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时间:2016-11-08 16:00:2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反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要永远在路上,下面带来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后,在全体党员中引起广泛反响。

  专题片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以正风肃纪为主线,以负面典型为镜鉴,一件件触目的案例,一个个滔天的罪行,一幕幕忏悔的神情,拨动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弦”,强烈激发触动、引发共鸣,深刻触及内心、触及灵魂,真正对每一名观众产生警觉、警戒、警醒、警示作用,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坚持不懈反对“x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打虎拍蝇,整治群众身边的腐朽问题,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朽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纪律,严守规矩,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八大以来,以习xx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向人民做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

  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xx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朽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观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朽斗争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事实都在无可辩驳地告诉世人,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进反腐朽斗争,绝不是一句空话。

  对反腐“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上无禁区、下无死角、外无后路”,“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党中央说到了、做到了,全国人民看到了、听到了,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审计署党组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守廉政纪律这一带电的“高压线”。

  审计署党组书记刘家义审计长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访谈时强调,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在9月23日审计署党组以“进一步强化党内巡视,更加严格党的纪律与规矩”为主题的2016年第七次专题学习会上,刘家义审计长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把监督融入到审计工作、审计一线和每个环节中去”。

  这为我们全面履行职责指明了具体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好“探头” 担当尽责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善反腐朽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2007年以来,审计署党组向18个特派办和直属单位派驻纪检组长。

  派驻纪检组长这一制度安排,为审计署党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特派办和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供了基础和制度保障。

  一是明确了职责,做到了监督全覆盖。

  《中共审计署党组派驻纪检组长工作规则》明确规定,派驻纪检组长直接向审计署党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主要监督驻在单位分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审计署党组的决策部署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监督选人用人工作;监督审计权力行使;监督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监督驻在单位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物品采购、资产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审计署的有关规定;监督制度建设。

  派驻纪检组长对驻在单位尤其是司处级干部易发、多发的问题要经常提醒;对驻在单位分党组(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予以警示;对驻在单位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工作重点要提出建议;对驻在单位的重要事项要及时向审计署党组报告。

  可以说《工作规则》把监督执纪始终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环节,贯穿于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链条,基本覆盖了纪检组长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方面面。

  二是全过程“扫描”,突出了监督方向重点。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6年署党组派驻纪检组长述职会议上强调,纪检组长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这三大职责时要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重点。

  在日常工作中,派驻纪检组长要始终坚持做到监督全覆盖的同时抓好重点,对驻在单位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审计业务、重大事项等进行全过程“扫描”。

  要瞪大眼睛,牢牢盯住驻在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各项纪律执行情况、作风建设情况、选人用人情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情况等重点事;要瞪大眼睛,牢牢盯住驻在单位的“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其他司局级干部、处级干部等重点人; 要瞪大眼睛,牢牢盯住审计组长、主审,以及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落实情况等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时刻提醒、警示,防范风险点。

  三是当好“探头”敢担当,切实扛起“两个责任”。

  习xx总书记指出,反腐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纪检组长就是署党组设在派驻单位的监督“探头”,要着力发挥好身处一线能够最及时了解进展动态的优势,发挥好身处一线能够最全面报告问题情况的优势,发挥好身处一线能够最客观把脉问诊治病的优势,立足本职,立足办情,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切实履好职、执好纪、尽好责。

  为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审计署党组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部署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派驻纪检组长必须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审计署党组监督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监督、提醒、报告、执纪问责等从严治党责任,挺膺在前,冲锋在前,深入一线,扎根一线,把“两个责任”时刻牢记心里,切实扛在肩上。

  扮好“黑脸” 不留情面

  习xx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朽,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朽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

  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审计署党组把对驻在单位全面履行监督、提醒、报告、执纪问责等从严治党责任交给了我们,作为纪检组长必须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打破情面,切实履职尽责。

  履行监督责任,切忌“好人主义”,切忌得“青光眼”、“白内障”,对驻在单位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违纪违法问题视而不见,不及时监督、提醒、报告,不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审计署的有关规定执纪问责,碍于情面,丧失原则,最终酿成“大祸”,就会使党纪规矩沦为“纸老虎”,使执纪问责沦为“稻草人”,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党的形象,影响审计队伍的形象。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原则,不留情面,就是要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办事,依法执纪问责,而不是为求一团和气,降低标准,或碍于情面、不敢揭短挑刺,应付了事、慢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

  当然,坚持原则,不留情面,也不是故意打破“和谐”,墨守成规、死板教条,也不是轻预防教育重案件查处,而是在依法依规为前提,寓监督于服务和关爱之中,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方式,实事求是,提高监督实效,实现依法监督的本质要求,达到方法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用好“形态” 从严执纪

  2015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调研时强调,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监督执纪工作的基本遵循,通过强化震慑,营造不敢腐的高压态势,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关口前移,真正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如何正确运用好“四种形态”,既充分体现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又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会越严”的信号,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是摆在派驻纪检组长和纪检工作面前的一道重大现实课题。

  一要坚持党组织和纪检部门共同用力。

  运用好“四种形态”,是各级党组织和纪检人员的`共同责任。

  习xx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第一位是党委监督,不能一谈到监督就只想到纪委或推给纪委。

  ”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宣传“四种形态”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使党组织明确实践好“四种形态”是分内之事、必担之责,督促党组织把用好“四种形态”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与纪检部门共同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另一方面,要找准督促主体责任实践好“四种形态”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经常与驻在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交换意见,及时通报发现问题,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及时提醒,有了问题谈话警示,触碰底线及时纠正,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

  掌握驻在单位的历史和特点,分析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开展执纪监督的基础工作。

  运用好“四种形态”,也要找准驻在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瞄准靶子、有的放矢,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处置方式,因事制宜、分类施策,把“四种形态”做深做细。

  比如,针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责任担当不够等问题,要做到主体责任不缺失、监督责任不缺位,用好“四种形态”,咬咬耳朵、出出汗,及时提醒,立行立改;针对“重审计业务轻党建”、落实“一岗双责”不力等问题,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化、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针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x风”还不彻底、不在乎等问题,要坚持抓早抓小不缺少,讲明利害,及时批评,促其警醒,整改到位;针对“庸懒散、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

  要倡导既廉政又勤政、既干净又干事,鼓励干部振奋精神、干事创业;针对重大决策失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审计现场违反廉政纪律等方面问题,要强化问责不缺力,坚持有错必究、有责必问,该提醒谈话就提醒谈话,该组织处理就组织处理,该纪律处理就纪律处理,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三要把用好“第一种形态”作为关键。

  这一形态位置特殊,而且处在首要环节,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的第一道防线,是防止党员从小节问题滑向轻微违纪、严重违纪乃至违法犯罪的缓冲区,是防止干部从“病”在腠理不值治、“病”在肌肤不知治、“病”在肠胃不愿治,逐步恶化到“病”在骨髓不能治的隔离带,只有及早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这个基础工作成为常态,使每个党员都自觉成为维护纪律的牢靠基石,才能护好整片“森林”,净化政治生态。

  这是纪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对派驻纪检组长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验。

  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处置数量类型增多、情况复杂,而且定性量纪难度加大,既有新任务新要求,又有新情况新问题,更需新思路新对策,要全面分析,准确研判,依纪依规处置。

  在现实工作中,做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主要是怕得罪人不敢用、把握不准不会用、敷衍了事不真用。

  因此,无论是党组织还是纪检部门都要做到敢用,强化担当意识,对小事小节问题敢抓敢管,敢于批评较真。

  要做到会用,盯紧问题本质准确定性,既严格执行党纪政纪条规,又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同时,综合运用纪律教育、警示教育、谈话函询、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多种方式。

  要做到真用,咬耳要咬得刺耳刺心,扯袖要扯住扯牢,点中穴位、直戳痛处,使其认领错误、拉回正轨,批评教育一次要起到一次作用,真正使犯错误的党员红脸出汗、幡然猛醒,真正体现严管就是厚爱。

  把用好“第一种形态”作为关键之外,还要把握运用好其他三种形态。

  第二种形态重在抓早,在信访受理、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纪在法前,实现从执法向执纪的转变。

  第三种形态重在抓严,严格以“六大纪律”为戒尺,突出重要节点,对仍然我行我素、顶风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第四种形态重在抓狠,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遏制腐朽蔓延势头。

  自我“革新” 率先垂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随着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涉及领域的政策性、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派驻纪检组长全面履行职责提出的新的挑战。

  因此,派驻纪检组长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一要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并重。

  学习是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生的第一需求。

  只有做到常学常新,才能保证思想与时俱进,完成自我“革新”,才能坚持“四个自信”,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工作的需要。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学习党章为统领,精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深刻领会审计署党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和纪律规定,学习审计现场管理、审计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各项工作流程和规定,同时,加强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等知识的学习,深入钻研审计业务知识,不断深化对审计署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部署和要求的认识。

  唯有深学,才能笃用;唯有真学,才能笃行。

  通过学习,掌握理论精髓,把握精神实质,自觉加强自我革新,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各项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才能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审计业务水平,切实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指导工作,为全过程监督、全方位扫描、全面履行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政策、把握政策和执行政策规定的能力。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只有研究透政策、把握准政策,才能态度坚决、及时迅速、富有实效地执行好政策,确保中央和审计署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实到位,这也是全面履行监督、提醒、报告、执纪问责责任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要牢记“四个意识”,始终做到“四个服从”,认真践行“两个看齐”,坚决抵制“七个有之”,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立说立行,坚决不打折扣、不掺水分,确保监督、提醒、警示到位,及时报告到位,严格执行执纪问责到位。

  三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好表率。

  “打铁还需自身硬”。

  刘家义审计长强调,要强化自我监督,先自觉接受监督,然后再认真实施监督。

  要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做人、做事的习惯。

  要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和上级纪检机关、社会各界和全体党员的监督。

  执纪问责永远在路上,做好表率永远在路上。

  派驻纪检组长要监督别人,首先要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做好表率。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务必高标准严要求,从我做起,从工作的一言一行,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切实把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党组中心组“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会上提出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十个表率“作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全过程,争做 “十个表率“作用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严格纪律和规矩,把主体责任始终扛在肩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出色的业绩让审计署党组放心,让审计干部满意。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

  日前,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在热播,10月20日中央台播出了专题片第四集《利剑出鞘》。

  国家最大的敌人是贪腐,政党最大的蛀虫是贪腐。

  毫无疑问,贪腐是政治体系大厦面临的最可怕的“炸弹”。

  正如专题片第四集《利剑出鞘》告诉我们的那样,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验证了腐朽对政治生态的巨大侵蚀。

  反腐倡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对此,只有高扬利剑,持续以反腐朽成效取信于民,才能够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与政府的信心,才能够剔除党与国家发展中的“病毒”,才能够使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更强。

  利剑出鞘,抓住“关键少数”,主体责任的“牛鼻子”才越牵越牢。

  利剑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以闪亮的寒光,斩向不义之手。

  对那些贪腐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亮剑”是最具杀伤力的惩治,也是对所有人的震慑。

  在落实主体责任越来越成为共识的今天,利剑出鞘,抓住“关键少数”,更是对主体责任的鞭策和警醒。

  专题片中说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x,山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聂xx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深刻忏悔,说明一把手腐朽对当地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从反面证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净化政治生态——主体责任的“牛鼻子”越牵越牢,在责任上越压越实,在政治环境上越来越多良好生态,这才是利剑惩治效应和震慑效应的有力体现。

  利剑出鞘,有贪必肃,有腐必反,才能够真正唤醒权力的责任意识。

  在利剑之下,党章党规的权威得到维护,挺纪在前得到生动实践,违法乱纪者受到必然的惩治。

  而这些,才能够真正地唤醒权力的责任意识,让权力回归到全体党员干部的宗旨上,让权力异化失去市场,让风清气正的环境成为常态,让《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真正发挥一把戒尺的作用。

  专题片中,苏x忏悔说道:“你在这个地方当主要领导本应严格约束自己,为百姓谋利益,可是你的家人上这儿来谋好处,把你主政的地方变成了谋取私利的领地,这就叫权力异化,忘记了权力是谁给的,应该依靠谁,为了谁。”如果早有这样的认识,何以玩火自焚?可见,专题片中那些迟来的忏悔,这是敲给每个党员干部沉重的警钟。

  利剑出鞘斩断贪腐手,重拳出击扫荡不正风。

  全面从严治党之下,利剑出鞘是形势所趋、大势必然,更是民心民望所归。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因此,党员干部唯有坚持守住道德高地、严防贪腐侵蚀、从严从实要求,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够避免利剑惩治葬送政治前途和家庭幸福,才能够守住灵魂的洁净和荣耀,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亮出“剑”来有所作为。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相关文章:

1.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3.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016年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4.《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想

5.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言-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7.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8.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