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900字
观后感大全900字
电影《冲锋号》观后感文章【1】
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3D动画电影《冲锋号》,我很久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尤其是这种红色主题的儿童电影,好像只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看过《闪闪的红星》。
我去看这部新时代的红色电影,确实是抱着很复杂的心理去看的。
我是个有着十九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承认我是抱着重新寻找理想和信仰的心理去看这部片子的。
我当年是受身边很多优秀共产党员的影响,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理想入了党。
可是在社会上工作快二十年了,经历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而自己为了生活而拼搏,理想和信仰也丢到一边去了。
我想通过看这部片子,重新找回那么一点理想主义的激情。
我事先知道这种红色电影不会有很多人看,而且我是周一中午去看的,这个时段确实不会有人会跑去看一部没有娱乐情节的红色电影。
电影院在这个时间点上排这个场次,估计也是预计到不会有很多人看的,也许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才排的场次。
我进去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听到震撼的炮声,我还是很激动的。
因为我很久没有这种激动的感觉了。
影片从一个流浪儿虎子遭遇战火受伤,被路过的红军战士救起的故事开始说起。
这样的故事情节应该还是很符合当时的情况的。
我曾经看过一些红军的纪实故事,历史背景我还是很熟悉的,我主要是想看这部动画电影如何通过这么一个故事来表现一个宏大的红色主题。
我也明白,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做这么一部红色主题的影片是一件很不讨好的事情,可是我真的希望从电影中找到一点让我感动的东西。
一开始,电影的节奏不是很快,有些地方甚至有些拖沓,让我有些着急。
虎子参加红军队伍,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亲人一样来对待他,让他感觉到了温暖和快乐。
可是虎子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和信仰,他不过是跟着队伍前进的一个闲杂人员而已,他没有什么纪律性,吃人家的红薯,喝了人家的酒,甚至赌气离开了红军队伍,继续流浪。
可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红军队伍里那些待他如亲人般的红军战士,因此他听到与红军有关的坏消息时,会急着去找红军队伍。
他终于历尽艰难找到了他熟悉的红军队伍,找到了他的组织,重新接受组织的关心,也重新接受一个组织的温暖,这确实是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
虎子之前是一个没有人关心他生死的流浪儿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红军战士救起,并在这个队伍中看到连长、张大个等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冲锋在前而不惜牺牲生命,他自然也被感动了,最后融入了这个集体当中,为红军队伍而吹响了救命的冲锋号。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确实也感动了很多次:当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只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时;当红军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行进时;当连长为保护虎子和诗诗两个小红军战士而冻成冰雕时;当红军战士为一个孕妇生孩子与敌人战斗时……
我承认我是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很多年没看过这样让我感动的片子了。
尤其是当连长顶着雪崩为两个孩子赢得一点生存的空间而冻成冰雕时,大家都哭了,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我承认我找到了久违的那种感动和激情。
在那个艰难的时代,这些共产党员就靠着这么一种理想和信仰在坚持。
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奋斗,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和成功。
其实这部电影很少说教,也很少以前红色影片中那种伟大的英雄语言,影片试图通过一些令人感动的情节来感动观众。
我确实也被感动了。
当一个孕妇在草地上生孩子时,一个连的红军战士为保护帐篷里的孕妇,牺牲了很多人。
我也在想为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否值得牺牲这么多生命,连长的话让我找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也让我感动。
而这些战士的拼命阻挡敌人炮弹的英勇精神也让我肃然起敬。
他们正是因为怀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还有对新生命的敬畏,才不惜牺牲自己,为下一代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也许在这个娱乐片当红的年代,这种宣传理想和信仰的片子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的。
也许当我和别人谈理想和信仰的时候,别人会笑话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可是扪心自问,难道我们就不需要理想和信仰了吗?一个人没有理想时,就会觉得空虚、无聊。
也许有人认为我们还在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去谈什么空虚的理想和信仰。
可是一个人没有理想和信仰,会在奋斗的过程中觉得很无力。
而当一个人在满足温饱之后,其实更需要有一些精神层面的理想和信仰来充实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要继续为某种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
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900字【2】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
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故事。
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军工记忆》纪录片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并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
据了解,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六集。
每集时长约50分钟。
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党委书记丁杰盔介绍,《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
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据悉,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千米,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
既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
日前,集团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将系列电视片作为军工优良传统教育的参考资料,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
《举起手来》观后感_900字【3】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电影《举起手来》。
这部电影犹如解暑的冰淇淋,让人身心为之清爽。
这是一部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题材的战争喜剧电影,情节很简单。
故事的缘起是由保护国宝—— 一尊金身菩萨开始的,一位中国农民(郭大叔)和一队鬼子兵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战斗。
最后敌人严重受挫,八路军和老百姓取得了胜利。
其中,令我特别敬佩的人还是要属郭大叔了。
郭大叔面对日寇的枪口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
他一边唱着陕北民歌,一边手持木棒与敌人进行较量。
日寇被郭大叔的歌声所吸引,握在手里的武器,也放松了下来。
原来,郭大叔的裤腰上系着一枚炸弹想要炸死日寇们,可是,过了许久那炸弹都没有爆炸。
最后,郭大叔被日寇捉了去。
日寇们把郭大叔绑在树上,还用汽油泼在他身上,问他金佛的下落。
郭大叔却仍然昂着头,挺着胸,怒视着日寇。
日寇的首领生气极了,命人把郭大叔放进窑洞里面用火烧,用烟熏,想活活烧死郭大叔。
郭大叔站在里面大声嚎叫:“你们这些强盗,迟早会遭报应的!会遭报应的!……”
最终,郭大叔被两个儿童团的小嘎子从地下通道救了出来。
郭大叔逃出砖窑后,仍然坚持与日寇在村庄周旋,利用收缴日寇的手榴弹打击敌人,炸得敌人四分五裂。
郭大叔这种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影片中还有两个逗人喜爱的六、七岁的娃娃兵,他们虽然年幼,但是,也参加到了抗日救国的战斗中。
他们钻在树杈上观察日寇的一举一动,他们将日寇酒瓶子里的烧酒偷偷地换成汽油。
当日寇把汽油当酒喝时,躲在树林中的小嘎子用弹弓做火种,射到了日寇的口中,火焰燃烧,烧得敌人满地打滚。
看到这儿,我不禁大笑起来,笑日寇的狼狈,笑小嘎子们的聪明才智。
另外,那位贯穿全片的线索人物——一位弱不禁风的女大学生也成长为为保护重要情报而奋不顾身,能端起机枪横扫敌人的坚强战士;两位白发苍苍的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年老志不移,也参加到抗战一线的队伍中,当她们看到日寇路经自家门前时,就端起装满玉米粒的簸箕,朝日寇经过的路上洒去…… 这部影片在中国军民保护国宝的情节发展中加上大胆的夸张,在阴错阳差中使日本鬼子丑态百出,让所有观看此片的中国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恶气。
影片虽然很搞笑,却反映了当时中华儿女全面抗战的英勇壮举,当时日寇被打的狼狈样被宣泄得淋漓尽致!
【观后感大全900字】相关文章:
1.观后感大全
2.观后感范文大全
3.电影观后感大全
4.读书观后感大全
5.观后感大全小学
6.观后感作文大全
7.观后感大全350
9.观后感大全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