,对于不符合理论体系的客观事实,则用歪曲事实的方法去适应理论体系,这就压抑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规定了很多形而上学的、错误的原则,诸如重的物体下落快,或者强壮的父亲会生下男孩等,

  这些原则并非建立在客观的实验上,而大多数是主观臆断,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因为出于主观臆断,所以科学理论反而容易形成完备的自洽的体系,导致人们认为似乎已经掌握了终极的真理。

  不过培根也指出了出现这种思想倾向的根源,从客观上讲,鉴于当时的研究手段的落后,

  人们不可能非常清楚的研究客观事实,只能凭主观臆断进行解释,所以势必造成形而上学。

  但更可贵的是培根也指出了主观方面的原因,培根认为“人类理解力依其本性倾向于作些抽象而赋予流逝的事物以一种本体和实在”,

  在没有完善的对客观具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抽象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主观臆断。

  在培根看来,人类的认识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很容易出现四类假象,第一类叫作族类的假象,第二类叫作洞穴的假象,第三类叫作市场的假象,第四类叫作剧场的假象。

  族类假象是指因为人类认识事物不可避免主观成分,所以就形成了假象;洞穴假象是指个人就像一个洞穴,

  个人的认识囿于洞穴的局限;市场假象是指知识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失真;剧场假象则是指人类的认识容易局限于教条。

  从方法论上,人类认识的错误又分为三种:诡辩的、经验的.、迷信的。

  诡辩的是指亚里士多德,企图用一套主观的理论去解释客观事实;经验的是指歪曲实验事实去适应理论;而迷信的则更多指的是用宗教的观点去解释客观事实。

  培根认为自然科学之所以进展缓慢,主要是上述错误的观念和方法论阻碍了科学的进展,所以,现在就需要调整学术研究的指导原则,培根自命为指路人或者说是向导。

  培根倡导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受控的、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用归纳的方法去总结科学规律。

  培根驳斥了那种认为从事具体事物的研究是流俗的表现,同时批评了认为世界是不可解的不可知论,

  而且指出了盲从权威也是不恰当的,尤其是过往的权威都是在错误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更不可信了。

  培根的论述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周易。

  周易其实是一种形而上学,符合一切形而上学的特征,不过比形而上学更形而上学,所以带有玄学的味道。

  所谓阴阳不过是对于世界简单考察以后就进行了主观的规定,又把世界万物进行了主观的划分,亦即八卦,世间万物的联系都用一种主观臆断的方式进行解释,也就是相生相克。

  如果说形而上学还是在比较仔细的考察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即凭主观总结出了很多规律,那么周易则对于客观实际的考察更加粗略,规律更加主观。

  不过在西方的哲学家们在300多年前就对他们的祖先进行平静而自信的批判,倡导科学理性的原则,逐渐建立起现代的科学和哲学体系,所谓“有破有立”。

  而在我们这里,批评周易还会导致很多人的反对,不过考虑到我们破了之后还无所立,则对于周易的批评导致卫道士的惶恐和不安就很好理解了。

【新工具读后感】相关文章:

1.工具租赁合同4篇

2.新小学生守则读后感

3.新中学生守则读后感

4.新一千零一夜读后感

5.《甲午战争新讲》读后感

6.【实用】工具租赁合同四篇

7.制定工作计划的工具

8.关于工具租赁合同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