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时间:2016-07-19 17:54: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作为安徽人,对于包公可谓是耳熟能详。小时候跟随父母看的戏曲,上学期间读到的图书,以及后来看到的电影、电视剧,在我的心中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

  现在,新制作的纪录片《千年包公》又以详实的史料,加上“实景还原”的现代化拍摄手法,通过包公的后人及专家学者们站在不同角度的表达,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包拯之所以成为包公,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不可离分的关系。

  正直为官的父亲包令仪对包拯爱护有加,优异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家风,对包拯以后为人为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年时又遇到恩师庐州知州刘筠,刘筠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为官之道,深深影响了包拯,为包拯成为世人称颂的包公,起到了关键作用。

  包拯严守父亲包令仪“忠、孝、廉”的家训,立志为国尽力,于29岁中进士。由于朝廷委任他认知的地方较偏远,年迈的父母不愿意随他上任,包拯便辞官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之后,他这才重新入朝为官。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宁以白衣奉至亲的理念或许太过“愚孝”,但是,若是一个人连自己的双亲都不愿意孝敬,他怎会上忠朝廷、下安黎庶呢?孝道是道德之本,一个孝顺的人,其家风必定是良好的,他所受到的教育,培育决定了他做人的品质。

  包拯所处的宋仁宗年间,也正是政清民和、人才辈出的年代。包拯从政之初,写下了自己的明志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这首诗是包拯所存世的唯一一首诗,1986年河南电视台拍摄的.18集连续剧《包公》以此诗为主题歌,高亢的旋律至今仍萦绕于我的心间。心不清则为官不正,树不直怎为栋梁?今天的《千年包公》用心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包公,其风范让我们感动之余,又深深震撼。

  包公有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

  文虽简朴,后人皆凛遵。包家后人从官无贪腐者,世人传颂至今。

  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违反纪律不是突发形成的,总有一个日积月累、逐步蜕变的过程,逐渐丧失党员干部的原则立场,对纪律的限制、约束、惩戒无所畏惧,一步步走入人生的死胡同;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当成合法合理的来看待、当成新生事物来接受,难免会误入歧途。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既要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又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还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不断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清清白白做官,兢兢业业干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要求,争做勤政廉政表率,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时刻记住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积极探索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的新方法;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代表着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我将以此警示自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牢牢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时刻做到自省、自警、自查,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以实际措施和行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包公以廉洁著称,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格执法,不畏权贵,就算是自己的亲友犯了法,他也会一视同仁、秉公处理。包公嫉恶如仇,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进行弹劾,甚至弹劾宰相、皇亲国戚等人,一次两次弹劾不成就再次弹劾,直到贪官污吏被罢官免职。由于包公敢于弹劾大臣,就有了“包弹”的称呼。

  包公的精神历久弥新,对于当代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做人要光明正大,廉洁自然生威,结合现在正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学总书记讲话、认真学习党章,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纪律方面要加强自我约束,严守工作纪律,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把包公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

【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2.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3.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4.党员看完千年包公观后感

5.土地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6.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7.包公观后感党员

8.党员医生看千年包公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