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

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7-04-08 20:22: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2017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

  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1】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的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

  在批判宋王朝腐朽的同时,许多人也将矛头直指宋江——这个梁山泊的领军人物。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

  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却断然拒绝了如同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带领“替天行道”的梁山泊义军,去残杀“僭号称王”的方腊义军,在两败俱伤的大屠杀中,遭到惨痛的失败。

  他们认为,如果当初宋江采纳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以梁山泊当时的实力,定能推翻宋王朝。

  而宋江却奴颜婢膝,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挥霍,视金似土。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为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由此可见,宋江乃仁义之仕,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

  然则为何要接受招安?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

  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

  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

  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

  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

  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不仅是宋江,梁山好汉中的许多人,如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秦明等人,他们也深受“三纲”思想的影响,他们是支持招安的。

  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的必然选择。

  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

  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2】

  今年暑假,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也许有人会问我:“俗话说的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看这《水浒传》呢?”这原来是老师布置下来的暑假作业,我也本来是随手读读,闲时看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竟然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让我读的是“废寝忘食”: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就拿起它读到十点多钟,可是经过妈妈的再三催促,才把书放下睡觉;每天早晨起来就在床上看书,直到肚子饥饿难忍都不去吃早点,最后是饭菜凉了,被妈妈痛诉一顿,方才吃饱也。

  《水浒传》是作者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为主要内容依据,再结合民间的传说、戏曲文化、儿童画本等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又经过长期的加工与创作而写成的。

  他通过描写北宋末年的一直已送交带头,并且有众多英雄豪杰加盟参加的农民起义军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形象生动的解释了当时官府的邪恶与现实的黑暗,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事实,写出了各路英雄对官府的仇恨结交在一起变为燎原之火,同时也写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全书以高俅的升官发迹作为开端,披露了朝廷的腐朽,再现了封建王朝腐朽的生活,而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残暴、乱由上作,将一条条好汉逼上梁山,走到了“替天行道”那面杏黄色的大旗下,让我对当时封建王朝的黑暗而感到愤怒。

  农民起义军中有农民因为打伤或者打死了人而被朝廷追杀被迫参加起义,如鲁莽的黑旋风李逵,朴实、性急的花和尚鲁智深;阮氏三雄、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还有一种就是官员、教头之类的社会地位高等的人物,他们因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贪官的迫害而不得不起义,其中林冲就是典范。

  在起义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忠义”二字,你看着一百单八将中那个不是为了山寨死而后已。

  不过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时雨宋江,他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连酒后吟诗也道:“忠心愿,平虏保国安民。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将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们一伙人都是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贪官,而不反皇帝,他们并不希望统治,只是盼望早日为国家效力,而这也是这一百单八将名送黄泉的主要原因。

  招安后,因打仗阵亡了五十九员好汉,病故、残疾不计其数,上皇得知后,感叹道:“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耀,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又辞去四个,真乃十去其八也!”同时我也十分惋惜,这八十一人死的死,去的去,当年那股豪迈之气如今已去,都是招安惹的祸呀!

  皇帝见此悲壮之象,对其也有愧,于是随降圣旨,将这已死于王事者,正将、偏将各授各爵。

  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

  如有子孙者,就今赴京,照名承袭官爵。

  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

  唯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金华将军。

  僧人鲁智深,擒获方腊有功善修坐化于大刹,加封义烈昭暨禅师。

  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见于六和寺出家,封赠清忠祖师,赐前十万贯,以终天年。

  已故女将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阳郡夫人,孙二娘加封旌德郡君。

  见在朝觐,除先锋使另封外严将十员,各授武节将军,诸州统治;偏将十五口,各授武义郎,诸路都统领。

  管军管民,省院听调。

  女将一员顾大嫂,封授东源县君……

  可是最终这一百单八将仍无一幸存,在封官之后仍然是死的死,去的去。

  宋江最终回到了老家,临死时是和李逵共同自杀的,正如诗曰:“宋江饮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

  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

  ”然而后来花荣和吴用也自缢而死。

  时后宋江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

  梁山伯内祈风得风,祈雨得雨。

  又在楚山蓼儿洼内亦显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