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6 16:28:07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科学教案 篇1

  科学意图:

  科学是相对不变的,是可靠的知识,因此是科学是“真”的,但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绝对“真理”。科学教育首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知识是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因此,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材料准备:

  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滴管、水盆、直尺、胶带。

  实验操作:

  (1)把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剪成大小一样的长条,然后把一端用胶带粘在直尺上,使垂下的纸条长度相同。用手拿着直尺放在水面上方,让纸条同时浸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哪个纸条的水上升的快,就说明它的吸水能力强。

  (2)将这四种不同的纸平铺在桌子上,同时在每一张纸上滴等量的水滴,看看在哪一种纸上水滴扩散得最快。

  指导建议:

  ●活动前,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纸,了解其特性。

  ●选用的纸的质地差别要大,以便让幼儿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注意要“同时”对这四种纸进行操作。

  拓展与替代:

  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活动反思: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声音的高低。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巩固即可。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实验,通过实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一样;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古诗《西湖二首》

  教学目标:

  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大明湖景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才学情分析:

  该诗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该湖也很美诱引学生一睹为快,利于学生细细学习。

  教学难点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学方法:

  欣赏学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

  光盘、资料卡、投影仪

  教学过程:

  1、教学“诗画览胜”部分,师生共同学习《西湖二首》古诗的诗意,领略古诗语言的魅力。重点讲解“蓬瀛、桴、槎、旷荡”等词语。

  2、学生自学“温馨点击”部分,。

  (1)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学习。

  (2)教师帮助学生对景色特点产生一些理性的认识。

  3、学习“活动广角”部分

  (1)教流学生对景点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关济南大明湖的资料,比一比,谁搜集的最多最丰富。

  4、总结评价阶段

  (1)生自我总结,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师表扬积极发言的优秀学生。

  板书设计:

  大明湖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埀影入晴光。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影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夏天是炎热的。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凉快一点以适应夏天的生活。

  2.引导幼儿和培养幼儿主动去解决在夏天会遇到问题的,发展幼儿对于夏天的认知能力和多思考的习惯。

  3.幼儿理解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夏天仍辛勤劳动,为大家服务,培养幼儿尊敬和关心他们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幼儿防降温的一些方法挂图

  2.幼儿关心父母的挂图

  3.炎热的夏天季节挂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夏天天气热如何使自己凉快。

  “现在天气热,大家感觉怎样?”我们想办法使自己凉快一点。

  2.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个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我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想了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

  (2)教师出示挂图:

  a多喝开水身体好。夏天热了,多喝开水,喝水后身体就冒汗,热量就从汗里带走了,人就凉快。

  b吃冷饮。夏天吃冷饮也能使人凉快,但多吃冷饮不好,会影响消化。

  c自己抹汗。这个小朋友自己在抹汗,你们也会自己抹汗吗?

  d洗澡。洗澡可以使自己凉快。

  e玩水。小朋友喜欢玩水吗?玩水会很凉快。

  3.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地看书作画。

  (1)师生共同小结各种使自己凉快的方法。

  (2)如游泳,乘凉,洗澡,吹电风扇等方法,都能凉快。

  4、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夏天很热,但叔叔阿姨都在劳动,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1)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出示炎热的夏天,父母以及他人辛苦劳动和工作的挂图;

  (2)爸爸妈妈吃点冷饮吧。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为什么小朋友要给爸爸妈妈吃冷饮?

  (3)爸爸妈妈擦擦汗吧。这幅画上画了什么?你们在家会帮爸爸妈妈擦汗吗?

  四、活动总结

  夏天天很热,但叔叔阿姨,爸爸妈妈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小朋友要关心他们,为他们做些事,做一个好孩子。

科学教案 篇5

  1、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 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 1 ) 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 1 )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 2 ) 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 3 ) 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 1 )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 2 )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 3 )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 4 )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 5 )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板书:回路 )

  ( 6 )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 1 ) 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 2 )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 3 )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 4 )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 5 )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

  ( 6 )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 1 )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 2 )认识电路元件符号, 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 3 )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 1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 2 )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 3 )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 4 )用材料试着组装。

  ( 5 )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 1 )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 2 )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 3 )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什么是电磁铁,五年级下期湘版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磁铁南北极可以改变。线管绕向改变了,电池两极接法改变了,电磁铁两极都会改变。

  2、知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3、知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4、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自制小电磁铁一个、大铁钉两个、小盒式指南针一个、大头针几个、绝缘导线一根。

  2、分组器材:绝缘导线一根、大铁钉一个、大头针几个、电池盒(带电池)一个、盒式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对电了解多少。

  生答。

  谈话:电对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要学习电磁铁,电铃、继电器、电话、电磁起重机、喇叭都应用了电磁铁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演示电磁铁的制作:在铁钉上顺时针缠绕绝缘线管,就制作成了一个电磁铁。再反时针缠绕,制成一个电磁铁。

  演示实验电磁铁特点: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流吸上大头针。切断电流,大头针落下。

  提问:怎样制作电磁铁?

  回答:将绝缘线管,案一个方向,往大铁钉上缠绕,绕成线圈,制成电磁铁。

  2、指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1)磁铁磁性有无与什么有关系

  提问:怎样让它产生磁性?

  谈话:请你们分组制作一个电磁铁,亲自试一试。

  学生制作与实验:教师行间指导,缠绕线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样来的。

  学生汇报。

  (2)电磁铁有南北极

  提问: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根据什么?

  回答: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因为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也是磁铁,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极。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大家,指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实验示范,根据学生最佳设计,示范实验方法:将电磁铁的两端分别慢慢地接近指南针,观察排斥哪极,吸引哪极。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确定钉尖和钉帽,各是什么极。

  分组实验:教师行间指导。注意发现绕向不同和电池正负极不同,钉帽钉尖极性不同等现象。重点了解验证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电磁铁象其他磁铁一样也分南北极。

  提问: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

  回答:为什么同是钉尖,有的是南极,有的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

  谈话:电磁铁两极变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分组观察研究一下。

  分组观察研究:教师行间指导。

  学生汇报:两极变化可能和线圈绕向、电磁正负极接法有关。

  谈话: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

  教师小结。

  演示实验:根据学生设计,当场改变线圈绕向,改变电磁正负极接法,利用指南针投影器件,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实验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

  (一)巩固

  1、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会了怎样制作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通电就有磁性,断电就没磁性。知道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还了解到了电磁铁两极的变化规律。

  2、电磁铁的作用: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制作电磁铁。

  3、电磁铁的特点: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用实验说明,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4、南北极:请学生用实验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电磁铁磁力大小。都一样吗?怎样磁力就大?怎样磁力就小?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教师用绳自制的网兜。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绳子的用途展开讨论。

  (1)启发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绳子,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们一样吗?”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绳,集体交流。

  师:“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不一样的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绳子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绳子还可以变魔术呢!”“今天绳子特别高兴,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

  师“能不能几个小朋友用绳子一起玩游戏?可以怎么玩?”

  3、师生互动游戏:“网小鱼”。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27

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10-17

科学教案【必备】08-14

实用的科学教案09-17

科学教案(荐)09-02

【精华】科学教案10-04

科学教案【精】12-08

(推荐)科学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