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窗花舞》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2、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运用x和x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4、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并用手号来加深旋律中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5、能听辨出长笛与低音大提琴的音色,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创作模仿。
教学重点:
学生能找到歌曲中的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窗花舞》。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滑动。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欣赏《窗花舞》。
1、师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欣赏曲《窗花舞》,并提醒用手拍腿的方式静静聆听音乐的ab段。
2、生带着问题复听ab段。
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诉一件什么事情?
你听到音乐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听到了请举手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角铁、铃鼓等)
3、她们在干什么?
生欣赏并举手回答:跳舞、帖窗花
4、生完整聆听《窗花舞》大家剪窗花、自编窗花舞、贴窗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用“森林音乐会”做主题来串联全部课堂。
教师:“用一幅画来导入音乐故事的开始。”
学生聆听、谈话、思维想像。
用拟人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乐趣。
2、用各种动物的声音来发声练习。
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去模仿它们的叫声并用一段练习曲来练习发声。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巧的模仿声,保持笑脸来发声。
指导学生正确用O、MI、U等元音来发声,并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二、节奏歌词练习。
1、老师继续出示小动物出场,并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歌词。
2、学习打击乐器节奏型训练,为歌词配伴奏。
3、学生熟悉歌词,风趣诙谐的特点要感受出来,并能掌握打击乐器的节奏。
三、歌曲旋律。
1、教师再放一遍歌曲,用手号唱歌谱。
2、学生学习手号唱谱两遍来,熟悉旋律。
3、对歌曲的旋律熟悉
四、完整演唱。
1、学生合伴奏演唱,老师用钢琴伴奏。
2、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
3、学会歌曲。
4、巩固练习。
5、综合体验。
分组分角色来表演唱分,打击乐器伴奏,扮演小毛驴演唱,几组来练习。
6、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才能。
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走进愉快中的音乐,并学会歌曲。
五、课堂小结。
快乐音乐会,教师来总结,用《玩具进行曲》来结束上课,并整齐的听音乐走出教室。学生都活动起来,一直都是在快乐的音乐中学习到结束。让学生自由,尽情的活动,达到新课程的目的,走进音乐世界,愉快教学法。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箫》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箫也称洞箫,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开六或七个按孔,一端有吹口,竖吹。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箫及“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的吹箫过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动,衬托出小朋友学会吹箫的兴奋心情和欢乐场面。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罗修斯卡改编成的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独奏曲和合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学情分析
本课以“跳动的音符”为题,通过听、唱、读拍、认读等教学方法,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音乐小屋》,从“跳动的音符”中获得音乐学习的快乐。
2.能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背唱歌曲。
3.对比聆听作品《单簧管波尔卡》和《三只小猪》,感受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及乐器音色特点,能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音乐。
4.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能根据指定音即兴编一编、唱一唱。
5.能认读“do、re、mi、fa”在二线谱上的字母谱。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活泼有弹性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听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动物头饰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第六课歌曲。
二、表演《音乐小屋》
1.师范唱发声练习,导入学唱。
2.请生模唱练习,注意用“轻盈、跳跃”的方法演唱。
3.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
3.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提示:《音乐小屋》唱出了什么?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拍手。
4.再次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5.师生接龙,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再听录音,轻声填词,教师教唱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
提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演唱这首歌?哪个地方应唱得弱,哪个地方应唱得强一些?使演唱歌曲更有表现力。
7.分小组为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看哪一组为歌曲的伴奏效果。由学生和老师评价。
三、聆听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
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和本册哪首乐曲的音色相同?模仿演奏动作跟音乐做一做。
2.师简介波尔卡--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3.复听乐曲,请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相同和不同的音乐。
4.再次聆听乐曲,边听边用图形谱的方式表示音乐,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出来。
5.继续聆听全曲,请生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各段音乐的特点。
6.小结。
唱一唱:用轻盈、跳跃的声音唱唱歌曲《音乐小屋》。
板书设计:单簧管波尔卡舞蹈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聆听管弦乐《三只小猪》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快乐、活泼、诙谐的情绪。
2,复听,了解乐曲描述的故事情节,想象三只小猪的可爱形象。
3.随音乐带着感情用“la”模唱主题旋律,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随主题表演,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4.再次聆听,听到不同的主题变化时,用不同的动来表现。
5.为主题旋律,编配儿歌读读、唱唱。
三、情景编创表演
1.分小组、分场地设计情景。
2.分角色设计动作。
3.小组内表演。
4.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与活动
1.师简介力度记号强-f弱-p。
2.结合歌曲《音乐小屋》的前两句,用不同的力度对比演唱,感受力度的变化。
3.找寻身边的物品,使其发声,表现强弱的不同。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学唱歌曲《箫》
1.聆听范唱,简单了解民族乐器-箫。
2.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3.聆听歌曲旋律,辨别旋律中相同和基本相同的部分。
4.教师范唱,请生小声哼唱。
5.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曲。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每一句之间的连贯、舒展。
7.跟琴轻唱,随机反馈指导。
8.跟伴奏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9.清唱歌曲,师随机纠错指导演唱。
10.分小组编创动作,在象声词“吁底吁底”处,有节奏地模仿吹箫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认一认,编一编,唱一唱
1.师范唱旋律,请学生认读。
2.跟着老师的琴视唱旋律。
3.师在钢琴上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弹奏出“d、r、m、s、l”这五个音,请生仔细聆听。
4.分小组,分别以d、r、m、s、l开头,编创旋律。
5.分别展示创编旋律,并板书到黑板上,共同唱一唱。并一一评价,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鼓励。
背唱:课下背唱歌曲《箫》
板书设计:d、r、m、f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通过歌曲,认识一些民族乐器,体验音乐的快乐。
2.能联系生活,为歌曲创编歌词,体验创作的快乐。
3.通过拍、诵、聆听、唱等音乐活动来学习、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民族乐器的音色,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__ __ __ _ __ 0_ _--节奏
2.唱好一字多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又和大家相聚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了,那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一个快乐的音乐会(课件出示课题),不过啊我得先考考大家,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二、节奏闯关激发兴趣
1.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拍
“好那让我们就一起来挑战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拍。
__ __ __ _ __ 0_ _-(教师拍节奏,学生进行模仿)”
2.第二关:反力度拍手
“老师用强的力度来拍,你们就用弱的力度来拍,老师用弱的力度来拍,你们就用强的力度来拍。”
三、感受新歌培养兴趣
1.初听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三关已经顺利闯过,我们这就去参加快乐的'音乐会,你们听,音乐会上都有哪些嘉宾呢?”
2.熟悉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你听出来了吗?”
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3.再次感受歌曲,模仿动作
“同学们感受音乐的能力真强。那么想不想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欣赏一次。(想)再请你听一听音乐会上都表演了哪些节目?”
师:你能告诉大家(小喇叭)是什么样子的?
媒体展示小喇叭的图片。
师:“谁愿意当一回小小喇叭演奏家?”(个别学生表演)然后再集体模仿表演。
师:“还有哪些乐器?”
4.随音乐模拟表演。
“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小小演奏家。(想)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奏起来吧。”
5.教师范唱,激发兴趣
“看了同学们精彩的演奏,老师我也想露一手,可以吗?”
四、学唱歌曲
1.随琴模唱第一段。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一句,这是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注意休止符的停顿。第二句同学们要注意唱准歌词。请同学们完整地演唱一遍。”
3.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师:“同学们演唱得不错,如果能够边表演边演唱就更好了。让我们一起拉着胡琴唱起来。”
(随伴奏音乐演唱)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小猫、小狗心情很高兴,那么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吗?”
(随伴奏音乐演唱)
4.分角色接龙唱
师:“瞧,同学们笑得多甜哪,老师都被感染了,咱们一起来个歌曲接龙吧!老师演唱第一句,同学们演唱第二句。”
5.小组合作,演唱第二、三段。
师:“第一段我们已经轻松拿下,那么第二段和第三段能不能自学?那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两段吧?”
师纠正错误。
师:三段已经学完了,告诉老师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很高兴,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一唱吧。
6、完整演唱歌曲
五、拓展创编
“嘘,别出声,我好象听到谁在叫我(在学生刚演唱完之后,教师故作神秘状)。噢,原来是小鸡和小鸭。(媒体展示小鸡小鸭图片)原来呀,他们也被同学们的歌声吸引了,想来参加音乐会,欢迎吗?
师:“可是他们要求同学们也把它们唱进歌里,能行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生集体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多棒啊,瞧,你们现在又变成小作家了。想不想让更多的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
(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头饰)
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创编歌词并分角色表演”
六、小组表演,才艺展示。
:“快乐音乐会现在开始。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表演?(小组进行表演)。
七、小结:
“同学们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下课的时间到了,让我们的音乐会延伸到课外吧,让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走出教室。”(播放伴奏音乐,师生边演唱边走出教室)。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红帽》
2.创设森林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律动表演。
(二)欣赏一段表现森林的音乐,启发学生创编森林的音响
设计说明: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又通过一段音乐,把学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宁静的森林。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启发学生用肢体、打击乐器创设森林情境。
二、学唱《小红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小红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设计思路】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听着妈妈讲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在童话故事中,他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设计时,结合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喜好,由“童话”这个主题入手。由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引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红帽的故事;在听觉引领下,调动起各种感官的反映??始终抓住“音乐”与“童话”这两条主线展开。使学生在音乐中品味童话,在童话中学习音乐。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雪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教学评价
1.学生设计歌表演动作的`广泛性。
2.学生参与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谐程度。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学生听赏音乐的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
5.随音乐做动作的和谐程度。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6
课题:《不再麻烦好妈妈》第五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表演、创编歌词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劳动快乐的同时表达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教学难点】
歌曲表演和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准备】
课件、钢琴、双向筒
【教学流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
教学
播放视频《劳动歌》
听《劳动歌》音乐进教室
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有初步的感知
歌曲
复习
1、同学们,刚才的歌曲里出现最多的人物是谁?
2、七个小矮人每天都快乐的在矿井里辛勤的劳动,挖呀挖呀,不停挖,那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开心快乐呢?
4、同学们理解力真强!七个小矮人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幸福的生活。其实在生活中小朋友也很爱劳动,你在家里帮助过妈妈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吗?回答的时候加上你们的动作表演出来!
1、七个小矮人
2、高兴、快乐。
3、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成果,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
4、我会扫地,我会洗碗,我会擦桌子,我会洗袜子等等
通过对《劳动歌》的复习,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
通过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实践、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劳动的快乐
故事
导入
哇!原来你们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啊!你们真的长大了,小时侯不会做的事情现在很多都可以自己做了。可是同学们,在宇宙中有一颗神秘的星球,名字叫做智慧星,智慧星上的小朋友,可不像你们,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他们的生活舒适极了,连一丁点儿活都不用干,爸爸妈妈都说:“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为了不耽误儿子看书,儿子的鞋带总是由爸爸来系。为了让女儿多练一会儿钢琴,妈妈拿着勺子亲自给女儿喂饭。
不过,智慧星上的孩子们真有出息,在这里,两岁的小孩儿会书法,会画画,会电脑;三岁的小孩儿会唱歌,会跳舞,还会下围棋;四岁的小孩儿能演奏九十九种乐器……地球上的小孩儿到六岁才上学。可是在智慧星上,六岁的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了。这些大学生们学到了许多许多知识,偏偏没有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子一年一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智慧星上的爸爸妈妈们都老了,没有力气去为孩子们做事情了。从此,这个星球上再也没人会系鞋带,会用勺子了……不会系鞋带怎么走路呀?不会用勺子怎么吃饭呀?没办法,总统只好派飞碟去地球上请老师。
于是飞碟嗖的一下就来到了地球上空,总统打开了声音接收器,突然听到有个叫玲玲的小朋友说“我会做许多事情,不再麻烦妈妈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她帮妈妈做了什么?
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
歌曲
1、听一听,在歌曲里玲玲帮妈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2、初听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3、你们能不能按老师说话的节奏把玲玲会做的事情说出来呢?伸出你们的小手!
自己穿衣|服呀(打节奏朗读)
4、再次播放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仔细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带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歌曲模唱,教师弹琴
7、播放歌曲,轻声跟唱
8、教师弹奏,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9、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10、引导学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咦!从刚才同学们的歌声中,我感受不到不到你们对妈妈的爱!也感受不到你们不再麻烦好妈妈的决心,让我们投入自己的感情,再次向妈妈表达你们的决心,表达你们的爱吧!
11、歌曲表演
请同学们自己想想,在演唱歌曲时,应该加上什么动作?
感受歌曲
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自己叠被子,自己梳头发。
自己穿衣|服呀
自己穿鞋|袜呀
自己叠被|子呀
自己梳头|发呀
亲切的,温柔的
跟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学生用la模唱
轻声跟唱
轻声跟唱,纠正问题
完整演唱歌曲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生根据歌词边唱边表演
培养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感受歌曲的节奏
培养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好习惯,进一步感受歌曲
进一步理解歌词,表达对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懂得关心妈妈的好品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歌曲印象,更加准确的掌握歌曲并引导学生的音准
通过正确的声音演唱,表达对妈妈的爱。
激发学生兴趣,模仿、体验歌曲。
创编
活动
1、除了这些劳动,你还可以帮妈妈做那些事情呢?
用自己去刷|牙呀!
自己穿衣|服呀!
这样的节奏大声的说出来!
2、除了帮助妈妈,我们还可以帮助谁做什么事情呢?
3、随音乐情景表演
我要请小朋友来为妈妈或为老师做事情!跟随老师相应的语言提示,做出相应的表演动作
思考,创编歌词,根据歌词设计动作
我们可以帮奶奶、爷爷、爸爸、老师、同学等等。
自己擦黑板,自己收作业,自己关门窗,自己关风扇……
学生踊跃参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体验,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在小矮人身上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而且还学会了《不在麻烦好妈妈》这首歌曲,我们还通过智慧星球的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有谁知道?
最后就让我们唱着这首歌曲一起离开教室,奔赴智慧星球,去帮助那里的小朋友吧!
我们从小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学生唱歌曲离开。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快乐的小木匠》
2、情景创编《小熊猫学木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小木匠》使学生学会用自然大方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人类用双手创造生活”的简单道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创编与歌词相关的动作,进行《小熊猫学木匠》的情景创编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小熊猫卡通头饰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听音乐《快乐宝贝》做动作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动画之旅又开始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到的地方?
生:想知道
师:好,让咱们来一起看一看。(播放课件,出示小熊猫学木匠的图片)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
生1:这幅图上有一只小熊猫
生2:还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
生3:我看到了小熊猫在刨木头,它是不是要盖房子呀?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小熊猫呢要学本领了,它在学木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快乐的小木匠》
书写板书:快乐的小木匠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听一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播放音乐)
学生回答
生1:歌曲里唱了:我是快乐的小木匠
生2:歌曲里还唱了:嚓嚓嚓嚓和沙沙沙沙
生3:我听到了:干起活来跳又唱,手艺别提有多棒
生4:有:木板堆成一排排,木条堆成一行行
生5:我听到了:人人都夸奖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回答的也比较完整,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总结起来就是这首《快乐的小木匠》的歌词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词(转换幻灯片,出示完整的歌曲曲谱和歌词)
2、复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注意听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1:快乐的
生2:高兴的
师:说得非常好,歌曲的情绪是快乐的高兴的,谁来说一说哪些词语表现了木匠劳动的情形?
生1:嚓嚓嚓嚓
生2:沙沙沙沙
师:这些词语都说明了小熊猫在干什么?
生:小熊猫在刨木头,在锯木头
3、学习歌词
师:老师来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播放电子琴节奏,朗读歌词)
(1)教师按节奏带领学生学习朗读歌词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感觉读不准的地方
师:你们在朗读的时候,哪里独得不太好?
学生自己提出读不好的地方,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4)歌词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朗读歌词,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熊猫干活非常高兴
生2:我知道了爱劳动是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爱劳动人人都夸奖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的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对不对?(对).好了让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词放到动听的'歌曲旋律中去,一起来学唱歌曲,好不好?(好)
4、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2)跟旋律演唱歌曲:教师弹一句,学生演唱一句
(3)完整的轻声跟教师演唱歌曲
(4)学生独立演唱歌曲
5、歌曲的艺术处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轻快的、高兴的等等)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用力地喊,把自己这种劳动时高兴的心情和欢快的节奏融入到一起,我们试着来演唱一遍怎么样?
演唱歌曲,教师给与评价和鼓励
6、个别同学的演唱展示
同学们进行自主评价
四、创编动作,《小熊猫学木匠》情景创编
师:同学们,咱们分组来进行创编一些动作,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旋律来表现小熊猫学木匠时的情景好吗?
生:好!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小熊猫的头饰,每个小组长来领取。
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动作,教师分别给与指导
五、成果展示
师:好了,同学们非常认真地编出了好多小熊猫学木匠时的动作,我们来一组一组的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学生分组展示成果,师生互评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动画旅程,你们这么高兴,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快乐的小木匠》结束今天的旅行。
集体演唱歌曲,结束音乐课。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8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明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则与《小雪橇》快乐的情绪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则从小动物告别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如在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模仿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教科书只有插图,没有歌谱及动作图示,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根据设备、场地和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共同精心设计好这一活动,并在教学现场进行各种即兴创造活动。场地的布置、
小动物的头饰等,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教师参考)。如果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飞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欣赏的《雪花飞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 ,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逐渐变大;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寂寞。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作者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教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b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B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注意。
5.《小动物告别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较为抒情。第二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似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教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此后,学生们也将放假,准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别。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2-11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1-17
音乐小屋音乐教案12-18
大班音乐音乐教案10-11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09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7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05-15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3
中班音乐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