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

时间:2022-08-28 10:00:43 教案 我要投稿

《长城》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城》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长城的基本构造,表现简单的重叠,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活动准备

  1.图片:长城

  2.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欣赏:长城。

  教师: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长城)

  小朋友知道长城在哪里吗?(北京)

  谁去过长城?给大家讲一讲你见到的长城好吗?

  2.了解长城的基本信息

  (1)观察图片

  这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万里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止敌人入侵的军事工程,长城很长很长的,长城很宽,

  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是世界上的奇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2)长城很雄伟很壮观,很厉害。有的小朋友去过,有的小朋友没有去过。

  没关系,我们今天可以用我们画笔来画画长城,我们就看到了长城。

  二、教师示范

  1.初步了解长城的基本构造

  长城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有烽火台和城墙)

  画出烽火台

  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城墙)

  (教师演示画城墙)

  2.小朋友可以画很多很多长长的城墙。

  瞧!多么雄伟的万里长城呀,我看到长城了,真开心!

  3.教师示范城墙的重叠,近大远小。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登上长城可开心了!你也来试一试好吗?

  三、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绘画,表现雄伟的万里长城。

  四、作品评价

  请幼儿讲解自己绘画的万里长城,鼓励幼儿编成故事情节。

《长城》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讲授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长城》教案3

  一、导入课文

  由收集的有关长城故事导入。

  二、看图,感受长城

  投影出示长城的远近图画。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我会读:

  读我喜爱的自然段落或句。

  四、我会说,说我知道的课文内容

  1、质疑:

  关于词句理解和疑难问题的质疑。

  2、我知道我来说:

  说我对此语的理解,句意的理解。

  3、说我知道长城的作用,或相关的长城故事传说。

  五、我想象,我能说

  1、配乐读文(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听边想象长城修筑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长城》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

  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

  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长城》教案5

  第十一课《长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 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长城》教案6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xx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长城》。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长城》教案7

  【设计理念】

  本设计安排了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个层次。感知,以朗读为主;感受,以口说为主;感悟,以学习语言为主;感染,以诵读为主。

  【设计特色】

  在反复朗读中感知感染,在学习语言中感受感悟。

  【设计目标】

  1、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感悟长城的伟大,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抓住特点,帮助学生以主要句概括主要内容,以及由物联想到人的典型写法,从而深刻领会题旨。

  3、以各种形式多读,领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重、难点】

  第2、3两段典型段,通过多读,引导学生感悟长城的伟大,通过多读,口语中进行升华,让学生领会长城是我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设计过程】

  一、在初读中感知、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畅。

  2、学生各自谈自己阅读的感受,不受限制,畅所欲言。

  3、从初读中你感受到万里长城是怎样建成的?请再读有关段落:

  ⑴ 从第三段可看出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⑵ 从第四段可以知道万里长城的建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充分感知教材是学习教材的前提,因此我安排了多次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读了课文后就有表达的欲望,可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反复读书之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

  二、在学习语言中感悟、感染

  1、读了全文后你感觉到哪几段最打动你的?

  (第2、3段)

  2、学习第2段:

  ⑴ 领悟第3句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是什么?

  ⑵ 找出描写人民劳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3、练习感情朗读第2段。

  4、学习第3段:

  ⑴ 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令“我”想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⑵ 师深情朗读这段话:

  生凝神倾听后告诉老师想到、看到、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讲:

  ① 我看到民工沉重的脚步。

  ② 我听到民工那痛苦的呻吟。

  ③ 我看到民工倒毙路上。

  ④ 我想到长城是用民工的血汗、生命筑成……

  ⑶ 仿照老师感情朗读这段话,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生:读多少次?我不能再读下去。

  师:读到懂!读到能理解!

  (充分感知教材是学习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多次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读了课文后就有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反复读书之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感受,这时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例如:学生通过多读上述这段话,学生感情真是流露出来,当时我扫视教室,学生真的流出了眼泪,怪不得有些学生说无法读下去。)

  ⑷ 尝试背诵第3段。

  三、在口语中升华

  你读了这篇课文,肯定印象很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体现出来。

  1、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劳动人民你真伟大。

  3、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长城!我生长在幸福的生活中,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建设作出一份贡献。

  【点评】

  情感性是语文学科的个性,本文设计以“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个层次逐层推进,既体现了教材的特点,也完全符合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过程,有“知”才能有“爱”,有“爱”才能有“悟”,而 入于“化”(感染)。在导读过程中,本人以多种手段煽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长城》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长城是吗?听老师说,长城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筑。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们谈的万里长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长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师:大家再看,这就是长城。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吗?对,第一幅图是远看长城,第二幅图是走近长城。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书:远、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长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师:打开书,轻轻地翻到90页。自由地朗读13课长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要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2、解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琅琅,分外醉人。这课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有一些还不太好读呢,都读准了吗?谁愿意接受挑战?

  (1)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形容词,像蛇一般弯来扭去。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气魄雄伟——气魄指魄力有气势,形容雄壮而伟大。

  (2)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长城最西边的关口。

  八达岭——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 修筑 垛子 屯兵 堡垒 陡峭 凝结 智慧 供

  3、有了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再去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快略读一边课文,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精读课文

  (一)、远观长城

  1、师:这么短的时间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同学们知道吗?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到长城的内在精神。所以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有没有哪个句子读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现出了长城的壮丽景象一样?开始——找到了举手告诉老师。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2)、师:这句话中,把长城比作了什么?(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长度、姿势、气度)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师:刚刚你们说长城和长龙都很长。长城有多长?用书中的话告诉老师。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

  师:你们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这是长江,这是黄河,这——是长城。它东从山海关经辽宁、河北,西至宁夏、甘肃到嘉峪关,横跨11个省及直辖市。长不长?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真有长龙吗?长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他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壮丽。所以当你体会到这一点,再读这个句子,是不是会有别样的感觉?

  生1:不错,听得出每个字你都在用心读。

  生2:好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生3:一条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让我们一起——(齐读)

  3、师: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看起来真——板书:长、壮观、雄伟)

  (二)、近看长城

  1、师:这就是壮观的长城,这就是雄伟的长城。你绝对不会甘于远远观望,让我们走近他,观察他,触摸它,体会他。细看长城,你又会有另一种感觉。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都从文字当中,看到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你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

  预设(1)、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你愿意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脚下的长城?

  ——高大坚固。(板书)你还能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引入预设2)

  预设(2)、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好!你从城墙顶上了解了长城。还有吗?(出示长城图片)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你看到了城墙外沿的构造,有垛子,能告诉老师,哪里是垛子吗?瞭望口和射口呢?还有?

  生: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师:好,你发现了长城的城台。(点击)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词语,你是否知道了,长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这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来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须建造得——坚固。(哪句话说出了他的坚固?引入预设1)

  3、师:现在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各个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千年干戈为玉帛。而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却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耸立。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建造得真——坚固、高大、精巧)

  (三)展开想象

  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是的,面对这样雄伟坚固的万里长城,谁见了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近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疑问、让你浮想联翩?

  (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那句话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预设(1)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哪些文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哪些又让你体会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呢?(引入预设3、4)

  预设(2)

  生: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师:因为这长城就是劳动人民一点一点修筑的!还有那句话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引入预设3、4)

  预设(3)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

  师:多少块条石?有多重?

  a:那么重,用塔吊车应该会轻松不少吧?那他们是怎样把石头抬上去的?

  b:那得多少人啊!你看————(引读)

  预设(4)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为什么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年代久远)对啊!六百多年前,那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那还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更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条件落后,这山更——险峻。任务却—重!(引入预设3)看————(引读)

  在烈日炎炎下,是这些平凡普通的人——

  在冰天雪地中,是这些衣衫褴褛的人——

  在饥肠辘辘中,是这些思乡心切的人——

  3、师: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啊!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城砖条石组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可他们做到了!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这里面有多少献血,这里面又充满着多少智慧,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带着你所有的联想所有的赞美,再读这句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齐——(齐读3段)。

  4、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字透漏出的画面,是作者亲眼所见吗?对,这是联想。是踏着方砖,扶着条石不由自主地与历史重逢。所以现在,你还认为长城仅仅是雄伟壮丽、高大坚固吗?此时此刻,长城不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长城它让你感觉————?

  (长城,我为你——骄傲、自豪)

  (四)赞美长城

  1、师:是谁最初设计了长城,是谁一步步建筑了长城,是谁一次次守护了长城,又是谁在千百年后赞美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书中的那句话来评价长城?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你,连作者也这样说——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作者,全世界去过长城的人都想说——

  师:是你们的朗读提醒了我,这句话不应该是读出来的,应该是喊出来的——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同学们,想再看看长城吗?(视频)同学们,这就是长城。这是雄伟壮丽的长城,这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长城。山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同学们,巨龙已经腾飞,必将在你们的欢呼声中飞得更高更远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齐读——

《长城》教案9

  教材说明: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一幅图片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山势蜿蜒盘旋的雄伟其实,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第二幅图片是从近处拍摄的长城。图片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外延有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有方形的城台。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课文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幅彩图的内容,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抒发作者由看长城而展开的联想。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城砖、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学生们对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去过,对其有感性认识,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电视,对古代历史、对长城的修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使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知

  出示两幅彩图,让学生形成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而且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会观察到不同的景象,从而对学生进行遣词说话的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图文对照,在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照图,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2、了解了一二段内容,由此引发作者联想。教学三四自然段。围绕写作者联想的语句,让学生多读熟读,交流感受,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在此过程,训练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阅读理解课文等多种学习方法。同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贯穿始终。

  3、其中设计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合理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同时也渗透了写作方法上的训练,通过你观察到的,把你联想到的写出来。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让学生浏览全文,把有感受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读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把握全文内容、感情、写法。

  五、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基础字词;仿写片断,由观察到的所联想到的;设计导游词。

  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

  长龙蜿蜒盘旋

  近看

  高大坚固

  ——

  气魄雄伟

  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长城》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时间:几千年 赞美“黎庶百工”的聪明

  空间:雄姿 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领悟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了解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长城》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⒊、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风格: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后的反思: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课件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在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画、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重难点时,采用竞赛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长城》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1)介绍观察点。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在长城上)

  (2)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注:学生可能无法说出来,老师应当适当地引导。

  (2)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点)看到的?(作者走在长城上)

  (2)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异型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提示: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插图,结合下列词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子瞭望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本文通过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图文对应-图文对照-复述插图,四次看图相得益彰,让学生受到了观察能力的训练,从中学会观察的方法。通过拓展延伸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城》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 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 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 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 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 气魄雄伟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 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案14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站,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大家跟我齐读课题17.长城。让我们一起来爬——长城,一起来赏——长城,一起来赞——长城。

  第一步: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找出每个段落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来)

  请一位小老师给大家带领大家读读下面的词语。

  崇山峻岭 瞭望口 垛子 屯兵

  蜿蜒盘旋 城砖 相隔 凝结

  堡垒 智慧 气魄雄伟

  看老师标红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隔”字里面的竖不出头,“凝”的偏旁是两点水。

  给大家一组字来区分“魂、瑰、愧”

  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概括段落内容)

  孩子们能够概括出“长、高大坚固、血汗和智慧、奇迹”,并请孩子用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等特点闻名于世,它的设计体现了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二步: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长城的“长”?并结合关键词进行分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

  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体会比喻句以及“蜿蜒”的作用。(配合图片)

  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长,先同桌之间读,再在班级展示。

  长城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认真读第二段,按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找找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1指指“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说说这样的设计你感受到了什么?

  孩子们能说出来,长城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同学们您能看出来一二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吗?由近及远。

  真棒,第一自然写了远看长城很“长”,第二自然段写了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使文章更加清晰了,大家在写景物的文章中可以用到。

  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2,从那些地方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我知道咱们班有很多同学都爬过长城,想一想为什么会很自然地想起?

  这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想一想:

  1.修筑长城的劳动人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你想对劳动人们说什么?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再来朗读这句话话。

  是呀,伟大的长城啊,你的蜿蜒盘旋,你的高大坚固,你的巧妙设计,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奉献,下面请大家捧书端坐,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

  1.奇迹是什么意思?

  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2.思考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结合板书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因为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闻名于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因此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三步:当堂检测

  长城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如果你来当小导游,你将怎样来介绍长城?

《长城》教案15

  【教学片断】

  1、教师导学第三自然段,质疑:

  作者看到长城的雄伟,站在长城上,扶着长城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微闭眼睛,播放音乐,范读第二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3、师读毕,问学生就文字的诵读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见学生回答得很好了,师就音乐内涵引导。

  “音乐中有丁当击石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呼啸的风声……”学生答得很踊跃。

  师引导:

  把这些和建筑长城联系起来,修筑长城会采集石头,会用哪些工具会出现哪些劳动情景。可以结合现在的采石场来谈。可那时没有炮药,没有现在用的冲击钻,全靠人力和铁锤铁钻开采的。而每一块石头有上吨重。所有这些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想想,每一块石头的采集和搬运,以及如何在崎岖的山脊上砌成城墙,这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师再放音乐:

  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纷纷说出自己奇特的想象。

  教师巡视,进一步引导:

  长城不是一天一月完工的,一年四季,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季,同学们由此拓展思维,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6、学生汇报:

  生一:我想到很多古人在八达岭上修造长城,有的抬石头,有的搬石头。

  生二:我看到很多人围了一块大石头撬得撬,推得推,发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声。

  生三:我想到嘉峪关前很多古人在商量如何在山谷中修筑城堡和关卡,怎样把地基打牢。

  生三:我看到山海关前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在开采石头,有的抡大锤,有的用钻子,有的用敲子。他们累得全身是汗。

  生四:我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着,全身都晒黑了,很多人肩头还起了泡;寒冷的冬季,他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风冒雪,象一个个动态的冰雕。

  生五:很多抬石头人后面有人举了鞭子。我看到不少抬石头的人累死了。还看到这些累死的人被官吏残忍地扔到山崖下去了。

  生六:我看到长城修好后从城堡上升起了冲天的浓烟。……

  7、师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想得和作者一样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是被逼迫着去干苦力活的,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中活活累死。所以课文中说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但长城的作用却不可否认,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请同学们从刚才想象的是世界走出用饱满的热情齐声诵读这最后一句。

  师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受钟晓霞老师示范课的影响,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引导学生读文说文中引入想象环节,起先学生并没有出现像钟老师课堂上那么踊跃抢答。于是我及时引导揭示音乐的内涵并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自由发言中终于打开了那扇奇思妙想的门。教学相长,我也借助他们的话题加深引导,对长城建造的场面给以适当点拨。一石能牵千层浪,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他们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

  教学不是模仿,语文教学应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发课程,应用新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反思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讲解点拨都应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服务。本课教学,我采取“我能读”“我会读”尊重学习主题、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切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发展感悟,同时在思想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见识和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要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经验。本次教学在活动化的合作交流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在阅读作者的抒情想象中注入自己鲜灵活见的联想,给师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是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想象是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孩子们从作者的想象出发,进入长城修筑时宏大悲壮的场景,在想象中体验当时劳工的艰辛,使孩子们自由创造,尽兴文采,也为理解“血汗”和“智慧”打下了切实的体验基础。这就像刘从华老师在《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诗外》一文中提出的,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长城》教案】相关文章:

长城导游词05-09

★长城导游词01-06

长城导游词12-28

长城导游词12-28

长城导游词12-28

长城导游词12-28

长城导游词12-28

【推荐】长城导游词06-05

【荐】长城导游词06-04

长城导游词示例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