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9 17:51:5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认识“”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和识字。

  学难点:读好问句。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等综合运用。

  课前准备:

  1、“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

  2、生字卡片。

  3、黑板上大森林场景的布置。

  4、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疑激趣,谈话揭题

  (师指着黑板上大森林的场景)今天一大早,森林里就闹哄哄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去看看吧!

  1、出示拼音课题,让学生拼一拼,猜一猜。(指导读好“巴”的轻声)

  2、师在拼音下书写生字。(再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通课文。(师巡视,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评议(随机引导学生读准“松、最、鼠”等平翘舌音)

  3、同桌互读检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次参加比尾巴的队员,用“——”划出。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述。(生边说,师边贴各种动物图片)

  句式参考:(鼓励不同的说法)

  a、参加比尾巴的有()、有()、有()、有()、有()、还有()。

  b、参加比尾巴的有()、()、()、( )、()和()。

  c、()、()、()、()、()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

  四、趣味识字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名称是“生字宝宝找主人”。要想找对主人,就必须先认识生字宝宝,对吗?

  1、老师贴出生字卡片,请小老师自由选择自己会读的“字宝宝”教给大家。

  2、游戏开始,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学生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关动物图片旁,并说明理由,教大家读两遍。

  3、通过比较异同,学习“巴”和“把”、“公”和“松”。

  4、学习新偏旁“矢”、“八”、“鸟”

  五、书写指导

  1、自由描红各一个,想想写好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引导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云”第二笔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

  3、各写三个。

  六、你还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扩词)

  七、在《找朋友》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第二课时

  一、快乐复习生字“争奖牌”

  二、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同桌合作读课文,谈谈你的发现: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2、指导读问句。(注意最后一个字声调要上扬)

  3、指名回答这些问句。

  4、以各种形式促读。

  a、师问生答

  b、男女生对读

  c、小组对读

  d、伙伴对读

  e、以快板的形式表演读

  5、找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

  经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尾巴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你能从书本中圈出来吗?

  a、试圈

  b、反馈,师板书

  c、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引申学会运用词语。

  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把“比尾巴”的金牌挂在谁的身上?

  2、你还知道其它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吗?

  3、师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你们的讨论和研究,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不管长还是短,不管弯还是扁,不管漂亮还是难看,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尾巴,就是一条好尾巴。

  四、画尾巴(课后作业)

  1、小朋友们,赶快拿起笔,给动物们添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尾巴吧。

  2、交流作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捞铁牛

  被水冲走

  叫水送回

  |

  准备怀丙打捞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

  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案点评: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示例二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探究活动

  卫生纸纸芯应当省去

  我们平时使用的筒装卫生纸,里面都衬有一个硬纸板芯,用完外面的'卫生纸,纸内的那个纸芯子也就变成了垃圾。

  去掉那个纸芯,一点也不影响卫生纸的质量,也不影响使用。别笑看了这小小的一个圆纸芯,它可是拿木材等资源换来的!以城市每户家庭月消耗15筒算,那么,全国1亿户家庭月消耗卫生纸就达15亿筒之巨,而一年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80亿筒这一天文数字。再加上宾馆、单位所用,这卫生纸的消耗量是多么是多么惊人。那么,用于这二三百亿筒卫生纸的硬纸板芯又需多少木材?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可遗憾的是,为此而倒下的几百万、上千万立方米的树木,仅仅只是做一点“内衬”而已,根本起不到丝毫的作用。这岂只是可惜,而是对有限的森林资源的糟蹋!

  今天,环境恶化已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危险关头,环境保护已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从大处着眼和从小处入手来节约资源,来维护生态平衡,来坚决杜绝各方面的浪费。联想到卫生纸,自然应该省去这个纸芯。当然,在生产、消费领域,由于过度包装,由于画蛇添足,可以省去的地方还有许多。我想,节省资源,简洁包装,减少浪费,应该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对此,除了企业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把自己的生产(包括包装)纳入环保的轨道之外,还期待政策法规的完善,从法律上来遏制过度的包装和浪费。

  看了《卫生纸芯应当省去》一文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找一找我们学习、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写出你所了解的情况(可用数字法、举例说明等方法),想一想有没有解决现状的办法。

  也可以采用写建议书的形式给相关的部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几条建议。

  下面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刘寅同学写的建议书,供大家参考。

  建议书

  康居小区管理处的叔叔阿姨们:

  咱们小区刚建立了不到两年,环境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想给您们提几条建议:

  一、春天到了,别的小区里草绿了,花开了,可咱们小区却光秃秃的,一片荒芜的景象。所以,我认为咱们应该腾出一片空地,种上草籽,撒上花种,移植树木,既让我们小区的空气清鲜,又使环境优美。另外,应该派专职人员定期修剪,浇水。

  二、平时,我们这些学生想下楼玩球、做游戏,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打篮球,没有篮筐;打乒乓球,没有台子;打网球、羽毛球,又没有网子。看到其它小区的学生尽情地玩耍,我们既羡慕又妒忌。所以,我想请小区为我们开辟一块游戏的场所,设置一些体育器材和设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19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6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09-25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9-30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8-22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8-08

小学语文作文教案06-20

(集合)小学语文教案08-18

小学语文教案[合集]09-29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