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时间:2016-10-20 14:15:5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16年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016年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分了八集分别叙述了多名曾经的政府官员如果走向腐化的过程,以及现在后悔莫及的感受。这是小编带给大家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昨晚播出后,在本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

  市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表示,专题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化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深感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化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化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因此我们对党中央在反腐化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化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化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化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身处监督执纪问责第一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责任重大。

  “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长、抓细,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化,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化问题,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昨天播出第三集《踏石留印》,南京市委原书记等人剖析自我,称享乐奢靡带来种种恶果。

  矿泉水瓶装茅台并不是段子

  矿泉水瓶装茅台,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天津的一个真实案例。

  想出这种荒唐招数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

  张建津承认:“你明显地在桌上摆个瓶子,你放的是茅台还是五粮液,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所以就把那个茅台酒倒在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

  有一次张建津到香港开会,私企老板为他安排的晚宴可谓奢华。

  张建津称,当时给安排了一条鳄鱼的一个尾巴,那条尾巴应该很大,差不多有一米,那个当时摆的是整个带形的很好看,但他觉得应该是很贵的,肯定也是预订的,反正就是显示主人的热情吧。

  王天普一顿饭吃掉4万元

  在中石化北京昌平会议中心,中石化的一些培训和会议经常安排在这里,这里也是中石化下属企业的机关餐厅。

  2013年9月26日,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的王天普在这里公款宴请同学,一顿饭就消费了4万多元。

  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史恕称,当时宴请了26个人,每个人是按照400块钱的标准,还有随行的一些人员是按照自助餐120块钱的标准,除此以外比较大的部分就是酒水,当时喝了8瓶茅台酒、7瓶红酒,这些酒水就是2万3千多。

  一顿饭花4万多块钱,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随着职位的升迁、周围环境的变化,他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化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

  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化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

  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

  《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

  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感触良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我们的政治体制都决定了领导人必须率先垂范,只有通过率先垂范才能取信于民——不让百姓干的事情干部不能干,不让干部干的事情领导干部不能干。

  《论语》记载,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领导者带头行得正,其他人就不敢不正。

  “八项规定”既是需求,也是承诺。

  出台三年多来,人们看到的是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其他常委和中央政治局成员严于律己,以实际行动践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带来的是示范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的省部级官员落马表明了中共党中央反腐化的决心,总书记强调,坚决遏制腐化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惩治腐化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化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作风问题关系到群众对我们党的看法和认识。

  群众看什么?看一个党的作风问题,从作风上来认识这个党,然后决定跟不跟你走!作风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当中。

  作风,决定党和群众的距离。

  作风优良,离群众的距离就越近;作风一旦出现问题,就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

  然而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却根本无视作风问题的重要性,甚至在“八项规定”出台后,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直到最终底线失守。

  该集阐述了原吉林省副省长谷立春、原吉林政府副秘书长王树森、海南省卫生学校和广州市委原书记等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当事人现身说法,对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忏悔。

  广州市委原书记对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剖析到:在来往过程中,对吃喝把握得不好、不注意。

  以为吃一下问题不大,在嘻嘻哈哈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不注意细节、不注意影响、不注意场合,慢慢地放松自己的警惕,就丧失了这种警戒线。

  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号令。

  深化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当表率、做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党风政风。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

  要持之以恒,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

  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化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深感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化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化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总书记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化”这个大问题。

  就像70多年前,毛主席回答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一样,答案里核心的道理,同样是“人心向背”四个字。

  腐化伤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执政之本。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放到空前的高度,正是因为清醒地意识到,这项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然而,有一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却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央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不仅不认真履行正风反腐的职责,甚至在欲望的驱使下继续心存侥幸、铤而走险,最终自身成为了反腐的对象。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示。

  因为,这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

  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乎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

  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

【2016年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相关文章:

1.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纪录片

2.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3.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4.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5.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纪录片

6.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00字

7.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8.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9.纪录片作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