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建议书>内部审计建议书

内部审计建议书

时间:2017-03-31 12:12:52 建议书 我要投稿

内部审计建议书

  单位内部审计报告范文【1】

内部审计建议书

  审计时间:xx年4月14日-xx年4月16日

  审计重点:账务处理的规范性、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审计结果:通过这几天对集团公司下属单位的账务审计,首先对公司的整体框架和业务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各单位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和经济业务的规范性(问题见附件)。

  审计意见:1、规范往来科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具体使用,本次审计过程发现,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往来科目使用混乱,不易明晰反映出实际经济业务走向和债权债务关系,容易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济风险;

  2.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资金调动频繁,资金管理缺乏计划性和统筹性,部分经济业务缺乏相应负责人审批,容易导致资金管控风险;

  3.财务在进行具体账务处理过程中,会计科目的具体使用非常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费用的真实反映;

  4.部分经济业务原始单据欠缺、不规范,不能作为原始入账依据,但财务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依此入账,缺失会计核算的严谨性;

  5.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均存在私自调账的事项并缺乏有效的账务调整审批意见,针对此类情况应该严厉禁止;

  6.日常经济业务中的大额采购应该采取有效的询价手段,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业务金额高于市场价格,针对此类情况应该做到合理有效管控,保持公司权益的同时避免资产无效流失;

  本次内部审计是在未完全熟悉公司业务基础上进行的,审计标准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个人以往工作经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审计遗漏在所难免, 但本次审计操作是在较全面、认真、仔细的情况下进行的,审计问题真实反映了集团公司的各项经济业务得失,同时也为以后内部控制提供操作基础。

  20xx年x月x日


  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体会与建议【2】

  当今的社会、经济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放眼看去,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已从查错防弊发展成为价值增值型的服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那么,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实施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把好企业脉搏,紧跟发展节奏,求新求变,适时地调整内部审计工作的中心与重点,才能为企业管理者服务。

  下面是本人从事审计工作的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建议。

  一、加大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的力度,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要有机的结合

  事后审计只能查错纠错,不能防患于未然,且事后改正费时费力,同时对不可避免的损失也无能为力。

  只有将审计关口前移,发挥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的时效性、详细准确性、同步性优点,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20xx年度新开展的对拆除、隐蔽工程进行事前审计签证,物资公司注销前有关资产负债的清理,已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一步应继续扩大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工作范围及深度,并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形成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力争将公司的管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海晶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二、发挥内部审计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突出服务职能,做好企业的“内参”

  “天时”是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直接受经营者领导,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不受其它部门的干扰和限制,从而可以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保证了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真实。

  “地利”是指内部审计身处企业当中熟悉内部管理及生产工艺的优势。

  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熟悉公司业务,工作时间、范围不受限制,可根据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随时随地开展工作,比外部审计更深入、更彻底,可清除外部审计容易遗留的“死角”和“盲区”。

  “人和”是指内部审计的内向性。

  审计处属于公司的管理职能部门,作为企业一员,必视维护企业利益为己任,在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的作用是外部审计达不到也不可替代的。

  例:审计处近几年针对企业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及发出商品货款回收情况进行的审计与处理,就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为企业改制清除了障碍,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

  三、将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

  企业改制以来,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公司经济活动逐步呈现有序状态,各部门及公司实体经济违规现象逐步减少,;同时,由于审计工作逐年深入,会计资料、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如果再单纯去揭露违纪违规问题,片面强调监督职能,管理中的差错漏洞难以从账面反映,将会大大削弱审计的服务职能,必须及时将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来弥补这些不足。

  审计工作若要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必须将管理审计作为今后的核心和发展方向,管理审计立足点高,定位在“管理、效益”四个字上,它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可以涉及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通过对企业经营流程和内部控制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加大审计人员对海晶内部管理及生产工艺等相关知识及程序的学习及熟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技能

  俗话说“工欲善其势,必先利其器”,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更新审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很好地熟悉、掌握公司内部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市场营销等知识,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识,才会“高屋建瓴”地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中,才能取得有创造性的审计成果,真正地当好企业的医士、卫士和谋士。

  正如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一文中指出的“内部审计就其性质来看,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是代表管理权的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部门、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

  我们审计人员会牢牢记住这些干好本职工作的。


  内部审计应当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3】

  01

  class

  一、要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通常情况下,审计建议是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而提出的。

  这就是说,有问题才会有建议。

  发现的问题越多,则建议也多;发现的问题越严重,危害性越大,则建议越重要,越有价值。

  现场审计发现问题主要靠四点,一靠对单位职能、业务的了解与熟悉,二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与运用,三靠深入细致、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四靠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实用的专业技巧和方法。

  如果有问题没有查出,说明该项目审得不深不透,完成质量不高。

  这种情况下,针对问题的审计建议就无从提起,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就无法发挥。

  因此,确保审计项目质量就成为提出有价值审计建议的重要前提。

  02

  class

  二、提出的审计建议要注重突出“五性”。

  一要突出重要性。

  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实际,分别确定各个问题的权重,从中筛选出性质严重、危害较大的问题,作为提出审计建议的重点。

  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轻重,不分缓急,让人看了不得要领,使重要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要突出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审计建议要有的放矢,针对上述重点问题提出。

  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三要突出合规性。

  提出的审计建议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可与之相悖。

  同时要尽可能地符合现代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不可失之过严,不可失之过偏。

  四要突出可操作性。

  对问题的解决可能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内部审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单位的财力状况、人员素质、内部环境,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出通过努力即可做到的,便于操作的审计建议。

  五要突出经济性。

  如同其他工作一样,内部审计也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当纠偏成本高于目标效益时,则令该项措施的实施得不偿失,变得毫无意义。

  03

  class

  三、审计建议应力戒“四弊”。

  一戒空话套话。

  提出审计建议的目的是要解决存在的有关问题,因此审计建议必须有所披露,有所遵循。

  空话套话虽然可能词藻华丽,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必然是言之无物,令人不知所云。

  于事无补,于人无益。

  二戒无中生有。

  问题要有证据,建议要有针对性。

  不可将个别问题普遍化,也不要对只是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建议。

  以免无端引起被审计单位的不快。

  三戒言过其实。

  对发现问题的定性要准确,不能把一般违纪界定为违法,不能把一般缺陷上升为严重缺陷,不能把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夸大到不切合实际的程度。

  避免给人以危言耸听之感。

  四戒不切实际。

  所提建议脱离单位实际,限于条件或环境,虽经努力可预见短期内仍无法整改;或虽可整改,所费甚多而所获甚微,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明知不可为而提之,明知不划算而提之,会让被审计对象勉为其难。

  04

  class

  四、建立重大问题整改机制是实现审计建议价值的重要保证。

  问题查出来了,合理化建议也提出来了,是否采纳审计建议、使审计建议落到实处就成为实现审计建议价值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审计报告在发出前,先要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以求对审计报告的认识达成一致。

  这就为被审计单位认可、采纳审计建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按照审计建议落实整改。

  实践证明,建立健全重大问题整改机制是落实整改的重要制度保证。

  目前有后续审计、审计项目回头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销号制、情况通报等;要求被审计单位采用的有问题整改回复函、整改专题报告等。

  不论何种形式,其名虽异,目标相同。

  笔者认为,建立规范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制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不同的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整改责任制。

  从整改目的、整改对象、执行主体、执行时限、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章可循。

  这样,就能用制度保证审计建议落到实处,从而使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转化为单位的经济优势,实现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