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轮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积木、圆纸片、吸管等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风车)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风车、陀螺、电动汽车、纸片、吸管,它们能转吗?
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玩的是什么?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5.小结: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吸管穿过纸片,用手一转,纸片就转起来了等等。
6.讨论: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了,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你们真棒。
二、借助绸带引出身体的转动
1.出示绸带(或丝巾)
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的玩绸带转动,教师巡回看。
3.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你的绸带转起来的?
(用手臂带着转,用身体带着转)
4.教师:我的绸带怎么没有转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来告诉我?
小结:我们都发现了,绸带本身不会转动,是我们的身体转动带着它转动起来的,
原来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真神奇!
5.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跳一个绸带舞!
三、运用肢体动作感知转动
1.师:那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会转动起来,
请小朋友找一找,转一转你的身体部位!(幼儿探索)
2.请幼儿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
请你上前面来试一试。
(舌头转、手臂转、辫子转、屁股转等等)
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了。
四、了解旋转的秘密
幼儿操作,探索,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旋转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找找、看看、说说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
2、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动物睡眠姿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怎样睡觉
2、幼儿每组一套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操作卡片
1、教师:今天,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动物卡片,大家去看一看,
找出一个你觉得在睡觉的动物,和好朋友看看、讲讲!
2、幼儿操作卡片,教师引导提问。
(1)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
(2)你从哪里看出它在睡觉呢?
二、PPT课件(图片讲述)
1、提问:谁讲给大家听听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为什么你觉得它在睡觉?
(边讲边出示大图片)
2、总结:你们真聪明,知道仙鹤是单脚站着睡觉的。马是四脚站着睡觉的.。
猫头鹰是睁只眼闭着眼睡觉的。蝙蝠呢?蛇呢?
(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蛇盘着身体睡觉)。
(幼儿若已基本了解可省略)它们和我们人类睡眠姿势不一样。
三、延伸丰富
1、教师: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物有奇怪的睡觉姿势,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不一样的睡觉姿势吗?
(幼儿讨论、讲解)
2、快看,谁来了?(放图片、蚕宝宝、鱼)
提问:它们是谁?猜猜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教师帮助:蚕宝宝抬着头睡觉;鱼儿停在水中睡觉)
大家也学它们做做动作。
四、游戏巩固
1、教师: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小动物来一起做个游戏《它们睡着了》。
我叫一个小动物 名字,大家赶快学它们睡觉姿势,看看谁做得快做得好。
2、教师叫动物名字后,换成教师做动作幼儿猜,也可幼儿间互叫互学。
自然界有好多动物有奇妙的睡觉姿势,你们回去看看电视、看看书以后再来讲给大家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活动准备:
黑板、纪录表,幼儿标记贴,五个澡盆,内放大米和黄豆,漏勺、勺子、筷子、夹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个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 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师: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师: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师: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分黄豆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幼儿教案《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2.了解眼睛的延时现象。
活动准备1.铅笔若干。
2.小长方形卡纸、彩笔。
3.自制绘画作品:老虎、笼子。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请幼儿注意观察铅笔上贴画的变化。
2.幼儿制作。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其他小动物也到笼子里睡觉?
制作方法:
(1)在纸的一面 画上一只小动物,另一面画上笼子。
(2)把卡纸贴在铅笔的中间。
3.教师请幼儿试试看,并小结。
操作:把自己制作的特别的铅笔转动起来试试看,看看小动物是不是能进到笼子里。
小结:铅笔转动起来后,小动物进到笼子里了,这就是眼睛的延时现象。
教师小结:如果慢慢击打。你的硬币塔是会倒的!击打的时候,要快!
5中班科学教案:好朋友的传声筒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
2.了解声音传播的媒介。
活动准备1.传声筒成品一个。
2.图片、纸杯两个、毛线、牙签。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对传声筒的兴趣。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相应的.页面,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说话)提问:他们是在说话吗?用纸杯说话能听见吗?
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提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请两名幼儿先体验一下玩传声筒的乐趣。
2.制作传声筒。
闲情幼儿仔细观察传声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构成,再请幼儿根据幼儿用书上的步骤,两名幼儿一组进行制作,教师指导。
完成后,请幼儿两人一组尝试用传声筒进行对话。
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教师小结:这个纸杯,通过小绳一连,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对着纸杯说话。振动被毛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于是另一边的小朋友就听到声音了。
3.鼓励幼儿随意玩传声筒。
尝试:往纸杯里放东西。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楚了:传声筒里塞的东西,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就听不清楚了。
教师小结:传声筒里的东西越满声音越不清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蚕豆的种子是绿色的`,在深秋种植,到第二年收获。
2、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喷壶等。
3、初步学会种植、管理蚕豆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蚕豆种子。
2、铲子、喷壶、锄头、铁锨等工具,一块种植园地。
活动过程
1、 观察蚕豆种子
——蚕豆宝宝的外衣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时候种蚕豆?(蚕豆宝宝不怕冷,喜欢生长在寒冷的冬天)
——将颗粒饱满的种子选出备用。
2、师幼共同整理园地
——这块地能下种吗?为什么?先要干什么?该用什么工具?
——观看教师整地并认识铲子、锄头等工具。
3、学习种植蚕豆的技能
——地整好后,怎样下种呢?为什么?(用铲子挖坑。每个坑放2-3颗豆种,盖上土,浇水)
——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浅。深了豆苗不易长出,浅了会被雨水冲走。
——幼儿种植,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正确使用铲子,注意安全。
活动结束:
蚕豆宝宝已经躲在小坑里了,我们要经常到园地关心蚕豆宝宝,看看它们什么时候发芽。是怎样长大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并且很乐意在区域活动时利用积木或平面图形拼搭各种各样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比较欠缺。在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依据绘本《干变万化》)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能引导幼儿巩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环节设计上,我力图体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思路。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首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红红和蓝蓝,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考虑到幼儿平日游戏所用的积木通常都会有鲜艳的颜色,用红红代表小女孩,蓝蓝代表小男孩,简单且形象,易于记忆。接着,我提出“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做点什么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以利于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前充分发挥想象力。此后,我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建立联系,为幼儿利用积木变出各种东西奠定基础。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首先帮助幼儿理解“千变万化”的含义,使幼儿能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利用积木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创造”。此后,我主要用图片呈现情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提供的情境推测故事内容并完整表达,同时通过追问了解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我在动画片段的辅助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在幼儿了解一些积木变换形式的基础上,让幼儿动手操作,借助情境进行想象拼搭,并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目标:
1.乐于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情节,并完整表达。
2.感知不同形状的组合变化,体验探索事物“干变万化”的快乐。
准备:
1.幼儿有拼搭积木的经验。
2.幻灯片,积木(幼儿每人一份)。
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请来了两位朋友:红红和蓝蓝,他们来自积木王国。在积木王国里,任何东西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积木变出来的。让我们去看看吧!
师(呈现各种形状的积木):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积木?
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跟它们是很像的?
师(小结):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跟这些积木的形状很像。
二、看看说说
师: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还能变出更多的东西呢。红红和蓝蓝今天要带着大家一起玩一个名叫“干变万化”的游戏。
师:什么叫“千变万化”?
师:一种东西能够变化出很多很多样子,数都数不过来,这就叫“千变万化”。
1.变房子。
师:红红和蓝蓝会把这些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师:原来他们用积木变出了一幢房子。看一看,房子是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别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变”出来的。)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各种各样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一栋房子。仔细看一看,三角形积木变成了屋顶,拱形积木变成了门窗……真好看啊!
2.变消防车。
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房子着火了,怎么办?(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生活经验。)
师: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变出什么来灭火呢?
师:红红和蓝蓝用积木变出了什么?像不像?哪里像?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消防车。长方形积木变成梯子,半圆形积木变成车灯和方向盘……哗啦啦,消防车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扑灭了。
3.变轮船。
师:仔细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猜猜红红和蓝蓝又会把积木变成什么呢?
师:你知道红红和蓝蓝把积木变成了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消防车里流出的水越来越多,都涨大水了。红红和蓝蓝立刻用积木变出了大轮船。长方形积木变成桅杆,半圆形积木变成椅子……有了大轮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尝试操作
师:开着大轮船到了岸边,红红和蓝蓝还想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们需要交通工具,你有办法帮帮他们吗?今天,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积木,请你先想一想,可以变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看一看哪些形状合在一起可以变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紧时间动手试一试,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变的交通工具,好吗?(幼儿操作。)
四、交流、分享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用积木变出了什么交通工具?
师:大家来说说变得像不像?哪里像?
师:这是大家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在一起变成的交通工具,有这么多哦。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猜出朋友变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积木可以干变万化,有的转个方向可以变,有的连在一起可以变,有的换个位置可以变。到底能变出多少东西呢,数也数不清。红红和蓝蓝看到你们变出这么多交通工具,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说:谢谢小朋友。
延伸活动:
师:有了交通工具,红红和蓝蓝又要出发了。他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积木还能变出什么来呢?等会儿你们再去区角里试试看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0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02-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6-07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2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8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4-28
【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9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4-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合集5篇05-01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