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时间:2017-03-27 14:01: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矛盾论读后感范文

  矛盾论读后感,这本是是毛泽东所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矛盾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矛盾论读后感范文

  矛盾论读后感【1】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前,仔细地读了《矛盾论》几次,虽然对其中的理论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觉得毛泽东的这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还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状况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读来,也能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

  以下就对这两点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

  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

  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

  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矛盾论读后感【2】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

  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常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

  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的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曾在1937年发表了矛盾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在这里将其概括,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矛盾。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

  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

  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

  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我们先拿正与负为例,之所以说相互依存,是因为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之所以相互对立,是因为一个数只要是正数就不可能是负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如此。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矛盾,只要认真寻找。

  我们研究矛盾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理和生存的智慧,使我们的思想深邃具有时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先进的思想武器。

  矛盾论读后感【3】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

  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

  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

  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

  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

  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

  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

  “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

  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

  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

  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

  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

  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

  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

  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

  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

  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

  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

  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助他。

  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矛盾论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矛盾论读后感范文

2.矛盾论读后感

3.读后感范文

4.《论语》读后感范文

5.呐喊读后感范文

6.浮士德读后感范文

7.《围城》读后感范文

8.写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