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稿件>发言稿>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存在问题

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存在问题

时间:2016-11-15 17:56:43 发言稿 我要投稿

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存在问题

  讲道德有品行存在的问题【1】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中明确指出: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下面,我从三个部分探讨一下,共产党员怎样做到讲道德、有品行,做合格党员。

  第一,共产党员应当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

  我们的道德品行既有来自历史文化传统之中的内容,也有共产党人自己的创造。

  第二,讲道德、有品行的时代意义。

  即在当下,为什么特别需要讲道德、有品行。

  第三,从宏观上看如何做到讲道德、有品行。

  当然,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不是仅仅听我们讲课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各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一、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行

  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行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又有共产党人的不断创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比较完善、比较成体系的道德要求,集中体现在儒家学说中。

  比如,《中庸》中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这里的道,不仅仅是道德的意思,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天下的运行之道,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治理的道,这个“道”不

  是“道德修养”的“道”;二是儒家君子个人应该恪守的道,主要是指道德修养。

  因此,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君子的身体,不是今天在这里遵守这个行为准则,明天在那里就能不遵守这个行为准则;人多的时候做一套,没有人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套。

  这样是不行的,这样就不可能有你自己的道。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因为“道不可须臾离也”,所以君子特别害怕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一言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

  那么,要体现道,关键是要在“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样细小的、看不见的地方体现。

  从这点上我们能看出,中国儒家传统非常强调个人内心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外界的约束。

  《大学》中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也就是说,一个人关键是要坚守本心,不能自欺欺人。

  有些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关键自己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要做对的事情。

  比如,每个人都不喜欢难闻的气味,而喜欢漂亮的东西,这是人的天性。

  但是对于道来说,如果我们像追求天性一样去对待它,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外在负担的任务,就是不对的。

  不能像“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君子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一样,而小人则不同,小人在一个人时喜欢干点坏事,但当他见了君子,他就怕别人看到他坏的地方,于是把坏的地方掩盖住,突出他自己的优点,而这优点可能是伪装的优点。

  《大学》中指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也就是说,做坏事,外人不一定能够看出来,可是归根结底自己做了坏事是骗不了自己的。

  所以,最根本的不在于外在如何,而在于要诚于中,内心要有道,这样才能形于外。

  中国儒家传统对道德的修养有一个特点与西方是不一样的。

  西方强调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制度,个人只要不干坏事就可以,而在法律所禁止的坏事之外干什么都可以;中国不一样,中国强调个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依靠外在的东西去约束,中国的文化传统更强调个人的内在,强调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价值理念,强调自我约束。

  但同时,也不要把中国和西方对立起来,好像西方强调用制度来管人,中国只强调用道德来管人;西方强调不要让人干坏事,中国强调让大家都成为圣人,这样对立是不正确的。

  西方虽然更多地强调法治,但同样也有道德。

  比如,西方有基督教文化,有各种各样的道德要求等;而中国虽然更加重视道德,但同样也有法律文化的存在,也有很多制度来约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个人。

  中西方的区别主要在于量上的不同:中国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西方更强

  调外在的制度约束。

  因此,不要总是把中国和西方割裂起来去看。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特点。

  儒家的很多理论家也就这一问题进行过阐述。

  孟子曾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

  任何时候自己的内心是最重要的。

  曾国藩在总结一生的处世经验时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曾国藩遗嘱》有句话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

  可以看出,用一个词来归纳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独,慎独是一个人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同时要自我约束,时时刻刻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杨震却金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展现这种儒家传统。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字伯起,东汉弘农郡人,曾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在他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深夜以10斤黄金相送。

  杨震看到黄金很生气,他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把你举荐给朝廷,让你为官,是因为我知道你的品行,认为你可以担当重任,所以是“故人知君”,故人就是指杨震自己,但王密却是“君不知故人”。

  随后王密说:“暮夜无知者。

  意思是晚上也没有人知道,就收下黄金吧。

  杨震又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

  杨震是在强调,你送我十斤黄金,两个人都是在做坏事,既然两人都知道这是在做坏事,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这就体现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要始终按照自己的道德操守来做事,要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

  但现在很多影视剧所表现出来的,完全不是杨震说这句话的含义。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所要表现的是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怎么还能做坏事呢;而现在影视剧中表达的含义却是只有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再没别人知道,就可以随意做坏事,这其实是讽刺。

  因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句话关键是在强调有人知道这件事,我们不能再去做坏事,而不是说没人知道,我们可以随意做坏事。

  那么,儒家为什么如此强调道德修养呢?因为它不仅是对于君子个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它对儒家治国的重要性。

  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治国之道的起点和基础,儒家的国家治理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先要修身,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齐家;只有管好自己的家庭、家族,让自己的家庭、家族能够按照礼法运作,他才能去治理国家;最后,不论是作为皇帝还是作

  为大臣,只有治理好国家,最终才能够平天下。

  这里的平天下不是平定天下的意思,而是一个使动动词,叫做“使天下平和”,可以把它理解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就是使天下平和。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对治国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国家起源有关系。

  国家从哪里来?国家从家里来。

  因此,治家之道和治国之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从历史上看,对于西方来说,先有氏族,氏族还是血缘关系;后来氏族变成部落,部落就是地缘了;部落又变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最后成为国家。

  但是中国不同,中国先有家庭,家庭慢慢发展变成氏族,氏族通过分封制将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地,构建起了国家体制。

  这在《史记五帝本纪》《史记周本纪》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比如黄帝分封了自己的25个子女到中原大地成立国家,这些国家又都听他的。

  最典型的是西周,西周实行宗法制,西周分封了800多个诸侯,据统计,这些诸侯中有600多个都是姬姓诸侯,是西周王室的后代。

  也是通过这样的分封方式,把一个家庭的结构布散到了整个中原大地上,甚至跨到了长江流域,形成中国这样一个国家。

  因此,中国早期的国家治理和家庭治理、家族治理是一致的。

  西周依靠宗法制来治理国家,宗法制说白了就是家法。

  虽然后来又发展出了更多更新的治理国家的制度,但总体上并没有脱离依靠皇帝个人的人生关系来治理国家。

  所以我们强调治家、治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用个人的道德修养来治理整个国家。

  另一方面,古代儒家传统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在于约束、规范个人权力,古代主要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中国古代,约束、规范皇帝、大臣的权力主要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

  因为我国古代是君主专制,君权至高无上。

  从理论上讲,限制皇权的是上天,也就是“君权神授”,皇帝的权力要受上天的制约;但实际上,皇权在制度上是不受限制的,中国古代不像现在这样有选举、人大等方方面面的限制。

  皇帝生下来就是皇子,成为皇上之后在权力上就不受限制了。

  既然皇帝在外在上不受限制,那就只能让他在内在上受到限制,这就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古代,皇子们从小就受到非常严格的教育,这种严格并不是简单宽泛的道德标准,而是已经严格到规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何时娶亲、何时生皇子等方方面面,希望通过这种严格的规范形成皇帝内在的严格的道德修养、道德操守,以此来约束皇权。

  总的来说,这种约束皇权的方式在古代有效果,可效果却不是很好,但除此之外又没有其他别的方法。

  所以,我们要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儒家传统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

  今天,共产党人也非常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体系。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力倡共产党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观。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都要严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头无愧于党,俯首无愧于民。

  刘少奇同样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人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

  他指出,共产党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周恩来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典型的道德修养。

  他生前为自己的家人亲属定了“十不准”,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他;来者一律住招待所等等。

  “十不准”既是周恩来对亲属的要求,更是他自己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

  以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道德修养、党性修养与中国儒家传统道德修养的继承关系。

  还应该注意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并不是完全照搬古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与古代传统道德还有本质的不同。

  这种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道”的不同。

  儒家的“道”最核心的是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等级制、宗法制。

  对于儒家的君子来说,要按照等级制、宗法制的要求做各种事。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则不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个叫平等,我们追求的是平等,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所以现在绝对不能按照儒家道德标准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来管理。

  儒家有句话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说作为儒家君子,不需要给老百姓或是农夫行礼;但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则不能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在道德修养上与古代很大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在内容上有对中国儒家传统的继承,但更多的则是我们有自己的内容,有从马克思主义这延伸下来的东西。

  党员个人讲道德有品行主题发言稿【2】

  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何为道德呢?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特征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呢?

  一、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重要意义

  个人品德修养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

  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是由每个人的品德风貌来体现的,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就谈不上公德心、责任感和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都将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本,无源之水。

  只有每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家庭和社会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只有重视个人品德教育,人人讲道德,人人重修养,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随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价值伦理日趋多元,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经受住考验。

  但不可否认,确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是非不明,美丑不分,自律意识淡薄,自制能力丧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严重滋长,导致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因此,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有利于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党的领导干部既是党和国家众多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重要制订者和执行者,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和领导作用的`发挥,而且对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必将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一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 二是牢固把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 ,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握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掌握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等规范,这是党员干部形成良好品德的前提; 三是要大力倡导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党员干部担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历史使命,把共产主义事业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应该理所当然地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树立"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勤于奉献",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等共产主义道德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会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染力,对党风廉政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荣誉和耻辱,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褒贬评价以及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

  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界定了荣耻,判断了是非,区分了美丑,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加强道德意志锻炼。

  一是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

  党员干部一时加强党性修养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自我改造。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艰难、困苦,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上始终不渝,在政治立场上旗帜鲜明,在政治原则上寸步不让,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二是坚守防线,抵制诱惑 。

  在当今多样多元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受到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

  所以党员干部要抵御诱惑,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以律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提高境界,净化心灵。

  在思想道德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才能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习惯。

  一是要言行一致 。

  党员干部在政治上要光明磊落,讲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但有的党员干部为满足自我私欲,在做报告时义正词严,暗地里却索贿、干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思想当巨人,行动做矮子,言行不一,不仅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还会损坏党的形象,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

  党员干部一定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从严要求自己,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欺上瞒下,实心实意为人民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谋福利。

  二是要以身作则。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头苦干,自觉实践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也是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力量源泉。

  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注意自身形象的示范、导向作用,发挥无私奉献精神,模范遵纪守法,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

  三是要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指的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

  这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

  要增强自我监督意识,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省,勇于剖自己,发现有违背党性原则和道德要求之处,及时纠正,防微杜渐。

  只有这样,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从政,干干净净地做事,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

【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存在问题】相关文章:

1.讲道德有品行存在的问题

2.讲道德有品行存在问题范文

3.讲道德有品行的党员

4.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发言材料

5.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发言提纲

6.讲道德有品行突出问题

7.党员教师讲道德有品行发言材料

8.党员讲道德有品行讨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