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人生感言

时间:2016-10-31 18:02:00 感言 我要投稿

60岁人生感言

  60岁人生感言【1】

60岁人生感言

  尊敬的各位:

  感谢各位的光临,我能有今天首先感恩共产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几乎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供我念书,感谢大哥,从小哄着我,长大帮着我,八年当兵家信都是大哥代写,张罗给我结婚,几次修房盖房,也都是大哥帮忙的,40岁之前几乎是大哥帮我排忧解难。

  大哥为我们家庭承上启下,做出了兄长的榜样。

  尤其是感谢二哥,是二哥给我安排的工作,使我成为国家干部。

  二哥为我们这个家族遮风挡雨,继往开来。

  感谢平辈们多年来的关爱,支持和帮助,感谢晚辈们的真诚敬爱。

  借大家庆祝我和桂兰60岁寿辰之时,我想谈几点感悟,不是我做到了,是我有了初步认识,一个家族应该有种家风,家风是大家倡导和操作形成的。

  因为我们家族大,天南地北聚到一起不容易,也算我和各位谈谈心。

  一 优势互补

  两代人的优势互补是社会繁荣家庭兴衰的关键。

  人类与社会总是进步和发展的,其原因是靠生产力的发展和经验积累。

  年轻人象征着发展,老年人代表着经验。

  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意思是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老年人经历了更多的人间烟火,世事变故,积累了苦辣酸甜的经验。

  尽管老年人的磨磨叨叨好似“杞人忧天”,但饱含着沧桑人生的哲理和经验。

  年轻人应该耐心仔细的去品味。

  以便减少失误和少走弯路。

  实践又告诉我们:老人的话又不能全听,全听更是错的。

  因为他们有经验主义,人类的进步往往是落后于社会发展,人类也是一代胜过一代。

  所以说老一代都要学习下一代的长处,尽力克制陈旧保守,固执落后,要适应发展,顺应时代。

  存在决定意识,一代人的思维观念代表着这个历史时期特征。

  同龄人有同感是历史赋予的思维定势。

  两代人的思维冲突往往是两代人的优势冲击,如果两代人都能辩证的,双向的,换位的去思考,取长补短,两代人的优势冲击就变成了优势互补,家庭就能和谐,社会就能进步。

  二 注重学习

  人是要有点精神和尊严的,要生存要生活就要学习。

  学习不单是啃书本,简单地概括是“动眼”“动脑”“动手”。

  “动眼”是指看点书。

  脑子里多装点东西人就聪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做事有遵循。

  尤其是《哲学》《政治经济学》《逻辑学》《论语》《家庭医学》这几本书值得看看。

  知识是越学越觉得少,越愿意学;越不学越觉得没啥学的。

  我反对我的晚辈们玩麻将和上网玩游戏,你们的学历不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也不高,为什么年富力强不多看点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

  不看书思路少,视野窄,智慧浅,思想往往极端。

  “动脑”是指学习别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各有长处,都有学习的地方。

  看别人说的话是怎么说的,事是怎么办的,分析成败的因由,要善于总结自己和分析自己。

  做到取百家之长补一身之短。

  “动手”是指实际操作。

  人生苦短,做过的事有限,什么事什么活儿不可能都做过干过,但只要动脑动手去做就能做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苏联大作家高尔基只读几年书,我老爸一天书没念,自学能看书看报,会打算盘,当大队出纳员,什么木匠活儿,石匠活儿,针线活儿都会做。

  张殿臣不懂几何,会做各种小件洋铁活儿。

  人往往是逼出来的,是动手在实践中学习来的。

  其实不是会不会,看环境是否逼迫你,看干不干。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专研。

  三 积德行善

  唯有“积德行善”是人间天仙和佛家三界共同认同和提倡的精神。

  孔子的主体思想:“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也是积德行善。

  “仁”是指人与人相亲相爱;“义”是指合情合理之事;“礼”是指尊敬人帮助人;“智”是指有知识明道理;“信”是指诚实守信,讲道德。

  现在世界各地相继举办孔子学校。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传授了2500年,现在也正统领着整个人类的思想。

  我相信任何党派的思想都达不到如此漫长的岁月和如此广阔的范围及如此神话的程度。

  所以说积德行善是人类和谐的准则。

  积德行善说的狭义一点是讲良心做好事,减少私欲,乐助他人,《增广贤文》中有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千字文》中的一句话似乎对此作了解释:“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意思是灾祸是因为恶行积累所致,福也是由于做善事的回报。

  什么是实际上都是换来的,有得有失,不失不得,有来有往,不来不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敬人人,人人敬我。

  没有真话换不来真事,没有真事换不来真心,没有真心换不来真情。

  只有把姑爷儿媳当成亲生儿女,人家才会把你当成亲生父母。

  一时一事的真假善恶是非曲直兴衰成败都是清风流云,一闪即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自己身不正,别怨影子歪。

  不在于说什么,关键是做什么,文凭不等于水平,官职不等于威望,职业不等于成败,积德行善事做人做事的宗旨。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只有积德行善才能福到祸远。

  “天意”实际上是自然规律。

  四 家庭和谐

  家庭和谐能延年益寿。

  家是停船的港湾。

  父母是船,儿女是浆,船驮着浆,浆引领着船,头30年靠船,后30年靠浆。

  家是夫妻风雨同舟的代名词,家是人休息的地方。

  没家的人休息不好,生活趣味贫乏。

  但总是休息的人常常也伴有烦恼。

  世界充满着矛盾,家自然如此,夫妻也是相吸相斥。

  夫妻关系也是合作关系。

  夫妻最亲最近,因朝夕相处,容易产生分歧和误解;因为亲近,少有相敬如宾,说话不讲分寸,不可能用社交语言,因此,矛盾也就发生了。

  古人言:“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务琐事说也说不清楚,家庭矛盾主要是夫妻矛盾;人人有理,人人委屈。

  如果真有原则问题,真是性格不投,感情淡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各奔东西。

  反之,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只能讲情讲爱讲理解讲谅解。

  因为谁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伟人毛泽东还三七开。

  所以夫妻矛盾必须围绕“情”字破题。

  男人是一家之主,要顶天立地,遮风挡雨,胸怀大点,脾气小点,少喝点酒,多干点活儿,少点粗野,多点细致,少点武断,多点引领。

  男人不疼爱女人是无情,男人管不住女人是无能。

  男人对女人要学会当奴隶。

  女人要温柔贤惠,要忍爱男人,男人虽然性情刚烈,但有时也很脆弱,需要女人的呵护,女人对男人要学会当母亲。

  夫妻间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相互关爱,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第二,相互信任,不多事,不多疑。

  第三,相互理解,换位思考。

  第四,相互宽容,不要火上浇油,家丑不外扬,孩子哭别抱他娘。

  冷静后再和风细雨的自行化解。

  第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指责对方时先拿镜子照照自己。

  第六,唯物辩证。

  说话越狠的一是最恨的,一是最爱的。

  如果是一般相识,无恩无怨,那说话一定是和和气气,清清淡淡。

  第七,胸怀坦荡,小人常唧唧,宽宏大量是君子,唧唧咯咯是小人。

  第八,自我解脱。

  心理学专家解析“生气”的内涵: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错误去惩罚自己。

  夫妻间谁忍让谁宽容,谁伟大谁可敬。

  家庭要和睦,不管穷过富过要过个乐呵。

  五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人的本分,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百事孝为先。

  孝敬首先是敬,不敬难为孝。

  人老了,幼稚了,尽管不糊涂,但智商下降象儿童。

  “老小孩”的说法来源如此。

  人老了不但自卑多疑,还老不舍心,不但愿意磨叨,说话办事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把握不准。

  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但对儿女是一片真心,一片好心,绝对没有坏心。

  人老了,其实很难,尽管啥都不缺,但身体的衰退常常是心烦意乱。

  这时儿女的敬尤为重要。

  不听可以,不做也行,但不要顶撞他,不要损他怨他。

  不但不能怄气,还要用哄的方式去引领他。

  人人都有两个哄的`任务:一是哄孩子,一是哄老人。

  人都是要老的,老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今天你哄老人,明天你被别人哄。

  孝敬老人在物质上没有绝对值。

  只要尽心尽力就行。

  儿女多的不能攀比,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对得起良心就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儿女应该趁老人能吃能动时多尽点孝心。

  中国有“活着不孝死了乱叫”的说法,其意思不是反对失去亲人的悲痛,而是告诉后人,死后的祭祀不如生前的敬孝。

  满眼看见阳间人遭罪,何人见过阴间鬼享福。

  阴间的事都是阳间设计出来的,伟人周恩来和邓小平的骨灰都安生前遗愿撒入大海,连个烧纸上坟的地方都没有,按照佛家的观点无便是有,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我的观点是要尽心尽力敬孝活着的人,做好阳间的事。

  其实老人不需要儿女多大贡献,也不苛求更高的标准,只要顺心省心就好。

  所说的“顺心”就是晚辈的敬。

  常言道:“人老怕伤心,树老怕扒皮”。

  儿女没结婚前顶撞老人,老人只是生气,不伤心不多心,成家后往往是既伤心又多疑,很容易造成家庭误解。

  所谓“省心”就是晚辈的团圆和平安。

  当今社会都有温饱,不管穷过富过,只要儿女团圆平安老人就省心了。

  由此可见:儿女能团团圆圆,平平安安过日子,也是对老人的孝道。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最好的心情是“宁静”;顺心了省心了就是宁静;而不是过高的物质水准。

  当今社会灯红酒绿,物欲横流,有钱的家庭往往不宁静不幸福。

  古人说的好:“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所以说儿女有责任想办法让老人宁静的度过晚年。

  六 教育子女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责任。

  “不愿金玉重重有,但愿子孙各个贤”这是标准。

  好孩子是哄出来的这是方法。

  明事理会生活,顶住风雨能生存这是目的。

  牵挂不下的是儿女,儿女是希望与寄托,谁都望子成龙。

  过去的孩子多,养活是任务,现在孩子少,养孩子是心愿。

  生存环境变了,过去的孩子吃不好,穿不好,但不愿感冒,现在的孩子是哄着吃,过去用巴掌管孩子,现在收攥着钱哄孩子。

  过去打孩子能打好,现在打孩子能打炮。

  过去两个人管孩子,现在六个人惯孩子。

  过去的孩子学坏不容易,现在的孩子学好不容易。

  过去孩子一帮,学坏两个无所谓,现在孩子一个,学坏了就连根烂。

  现在孩子有两大特点,一是真聪明,智商上升,二是太娇惯,生存能力下降。

  所以说必须增强危机感,管好孩子是严肃而艰巨的父母任务,是社会的政治责任。

  宋代成书的《三字经》第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于后来随着环境和教育不同,性情才有了千差万别 。

  人的先天遗传是有限的,后天影响是无限的。

  动物能训练成人性足以说明问题。

  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是父母,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师。

  父母的德与行直接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爸爸无私无畏的气质,我妈妈勤劳节俭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着我们。

  俗话说“过日子一家一样”,“谁家孩子像谁”,就证实了父母的师表作用。

  当然一家的孩子,由于受到不同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性情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古人有总结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经验。

  现在父母教育子女的共同心愿是考名牌大学,这无可非议,但同时必须把“德行”和“能生存”两项作为教育子女的重要课题。

  “德行”是做人,做到“仁义礼智信”。

  “能生存”是能独立生活,能经风雨,能顽强的生存。

  现在的孩子条件太好,惯得太狠,独立生活生存能力下降。

  所以社会学家提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新加坡总统李光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大街上擦皮鞋,也是进行挫折教育。

  泰国的一个民族,孩子结婚前必须削发为僧,到佛门体验清心寡欲,从而珍惜红尘的甜蜜。

  我认为这也是挫折教育。

  我省有个博士生,因为竞争出国失败而跳楼自杀。

  所以说教育子女会生活能生存是父母的主要任务。

  如果忽略这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罪过,是历史的遗憾。

  因为孩子不一定考上名牌大学,考上名牌大学不一定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理想的工作不一定一帆风顺。

  人生有各种各样的不顺。

  邓小平还被打到三次呢。

  所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当今父母要补上的一课。

  但挫折教育不是声严厉色,用以柔克刚地方法引导孩子逐渐承受人生将遇到的苦辣酸甜。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父母到在给子女攒钱,这是对的,但要适度,面对现实。

  前对孩子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清代政治家林则徐对子孙留钱问题说得很有哲理,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愈而多财,益曾其过”。

  因此给子孙留钱要量力而行,顺其自然,不能拼命,不能节衣缩食,退一步讲节衣可以,绝对不能缩食。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赵本山小品揭示了人生两个悲哀:“人死了钱没花了”,“人活着钱没了”,说出人生哲理。

  青少年时期环境影响对人生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我研究过我爸爸为什么乐助他人不自私,我爸爸小时候父母双亡,唯一的一个亲人叔叔也英年早逝,无奈随婶婶改嫁到一个新家庭,他在这个“三而合一”家庭的亲切关爱下长大成人,在他青少年时期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在别人的关爱下得以生存,我要关爱他人。

  我老爸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金钱,但我老爸无私无畏的精神将教育我们几代人。

  由此可见,留下金钱不长花,留下没得代代传。

  教育子孙不但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

  教育子孙也要修炼自己的德行。

  七 把握分寸

  把握分寸是指言行切合实际,顺其自然。

  把握分寸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克制片面性,减少盲目性,上和下睦,三思而行,适应时间空间的变化。

  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分寸把握适度,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反之,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世界都是阴阳交错,福祸相伴,事在人为;要权利就有责任,要责任就有风险,是官强起民,无官一身轻。

  平民常常一身轻,树大往往招风。

  招风不落叶是分寸把握得好。

  把握分寸是修养,能力水平问题。

  常言道:“君子留路后人走”。

  县原组织部长马志军与我第一次见面喝酒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干好党的工作,处好哥们感情”。

  这句话说得多么朴实多么准确。

  朱德说,人要知道天高地厚。

  说白了也是分寸问题。

  事物万变,人要随机应变,适应客观。

  潇洒不放荡,风流不张狂,得志不狂妄,失落不迷茫。

  实而不傻,奸而不诈,硬而不臭,软而不熊。

  但奸傻软硬之事该做事都要违心去做。

  唱歌不能一个调,做事不能一个样,见到官说官话,遇到民说民话,碰见朋友说笑话。

  这是分寸,这是顺应实际,有人会说这是“花”,我说如果不是这样是傻。

  假话不是不说,分跟谁说,但要少说。

  坏事不是不做,分跟谁做,但要少做。

  好的人要学会说点傻话,以防戒备。

  实的人要学会说点好话,免得瞧不起,但人间正道还是以“实”以“诚”做人做事,奸诈的人往往得不到多少好事,回报不是很好。

  把握分寸好说不好做,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期盼失败,而是吸取教训 ,减少失败。

  故人云:“要知段酒法,醒眼看醉人”。

  只有不断的总结所得,反思所失,方能把握分寸。

  八 笑对人生

  人活着很简单,但活得好不容易。

  人风风火火一生,主要为了两个事: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情。

  钱能维持生存,情能左右人生质量。

  事业也有成败,人生无成败,下面我谈谈笑对人生的几个观点。

  第一,人生的质量在于高兴。

  人生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漫长的人生过程。

  这个过程记录着人生的质量。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比什么都重要,高兴代表着人生质量。

  第二,人生要有欲望。

  不想当将军的战士不是好战士。

  当今社会虽然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

  挣不来钱,没有温饱是无能。

  但君子为钱取之有道。

  其道有三:靠勤劳智慧和机遇。

  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我说鸟为食亡是常情,人为财死不值得。

  第三,人生的欲望不要过大,所谓人生苦短。

  就是人的私欲过盛。

  因此我们的祖先告诫后人:“知足常乐”。

  不知足乐就少,风险也大,争权夺利也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过分,林彪夺权坠落在蒙古的温都尔汗,田凤山夺利判个死缓。

  知足常乐不是碌碌无为,人要拼搏,要有志向。

  但欲望要适度实际。

  欲望越大,失望越多,人生越苦闷。

  我不信佛,但我崇拜佛门的两种基本思想:一是“积德行善”,另一个 是“无所求,无所不求”。

  不是不求,当求之不得时自然放弃,实际这是实事求是,顺其自然的观点。

  第四,自我寻乐。

  人生苦多甜少。

  官场上尔虞我诈,商场上讨价还价,情场上“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闹心的事太多了。

  人老了脱离这三场的舞台又开始闹病了。

  欢笑充满着人间,闹心人人有之。

  实际上不单是清贫者闹心,有官有钱的更闹心,知识内涵不同而已。

  家家都有难唱曲,行行都有难念的经,行行都顺,事事都难。

  如果总是想闹心事,足以让人终日仰天长叹!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那么“乐”从何而来?不是等来的,是找来的,是自己找来的。

  事物都有双重性,有闹心的一面,还有静的一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比方有钱的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天天像过年,这有损寿命,营养学专家说:“贪财犯不用枪毙,吃就能吃死,还是清茶淡饭养人”。

  这么一想不就安贫乐道了吗?!国家主席过年不回家,下乡去拜访贫民百姓,我们在家团团圆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是比国家主席还好吗?!我们买不起轿车,骑自行车,既锻炼身体又安全,这么一想不也乐吗?!人多少有点阿Q精神也不算是坏事,他被打了,人跑了,他乐了,认为他吓跑了。

  这也是自我解脱了。

  同等条件和环境,人的追求不同,心情也就不一样。

  《红楼梦》里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就笑,林黛玉一进大观园就哭。

  世人世事都有乐的一面,也有苦的一面,看你愿意想哪一方面。

  所以说“乐”不是等来的,是自我找来的。

  第五,解脱和忘却。

  人要做到自我解脱和自我忘却。

  解脱是自我释放,忘却是自我安慰的最好办法。

  愁事解决不了了就顺其自然,什么事摊上了就往宽想。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

  不能解脱和忘却,心中总是积累不顺心的事,心是越想越窄,越窄越烦,生活越来越没动力。

  中国人几千年能维持心理平衡的另一种思维是“认命”,认命是唯心的东西,但认命也是自我解脱和忘却的思想动力。

  第六,要自信。

  人不能自傲,也不能自卑,尤其要自信。

  不自信的人也往往自卑。

  毛主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

  自信有利于健康,自信的人生活有劲,嘴里有味,干活儿不累。

  如果我们自己都信不过自己,六神无主,犹犹豫豫,劳心神,伤脾胃,工作与生活都没信心 。

  比方说年龄的问题:2500年前孔圣人就指出:30岁立事,40岁不惑,不迷茫,50岁知天命,无所不知,60岁能听顺逆直言,海纳百川,应变一切,70岁出神入化,言行节能顺应规律。

  按照孔子观点,我们老同事不就振奋精神了吗?孔子虽说只活73岁,但他自信终生,周游列国宣讲自己的儒家学说,结果相传至今。

  自信实质上是种信心,是种希望。

  只有不失望就有希望,尤其是男人必须自信,顶天立地。

  天大的事压下来不懵,突然的事来了不乱,缠手的事来了不烦。

  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渠成。

  成事在人,办法总比困难多。

  自信是磨练出来的,是经验与教训积累出来的。

  所以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七,不能攀比。

  是说不能高攀高比,五行八做,三教九流,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相差天壤。

  如果总往高的比,人会终生困在苦闷之中,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尧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人往往都是干一行务一行,而且厌一行。

  古往今来都认为当官好,但当官也有当官的难处。

  病从口入,祸自官生。

  清代县官徐久经是个清官,满腹经纶,为民做主,但步步不顺,他誓言: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不做官。

  清代第一位皇帝顺治,弃天下而削发为僧。

  人聪明一点不能攀比,要。

  反之既无知又无能。

  自我安慰是种能力和智慧。

  天下哪方水土都养人,哪行哪业都充满着欢心,和谁都能过一辈子。

  聪明的人要这样想:在哪哪好,干啥啥好,想谁谁好。

  生米做成熟饭了,好坏都要将就吃,如果说要比就全面的比。

  我老爸常说:“人家骑马我牵驴,后边还有个挑挑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他是告诉我们要比 ,高低都要比,别忘比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斗志,减少悲叹,增加人生信念。

  第八, 自知之明。

  自知者为明白人,人高贵一点也是自知,不自知不明也不贵。

  我家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代祖先的名字叫魏自明,我已是他第十四代玄孙。

  三百多年前康熙年间就能起含义如此深远的名字,估计也是文人之家。

  也是我们的祖先告诫子子孙孙要有自知之明。

  我们魏氏传人,要把自知之明作为远祖之训。

  自明是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在时间和空间千变万化之时话该怎么说,事该怎么办。

  话说在当处,事办在火候。

  我常喝酒:“总醉酒的人不值钱,总不醉的人不知情”。

  该喝时必须喝,不该喝时不喝或者少喝,有度有节有益是自知。

  但酒要少吃,事要多知,事要多虑,有时头脑要复杂点,深思熟虑而为,言不失,是不错,有时要简单点,越简单越快乐,越单纯越轻松。

  自知之明的重要一点要注重时间空间及对象的变化,该做的事分在哪做,跟谁做,该说的话分在哪说,跟谁说。

  古人告诉我们:“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家丑不可外扬”,“流言不轻信”,“有父从父,无父从兄”,“兄宽弟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该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这都说明了时间空间及对象的运用问题。

  自知必须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比较鉴别,只有自律自强自拔才能自知,放能做明白人。

  第九,要忍让。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

  君子智者讲忍,讲退一步近百步。

  小人及蠢者靠冲动的匹夫之勇,闯下不少祸端。

  在社会在家庭都要讲忍让,求大同存小异,不要寸步不让,不要总争辩上下高低。

  啥事都是“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实际上能忍者不但是自安,而且是“争的不足,让的有余”。

  且不吃亏,分寸不让步忍者不但自烦,不能释放,而且换来的恰恰不是什么便宜。

  即使表面上一时占了上风,实际上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給世人留下戒备和算计。

  民间有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所以往往不忍,认为忍让是软弱。

  其实“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马善是被人骑了,但家家饲养,爱不释手,狼不善,不被人骑,人人怕它,但人人喊打。

  所以说忍让不是软弱,忍让不是目的,忍让是谋略和智慧。

  君子能忍是 以柔克刚,等待机遇治人治天下。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不能忍让者无胸怀,无谋略,无大志。

  韩信能忍钻胯之辱,登名为将保了汉朝,越王勾践能忍,卧薪尝胆,重夺天下,一个小家能有一个忍让者的引领 ,家就和,事就顺。

  儒家讲“以仁治国”,其实共产党也讲仁讲忍,国共合作,共产党再三忍让,换得民心,获得天下。

  实践是检验真假的试金石日久天长真假自然分辨清楚。

  要真忍,不能假忍,假的东西没有活力,“画水无风空作浪,画花虽好不闻香”。

  真忍者得道多助,假忍者失道寡助。

  第十,助人为乐。

  人活着只有少数人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

  而多数人只要能“上对得起父老兄弟 ,下对得起妻子儿女”就足矣。

  人生就七八十年,一缕青烟一把白骨,要留下的无非是人的思念,而不是多少金钱和财产。

  “万里长城今犹在,何见当日秦始皇”。

  凡是参观过长城纪念馆的人,都骂秦始皇残无人道。

  所说对得起是讲情,讲关爱,讲奉献。

  “是亲三分向,是火就热炕”。

  亲友之间能帮什么帮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帮想点什么就想点什么,有啥劲使啥劲,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不求绝对值,各尽其能,各行其力,各尽其心。

  把帮助别人当做欢乐之事,也能延年益寿,也体现人生价值。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人生以“仁义”为敬,以“忍让”为高 ,以“和谐”为贵,以“自知”为明,以“忠孝”为本,以“平安”为福,以“助人”为乐。

  优势互补,注重学习,积德行善,家庭和睦,孝敬父母,教育子女,把握分寸,笑对人生。

  六十岁生日人生感言

  60岁人生感言【2】

  弹指一挥间,岁月又匆匆。

  人生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回首往昔,感慨颇多。

  60载的岁月使我看淡了、看透了许多......

  1.关于命运: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中国的老俗话颇有道理,没有必要做无谓的抗争,老天爷早为你安排好了一切,该啥样就啥样了。

  2.关于金钱:身外之物,撑不着饿不死就得,大不了他吃好的,我吃咸菜,一样管饱,无非是他穿好的,我穿差的,照样暖和。

  3.关于地位:那东西跟我根本扯不上,他作他的达官贵人,我作我的贫民百姓,像小品里说的:最终的归宿不都是那个小匣子幺?

  4.关于事业:没有什幺高低贵贱之分,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只要合法,能干什幺就干什幺,口袋没钱不丢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千万别干。

  5.关于婚姻:破锅自有破锅盖,啥人自有啥人爱,当初坚定的要娶她,就一定有娶她的理由。

  现在嘛,闭一只眼,对她的不能容忍也要视而不见,睁一只眼,看看她身上仅存的可怜的闪光点,人无完人嘛。

  6.关于家庭: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被巧妙的凑到一块,没准能奏出异常优美的乐章,那看你怎幺欣赏了,反正演奏者是乐在其中。

  7.关于朋友:想离开你的,不必强求,求回来的也许是一个小人,真正交心的,也不用天天打电话联系,只要对方有事,一声招呼随叫随到,两肋插刀就OK了。

  8.关于孩子:是上帝赐给你的一张存单,当然不是你的账户,密码也未知,你就只管往里存,什幺时候可以取出来享受,那得看它的主人了,别指望,就当奉献了。

  9.关于父母:他们是为我立账户的人,虽然他们没想要收回成本,但现在也该是我们加倍奉还的时候了,也许直到他们离我远去,都还是还不清呀。

  也许我是真的颓废了,变老了,消沉了,但也觉得轻松了,豁达了,开朗了,如果事事和人争,天天和人比,那不是纯粹和自己过不去,折磨自己幺?

  学会自己哄自己开心,周围的人也就都心平气和了。

  回头看看我开车还有骑车的哪,我骑车还有走路的哪,我走路还有拄拐的哪,我拄拐还有没腿的哪,我没腿还有没命的哪……。

  哈哈,你可能笑我比倒了,可是人只有这样比才能不去奢望呀。

  人生在世几十年,无论你活着时是皇帝还是乞丐,最终还不是归于一堆黄土幺?

  也许你做不了官,但你肯定会做人;也许你缺少钱,但你肯定很富足。

  不同的心境,看不同的景致,也体味全然不同的人生。

  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仿佛置身天堂,有的人感觉如处地狱。

  人生犹如一丛玫瑰,没有绝对的美丑,鲜花与芒刺,端看我们关注的 是什幺。

  心中充满感恩,温暖时时相伴,念念宽恕别人,和气自然相随。

  在家庭中,感恩、理解、宽恕,成就了我愈加宽阔的心胸!我们彼此理解、珍惜,更加相亲相爱,越来越和谐了!

【60岁人生感言】相关文章:

1.人生感言

2.人生的感言

3.人生随笔感言

4.人生励志感言

5.人生感言散文

6.人生感言句子

7.人生感言短语

8.励志人生感言

9.人生感言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