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战狼观后感2000字

战狼观后感2000字

时间:2016-11-01 18:30: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战狼观后感2000字

  战狼观后感【1】

战狼观后感2000字

  也许最该自惭的是,我这个历史专业出身的人,最初听习*平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的基因”这句话时,我的第一反应竟是“怎么可能啊?没有侵略基因,哪里来的这么大国土?”所以,应该感谢《战狼》,因为是它让我对习*平的这句话有了清醒的认识。

  还记得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吗?刚刚浴血奋战解决了雇佣军头目的冷锋,面对毒枭及其众多手下,虽孤身一人,却临危不惧。

  只见他飞起一脚,将毒枭踩于足下,手持上了刺刀的钢枪,双目爆裂,面对毒枭的众多喽啰,厉喝“来啊!”那一刻,冷锋在国境线内,“敌人”已退至国境线外。

  随着援军的及时赶到,这批乌合之众很快作鸟兽散,而我军仍固守于中国境内。

  看到我军不仅不追击,且未隔着国境线射杀这些曾犯我中华之境的“外敌”,我突然对“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有了更深的感悟。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语出《汉书》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之所以会看《战狼》,恰恰缘于在预告片中看到了这句话。

  因为这句话让我想到了霍去病的漠北之战,想到了封狼居叙。

  那该是大汉朝最扬眉吐气的时候吧。

  但想来,当年的追亡逐北,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将来犯之敌驱逐出境,赶得远远的。

  尽管我们的铁骑已经打到了匈奴境内,但是西汉王朝并未侵占其一分一毫的领土,我们的铁骑也都全身而退。

  对于大汉朝这样的做法,如今的外国人可能无法理解。

  因为,在现当代世界史上,每一次国土的重新划分,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来完成。

  战胜国的领土往往会增加,而战败国的领土则难逃割让的厄运。

  而这一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却对中国不适用。

  一战,我们是战胜国,却费了好大周折,历经四年多,才将青岛从日本人手中收回。

  二战,我们也是战胜国。

  但是,我们并未收回全部失去的国土。

  否则,钓*岛也不会在今天仍然成为“问题”。

  中越之战,我们的部队一直打到河内,却毫不犹豫地全部撤回国境之内,中印之战亦是如此。

  对于中国人的这种以“教训”为目的的打法,老外没法理解,但是中国人却觉得很正常。

  事实上,自从“盘古开天地”,中华民族从未因战胜而使自己的领土增加。

  不妨从三代,即夏商周开始说起。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为夏代。

  夏代之时,其疆域仅为今河南的“小块”地区。

  当其时也,商为其诸侯国。

  但是,随着商取代夏,商代疆域扩大而为原来夏商共同的疆域。

  可见,这个时期,“中国”版图的扩大,并非是侵略的结果,而是合并的结果。

  而这一方式,在周取代商时亦然。

  推而广之,这一疆域扩大的方式,在元灭宋、清灭明时亦然。

  即“中国”领土的扩大,其实并非是中华民族侵略的结果,而多是“蛮夷”入侵后,将原有疆域“带入”、进而与“中国”原有领土合并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同化性,所以,不管是何方“蛮夷”,一旦入我华夏,很快便成“华人”,很快便也没了侵略的基因。

  所以,被称为“盛世”的大唐,其皇帝虽有异族血液,但其对突厥亦只是防御、驱逐。

  这一点,与大汉对匈奴的政策如出一辙。

  或许有人会说,秦灭六国,难道不是侵略吗?要知道,对于始皇而言,他所做的只是“统一”。

  我们熟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最初指的便是西周初年被周天子分封的.天下,亦是始皇意欲统一的、已经分裂了太久太久的天下。

  所以,当我们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时,我们很难将那些志在统一的战争与“侵略”二字挂钩,我们也非常可以理解那些“识时务”的俊杰。

  所以,我们会说春秋之时、三国之际,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会说时势造英雄。

  不过,相较于春秋和三国之时的豪杰,中国人更崇拜那些保家卫国,抵抗外辱的勇士。

  所以,杨家将和岳家军一直令后人津津乐道。

  所以,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留给了中国人无数关于抗日英雄的记忆。

  还记得《战狼》中,那写有“Fight for China”的国旗臂章吗?我们说,中国的军队是为国而战,但这个战是为了守土,不是开疆辟土。

  所以,当香港回归后,我们要派去驻港部队,因为香港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主权。

  或许还有人会说,中国人不侵略,但是你们自古就喜欢万邦来朝,喜欢被人臣服。

  没错,中国古代皇帝,只要有条件,的确都喜欢做这件事。

  但是,这种爱好的代价也着实不小。

  就拿1592-1593年大明朝的抗倭援朝战争来说吧。

  要知道,当年万历皇帝的诏书中可是放出了“犯强汉者,虽强必戮”的豪言。

  可见,在万历皇帝看来,欺负大明的属国就是欺负大明,所以,对倭寇,就一个字——打。

  要知道,朝鲜当时如果不是大明的属国,早就被日本给吞并了。

  可是,大明朝对属国的态度很明确,有人欺负你,我当大哥的给你出头。

  但,赶走了欺负你的人,你的地盘还是你做主。

  同时,对来犯的日本,大明的态度也很明确,只要你离开朝鲜,我就既往不咎。

  看看吧,这就是中国皇帝喜欢的“万邦来朝”。

  其实,就是一赔钱赚面子的买卖。

  但是,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乐此不彼,因为天下再大,也不如君王的面子大。

  事实上,中华民族不仅没有侵略的基因,中国现在跟很多国家的友好往来,也都是一种“欲取之,先予之”的方式。

  因为,中国人实在是太不好意思白白地占他国便宜。

  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先把给人家的好处给足了,才能再获得自己应得的收益,惟其如此,才拿得硬气,拿得带劲。

  所以说,中国人是最爱好和平友好的国家。

  总之,杂七杂八地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我终于想明白了了一件事,即自从“盘古开天地”,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没有侵略的基因。

  战狼观后感【2】

  在《士兵突击》之前,军旅题材的影视剧在国内绝对是凤毛麟角,当然那些所谓的“抗日神剧”不在此列。

  当年,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鼓舞了多少人,燃起了多少人心中的军人梦。

  当然,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傻根”王宝强,而是另一位武打影星接班人——吴京。

  提到功夫巨星,不得不提成龙和李连杰,但是一部《功夫之王》,让我们暗叹岁月无情,当年的醉拳少年和少林小武僧都已年过半百,两鬓泛白。

  放眼影视圈,能够接过功夫片旗帜的人选,也唯有吴京和甄子丹了。

  作为一个80后,可以说见证了吴京在影视圈的一步步成长。

  第一次认识吴京,是从《太极宗师》里的杨昱乾开始的,那个功夫少年阳光、开朗,脸上带着一丝调皮的坏笑。

  再到后来的电影《狼牙》中的冷面杀手,吴京的演艺之路其实并不平坦,甚至有些曲折。

  但《战狼》这部由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军旅大戏,算得上是他演艺人生的一个巅峰。

  其实一开始让我看《战狼》,我是拒绝的。

  因为看腻了国产战争片的各种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高大全英雄以各种违反科学常识的杀敌技能,再加上一些五毛钱的特效上去,场景duang的一下看起来很激烈很热闹,但是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认同《战狼》,完全是因为吴京。

  影片开篇就是一个特警与贩毒分子紧张对峙的场面。

  吴京饰演的狙击手冷锋虽然没有服从命令,但是却按照自己的判断击毙了犯罪分子。

  可军队其实绝对是磨灭个性的地方,它需要的是个体的令行禁止与绝对服从,这也是痞性十足的冷锋被部队开除的根本原因,即使你再有本事也不行,对于普通部队的士兵来说,服从才是第一天职。

  但对于战狼中队这样一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来说,自然有收服刺头的本领,因为这支部队里本身个个都不是善茬,既有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女上司,还有同样身手不凡孤傲冷峻的副队长,惺惺相惜也好,志同道合也罢,当这些“怪咖”聚集在一起时,相同的磁场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战狼》便以此巧妙的将角色个性特点合理放大,让原本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的角色形象落地生根,成为有血有肉的存在,完成了对于角色人性的完整塑造,避免了过往战争片中主角过于光辉高大而脚下无根脱离现实的弊病。

  在解决角色真实感的前提下,《战狼》同时满足了战争迷军事迷们对于真正战场还原度的苛求。

  毕竟这样一部硬气的电影,主要的观众群体自然是以男性观众,尤其是爱好战争场景的军事迷们。

  对于这部分观众群体来说,技术细节上的专业度是影响他们口碑的关键因素。

  譬如有网友就指出电影中的武器没用上JS7.62的狙击枪,对战中没有配备烟雾弹,没有战术机无人机等相当专业的缺陷。

  但客观的来说,《战狼》中还是动用了堪比好莱坞战争大片般豪华的武器库,包括5.8毫米10式铜壳弹、美军制式的M136AT4火箭筒、M25狙击步枪,以及歼-10战斗机、直9,武直-10等等共200多架次军用飞机和32台现役坦克,在国内现有的战争片中几乎已经是颠覆式的。

  虽然略有遗憾,但对于识货的观众来说,也已经是值回票价。

  虽然在镜头语言的艺术感、情节故事的流畅性与完整度上存在些许瑕疵,但依然不能改变这是一部有看点有燃点的硬汉佳片。

  尤其是剧中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更是中国军人乃至中华儿女心中不变的信念。

  在所谓的“小鲜肉”与“男神”风靡的当下,功夫明星绝对是极度稀缺的资源。

  吴京在接过功夫片大旗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狼”的蜕变,由《狼牙》到《杀破狼》,再到这部《战狼》,吴京的“狼性”展露无遗,亦是他演艺生涯的巨大升华。

  战狼观后感【3】

  近日,军事动作片《战狼》的热映,给一度沉浸在青春怀旧伤感季、风花雪月温柔乡的影视市场带来一股新风。

  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军人血性、爱国情怀感染着每一位观众,在收获票房成果的同时,也唤起了沉寂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和民族血性。

  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曾几何时,我们中的部分人的精神价值被帅男靓女式的“颜值”观牵着鼻子走,对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关注甚少;还有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被“都教授”式的“暖男”所左右和改变,离开了风花雪月男人味仿佛就无从展现。

  在娱乐节目中比比皆是尖声细语的说唱、千姿百态的装纯卖萌,各类真人秀、脱口秀、达人秀节目中随处可见哗众取宠的反串。

  而杨子荣式的真英雄、高仓健式的硬汉子、007式的大丈夫在影视剧中反倒成为稀缺“产品”。

  正是在这种缺少英雄文化熏陶和血性文化激励的社会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多了一丝“奶油味”,少了些许阳刚气。

  丘吉尔说,不伴随力量的文化,最终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鲁迅的杂文因思想和语言的力量而激励和警醒世人,名垂于世;金庸的武侠小说因英雄豪情而感染读者,长盛不衰。

  据报道,《战狼》导演兼主演吴京正是受时下青少年女性化现象严重的触动,而产生了这种呼唤血性、推崇硬汉的创作思路。

  片中的中国军人展现的是热血青年的形象,唤起了观众心底的血性,成为“80后”“90后”追捧的对象,并成功超越同期上映、偶像阵容庞大的某爱情片。

  《战狼》的故事情节,表达的是一种爱国情怀和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现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影片的主角冷锋有担当、有勇气、有本事,他和他的战友们符合新一代革命军人标准要求,契合我们内心关于英雄的描绘,激起了观众心中的共鸣,重新唤起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向往和追逐。

  而正是这种崇拜,能激起普通民众内心的豪情,深化青年官兵对自身使命和责任担当的认识;这种向往,为我们指引了改变现状、奋勇前行的方向;这种追逐,把当代革命军人内在的精神动力转变为投身强军实践的巨大力量。

  《战狼》的魅力,还在于它制造了军人血性的强大引力场。

  从严格意义上讲,冷锋不算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兵”,他不够守纪,个性太强。

  但这些个性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代军人的血性,他违抗军令打死恐*分子,展示他的疾恶如仇;他穿梭炮火硝烟和枪林弹雨,与狡猾的毒枭、雇佣兵斗智斗勇,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果敢。

  所有这些,把中国军人身上最阳刚、最英雄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感叹新时代人民军队英勇善战的同时,也看到了英雄血性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种血性的强大引力场,对社会是一种展示,树起了人民军队的好样子,对广大青年是一种激励和引领。

  文艺作品以其理念和艺术形象感染人、改变人,通过人内心的作用转化成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我们就需要这样能够激发正能量、激发血性的文艺作品。

【战狼观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1.《战狼》观后感

2.战狼观后感

3.战狼观后感作文

4.战狼观后感400

5.战狼观后感600

6.战狼观后感100

7.战狼观后感500

8.《战狼2》观后感

9.战狼2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