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观后感600字范文
篇一:
一位痴迷于网络的青年,一个厮混于黑社会的人渣竟然演绎了一段令人潸然泪下的佳话。他就是胡斌。
他,曾经目无长辈,有的只是所谓的“兄弟”,实则就是一群狐朋狗友。在听他的忏悔中,有句话几乎勾住了我所有的思绪:“我很庆幸我拥有如此智慧的母亲,和她携手同行,我不是丢脸,而是骄傲。”这句话足以打动台下每位同学,尤其是像我这种犯过错误的人。
那一天,奶奶和我一起上街。由于天气异常寒冷,奶奶穿了一件又一件既老土又难看的厚衣裳,那时,我认为自己的脸丢光了。一路上,我躲躲闪闪,甚至想把她,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甩在后面,生拍形形色色的路人认出我们,投来异样的目光。我急忙加快脚步,对奶奶来说是飞一样的脚步,我们之间的距离总算是拉开了。也许是累了吧,我才缓缓放慢脚步,蓦然回首,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焦急而布满皱纹的老脸,眼神紧紧注视着前方,紧紧盯着从我身边飞速行驶的一辆辆车子,顿时,一股愧意从心底油然而生。我立马回头,走到奶奶身边,搀扶着奶奶,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在大街上
篇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篇三:
蔡先生解读《弟子规》,结合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
原本的我对于传统文化,也读过不少书籍。尤其是《论语》,《道德经》,《荀子》,《韩非子》等等。但是对于《弟子规》却知之甚少。
2008年家庭聚会,谈到孩子的教育。大家一致认为,现在的孩子家教都需要加强,没有规矩。所以最后决定让孩子学习《弟子规》,来规范孩子日常行为。
《弟子规》原名《童蒙训》,是除了《三字经》以外最受欢迎的儿童教育书籍。
可惜的是我的两孩子读了《弟子规》,收效甚微。
原因之一是大人没有以身作则,其次是对于《弟子规》的理解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
读了蔡先生的讲座,对于《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孩子的行为规范还在其次,主要是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再其次,我们更应注意孩子人生大格局的形成和建立。
就个人品质的培养,国外也是同样重视。而且个人品质对于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我读富兰克林,华盛顿的传记,体会颇深。
可以说这两个杰出人物取得的丰功伟绩,完全得益于个人品质和个人魅力。是他们拥有的高尚品质,才使得周围聚集很多杰出人士。是众多杰出人士集体的力量,使美国实现独立并且延续着他们制定的方向发展壮大,乃至称雄世界。
对于《弟子规》中提到的孝道,尤其是我十分认同的。“首孝悌,次谨信。”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而对于《弟子规》中提到的一些陈旧的观念,该摒弃的必须摒弃。比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弟子规》中对于读书的论述,是经常被人引用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人己见,昧理真。”
阶梯英语的学习,使孩子能够在英语的学习上得到进步和提高,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次观看传统文化讲座,对我都是一次提高和督促。
人生总是面对很多新鲜事物,对于我的小家,孩子的教育已经是最关键的阶段。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成长上。
但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是我们需要的,但愿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使我们都找到一个适合于每个家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弟子规观后感600字范文】相关文章:
1.弟子规观后感
2.弟子规观后感初中
3.读弟子规观后感
4.解读弟子规观后感
5.观弟子规观后感
6.弟子规班会观后感
8.中华弟子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