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

时间:2016-12-21 18:17:3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是范文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1)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

  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

  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

  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

  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

  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

  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

  ”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

  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

  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

  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

  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而就这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

  在选举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

  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

  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

  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革命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范文(2)

  最近观看了热播的《辛亥革命》,了解了100年前的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对汉民族施用种种惨酷的压迫;到了清末政府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

  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

  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

  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

  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

  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

  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

  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

  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

  其中以第十次的「黄花岗之役」最为壮烈,牺牲也最惨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的一役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就是中山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黄帝和中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

  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

  革吅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华夏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

  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

  两次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

  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

  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

  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

  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

  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

  辛亥革命的观后感3000字(3)

  开始关注这个电影,是因为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它的海报,上面写道——“我们的历史,从这里开始。”然后我开始拼命回忆,古代历史真正的起点大概是在夏朝,近代历史的起点是战争,当代历史的起点是建国,哪儿跑出来一个辛亥革命。

  看着看着突然反应过来了,哦,是繁体字的海报,瞬间明白过来了。

  所谓的我们,其实指的是我们的台湾同胞。

  我发现现在的国人评价历史电影,都不会先评价电影本身,而是滔滔不绝的讲述所谓的意识形态。

  这部电影是我在历史课上看的,原因很简单,在它上映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还有这么一部电影。

  犹记得两个建XX业上映的时候,学校、车站、广告,不知道有多大的噱头,以至于电影上映了两个月还有无数国人疯狂追随。

  而辛亥革命,同样是历史片,同样是巨星云集,同样是壮观的战争场面,却无法得到人们的追捧。

  大陆有一种很特殊的电影分类,叫做“主旋律电影”。

  什么是主旋律,其实就是红色,红的让你炫目。

  可能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们会责骂当今的学生,为什么我们对于那些主旋律电影那么没有热情,难道就这么不爱国吗?那么我要说,我们不是不爱看,而是觉得它们不过是历史书的翻版,不过是把历史课上的东西搬到了银幕上。

  我们来看一看吧,不论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还是辛亥革命,哪一个不是正史正谈,大而俗地描写历史的流水账。

  它和大陆的电影“主旋律”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我们不爱看?因为那段历史我们早已熟悉,电影如历史书一般将正义给予给革命,让我们想起——“辛亥革命的意义?”“这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以说它其实是给老百姓普及历史常识的一部片子。

  再看外国的一些历史片: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莱恩,都是从一个个体事件,一个看似很小的事件来从侧面审视历史,而不是像我们的电影从 1911一直哗啦一下讲到1921。

  我并不是说国外的电影就有多好,但是的确,外国的历史片拿到大陆来放,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

  说到这里我们肯定都懂了,我们国人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不够的。

  如果我们连辛亥革命是哪年发生的,牵扯到的人物都是谁还不清楚,那么何谈对于历史的拓展与反思?如果我们对于历史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与解读,那么我们的电影是不是也能脱离“主旋律”的束缚?

  既然形式上不能吸引群众,那么必将从另辟蹊径,从电影的场面和剧情来下功夫。

  可以说辛亥革命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很好的。

  还记得当初我怀着怎样的爱国情怀到电影院,却看到我们的伟人在打情骂俏,不亦乐乎,影院里时不时的传来悦耳的嬉笑声,而这部影片带给人更多的是反思。

  我庆幸黄兴和徐宗汉的爱情停留在最美好的地方,保留了历史本身的神秘感和严肃感,让它至少可以出现在历史课上。

  让我感到悲哀的是,这一段蔚蓝色的历史,却被红色染的不红不蓝。

  大陆的近代史电影总是让我很无奈。

  过分的束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这是现在的社会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的,就像写随笔能写2000字,写作文却憋不出800是一个道理。

  但是我们的制度却不允许“非主流”电影的发展,似乎“三民主义”并不是他所宣扬的内容。

  我们背过无数遍的辛亥革命的意义去哪了?我们张口就来的“三民主义”得到体现了吗?

  不过在这种畸形的审查制度下,辛亥革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片子了。

  从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要去总统职位的原因。

  它没有刻意的煽情,很好的脱离开我们大陆的现状,至少还原了真正的史实,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真相。

  从意识形态上说,我相信辛亥革命是有所进步的。

  文革之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

  它对于袁世凯和黎元洪的刻画,还是相当令我感叹的。

  袁世凯或许是第一次这么光鲜亮丽的出场,在背负了叛国,复辟的骂名之后,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总是不怎么样。

  但是撇开道德不谈,他的军事才能,谋略与勇气,可以说后无来者。

  他是一个政治人物,而不是一个流氓,不至于让我们恨之入骨。

  孙淳很好的诠释了他,虚伪,但是令人敬佩。

  黎元洪处事的畏首畏尾,和他在战场的风云四起英明指挥,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容词能够描述的。

  其实历史人物本身就是复杂的,伟人也不是上帝。

  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名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影响全凭后人给你创造的环境,就像我们和大陆对岸的同胞,文化相通,政治却不相融。

  如果你只是随波逐流,那未免太单纯了些。

  另外,它对于西方势力的演绎也很出神入化。

  一直以来,我们对西方侵略者都是抱有消极态度的,但是从辛亥革命中,我看到了冷静,明事理,没有偏激的西方人。

  从荷马李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人性中光明的一面,看到政治、经济利益争夺背后的,超越国籍的信念。

  历史并不是儿女情长爱恨情仇,而是理性的,有规律可循的。

  战争或革命或许只是利益的取舍,但它们的背后,也有人性的一面。

  所以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陆也可以带我们走进蓝色的历史,没有红色的激烈与热血,却富有蓝色的理性与冷静。

  激情太久,我们需要沉淀下来,从另一个角度去爱国。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0字】相关文章:

1.辛亥革命观后感

2.《辛亥革命》观后感

3.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4.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5.辛亥革命的观后感

6.辛亥革命观后感300

7.辛亥革命观后感1500

8.辛亥革命观后感500

9.辛亥革命观后感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