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1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特点,理解词的含义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默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于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下的。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纠正读音。
2.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经归纳后,在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默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2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
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0-29
语文教案07-22
《别了,我爱的中国》六年级语文教案04-08
六年级语文教案《我们爱你啊,中国》04-09
六年级语文教案《我最好的老师》06-09
[优选]语文教案04-14
语文教学教案01-29
语文教案[荐]02-1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