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2、知道“逃”“钻”“吼”“寂寞”等词的意思。
3、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有一个故事叫《轰隆隆来了》,谁能猜出轰隆隆是谁呢?
二、边看图边复习故事。
1、为什么大家叫这只恐龙轰隆隆呢
2、轰隆隆来到马路上,人们怎么样了?来到原野上,大家都怎么来到游乐场,大家又怎么样了?
3、这时候轰隆隆有什么感觉?理解“寂寞”的含义。
4、小兔带轰隆隆参加游艺会,市长为什么发火法?幼儿学学它的喉声。
5、轰隆隆为什么觉的兴趣呢?
三、创编故事情节
轰隆隆再次来到马路上,原野、游乐场、会场会出什么事情呢请每个小朋友想一想。幼儿自己讲述。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小百科:轰隆隆象声词,ABB式词语,形容极大的声音。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
2、在对话框的提示下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
3、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愉快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4张《小老鼠旅行》的大图、4张对话框。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老鼠,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请来的动物朋友是谁呀?(小老鼠)你觉得他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呢?(幼儿自由说说)
2、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梗概。
师:告诉你们,这是聪明的小老鼠,有一天聪明的小老鼠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上,它发现了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我们来听听老鼠是怎说的,(咦,半个西瓜皮,我就用这西瓜皮来做小船吧!)这只小老鼠还非常爱旅游呢,国庆长假没出去玩,可把它给闷坏了,那它会把这半个西瓜皮变成什么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帮小老鼠想得可真周到,可以把西瓜皮变成??那聪明的小老鼠究竟把它变成了什么呢?
(1) 出示图二
小老鼠把它变成了西瓜船,它心里感觉怎么样?(得意)会说些什么呢?(哈哈!我也有小船了,我可以去旅行啦)
小老鼠得意的笑声还引来了谁?小鱼会对小老鼠说什么?(幼儿自由说说)
(2)出示图三
西瓜船载着小老鼠飘啊飘啊,天渐渐黑了,看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它为什么要啃西瓜皮?危险的情况被谁看见了?啃了西瓜皮会怎么样?情景表演:现在我来演小老鼠,你们演小鱼来提醒我:(“危险,船会沉下去的)
小结:不知不觉,天黑了??可它到底为什么要啃西瓜皮呢?
(3)出示图四小老鼠到底为什么要啃西瓜皮呢?它把啃下来的西瓜皮变成了什么? (嘿嘿,瞧我的)
有了船浆西瓜船会怎么样呢?这是一只热情的小老鼠,西瓜船开得更快了,它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小结:小老鼠把啃下来的西瓜皮做成了??
1、学习对话,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1) 这真是聪明的小老鼠,那我们再来看看小老鼠究竟说了什么话,让这个 故事讲得更好听。
(2) 小老鼠突然发现了一块西瓜皮,它想了什么,会说什么?
(3)坐上了西瓜船,小老鼠高兴地手舞足蹈。它大声地喊,喊了什么?
(4)小老鼠在啃西瓜皮,小鱼看见了危险的情况说?小老鼠怎么回答?
(5)这些图片讲了小老鼠旅游的故事,我们来给故事起个名字吧?
2、教师范讲,幼儿找出讲故事的要点和要求
(1) 这些图片真好玩,我把它们连起来讲就是一个好听的一个故事了,讲故事的时候注意什么呢?(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一件怎么样的事情。还要注意表情和动作。
(2)幼儿自由讲述故事
3、请1~2名幼儿讲述故事
4、结束
小老鼠真聪明,把西瓜皮变成了一只西瓜船,我们小朋友回去再想想,西瓜皮还可以变成什么,再来编一个更有趣的故事。
附:
有一天,小老鼠来到小河边,看见小朋友乘船在河里玩,心里很羡慕!我要是有船,就可以去旅游了,那该多好啊!哪里有小船呢?它找呀找,找到了半个西瓜皮!哈哈!我就用西瓜皮来做小船吧!真好!小老鼠把西瓜皮放到了河里,就像一只小船!小老鼠坐了上去,高兴极了!哈哈!我也有小船了!小老鼠划着小船,来到河中间!觉得肚子饿了,它就啃起了西瓜皮!“哎呀!这样太危险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想象生活中各种像绳子的事物。
2、体验形体扮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儿歌:《绳子像什么》、录音机、磁带等。
2、各种粗细长短不一的绳子。
3、事先请几个幼儿学会表现儿歌的形体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儿歌,想知道是有关什么的儿歌吗?(想),好,让我们一起听录音。
2、放录音:儿歌《绳子像什么》
绳子像什么
绳子细长长,像小蛇儿在路中央;
绳子粗短短,像面条儿Q又软;
绳子围圈圈,像一列火车开进大花园。
3、小朋友,刚才儿歌里面说的是什么?(绳子),那儿歌里面绳子像什么呢?(像小蛇、像面条、像火车),说的真好,请小朋友们在听一遍,然后做出与儿歌内容大致相关的形体动作。
幼儿自由做动作,老师不要给予评价。
4、大家一起表演儿歌《绳子像什么》:
“绳子细长长”:双手向上,双脚踮高,将身体往上提。
“像小蛇儿在路中央”:扭动身体左右摇晃。
“绳子粗短短”:慢慢将身体缩至最小。
“像面条儿Q又软”:前后摇动身体。
“绳子围圈圈”:趴在地板上双手绕成圆圈状。
(1)老师边念边示范表演。孩子们进行模仿。
(2)老师念儿歌,孩子们进行表演。
(3)集体边念儿歌边表演。
5、讨论: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想一想,绳子还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绳子摆动、抖动时像什么?
绳子绕成圆圈、三角形、正方形时,又像什么?
6、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绳子吧,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最多,想的跟别人不一样。(孩子们自由玩,老师注意观察,及时跟孩子进行对话。)
用绳子配合形体动作做出各种可能的联想物,如洗澡的毛毛虫、游泳的鸭子、跳舞的小丑、软绵绵的`棉花糖、粘粘的口香糖等等。
哇,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做出了很多老师也没有想到的物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表现的是什么?(指名回答)小朋友们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多的玩法,说的也这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做“绳子变身”的游戏吧。
三、结束部分:
做游戏:《绳子变身》
请孩子们假装自己是绳子,变成了联想物。如:
——教师:“绳子变身了。”
——幼儿:“变什么?”
——教师:“变成会转动的电风扇。”
幼儿配合口令做动作的同时,可用节奏轻快的乐曲作为开始及结束动作的号令。
四、活动延伸:
(1)听音乐孩子们自由玩绳。
(2)老师将孩子们联想的内容记录(绳子的玩法)在海报上,张贴在活动区内,供有兴趣的孩子继续“变身”。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名称: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
1、激发创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创编《云彩和风儿》,并能自信地讲述创编内容。
2、培养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地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对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欣赏过散文《云彩和风儿》
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已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现了云的形态,并制作成云彩画。
活动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尝试创编。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我制作的云彩。1、观看云彩壁画,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制作的云朵,说说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千变万化云,看一看这些云像什么?” (配乐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儿) 二、讨论
云彩变了些什么?云彩为什么有趣?为什么云彩会变? 三、配乐朗诵《云彩和风儿》。
四、游戏创编诗歌:会变的云彩
1、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云彩。老师扮“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云彩的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诗歌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语言角定制一本诗歌本,供幼儿继续诗歌的创编。
在表演角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表演云彩的变化。
观察与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月亮变化的过程,将月亮阴晴圆缺的现象用故事的形式描写,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富有趣味性,非常容易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也展现了语言的优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活动中教师用画面和语言创设优美的情境,运用倾听、多媒体演示、教具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幼儿感知和欣赏故事的文学语言,在使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同时,使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讲述能力得以发展。
活动目标
1、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发探究月亮变化的兴趣。
2、认真倾听故事,能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活动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活动难点
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并尝试运用比喻句表达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音乐;月亮变化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利用“图片渲染”情境,幼儿萌发探究月亮的兴趣。
师: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有什么?你见过的月亮像什么?
教师小结。
二、借助“倾听感知”情境,幼儿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赏的趣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录音,完整欣赏。
师: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
三、使用“视听结合”情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分段欣赏故事视频。
教师分段欣赏后提问问题。
四、利用“排图讲述”情境,幼儿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讲述故事。
幼儿分组合作排图讲述。
五、借助“模拟故事”情境,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拓展生活经验,渗透德育教育。
操作教具,集体讲述故事。
教师小结:不只是月亮每天都在变化,世间的一切事物也都在不停地变化与发展,小朋友也在成长变化,以后要努力学本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棒!
活动延伸
1、搜集与月亮相关的故事、古诗、儿歌,如:《静夜思》、《嫦娥奔月》等,帮助幼儿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2、请家长在晚上带幼儿对月亮连续观察一个月并做记录,让孩子看到月亮大小有规律地变化。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2、让幼儿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要勇敢、自信地克服困难。
3、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鼓励帮助,而不讥笑。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走过独木桥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小熊过桥》、小熊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走过独木桥吗?再走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2、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教师:(1)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头上乌鸦在干什么?桥下流水怎么样的?小熊怎么说的?
(3)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看了乐得怎么样?
3、教师教幼儿学习儿歌《小熊过桥》
4、讨论:你们喜欢儿歌中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5、游戏:走独木桥。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小熊、小鲤鱼等动物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虽然内容较长,但这首儿歌富有情趣。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课件,让孩子进行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讲述,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的心情来帮助幼儿学习,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从而让幼儿懂得自己遇到困难要克服,别人遇到困难应鼓励帮助的道理。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一、选材: 《小机械立大功》这个绘本故事选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幼儿读物系列,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故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主题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契合点,可以在幼儿现有经验之上拓展幼儿的经验,为主题活动的开展进入更深层次的延伸;二是给幼儿一个语言能力上的挑战,用连环画式的绘本,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一次尝试。
二、作品分析:
《小机械立大功》是一个以图画来说话的作品,作品中的图画非常生动活泼,初浅易懂,简单的问句和答句告诉我们一个个妙招,其中包含了许多的认知因素--机械原理。绘本中以小矮人为线索,将简单的而又被忽略的,我们平时认为很难给孩子讲清楚的知识串起来,给孩子一个联想世界,不断地引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从而形成新经验,积累下来留存在脑海中,这就是文学作品给予的力量。
仔细阅读分析作品,你就会发现这个作品中所包含的认知元素有很多,有对机械工具名称的认识,它们有什么用,还有对机械原理的简单剖析。例如杠杆,滑轮,斜面等等。这些知识听起来是很难的,孩子们会理解吗?我认为在这个活动中,并不是要教孩子学会这些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底什么是杠杆原理,最重要的认知点是要将这些原理转化为一个认知,就是让孩子知道有许多事情都可以用机械工具来做,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省时省力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惬意更加美好。
作品以连环画式的多幅图画来表现故事,而文本却非常简单,是用几个问句和答句做了点睛之笔。这些问句和答句中没有人物角色,没有形象的`动作描述,因此,根据大班下学期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将此绘本故事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也是对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个挑战。
三、目标定位:
在分析作品的内涵价值之后,我将目标制定为1、通过阅读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感受使用工具给人们带来的省时省力和方便。2、理解图意,尝试完整讲述故事,体验小矮人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从目标来看,本次活动是凸显认知的,第一条目标指向的是社会常识,将作品的中心概括出来,第二条目标指向的是语言能力,同时整合了情感,也是活动中要隐性渗透的目标。相对于情感目标来说,活动中要隐性渗透的除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之外,还有为人类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过程设计:
本次活动的环节设计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小机械工具为导入,说说名称和用途,激发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带着问题去思考,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第二部分是看看说说解读图意,意图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情,解决的方法,并且感受工具带来的省时省力和方便,其中包含了几个认知点,杠杆,斜面,轮轴,滑轮和螺旋。这里的操作要点是不仅要让幼儿看懂图意,而且能够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第三部分是自主阅读完整讲述,是让幼儿边看小书边讲故事,将前面一个环节中组织的语言完整地讲述出来,这个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完整欣赏部分。最后以现代化的机械工具作为活动延伸,激发幼儿更多的探索欲望,对周围生活的更多的关注。
活动内容与要求:
1、通过阅读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感受使用工具给人们带来的省时省力和方便。
2、理解图意,尝试完整讲述故事,体验小矮人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流程:
介绍小工具--看看说说解读图意--自主阅读完整讲述--活动延伸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工具:
教师出示各种小工具图片,说说名称,引起幼儿猜测:它们能做什么呢?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小机械,它们都很有用。
森林里的小矮人要做一件大事情,这些小机械能帮上忙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看说说解读图意:
1、出示图一:小矮人想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办呢?
2、出示图二:小矮人想到了什么办法?
锯子是怎么回事?(出示锯子的图片,模仿拉锯的动作)3、出示图三:木头又大又重,有什么办法让它移动呢?
4、出示图四:小矮人是怎么做的?
教师:原来一根棍子加上一块石头就可以让又大又重的木头移动哦,这就是杠杆。
5、出示图五:小矮人想把木头般到树桩上去,可是木头好重哦,搬不动怎么办?
6、出示图六: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用两块木板搁在树桩上,斜斜的,就像小桥一样,再把木头推上去就省力多了。这就是斜面。
7、出示图七:需要的木头又多又重,抱着走好累哦,怎么办呢?用什么办法可以把木头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呢?
8、出示图八:有轮子的小车真好用,可以很轻松地一下子运很多木头。小矮人很快就把木头运完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运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天空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与父母一起在晚上观察过星空。
2、白纸、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你知道夜晚的星空是怎么样的吗?
2、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回答。
3、那么美丽的星空,有一只青蛙也想看一看,他决定先给天上的星星打个电话,你猜猜青蛙会怎么回答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二、学会诗歌
1、教师朗诵诗歌第一部分。
(1)、青蛙给星星打电话是怎么问的?(喂喂,小星星,天上有些啥)那你觉得星星会怎么回答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部分)
(2)、星星是怎么告诉青蛙的呢?(天上美着呢,金灿灿的太阳,红彤彤的晚霞。风妈妈的摇篮里,躺着白云娃娃。亮晶晶的月亮宫殿,就是我的家,喂喂,小青蛙,到天上来玩玩吧。)
(3)青蛙听了星星的话又会怎么说呢?(教师朗诵第三段诗歌
(不用啦,不用啦,水里和天上是一样的啊!)
(4)你觉得为什么青蛙说:“水里和天上是一样的呢?”
2、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并引导幼儿跟念。
(1)原来青蛙打电话给星星问了这么多事情,你能不能学一学青蛙 也给星星打电话呢?引导幼儿集体朗诵一遍。
(2)你们还知道天上有些什么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编,并运用连贯的语句进行讲述。
三、仿编
刚才星星告诉青蛙天上很美,青蛙有了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它想请星星到水里来玩,可是它不知道该怎么告诉星星,让我们一起来帮助青蛙吧!
1、那么你认为水里有哪些是和天上一样的呢?还有哪些是不一样的呢?
2、你能不能用好听的词语来说说呢?如:蓝蓝的.云朵,游泳的小鱼,美丽的荷花,可爱的螃蟹,绿绿的水草等。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编,并运用连贯的语句进行讲述。
4、星星很喜欢热闹,希望小朋友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告诉他(跟老师朗诵一遍)。来,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小星星吧!
5、小星星听到我们的话一定很开心,星星也很希望大家都到天上去玩。他想请小朋友帮忙把天上的热闹情形画下来,送给小青蛙。
【活动延伸】
热闹的天空
1、我们可以把诗歌里的天空画出来也可以想象一下,其他天空里有趣的事情。如:睡在云朵上晒太阳;月亮上种树、种花;宇宙飞船,天空人-------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绘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创作,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4、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
附诗歌:
青蛙给星星打电话
青蛙给星星打电话,
“喂!喂──
小星星,
天上有些啥?”
星星告诉青蛙,
“天上美着呢,
金灿灿的太阳,
红彤彤的晚霞。
风妈妈的摇篮里,
躲着白云娃娃。
亮晶晶的月亮宫殿,
就是我的家。
喂!喂!──
小青蛙,
到天上来玩玩吧。”
青蛙听到了星星的话,
摇着头回答:
“不用啦,不用啦,
水里和天上是一样的呀!
语言活动反思——怕痒的红布头
“痒”虽然是一种生理反应,但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文学情景之中,别具诙谐、滑稽的意味。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宣泄了郁闷,松弛了心绪,体验到从生理到心理的舒畅、愉悦。活动《怕痒的红布头》一开始我就和岚岚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情景表演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认识了“痒”与“笑”的联系,接着我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表演这一部分,幼儿体验着故事的情节的有趣和痒痒唤起的“笑” ,以及疏泄郁闷的心理感受。活动第二部分是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由于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当我问:“红棉袄碰到脖子、碰到身上,小猪痒的怎样?”幼儿回答:“小猪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问:“小猪的朋友们穿上红棉袄后怎样?”幼儿回答说:“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种痒痒的味道?”孩子们都说:“因为痒的舒服,痒的痛快,痒的开心。”辉辉还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也很开心,很舒服。”最后一个环节“谁穿了红棉袄”更是把活动推入了高潮,它以游戏的形式带幼儿进入了氛围,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在“嘻嘻嘻,哈哈哈”笑声中我们结束了。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环节两人合作表演时,有个别幼儿没有参与,如果都参与表演的话,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就更透彻,也就更能体验“痒”这一生理反应令人发笑、舒畅的感受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分段理解对换节中大人和小孩的不同经历,能较完整的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有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小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价值分析:能大胆交流,对故事感兴趣。)
1、你过过什么节日?你听说过对换节吗?那你觉得什么是对换节?
小结:对换节就是相互交换的节日,可以是物品的交换,也可以使角色的交换。
2、你觉得什么是角色的交换?
小结:角色的交换就是大人做一天的孩子,孩子做一天的大人。
3、你觉得角色交换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过渡语:那你们说了这么多对换节里可能发生的有趣事情,让我们一起去故事中看看吧!
二、故事欣赏(价值分析:理解对换节中大人和小孩的不同经历,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1、(PPT1)当当当,早晨六点钟,对换节开始啦!乔利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乔利做大人后会是什么心情呢?
2、(PPT2)对换节里,乔利和爸爸在做什么事?
3、(PPT3—5)续讲故事。
过渡语:对换节的早晨真有意思,小孩做了大人,既要为爸爸妈妈准备早餐,帮爸爸穿衣服,还要送爸爸妈妈去幼儿园,做大人可真辛苦啊!
4、对换节里大人做了孩子后,在幼儿园里过的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从书的第11页看到第15页。
小结:对换节里大人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学本领,无忧无虑,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真是太快乐了!
5、那对换节里的小朋友们去上班后都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从书的第16页看到书的第21页。
小结:对换节里的小朋友们做了爸爸妈妈后把城市弄得一团糟,才知道自己的本领太小,才知道爸爸妈妈的工作有多辛苦!
9、随着夜晚钟声响起,对换节结束了,看到乔利和爸爸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他们会在说些什么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价值分析: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有爱父母的情感。)
1、完整欣赏故事。
2、你们回去后,也可以去过过对换节,做一回爸爸妈妈,等下一次,我们再来聊一聊你们在对换节里的感受。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1-07
大班语言教案09-20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09-02
大班语言坐井观天教案03-01
大班语言睡觉教案03-05
大班语言教案09-22
大班语言教案梦教案06-10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06-10
大班语言夏天的歌教案06-09
大班语言猜动物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