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

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

时间:2016-05-04 09:27:3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

  《欢乐颂》是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都市职场女性剧,由孔笙、简川訸执导,袁子弹编剧,侯鸿亮制片,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王凯、靳东、祖峰等领衔出演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欢迎阅读!

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

  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

  不得不承认,《欢乐颂》是我看过的伯格曼电影中唯一想用“乏善可陈”这四个字来形容的。这部片子的导演手法找不到丝毫老伯的痕迹,通俗剧的架构和毫无深度的台词没有办法让人把《欢乐颂》和伯格曼联想到一起。不过考虑到他当时还只有30岁,能够导出这么一部剪接流畅、技艺纯熟得让人找不到缺点的电影,也着实不容易了。

  《欢乐颂》拍摄于1949年,是伯格曼导演的第八部剧情长片,大概也是国内能找到最早的老伯的电影。自1945年处女作《危机》诞生以后,伯格曼作为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导演保持着每年至少两部电影,多场舞台剧的惊人产量。早期丰富的执导经历让他迅速成熟,大大的增长了他的艺术素养和拍摄技艺。但是年轻的伯格曼还没有形成他独特的个人风格,从他早期的电影当中不难看出当时风靡全世界的Hollywood黑白片黄金时代的烙印。

  《欢乐颂》里,我们只能从剧情内容上才能看出老伯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爱人之间的互相伤害与无法沟通一直是伯格曼(尤其是晚期的伯格曼)电影当中的一个主题,还有一个就是艺术家的冷漠无情,这在《假面》、《秋日奏鸣曲》当中都有所反映。《欢乐颂》在这两方面都涉及到了,但遗憾的是它们并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而只是停留在事件陈述的层面。例如Stig和Marta的复合就缺乏必要的铺垫,这使得最后Marta的意外缺乏本应有的震撼人心的效果,从而导致结尾响起的欢乐颂并没有达到伯格曼想要表达历尽磨难获得欢乐的目的.。

  在《伯格曼论电影》当中,他本人道出了导致这一缺陷的原因:“我在《喜悦》中叙述的是一连串我个人真实的经历。当一个人在做这样的企图时,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感与纵观全局的能力。当时我对那些题材尚不能保持足够的距离,于是,骨牌搭起的房子就倒塌了。”

  《欢乐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伯格曼对当时自己现状的描述,当时他也正遭遇到自己第二次婚姻的危机。和电影中的情节不同,与伯格曼热恋的女钢琴家最后成为了他的第三任夫人,而影片中的Stig和Marta最后重归于好。此外,Stig蹩脚的门德尔松小提琴独奏也是伯格曼对自己糟糕透顶的处女作Crisis的回顾。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用对待年青导演的态度,而非从老伯巅峰时期的视角来看待《欢乐颂》,其取得的艺术效果还是可圈可点的。30岁的费里尼还在准备自己的处女作,30岁的塔可夫斯基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带来了毕业作品《压路机与小提琴》,30岁的安东尼奥尼还是一个助理导演,和他的同龄人相比,30岁的伯格曼略胜一筹,至少要驾驭整队管弦乐团的演出就并非易事。

【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相关文章:

1.欢乐颂剧的大结局观后感

2.电视剧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

3.欢乐颂电视剧大结局观后感

4.电视剧欢乐颂的大结局观后感

5.欢乐颂电视剧之大结局观后感

6.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

7.欢乐颂大结局的观后感

8.欢乐颂原著大结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