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

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

时间:2017-05-31 18:29: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诗文,读完了《中华经典诗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看看下面的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吧。

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

  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一

  《卜算子·咏梅》出自陆游之手。

  全诗上下透露着一种苍凉感、一种悲伤感、一种无力感、还有一种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开放的梅花,要独自与风雪斗争,要拼尽全力去争夺那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

  他要独自承受来自风和雨的打击,还要独自承受冬天的苍凉,没有朋友的寂寞……难道他还不够可怜吗?你身为同类为什么还要打击他?难道他有早开的权利是他所能决定的吗?难道只有他放弃生命,你们才会接受他?不,不是这样的。

  当一个生命在同类中显得非常出色时,难免会遭到嫉妒。

  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价值的东西换回来的。

  正是蜡梅花这种不畏严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梅花,你苦战三季,才迎来在冬天开放的权利。

  在这三季中,你要独自承受来自同类的冷嘲热讽。

  你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同类们冷眼相待下苟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愤为力量绽放出你最美丽的容颜。

  梅花无意与他人争夺早报春的“权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却引来了众花的嫉妒。

  听了古今的名人对梅花的赞赏,我们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学习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质,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像梅花那样,时时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读<<三字经>>有感二

  《三字经》,这绝对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告诉了我们许多大道理。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意思是长幼之间有伦常秩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做君王的要尊重臣子,做臣子的要忠于君主。

  这句话中有一个关于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儿时就是朋友,后来两人一起经商,做生意,分配盈利时,管仲私自拿了比鲍叔牙多一倍的财物,别人对此不平,鲍叔牙说:“他不贪财,因为他家太穷了!”后来两人一起领兵打仗,鲍叔牙身先士卒,管仲却冲锋在后,退却在前。

  别人又在议论这两个人,而鲍叔牙这会又站出来给管仲辩论:“这不是管仲怕死,这是因为他家里还有一个很需要他的老母亲!”后来鲍叔牙克服了重重困难,把管仲推荐给了齐恒公,并且甘愿把自己的职位让给管仲。

  我读完这个故事感受到了朋友的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心里也充满了那种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力量!

  我也很喜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

  其意思是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这里有一个“温公警枕”的故事。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从小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因此骄傲。

  为了每天能够早起读书,他请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具枕头睡觉,睡熟后只要一转头就会滑下来,磕在木板上,人就会惊醒,然后他爬起来继续读书。

  就这样,通过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的努力,司马光的学业不断长进,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死后被追封为“太史温公”。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就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现在还是小学生,如果不从小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长大了拿什么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呢?

  《三字经》不光是一本书,它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

  它包含了人文历史,天文地理,自然基础,社会家庭,历代兴衰,文化变迁……等等各种各样的知识,是一本永远学也学不完的历史书籍。

  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三

  读完了《中华经典诗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无论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在生活、学习上,都饱含哲理,耐人深省。

  此外,书中把文言文分成了许多部分,有治学、交友、立志、仁义、诚信等。

  书中的诗词都琅琅上口,别具韵味,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忧郁伤感;有的清新典雅。

  《文公伐原》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守信的道理。

  故事讲述了晋文公去征伐原国,他向百姓筹集了三天的粮食,并答应如果三天攻打不下原国就立刻撤军。

  然而三天过去了,晋文公还没有攻打下原国,于是他准备撤军。

  这时,派去打探原国消息的晋国间谍回来了,他对晋文公说:“原城内的守军已经支撑不了一两天了,我们还是坚持一段时间攻下它吧。”晋文公回答:“得到了原国却失去了信用,以后如何命令别人?君王的信用是百姓的庇护,绝不能失信。”于是他带兵撤离了。

  他的守信之举却感化了敌人,当晋军还未离开原国时,原城的守军就投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守信用,就像论语中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另一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也十分喜欢。

  这首诗气势磅礴,特别是“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更是气势雄放,声势浩荡。

  此词结合了如画的江山和英雄的伟业,使我身临其境。“欣赏古文精髓,掌握做人道理”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经典诗文读后感作文四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即使是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毫不畏缩,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意志。

  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

  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在中国的历史上,记录了辉煌的一页。

  于谦又升为总督军务。

  后来英宗获释发动了夺门之变复辟,1457年2月,于谦又以“谋逆”之罪被冤杀于北京,1457年5月义子于康将于谦遗骸安葬在杭州西湖。

  真正意志坚定的,刚强的革命英雄不也是这样,为了亲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

  他们甘愿付出生命,紧要关头,也毫不畏惧,毫不退缩。

  比如中国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执行攻击国民政府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时,炸毁了4座炮楼,5座碉堡,但由于炸桥型碉堡时有困难,他就毅然的肩负了爆破的任务,由于没有放置炸药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用生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虽然我们不能保护北京,虽然我们不能击溃劲敌,虽然我们不能炸毁堡垒,但是,我们应该有坚强的精神,不被困难吓倒,努力奋斗,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古典经典诗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1.古典文学经典语录

2.王开岭古典之殇读后感

3.古典婚礼祝词

4.广播稿诗文

5.古典伤感唯美句子

6.古典伤感凄美句子

7.古典文学名句

8.有意境的古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