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时间:2017-07-11 18:49:3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范文

  在观看《钱学森》这部影片时,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与鼓舞,令人心潮澎湃,所以就为大家带来了钱学森电影观后感范文。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范文

  观电影《钱学森》后有感【1】

  下午,按照学校的预先安排,在县影剧院看了电影《钱学森》。

  开始时片头走得快,只注意到陈坤主演,黄建新执导,连漂亮的钱老夫人蒋英是谁演的也不知道

  在影剧院看电影和网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剧场的灯光一灭,大厅顿时灰暗,像进入了没有月光的晚上。

  宽长的影布上现出画面,音乐响起,把人带入艺术的氛围。

  轰隆一声巨响,火箭从高高的发射台上插入云霄,犹如我旁边的墙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着震颤。

  画面,音效的质感太强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热恋中的人儿不惜花钱买票到电影院中消费,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啊。

  陈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书生,脸型稍长,面孔冷峻,气质形象没得说,岂能一个“佳”字了得。

  饰演钱夫人的女角色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让我的眼睛绝无挑剔之处。

  只是我潜意识里的像钱老这样中西贯通的天才科学家,应是比较沉稳、内敛,比较有内涵,个人感情方面并不喜张扬的形象。

  故事一开始很浪漫:蒋英在上海某个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粉丝很多。

  一曲完毕下台来受到围堵,而此时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

  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

  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

  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没有过多的热情。

  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

  女友说刚从欧洲回来,下面还有很多演出,但年轻后生只有一句话,跟我走吧,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

  然后蒋英就义无返顾地随着男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真是“跟我走吧,马上就出发”。

  我没有看过钱学森更多的传记,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

  若说蒋英学的是艺术,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这个故事发生的有因缘,那么我有点不相信,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却有些不敢相信。

  可能是钱学森受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这样对女生大胆追求示爱本来就很很正常。

  总之,这么严肃的一个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

  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爱情的花朵,让人的眼睛变得很轻松,很美好。

  这和我去年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

  (也包括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的)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

  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

  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

  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

  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

  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

  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

  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一定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

  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

  联想到前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说白了,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

  如果让他们面对钱学森,肯定无语。

  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么发自内心的爱国?

  多年以后,当钱学森躺在酒泉发射基地的一间小土块房子里仰望着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方号导弹时,想起临回国时老师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语:老师,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

  此时他的心里应是百味杂陈,他终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儿都是也应该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连钱老的老师冯?卡门先生都说,让这么一个科技天才回国,就等于让中国有了与西方大国相抗衡的力量。

  冯曾说,钱虽是我的学生,但若背叛美国,那就是我的敌人。

  这句话固然反映了冯?卡门先生的爱国情感,当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

  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更直接:一个钱学森,就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军的五个师。

  我更细微的感触到美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

  联想到眼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尝不是与对重视科技人才有关。

  钱老与蒋英的结合是美好的,浪漫的。

  我理所当然的理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智慧与美丽的结合。

  片末镜头很有意思:钱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行走在林荫小道上,钱老略带歉意的对夫人说:这辈子你如果不嫁给我,很可能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

  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赋。

  你后悔吗?蒋英的回答饶有兴趣,用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人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有什么遗憾?这位女性自豪的地说,我很骄傲,我为英国生下一个丘吉尔。

  然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钱老说:“中国可以少一个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这样钱学森这样一个科学家。”这样一对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老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恩爱,让人动容。

  影片在钱老98高龄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前的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中结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学文化,艺术。

  ……相信这句话能给当下中国的千万个家长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启示。

  我愿意相信,科学插在艺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后记:好长时间没写东西,感觉不是正常的日子啦,觉得亏欠,负罪于我的习惯和性格。

  教学中的事有时也想记下来,但都被以改作业和自己的懒惰为由推辞了。

  今下午看完这场电影,我是含着泪出来的,搭乘小何的摩的上给他说,回去得趁热打铁,写点感受。

  从6点半开始敲键盘,两个多小时才完事,看着洋洋洒洒两千多个字,觉得欠账还了一部分了。

  观电影《钱学森》后有感【2】

  钱学森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

  影片中有许多的经典语录让人记忆深刻:

  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

  新中国的建立,使无数海外学子看到了祖国崛起的希望,他们纷纷归国,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军事建设,钱学森正是这其中的一员。

  拳拳爱国之情,让我感动。

  在这当中,以钱学森为首的尖端人才,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

  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