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职场文书>总结>工作总结>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总结

时间:2016-12-27 16:16:57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总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学会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是应届毕业生网站为大家准备的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总结范文,请参考!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我们在感叹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之余,不免回首过去一年与同事们度过的美好时光、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取得的成绩。

  面对工作,我积极努力的学习,向身边的经验教师请教,从而较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表现

  教师的称号是神圣的,教师的道德是高尚的。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讲话材料,按时参加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

  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教育、教学工作

  (一)、上课

  我知道教学一定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我总力争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里学习,不时在课堂上渗透些课外知识,这样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

  我天天都会花写时间在我的专业学习上,然后把我所学知识更专业化、更纯正地教给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学习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工作中,为了能够适应自己的教学,我知道唯有刻苦钻研不懈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倾注每一份执着,每一份认真。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遵循课改理念,注重启发、引导学生。

  课堂内面向全体同学,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时甚至给后进生多一些发言机会。

  (二)、备课

  我深知备课是教学成败的要害。

  只有吃透教材,备好每一堂课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本学期我担任六(3)班的语文教学任务。

  首先备课时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反馈,所以我平时尽可能与学生多接触,和他们交朋友,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情况以及他们的薄弱之处。

  这样备课就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教学手段,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预见学生可能碰到的难点,于是我除了广泛猎取教育杂志上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把这些先进的理念、方法运用到备课中外,我还非常重视与同组教师的讨论交流并向他们虚心学习。

  这样既吸取了集体聪明,又注重了个人钻研。

  (三)、教研教改

  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所以平时我也非常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每当校内外有教科研活动,我便虚心前去学习,及时总结,写好心得体会,吸取经验;积极申报教研课,做到向老同志多学习,跟同仁们多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不断研究,每次利用外出函授或业务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练好基本功,尽管苦点,累点,课时多些,我也一一克服。

  (四)、作业和辅导

  作业本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所以除了作业得精心设计外,批改也一定及时认真,评讲到位。

  对于后进生的作业批改则更细心耐心。

  由于我班语文基础差的学生还在不少数,于是我常用课间及下班前那段时间帮助辅导,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惑,鼓励学生信心,防止两极分化。

  总结过去,我深感教学工作中困难仍不少,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但我相信,只要加强学习,加强钻研,在学校这么浓厚的教学环境中,我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三、在班级学生转化工作:

  (1)抓得准,做得细,要有恒心,要乐于帮助。

  准是指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摸准会出现过错的原因,把准“脉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例如:好心办错事;出于好奇心而干了错事;受人唆使帮助别人打架、偷别人的东西;自我要求不严格而违反纪律;家庭教育不良。

  为此要仔细分析,找准病症,区别对待,因事因人而异,力求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朝健康的方面发展。

  细指细心。

  班级德育工作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提高学生的自学性,帮助他们择善除恶。

  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恒是指恒心。

  对转化工作要按计划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不能热一阵、冷一阵、抓一阵、放一阵,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

  后进生毕竟因其后进,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落下一段距离。

  为了使这个距离缩短,我还经常帮他们另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

  先跟他们谈话,要他们明白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学习进步,都想帮助他们,而只要他们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他们同样会成为好学生。

  另外在课堂上,对于一些预知的疑难问题,师生共议解决后,我还特别叫他们起来复述,进行难点突破、巩固。

  而课堂上没解决的,课余再补,利用放学后的十几二十分钟时间,他们进行个别补习。

  由于长期如此,有些学生乐意配合老师的行动,他们学习也在慢慢地进步。

  (2)让学生教育学生。

  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决不从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

  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和正确的。

  大人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摆大道理,大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没有触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效。

  一次有两个学生打架,我很耐心地摆出一些道理和事实教育了他们一番,让他们明白打架的坏处和弊端,我认为这一次教育对全班同学来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没过两天,又有另外两个学生打架。

  我很气愤,但我认为如果再批评一次也起不了作用。

  我将前两天打架的学生叫到跟前,让这两位学生将当天打架的情形和感受与他们分享。

  这两位同学很留心听他们说,听后深有感触,并互相道歉,许诺以后不打架,使这两位同学确实受到深刻的教育。

  最后,我不敢说我的工作做的多么优秀,但我要说在我的教学中,播撒了希望的种子,孩子们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工作中我也倾注了汗水与艰辛。

  在这学期中,我付出着、收获着、进步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2】

  感悟,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言感悟’。

  所谓“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

  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叶老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

  吕淑湘先生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切切实实地加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训练。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去感悟语言文字呢?

  一、采用比较朗读法。

  比较朗读法,是将课文中一些精妙的语句作适当的调整,然后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句进行比较朗读,教师不作多讲,只让学生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通过比较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怎样去感悟语言文字。

  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叶老说:“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由此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草船借箭》一课中的第一句话: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我们可将句中的“挺”“很”去掉,改成“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妒忌。

  ”然后比较朗读进行品味。

  学生便会从“挺”“很”两个词语中感悟到诸葛亮的才干不是一般的才干,而周瑜的妒忌也不是一般的妒忌。

  又如:《将相和》一课中有一句话:“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但通过朗读比较,学生便能悟出它们表达的效果不一样,“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很容易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二、运用多媒体训练法。

  在现代教学设备普及的今天,多媒体的运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犹如化妆品之于美女。

  恰当施妆,使美女更美。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所起的作用,其实不止是点缀如漂亮服饰,还可能成为浑然一体的血肉——即教育的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而又不仅仅是感悟课文语言。

  比如:《鸟的天堂》是这样描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如果只是几只小鸟的叫声学生也许还能想象,然而不可计数的不同种类的小鸟在同一棵大树上活动、呜叫,那热闹的场面对于没有到过鸟的天堂的学生来说,只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是困难重重的。

  因此,在这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示一段小鸟天堂的录像,看到那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听着那百鸟齐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学生无不惊之叹之,陶醉其中,浑然忘我。

  看后,让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 、形象、有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的有力武器。

  例如:《田忌赛马》一课,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了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二次赛马过程,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结果就不一样。

  之后,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讲析,而是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这样,既让学生感知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法。

  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

  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第一场雪》中有句话这样写着:“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蓬松松“沉甸甸两个叠词,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雪落枝头的情态。

  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联系平时在电视或挂图中看到的雪景来理解,对于“蓬松松”的雪球怎么是“沉甸甸的这个似乎矛盾的问题,更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来理解。

  如棉球是蓬松松的拿在手上不会感觉到沉,但将一团棉球放在一张薄薄的纸上,它却是沉甸甸的。

  联系这个生活经验,再让学生到台上亲自演示,这样学生就能正确而生动地理解到,那雪球是堆积在承载力很小的树叶上的,所以会让人感到沉甸甸的。

  四、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法。

  一篇篇课文都是由词和句组成的,因此,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不断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荷花》一文中有一句“……荷花在这些大圆盆之间冒出来”,对于“冒”这个关键字, 可引导学生用其它词来替换。

  如“长”“伸”等,用哪一个更好呢?在对于这些词的讨论、比较中学生体会到:因为荷花叶子多,“挨挨挤挤”的,所以荷花只能从中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之多,还显示出荷花的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又如《穷人》一课中写道:“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可先引导学生找出“熬”字的近义词,“捱”“挺”等,让学生更换后对比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从这个“熬”字不但体现了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

  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辛劳;也体现了渔夫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通过这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的个性特征,咀嚼出了它的神韵。

  在课文中,像这样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才使用的词句有很多,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用换、补、调、丢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细细体味,从而在心灵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语感不断增强。

  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感悟【3】

  一、爱自己的工作

  1、爱和学生相处

  大概在小学时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当时有两个形象对我充满诱惑。

  一个是播音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主播;一个是老师。

  后来,发现,当主持人还有个形象问题,我就明白此路不通,就一门心思想着当老师了。

  再后来,我高中的班主任彻底破坏了我对教师的认同, 所以大学志愿就没选师范类专业,但老师情结又让我报考了师范类大学。

  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白了不能因为碰到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就否定了这个职业。

  所以读完研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中学教师行业。

  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无知的时候,觉得老师很神气。

  后来,是因为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和学生们分享对语文的爱,期待更多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2、爱自己的学科

  我的母亲是支持我当老师的,但直到现在,她偶尔还是会埋怨,你怎么不去当英语老师呢?在她看来,教英语比教语文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

  我每次只有一个回答就把她噎回去了。

  我说:我高兴。

  这是实话。

  不提广泛阅读的快乐,即使是选入课本的一些初读无味的文章,只要认真投入阅读,都会体悟到其中的美,或是思想的、或是文化的、或是语言文字本身的。

  我常常发出的感叹是——我觉得这篇文章真好,每次教完一篇文章就会爱上一篇文章。

  这也是实话。

  从文章解读到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自我、解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

  或者说,教语文,就是一种自我救赎”。

  我热爱语文学科,因为在文字文学中,我可以找到自己,找到自由。

  3、爱工作的'氛围

  我所在的语文组常常让我感受到“组织”温暖。

  让我能以更轻松、踏实的心来更努力勤奋的工作。

  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有经验的教师的有效引领,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氛围……这些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对这样的氛围,我心怀感恩。

  二、老师也是学生

  当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

  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教师作为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1、 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喝水吃饭一样。

  无论怎么强调阅读对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

  有丰厚阅读积淀的教学,才是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有根的参天高木。

  2、 多听课

  关于听课,我一开始很积极,其实是想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听课的时候把好东西借鉴到自己的课堂,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误人子弟。

  可后来有一次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时,他告诫我,一定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解读,找到自己的特长。

  他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不怎么听课的,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上出自己的东西。

  所以后来中间一段,我不怎么听课,直面文本。

  大概进行了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多少进入了模式化的陷阱。

  我迫切地希望寻找方向,这时候带着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我又走进了课堂当起学生。

  我跟着李老师开始了二轮学习,因为听李老师的课,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的散漫、教学语言的重复啰嗦、教学内容的缺乏条理化。

  只要有机会,我就跟着李老师听课,大概坚持了有一学期多,其实我本来打算要听三年的,但是还是败给了惰性。

  对我而言,李老师的课既是方向,又是镜子。

  尽管我非常期望能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理性而清晰,平和而坚定,但力有未逮,我还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特点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路。

  从最初的逮着什么课听什么课,到有选择的坚持听自己最需要的课;从最初听到什么学什么,到听过后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问……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

  我很庆幸能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工作,我很庆幸有如此多的良师益友在我困惑的时候给予我帮助。

  3、多写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朱永新的“教师成功保险公司”的投保条件: “每日三省,写千字短篇,一天中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

  十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

  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

  ”

  一个教师的业务进步或专业发展,主要不是靠灵气或特质,靠的是日积月累,不断超越自己;勤于钻研,逐渐形成自己特色。

  事实上,无论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李镇西,无论是杜威还是叶圣陶,都是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创造理论的。

  教育研究并不高深,作为一线的教师只要注意理论研究,注意思考问题,注意积累教育经验,尤其是记录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就会逐步成长、成熟。

  起初我不太进行书面反思,虽然每次都会在上完课,听完课后想想得失,但很少动笔写。

  后来,有一年的时间我没有当班主任,时间相对多了,于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把想法变成文字。

  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个多学期,反思更有条理了,写东西更顺了,同时如果学校要交什么东西,存下来的东西很多,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到期末焦头烂额。

  4、多上网

  网上的学术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网上大学公开课更是中学老师一个和学术前沿直接接轨的便捷渠道。

  我比较系统地听了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幸福课》以及法学方面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除此之外,国内一些高校的公开课也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

  这些课程不仅使我知识视野更加开阔,也使我领略到国外名校名师的教学风范,获益匪浅。

  网络也是结识优秀教师的便捷渠道。

  这个结识不见得是面对面的接触,更多的是通过文字通过书写进行的精神和情感的交流。

  通过网络,我了解了郭初阳等人提出的深度语文,他们强调语文的“思”;我感受王君的青春语文、史金霞的《不拘一格教语文》,她们张扬语文的“诗”;我研究

  深圳宝安中学吴泓的专题研究式语文学习,他在语文教学的高度上进行探索。

  当然,“思”与“诗”其实是并存的,广博和高度是共通的。

  5、期待被听课

  一开始,如果知道有人要来听我的课,总是很紧张;如果有公开课,绝不会主动要求被听,总害怕暴露缺点,丢人现眼。

  慢慢地,我的心态开始改变,以更开放和平和的态度对待听课,再说实在点儿,就是“脸皮厚了”。

  我深深认同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观点,从怕被人听课,到期待被听课,尤其期待别人指出我的问题。

  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要把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

  教师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构建起“合作性同事”的关系,是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

  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的第一步是教师之间敞开教室的大门。

  佐藤学认为:“只有教师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相互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

  ”不能仅仅公开经过特别准备的教学,更需要公开的是日常的教学,观课议课需要打破“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

  6、寻找榜样

  榜样的力量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成长,教学上的问题总归还是要落实到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学上的提高总归要依靠教师自身的提高。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有时候明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又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

  比如我总觉得自己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准确,板书不够工整,想着应该提升改正,但马上又会想——这就是我的风格,改不了了。

  实际上这是惰性作怪,顺应这种思想那么,教学将永远在原地转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历史课教师纪连海,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也是最早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他的历史讲座创下很高的收视率。

  近年来,他先后出版了《说康熙》等多部著作,出版了50多盘光盘。

  然而,他的成功离不开在教学一线长达21年的辛勤付出。

  纪连海起点很低,他出身北京昌平农村,父母没有文化,上学时他很刻苦,中学时把学校小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高考后进入北京师范学院。

  四年的读书、抄书生活,读书无数。

  练就了一身博闻强记的功夫。

  毕业分到“薄弱学校”昌平四中,自以为能把历史课上得很好,但学生对副课历史根本不感兴趣,上课睡觉者有之,发呆者有之,纪连海心里非常难受,但他没有抱怨现实,抱怨学生,他决心攻克一个专业难题:“我的历史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们呢?”

  为了达到吸引学生听课的目的,他对症下药,没有盲目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而是向传统艺术学习,他买了相声大师刘保瑞30集经典单口相声《官场斗》,练就了一套 “历史相声(评书)教学功夫”,从此深得欢迎,声名鹊起。

  XX年,调入北师大二附中,他又碰到一个难题,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

  不好“糊弄”。

  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论汉代名人之死》,想请老师纪连海指导一下,这篇文章给纪连海震住了,学生是精读《汉书》之后写出这篇文章来的。

  纪连海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以前看了许多书,但与那位学生看的《汉书》相比,都不上档次,并不是高级的史料。

  光靠昌平时期的相声嘴皮子讲课已不行了,面对新的问题,纪连海继续努力,从我做起,解决问题。

  他决心用知识的“活水”满足学生的渴求。

  他说,高中历史共5册,5册中所有的人物、地点与事件他都要研究透,直到根本不需要教材,而是以自己的历史研究来教学生。

  他又开始回到书的世界,以教材的知识点为本,展开求知。

  几年下来,他成为北京学问最高的历史教师,首开以中学教师身份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先例。

  纪连海的教师生涯让我感动更让我明白,人要向前走,无论什么时候。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有自己学校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个性的指导。

  作为百年名校,西安中学自有其文化底蕴。

  我一点浅见,这底蕴中还应更强调阅读。

  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书单引起了广泛讨论,赞美者有之,批评者有之。

  然而阅读对于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作用,没有人反对。

  甚至从最功利的应试角度,阅读也是价值巨大的。

  我的一个学生,是个女孩子。

  通常来讲,女孩子在学理科时物理是个难点。

  但她却很有兴趣,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因为她喜读《时间简史》,崇拜霍金,所以对物理学习乐意投入。

  她从来没有在课外请过家教,但她的成绩一直很稳定。

  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课外阅读使学生分心,影响学习。

  即使有家长和学生认同阅读的重要性,也往往不知道读什么书是合适的。

  如果有个学校的推荐书目,相必家长的担忧和学生的担心就会减少很多。

  而阅读这片天地如果学校没有有效占领,让学生自由发展,那么泛滥在学生间的是《最小说》和《怖客》之类,好一点是《读者》,过了甚至在读《洛丽塔》。

  所以,规范和引导学生展开阶段性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2、语文是什么

  从事语文教学之后,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语文到底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工具和人文之间摇摆不定,虽然这两者不能分开,但具体到课堂教学时,侧重点不同则课堂呈现完全不同。

  后来我认识到,其实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殊途同归,不管是素质还是应试,不管是工具还是人文,如果能够将一件事研究透彻,做到最好,那么就能有最多的收获。

  换句话说,我做的太不够了,在哪个方面也没有做到透彻清晰。

  最后,我想说教育教学长路漫漫,我会快乐而坚定地向前走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1.教学总结小学语文

2.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

3.小学语文组教学总结

4.小学语文教学总结

5.语文教学总结小学

6.语文老师教学反思

7.小学语文老师期末工作总结

8.小学老师教学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