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06 08:36:3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3)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学习中要求通过作者优美的语句,感受到: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是一所充满欢乐、详和气氛的学校。进一步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本单元从知识点上,要求学生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到18个词语。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能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抄定一些优美的句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语言文字训练。

  二、学习目标: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体会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所表达的“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上课民族小学生认真学习、下课欢快自由”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

  省略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正确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学期又开始了,学校绿树成荫,看同学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学校又成了欢乐的海洋。看,从山坡地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却来到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是什么小学?(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让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想想这是一所什么样的民族小学?并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新词:(教师ppt)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坪坝(bà)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啊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摔跤(jiāo)

  2、正确阅读下成的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3、运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指名读,正音;

  (2)“开火车”练习读准字音;

  四、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田字格书写示范:

  先让学生自己数数字的笔画,看看字的结构,并书空临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书写时注意各部分位置,要写紧凑,把笔画写清楚。

  “蝴”左中右结构,注意各部分大小。

  “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书写笔画、笔顺。

  “雀”“小”字下的“丿”要写长些。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第三横要写长些,第十三画是撇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课件配音乐画面)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么?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这是最近的一次听课笔记。一篇如诗的文章,一堂如诗的课。教师把学生带进朱自清轻灵的世界中,和他一起去感受时间。课完了,学生在走廊上还在回味: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在读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可回过头再看看,课堂中老师是不是把学生抱的太死,所有的学生几乎所有的感悟都是雷同的,缺少了比较突出的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研究背景: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小学生作为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资源,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加亲密地对话。

  另外,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多媒体和校园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等都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传统的语文学科,更好地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也正是现在研究地最多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就省编教材第九册《万里长城》一课,谈谈如何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环境等进行学生自主地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创设情景诱发感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万里长城,同学们回去搜集了许多关于长城的资料,现在就请你们用一到两句话简单地说说你对万里长城的感受好吗?

  师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或深或浅地对长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课文中是怎么来概括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词。

  (板书:气魄雄伟,历史久远,工程浩大)

  师:也就是说,课文就是写了长城的这三个方面。那么找到关键词以后,接下来咱们该干什么了呢?(生:研究……)

  恩,很会学习,想亲眼见见长城的气魄吗?[播放录象]

  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情境。当学生看到电脑显示的长城巨龙般身躯时,他们被长城的气魄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哇"的轻声惊叹。此时,任何语言都已失去了意义,一幅画已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他们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听到了课文的配乐朗读,看到了气魄雄伟的长城,此时,他们心弦已被拔动了。

  【媒体辅助研读课文】

  长城的气魄雄伟

  1,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感觉?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3,随机出示: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4,看了这段录象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策略:从"龙"体验长城的雄伟气魄

  层次一:形似(视频展示)

  层次二:神似(收集出示相关资料)

  师:从龙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吗?

  生:龙是我国古代传说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生:华民族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吉祥物。所以用巨龙来比喻长城,不仅因为形似,而且蕴涵着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和赞誉。

  生:我知道一些关于龙的成语,比如龙凤成祥,龙腾虎跃,这些都显得龙有吉祥,有气魄。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成语大王。(笑语)

  生:古代帝王穿龙袍,坐龙椅子……可见自古龙都是至尊至贵的象征

  师:对呀,你们有没有电视上见过,咱们古代天子可以说与"龙"这个象征物是分不开的'。看来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一种崇高,庄重,权威。是一种精神象征,正如**同学说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呀!作者把长城比作龙也正是这个意思。

  5,指导朗读

  6,出示句子: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会有谁?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蓝眼睛的外国人,海外游子)

  师讲述一段海外游子的故事:离开的时候还是一个年纪青青的少年,而如今再次来到这祖国的长城时,已经是白发苍苍,他说无论如何也要回来再看一看祖国这雄伟的万里长城。而当他再次登上这长城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争答:是太激动了!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师小结:是啊,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语言,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长城深深的敬意和爱。能把这种敬意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借助网络研读课文】

  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

  1,导语:如此让人赞叹不已的长城,是一簇而就的吗?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万里长城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

  2,分组合作上网搜索学习

  师:好,一起上网去找一找关于这些朝代的长城的资料,并集合全组人的智慧筛选出你们觉得最有意义的资料,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或者展示给全班同学。好吗?

  3,小结:今天长城已经失去了它作为防御的功能,但是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那巨龙般的身躯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4,现在和林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引读:原来早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秦统一中国后,——到了明朝——师:同学们,这么伟大的长城,难怪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都赞叹说:"——"

  网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资源的大空间,当学生觉得书本介绍的知识不能满足于他的知识需求时,便想到利用互联网来搜索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而此时教师就提供给他们这个空间,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讨论,有效地筛选,并且利用软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说明段落,在学生生动图片和资料的补充下,显得丰满了很多。

  【披文入境升华主题】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1,导语: 喝水不忘挖井人,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2,生:孟姜女的故事

  生: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请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师:这些故事很感人,我们的长城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生:光蛮干一定不行。要靠智慧。

  师:这智慧在哪呢?

  3,指导朗读:

  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是生命。

  师:同学们就光靠肩膀和手啊,这种艰辛能读出来吗?

  师:要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在并非易事。不仅靠体力,还靠智慧。

  4,再次朗读句子:(升华主题)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领略了长城的气魄和历史,听了关于长城的故事,现在你再来读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利用网络转换练笔】

  小结与延伸性练笔:

  1,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真不愧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我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如今却它却时刻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2,林老师昨天在上网的时候,在我们常去的红泥巴网站的论坛里发现这样一册消息。(师在网络上找到准备好的论坛留言。

  (内容为:标题:文化建设抢救长城作者:老者

  中国的长城正在二十一世纪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大段的长城墙体,烽堠,敌台,都在被人为地毁坏,城砖或夯土被推倒,碑版被充作建筑材料,,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在这个建筑物的长城正在被蚕食的同时,中华文化的长城也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城就是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主题。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

  3,出示被破坏的长城的图片

  4,看了署名老者的呼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可做的吗?

  5,现在我们马上可以做的就是也登陆论坛,响应老者的号召,为保护长城添一份力量。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吧! [播放歌曲:长城长]

  传统的练笔作文方式不少学生觉得是对作文的一种强制,而通过网络BBS论坛,巧妙地结合课文主题,在教师"抛砖引玉"式的引导下,学生面对"老者"先生的号召,并且同学这节课文激发的深厚的情感就会迸发而出。这种笔尖的流泻自然会真实感人,这种不着痕迹的练习不仅有效,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练笔方式。

  教学反思:

  整节课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在课上,学生不仅能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感受情景,还能随时地查阅网络,补充知识。课堂不是封闭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应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积极上网查询资料,补充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对教材做补充,填补空白。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特别是上网浏览获取知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在查找,筛选和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合作,一起探讨的过程。课外练笔分的内容,我充分抓住了网络BBS论坛的优势,先是自己在论坛上实现发布一则消息作"引子",引发学生愤慨之情,进而展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升华学生的情感,自然的,学生也就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进行了绝佳的练笔训练。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适时辅助,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1.指导写字。

  三、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

  2.朗诵比赛

  四、 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1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2-10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6-20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02-0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11-1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三篇08-18

小学语文教案15篇12-21

小学语文教案15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