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职场文书>工作计划>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0-12-07 15:31:29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4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4篇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学会课本上的全部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学会如下读谱知识: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是否。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的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和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背唱2~4首歌曲。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2、3、4、年级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基础知识方面相对比较欠缺,但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

  五、工作措施

  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认真上课,课堂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们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积极大胆的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在音乐欣赏这一块,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较轻快、又朗朗上口的乐曲,因此学生在仔细聆听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二、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上册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得独立见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本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兼顾时代,以图为主,教材生动活泼。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主要措施

  1、灵活处理教材,使学生做到学而致用,采用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法教学。

  2、以表扬为主,使学生有竞争意识。在比比、练练、再比比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充分利用挂图、音响设备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4、紧抓优等生、特长生,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同时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表现机会。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同学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同学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同学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同学已是高年级同学,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局部同学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同学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同学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局部

  1、紧扣教材、课程规范,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同学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同学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和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同学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局部: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示;唱时坚持音高,声音要丰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局部: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同学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同学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同学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布置:

  (略)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上册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艺术规律,空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5、改革评价机制。

【【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4篇】相关文章:

1.【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2.【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3.【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集合五篇

4.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5.【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4篇

6.【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十篇

7.【推荐】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锦9篇

8.【推荐】音乐工作计划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