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辩护人观后感

辩护人观后感

时间:2017-03-09 19:15:0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辩护人观后感

  小编一直对韩国电影充满好评,最近却多次不厌其烦地在微信朋友圈推荐《辩护人》。因为它既不同于一般韩剧,比起美剧同样题材的律政剧如《傲骨贤妻》,它亦更胜一筹..

辩护人观后感

  韩剧《辩护人》观后感【1】

  最近却多次不厌其烦地在微信朋友圈推荐《辩护人》。

  因为它既不同于一般韩剧,比起美剧同样题材的律政剧如《傲骨贤妻》,它亦更胜一筹。

  事件发生在韩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韩国独裁政权当政时期,高中毕业的主人公宋佑硕,为了生活,努力考取司法资格,先做法官,觉得收入不行,就做律师。

  为了多赚钱,他独辟蹊径,专注于别人不太留意的不动产登记和税务领域,闷声发大财。

  他换了能看得见大海的房子,过起了滋润日子。

  在他的观念里,工作赚钱,照顾好妻儿,就是全部的生活。

  他不关心政治,以为那东西离他很远。

  直到一天,他一直很尊敬喜爱的大婶——开小吃店、对他有一饭之恩的阿姨家的孩子朴镇宇被警方以危害国家安全罪秘密逮捕。

  阿姨跪求宋佑硕,他犹豫,他不善于办理刑事案件,亦不想卷入国安案件。

  犹豫之后,他还是毅然接手了案件。

  他调查了警察刑讯逼供的事实,认定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冤案。

  在法庭上,他一改平时的温和敦厚,义正词严,咄咄逼人,像一头咆哮的狮子。

  他怒目圆睁逼问作为警察的证人,为了抗议法庭的不公,甚至冲上法官席抢夺法槌。

  由此,他成为民主人士,异议分子,开始了街头抗议。

  他被送上被告席。

  在庭审现场,当地所有142名律师中的99名,自愿作为他的辩护人。

  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是如何转变的。

  主人公宋,以前也是埋头赚钱,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和我们很多人一样,甘为犬儒,不想卷入宏大黑暗的政治。

  当他得知向来文静乖巧的医科大男孩朴镇宇,受尽非人刑讯虐待,被作为罪犯移送法庭时,他心底的良知和愤怒爆发了。

  政权派出了说客,试图说服宋放弃辩护,不要与政权对抗。

  说客的说辞是:目前社会发展程度不到实施民主的时候,大家安心过好当下,国民富裕后才可建设民主。

  宋的回答是:我以前也是你这样的想法,可是,现在,我醒悟了。

  是啊,任何以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水平作为延迟民主的托辞,都是耍流氓。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除了万恶的奇葩的朝鲜等一小撮邪恶轴心,绝大部分都在实施民主制度,难道他们都是发达的、博学的国民不成。

  对主人公的认识,有一个先抑后扬、逐步深化的过程。

  宋不帅,头发厚而密,让人感觉不够机灵;憨憨的,初看略猥琐,吃相也不太好。

  埋头赚钱的样子,貌似一个小生意人。

  只是,当他为了正义,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孩子们不再生存于恐惧和黑暗中而勇敢进击时,他就变得可爱起来。

  最好的辩护,不是囿于法律条文的博弈。

  最好的法律人,必定有深厚的宪法、政治学素养和社会阅历,须对人民和正义有深厚的感情。

  国家是什么?这是宋在法庭上提问证人时,证人反问的一个问题。

  宋回答:大韩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于人民,国家即国民。

  作恶的警察,才是导致善良国家生病的蛆虫!我们期望身边的法律工作者,勿忘信仰,不仅仅把案件当成一份营生。

  被审判的,未必是站在被告席上的人。

  每个人都要接受历史的审判,尤其是那些决定别人命运的人,和那些构陷善良人的物种。

  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韩剧向来见长的对人的真性情的刻画。

  朴镇宇的妈妈,也就是那个开饭馆的阿姨,已经是婆婆级了,还是给人温度,感觉到时光无法从她身上掠走的气质。

  当她和宋一起去拘留所会见朴镇宇,看到儿子被折磨的极度衰弱、魂魄飞散的情形时,她的心疼瞬间化作疯狂的力量,将健壮的看守扑倒在地,狠狠地撕咬。

  也是在此次会见前,看守警察无理拒绝他们的会见请求,宋大声咆哮:我看该被关进去的,恰恰应是你们!对恶的抗争和出击,是人性中最光辉灿烂的力量。

  看到韩国人民游行示威时,有人切下自己的手指明志,感到震惊,惭愧。

  我们现在变成什么了。

  前天看到喷嚏网上引述李敖的一段话(大意):当我们遇到毒奶粉事件,我们转买进口奶粉,当我们遇到自来水污染,我们去抢购纯净水,我们不知道愤怒,不知道推进,改变,长久以往,我们一起走向沦落。

  羽戈的影评说真心好: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也从中看到了——兰花。

  宋的办公室摆放了一盆兰花。

  想来导演是刻意为之。

  兰花,花中君子也。

  导演借助兰花,想表达对宋坦荡、拒绝同流合污的礼赞。

  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导演的缜密心思和精雕细琢。

  这也是优秀韩剧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吧。

  韩剧《爱人》(也是电影)同样如此细腻到唯美,有时间可以再看看。

  另外一点收获:韩语发音和汉语,有相近之处。

  “民主”、“国家”的发音高度接近,人名发音也是,比如李东俊,尹在浩等也是。

  中国人学韩语应该好学。

  中华文明对韩国的影响,在此可以体现。

  同时深感优秀的中华传统,只能在韩日台湾才能找到了。

  两点疑问:不确定韩国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个人推测是英美法系),朴镇宇等人的案件,案情重大,竟然只有一名法官独任审判,貌似不妥。

  或许英美法系如此?另外,对证人的提问方面,警察车东英出庭作证,作证时他反问律师,并和律师辩论,作证后还旁听案件审理,尤其是他还敢从旁听席走上前耳语检察官,更有甚之,他通知军方逮捕作证的士兵,这些都貌似不符合诉讼法的内在逻辑。

  韩剧《辩护人》观后感【2】

  “特此声明本电影以真实人物事件为背景但内容为虚伪。”

  宋佑硕背后的真实人物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

  但既然电影刚开始就这么说了,那就抛开卢武铉,单纯说一说宋佑硕这个人物和电影本身。

  从电影一开始,宋佑硕身上就有着爱憎分明的特性。

  因为儿子的出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考了律师执照从底层奋斗起来的小人物,为了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热情的工作挣钱。

  会“投机”且努力,四处发名片宣传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被同行嘲笑是“夜店小弟”,也一律白眼看回去,仍旧努力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一个记仇的人,多半也重情。

  搬到曾经做民工时盖的楼房后,带着一家老小回头去找七年前穷的走投无路吃了霸王餐的小饭馆。

  就是因为这份“不忘”,开始对这个人物有好感,这是他身上正义闪耀的初始。

  欠了别人的,不管当初因为什么又是时隔多久,有能力了就去还债,更不惧把自己“不堪”的过往摊开在家人面前。

  估计老板娘也是被他这份磊落打动,拒绝了他的饭钱,并大方的表示这顿也免了,由此建立起情同母子的感情。

  宋佑硕是个有勇有谋还肯努力的人,从不动产登记到后面的税务律师就能看出来,这样的人基本上想不成功都难。

  高中学历当上法官,立个门面后出来做律师挣钱,他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很简单,努力赚钱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很中庸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好人,带着同事天天去欠过债的小餐馆吃饭,想着怎么把事务所做大赚更多的钱,和昔日的同学聚聚会吹吹牛皮,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戊一样。

  同样的,对“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觉得搞反对运动的学生们都是吃饱了撑的,对于被接受的真相毫不怀疑。

  你不能因此就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只是当一件事没落到自己头上就会觉得事不关己,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

  曾和宋佑硕探讨以卵击石,说“即使岩石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着的生命,岩石最终会碎成细沙,而鸡蛋终究会孵化越过岩石”老板娘的儿子朴镇宇作为赤色分子被抓走,另一边却是他的事业做的蒸蒸日上。

  前辈来拜托他帮忙,只听是国法案件就以自己是个眼里看钱的理由拒绝了,没什么,怕麻烦而已。

  他是个接地气儿的小人物,人情世故,哪些能碰哪些不能碰,心里其实都门儿清,之所以会卷入釜读联事件,完全可以说是因为对老板娘的重情。

  看过的律政题材的影视剧有一些,律师这个职业几乎可以说是最没有“正义”可言的,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当事人争取最大的权益,并不是一味追求正义,可以说是法律服务于公民的最直观的“工具”。

  随着不断的了解深入,一个由权利堆砌的残忍真相摆在了宋佑硕眼前。

  出庭前就一目了然的官官勾结,句句暗示的都是庭审只是要走个过场而已。

  之前说过了,宋佑硕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法庭上的先发制人,一派勾结下的以法辩“法”极为漂亮,也亮出了自己的立场,无罪辩护,绝不放弃。

  他一出手就搞得一众人等阵脚大乱,却也注定了这是他要一肩扛起的辩护。

  法庭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在他这边,包括他的辩护律师。

  罗素曾说,所有的政治都是笑脸恶魔,他教唆那些精力旺盛、头脑灵活的人去折磨那些逆来顺受的广大民众,以夺走他们兜中的钱财、手中的权力和脑中的思想。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最为可怕的,就是认定自己是在用暴力声张正义的人,如警官车东英。

  特别是当他们所认定的正义在政府为背景的权力支持下,手无寸铁的公民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可以了,玩完了。

  这种人从来不会少,不然为何坊间有“警察比流氓更像流氓”这种话。

  城管打人,暴力拆迁流传多少年了,真的是屡见不鲜。

  是用没法想象的残酷虐待,愣是把一个满腔热血伟光正的好青年逼成了一个开口就是洗脑句式的“我错了……”并不反对SM,俩人或者几个人奔着追求灵肉高潮进行一番你情我愿高段位人体探险什么的,说到底只是和咱们普通人兴趣不同,没啥好批判非议的。

  但是以剥夺一个人人格尊严乃至已经不把对方当做人看待的虐待行为,实在是看的咬牙切齿。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诩正义的“爱国之士们”眼中是一片漠然,对此没有丝毫感觉。

  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透过那个军医的眼睛,我们同样感到不寒而栗以及难以置信。

  这是会真实发生的,最容易让人感同身受的。

  谁有资格这么做?法律之下,对一个杀人犯进行虐待逼供都是违法行为不是么。

  从古至今,杀人犯法都是铁律。

  以身犯法的却从来没少过,有些甚至只是为了兴趣,甚至能聪明的逍遥法外数载。

  法律能约束的,从来都只是大多数人。

  法律约束“善”,法律制裁“恶”。

  看待一切事情都保持中立态度,这虽然常让人感觉缺乏热情过于冷漠,却是我们这些处于食物链高层的生物体面对所谓考验人性的问题时最缺乏的态度。

  免去利欲侵心,懂得责怪,也要懂得自省。

  直面自己并非佛陀上帝,世界没有那么完美,而我们也手中没有权杖衡量裁决世间善恶。

  在强调少数与多数,或者个人与群体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所谓的“平等”。

  在“弱势群体天然正确性”面前先持一分理性,退一步,或许更能看清,到底是掌握着真理的少数,还是倚弱卖弱的投机利用。

  法律的意义,就是成为一柄权杖来衡量对错,裁决公正。

  但是,当法律完全附庸成为服务于权力政府的存在时,就会发生这样可怕的事情。

  听闻宋佑硕是律师后仍旧拳打脚踢,却在听到国歌的瞬间立正敬礼。

  如果说看的这么多犯罪题材的影视剧告诉我什么真理的话,那就是,几乎没有一个犯人会主观认为自己犯了罪,没有一个坏人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

  我们所见的犯罪行为是他们心中正义伸张之必要途径。

  每个人心中的正义不同,是以如何裁决完全仰赖于法律,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宣布其有罪。

  所以法律不给力的时候真的只能呵呵了。

  你问我什么叫法律不给力?举个例子,大概是十几年前还上小学的时候看法制节目,男性打工仔被男性老板性侵,状诉无门,甚至没有任何适用条例,记得当时还只能在旧刑法中找到一条“流氓罪”,呵呵。

  到如今的张大同案,男童被性侵屡见不鲜,新闻中也说“立法没跟上”,一片“真空”。

  你看,光我知道的都十几年了,给力不?

  宋佑硕的几段辩护都极为精彩,宋康昊的演技也真是,太赞了,开始的时候完全是冲着宋康昊以及片名来看的。

  舆论被控制着,法官被控制着,他的辩护进行的很被动也很艰难。

  幸亏他不是一个单纯热血上头的人,以法辩“法”的艰辛之外,懂得利用外媒的力量,四处搜罗寻找蛛丝马迹的证据,也是他的执着和坚持,才终于等到一个举足轻重的证人。

  他付出了什么呢?正如常务长对他所说的那句,“今天起,是你把自己安稳的人生一脚踹了。”

  但这是他的选择,如果说一开始是为了老板娘的重情,那相信他逐渐在这个案件中领悟了宪法存在的真谛,他找到了值得自己为之坚持奋斗的正义。

  “想让我的孩子们不要生活在因这种荒唐的事踩刹车的时代。”

  “因为国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护,不能享受民主主义,这种说法我是无法接受的。

  “国家,证人所说的国家到底是什么?大韩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项,大韩民国主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权力都由国民产生,国家即国民。

  但是证人毫无法律依据,一味强调国家安保,把国家镇压践踏在了脚下,证人所说的国家只是强制取得政权的一小部分。

  难道不是吗?你是让善良无罪的国家生病的蛆虫,军事政权肮脏的帮手而已。”

  “在这种市民无法行驶自己法律权利的时候,作为法务人员,我更应该走在最前面,这才是真正的法务人员义务。”

  证人被抓走,证言被删除,朴镇宇最后还是量刑有罪。

  但是老板娘非常理解的对他说“你已经尽力了”。

  是的,他确实尽力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是他赢了。

  成了民主斗士的宋佑硕,因为违反集会与示威的`法律这一次作为犯罪嫌疑人站在法庭上,全釜山142名律师中有99名作为辩护人出席法庭。

  这就是宋佑硕的胜利。

  “历史也许会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螺旋式前进,某代人可能会在那倒退的一步中度过倒霉的一生,但我相信在所有的专制者中,时间是最专制的那一个。

  很多时候,人类一不小心误会了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太过聪明,或者不够聪明,而时间总是不徐不疾地将误会澄清。”——刘瑜

  在电影之外的真实世界里,卢武铉的胜利是——时隔33年韩国釜林事件5名被告改判无罪。

  “今天你可以失去获得它的权利,明天你同样会失去更多的权利。

  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结果,大家会觉得农民的土地被侵占了与我何干?火车不开发票偷漏税与我何干?别人的房屋被强拆与我何干?有一天,这些事情或许就会落在你的身上!”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

  能积极地参与国家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权利只是一张纸!”

  “无声就是默许。

  ”——郝劲松

  在被真相的时代,让我们感谢那些愿意“浪费时间”斤斤计较的人们吧。

  真相有时固然残忍,而追逐真相的过程又必然艰辛,但是我们想生活的未来也绝不能由暴力谎言来打造。

  感谢那些吃螃蟹的人。

  之所以说这是一场小概率事件,是因为我们能看到的,跟被掩埋的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韩影是越来越喜欢,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杀人回忆》《熔炉》,到去年的《新世界》《恐怖直播》《素媛》,都是很棒的片子。

  《熔炉》里曾说,我们一路奋战,其实并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乔布斯却说,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那些不疯魔不成活真正去改变了什么的,从来都是那小部分人。

  致敬那些真的通过奋战,最终改变了世界的人们。

  何谓爱国。

  作为一个伪动漫迷,在我逝去的青春中曾数次被批“不爱国”。

  如今,仅仅因为一两个热播韩剧以及穿着时尚盘靓条顺的男星就又热切的喊起爱国口号。

  这种随意定性别人是否“爱国”的行为和影片中警官傲慢的仅凭一眼就定罪“赤色分子”是一样的荒唐可笑。

  “国家仅仅是个国民谋求幸福的工具而已。

  在声讨韩国肥皂剧狗血没内涵,耻笑韩国人是棒子除了泡菜没得吃日本人是小倭寇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会源源不断的向外输出并被广为接纳,为什么人家能拍出这么受人欢迎的影视作品?

  什么样的东西都有人喜欢,这是自由,但非逼着别人苟同就太扯淡了。

  国外有优秀的作品摆着不看,非硬顶着爱国旗号跑去支持流水线出来的烂片,结果一众影视剧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玩命儿把观众当傻逼捞钱,最后烂无穷烂,你说这不给自己添堵么。

  一部不需要费那么多力就能赚钱的片子和一部费时费力还可能得罪上面人的片子,投资方会选哪个简直是显而易见的。

  被认为烂的片子,有人会觉得好看,这并没什么,“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各人爱好不同而已。

  别非扯是制度问题,有谁逼着你去看去拍了!制度有其掣肘之处,但不能成为全部的理由。

  我们需要的,只是给真心实意拍电影的导演们更多的土壤和生存空间。

  冯小刚都坦诚《私人订制》是为了给公司赚钱才拍的,骂声一片的同时,多少也透露出电影人们的无奈。

  当烂片们越来越难刷出票房奇迹的时候,导演们为了“赚钱”,也得跟上了不是。

  已能洞悉烂片之烂,对好电影来说,就是另种方式的认同和尊重。

  “我站在粪坑里,所以我脏;你手里有泥巴,所以你脏,我们都脏。

  本无不同。

  “一味'合同异’,要点就是否认量变之间的差异,否认差异就是否认了进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一切落后进行辩护。

  “在应该学习他国长处的时候,诉诸'国情’,在为本国不足辩护的时候,却诉诸'普世’,还真是辩论中的制胜法宝。

  “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

  看到别人的缺点时想到不让自己也出现这种问题,看到别人的优点时想到如何吸收化为己用。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缺点比,那叫强词夺理。

  在我们自由表达观点,甚至在我敲下这些字时,这就是民主所在。

  看到烂片会不满,能甄别出好坏,并愿意发出声音,这都是进步,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同理。

  民主需要妥协,但同时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我们质疑,这是自由;我们苛求,是为了进步。

  一味归责于制度,不再抱任何希望去质疑去苛求的时候,就是我们亲手放弃了变得更好的可能性。

  宋佑硕也曾对媒体报道深信不疑,可当他开始怀疑后,他集结了那些知晓真相却不敢言的力量,找到了不被制度掣肘的外媒。

  常务长也告诉他“以卵击石”的不可能,这权力面前的“低头”,并不能斥之为愚昧软弱,这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下意识就认定不可能的妥协。

  可宋佑硕偏不,他向前迈了一步,成为了更好时代的先驱。

  也许我们并不能成为宋佑硕们,但并不妨碍我们敬佩他们,从小的地方开始,尽自己绵薄之力。

  以少部分概括地区,声讨定性,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和暴戾警官不可一世的“偏见”是如出一辙的。

  他把自己当成了法律之权杖,国家之公正,培育滋养他的,正是他身后的权力政府。

  一个国家的人嘲笑另一个国家,一个省的人嘲笑另一个省,同一个省里的则城市间彼此嘲笑。

  再往小了说,村口的都可能看不起住在村尾的。

  如今昆明的暴力事件又牵扯出大部分无辜的维吾尔族人,这很可笑,却很常见。

  一般情况下,足够强大的人是不会把宝贵时间浪费在嘲笑别人这种事情上的。

  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其作用远大于一个羸弱不堪的同侪。

  能正视自身弱点的同时,也要能正视别人的优秀。

  嘲笑别人是最容易的,能洞悉自身弱点并愿意认同别人的优秀,却是很难的。

  它需要你放下成见,放低姿态,甚至放掉过多的自我。

  宋佑硕也曾认为搞运动的学生们都是在为不好好念书找借口。

  可当了解之后,他亲手推翻了自己曾经的偏见,还成为了他从前所认为“吃饱了撑的”那些人中的一个,单就这一点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和觉悟的。

  迫不及待的对任何事情发表看法,过后却又总不愿意承认有些确实是错的。

  论证已认定的事实,捂住眼睛不去看其它的可能性。

  诚如车东英在“一眼”认定赤色分子后,要做的就只剩下逼供而已了,哪管什么证据。

  就算你把真相摆在他面前,指出他撒谎无赖捏造事实,他也只会愤怒的说你也是赤色分子,多荒唐可笑的神逻辑辩论,却几乎所向披靡……

  目前能看到的影视剧,对大跃进,对文革,大都还是一笔带过的,却也足够让人瞠目结舌。

  再回想一下多少女青年被组织劝说拉郎配什么的,真是,呵呵。

  相较之下,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

  是的,每个时代都有其不足之处,但不能否认是在越变越好的。

  一个良性社会能够让公民自觉乐于贡献,却也能坦荡说出我就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大多数人”牺牲自己又怎么地了,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说“不”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民主自由就是不恐惧会被抹杀,无论是精神个性还是肉体。

  在天朝什么时候能看到彻底的公正的回顾反思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影视作品,也且拭目以待。

  对此我抱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谈论,能通过网络和纸媒看到相关报道。

  无论是暴力执“法”还是因为昆明事件被牵连的人,我们在谈论,甚至愿意站出来说一些话,哪怕人微言轻。

  制度是会改变的,也许很慢,又或许很久,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影视剧中看不到这件事正在发生时,不论需要多久,就一定会有看得到的那一天。

  关注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能够正视历史,正视错误,正视恐惧的民族,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也同样值得尊重。

【辩护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1.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2.屈原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3.《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4.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5.钱学森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6.歌剧魅影观后感-观后感

7.华尔街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8.1942观后感-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