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活着读后感1200字

活着读后感1200字

时间:2017-05-25 16:16: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1200字

  有那么一本书,让你读后感叹,一个人该是以怎样的姿态去度过以笑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这样一个故事,出自余华的《活着》。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篇活着的读后感,带大家认识一下这本书。

活着读后感1200字

  【一】活着读后感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

  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

  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

  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

  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

  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

  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

  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

  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

  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

  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

  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

  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

  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

  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

  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

  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

  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

  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

  '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此荒唐怎么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样的人心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

  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

  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

  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

  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

  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

  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

  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

  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

  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

  《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

  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

  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

  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

  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

  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二】《活着》读后感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因这样一句话,我认识了余华,邂逅了《活着》。

  心想,这书

  究竟囊括了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去度过这以笑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

  我贫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维的匣子里打转,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书的.刹那隐约流淌在了笔尖。

  相比于其他的大部头,这本拥有着从漫漫长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书更具有不凡的重量。

  余华说:“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福贵则就经历了一生的苦难与失去,成为余华笔下的那个人。

  从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动荡与变迁;从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辈与老一代人的隐忍与苦楚;从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种几近乎英雄般的气势与荡气回肠。

  福贵是一个英雄么?是的。

  他是一个英雄!而困苦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伴随着他从一个阔少爷走到一个下田耕作,为生计发愁的庄稼人,也伴随着他从徐家浩大家业、人丁兴旺,走到最后只有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陪伴。

  恍惚回首,这一生究竟要历经多少磨难,才能把心与身投放回天地间,而人究竟需要多强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这些从天而降的沉苦负担。

  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儿?

  很多人追问。

  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还在寻找的路上。

  “人是为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余华如此说道。

  人活着,若被赋予沉重的意义,那总有一日会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残得形如枯搞。

  人简单地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他人而活,因为命运能够轻易地从我们身边剥夺一切。

  我们亦可能在某一天变得一无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属于自己的。

  于是书中说:“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福贵经历了他父母的死,他儿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儿、女婿、孙儿的死,变得孑然一身,他有时伤心,但他说过更多的是踏实。

  因为他的亲人全都先他而去,再当他死时,他便谁也无需担心了。

  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而他还活着,在经历风浪悲痛之后。

  旁观者也许会认为他是幸存,可他是真真实实地活着,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义。

  作华自序说《活着》亦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

  读着《活着》,泪不在面颊上,不在眼眶里,而是静静地汇成小溪,流淌在殷红的心尖上。

  书中历史场景下的福贵与村民们浓缩成千万农民百姓的缩影。

  那人民公社与大跃进,真切地重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见了百姓们的无奈和百姓们在看到家中锅与粮食均被充公却不能置一言的血泪。

  生计与粮食全被公家收走,则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权,这是我们而今城市人体会不到的苦,而饥饿似乎离我们更遥远。

  余华给我们展示了几十年前真实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需要读者去探寻的含义。

  自己沉淀不够,写到此处或可收笔,而过几天再听一听福贵讲他的故事,体会活着的意义。

  怅然若失的我斗胆引书的结尾为尾——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

  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暗降临。”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义的最好归宿。

  【三】人终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题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余华的《活着》,书中讲述了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

  接着他不幸被国民政府捉去当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免于世,但母亲却因病去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的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

  继而女婿二喜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了;最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和一头牛的故事。

  这个故事跨越了中国从国民政府到毛泽东的时期。

  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

  读完这个平凡的故事后,令我意味深长也让我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

  余华在序中这么写,“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我喜欢与年迈的老者交谈,因为与他们交谈总能使我对人生多一份思考。

  已到暮年的他们,不是痛苦地与这个世界说再见,惶恐着死亡的到来,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练中留下哀愁的容颜,抱怨着不公的昨天。

  我看到的是,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

  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美。

  恬静的年华里,他们不再问花开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

  《活着》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棒,“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命只有一条,失去了就真的没有了,这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也买不了的。

  人生无常,聚散离合。

  在每个离别的路口,我们只能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背影,重重叠叠的留恋不舍载满了无尽的牵挂祝福。

  在生命与灵魂融汇的瞬间,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这瞬间所迸发出的光华值得我们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灵都如同流水经过的鹅卵石,晶莹透亮。

  年少的我们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因为,芸芸众生,不免沾点人间烟火,不经历时事沧桑的磨练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炼,让淡然演绎一生呢?但是,这份淡然的人生态度却多多少少给予了我一份前行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