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时间:2017-07-13 17:31: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你知道丰子恺是谁吗?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1] 和翻译家。你读过他的散文吗?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欢迎阅读以下的丰子恺散文读后感,与你分享!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1】

  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

  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虽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

  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写各种各样的景色,高中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景色了,可老师还是觉得写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对只是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

  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几篇以后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发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个人都会有共鸣的。

  这样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说朋友没有帮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搬东西,家里的花猫、养过的大白鹅、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几枝扁豆杆都可以写进文章里,

  那都是人们平日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常,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缺点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关。

  而有的东西,你只要仔细的观察了,都会发现他有趣的地方。

  吃瓜子也可以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面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不过还没尝试过呢!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关于儿女们的文章。

  他觉得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时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

  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有趣的是描写夏天他们父子们吃西瓜的场景,每个孩子吃西瓜时的满足感表现的都不一样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摇摆着身子,

  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像花猫偷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大一点的孩子的共鸣,于是他发表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

  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

  想想这都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孩啊,也只有爱他们的父母才能如此细致的观察他们。

  都说父爱深沉,其实也是很强烈的,只是一般的没有表现,而丰子恺在文章里舒缓的表达着强烈的父爱。

  还有很多篇幅是用来祭奠缘缘堂的,那是丰子恺的住所,是他自己一点点设计、规划捡起来的,付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当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伤。

  缘缘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风景,那样带着感情的描写让向来不爱看风景描写的我都认认真真的看下去了。

  还有丰子恺带着一家老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逃难的经历,让我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那么战战兢兢,他们路上也碰见了一些唯利是图、坑害别人的人,

  其实他们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个人就算他坏也是有原因的,他坏也不可能是彻底、完完全全的坏。

  我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是个一家之主,在那么动乱的年代肩负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处理所有的事情,这可能就是男人的`责任吧,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

  我现在知道南方人过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样,一样的还是繁杂的过年程序,哪天该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

  不过现在每年过年都越过越没意思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那些传统就在我们长大的短短二十来年就消失殆尽了那么多?!

  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丰子恺还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书就是有满足感。

  看完散文集让我觉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写了一只鹅,甚至让我有了自己也养上一只的冲动。

  看完书,有时不经意的想到一两个小细节,也会微微一笑。

  看来散文这东西和谈恋爱一样,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2】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

  “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

  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

  于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

  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

  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ck)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3】

  再读《丰子恺散文集》,心中不自觉笼上了一层悲哀,来得如此无奈。

  隐隐约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清楚地罗列在眼前。

  想抓住,却已飘远了。

  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不复是黄金时代的人了。

  尤其偏爱丰老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记得他曾在文中说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确是一种悲哀!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便是明白了这道理。

  于是我开始回忆我的黄金时代,却发现无畏可爱的岁月仿佛早已离我而去。

  或许是我早忘了那样的生活,便也不再去想。

  可这竟是多么荒唐的事!不知不觉的几年以来,天真、无邪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而面孔上,多了一份为重的思考。

  这没什么不好。

  知识与那黄金时代相比,少了心中的畅快,少了自己的真性情!我多想在此刻重温一个孩子的温度,但一切都太晚了!说出这番话时,便已与黄金时代划了一道横。

  成长,你能否放慢脚步,让我感受黄金时代的余温?

  有一丝恐惧,腐住了每一根神经。

  我有些担心。

  “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孩童时代的我们只知成长如何是好,充满羡慕地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生活,急于冲破时间的牢笼,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上一篇:读后感 下一篇:弟子规读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