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

时间:2024-05-22 11:40: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角色创编情节、动作、歌词,探索音乐游戏的玩法。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2、胸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创编歌词。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它出来吧!(幼儿拍手)。

  2、从背后出示小老鼠,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加表情),小老鼠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小小的、圆圆的,还有个本领,会骨碌骨碌转;嘴巴尖尖的,幼儿学学,尾巴细细的、长长的)。

  3、小老鼠还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哦,一共有五只小老鼠,五只小老鼠在一起玩,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呢?(偷吃米来偷吃油,咬破了许多小人书,偷吃饼干偷吃肉……教师加以整理)。

  3、你们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大家流露对小老鼠的憎恨)。

  6、老鼠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谁来了?(出示大黑猫)教师叫:喵喵喵喵喵。

  7、你们想想,大黑猫看到小老鼠会怎么做呢?(教师情绪表现为紧张)会把小老鼠吃掉(教师学猫吃: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幼儿学学)吃掉了五只小老鼠。

  8、刚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呀,我们一起把它编成简短的'儿歌吧。(以问答的形式编)。

  (二)配乐唱歌。

  1、我们给这首儿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吧!(听一听)。

  2、幼儿讲讲最喜欢歌曲中的句子?(根据幼儿的喜好师弹弹,幼儿唱唱。)。

  3、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们一起来轻声地唱唱,也可以学学做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弹音乐,表扬个别小朋友)。

  4、赏识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大胆地表现出来。

  (三)探索音乐游戏玩法,分角色(用胸饰)进行表演。

  1、部分幼儿表演(探索表演规则)。

  大黑猫很厉害的,谁做大黑猫,该怎么表现厉害呢?

  小老鼠比较坏,谁会表演,打算怎么表演?

  根据幼儿讲述,师幼共同总结游戏玩法。(如果小老鼠被吃掉了,就回到座位上。其他小朋友就为他们演唱。)。

  2、集体表演。(及时捕捉信息进行评价)。

  (四)延伸活动:大黑猫休息了。

  1、大黑猫今天吃掉了五只小老鼠,肚子可饱了,接下来他要去干什么呀?(休息了,睡觉了)。

  2、放音乐天亮了,小猫要出去锻炼身体,练本领!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随音乐合拍的表现出小老鼠走、看、拉、扯等形态。

  2、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创造力、表现力。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泡泡糖不乱扔。活动重点:

  学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走、看、拉、扯的形态。活动难点:

  能随音乐的节奏变化来进行动作转换表演,并用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活动准备:

  1、松紧带、故事图片,图谱、猫头饰。

  2、音乐:《小老鼠与泡泡糖》、《小松鼠进行曲》、《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过程:

  一、进场曲《小松鼠进行曲》。

  幼儿随音乐踏步入场坐到相应位置上。

  二、导入环节:教师与幼儿一同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并引入故事《小老鼠与泡泡糖》。

  三、分段讲述故事,并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老鼠的各种神情和动作形态。

  1、讲述故事第一段。

  (1)师:小老鼠没有偷到油,却从猫那里得知森林里要举行“美食节”,小老鼠开心极了,于是小老鼠趁着妈妈睡觉的'时候偷偷的溜了出来,跟在猫的身后,他一边悄悄的跟着,一边东看看、西瞧瞧,他担心被猫给发现。

  (2)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偷偷的、紧张的表情和动作。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3)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来表现小老鼠走、看的动作神情。并播放音乐前半段。

  2、讲述故事第二段。

  (2)泡泡糖都粘到了小老鼠身体的哪些地方?播放音乐请幼儿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上的动作和表情。

  (3)请幼儿来模仿小老鼠是怎么样拉扯泡泡糖的,并给幼儿提供松紧带随音乐表现出来。

  3、讲述故事最后的部分。

  师:小老鼠最后把泡泡糖粘的身上到处都是,正在这时,一只猫出现了,吓得小老鼠拔腿就跑,赶紧跑回自己的洞里。

  四、完整欣赏音乐,并现场绘画出图谱,帮助幼儿完整熟悉音乐,并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音乐的变化。

  五、完整的表现音乐,引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1、完整播放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请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小老鼠走、看、拉扯泡泡糖的形态,在音乐的最后部分,由教师扮演的小猫出现,给幼儿带来“惊喜”。

  2、再次完整表演音乐,结束活动。

  师:“小老鼠今天把泡泡糖粘的身体上到处都是,快去洗洗澡吧,播放洗澡歌离开教室。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角色创编情节、动作、歌词,探索音乐游戏的玩法。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五只小老鼠和大黑猫的图片。

  2、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创编歌词。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它出来吧!(幼儿拍手)

  2、从背后出示小老鼠,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加表情),

  小老鼠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眼睛小小的、圆圆的,还有个本领,会骨碌骨碌转;嘴巴尖尖的,幼儿学学,尾巴细细的、长长的)

  3、教师:小老鼠还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哦,一共有五只小老鼠,五只小老鼠在一起玩,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呢?

  (偷吃米来偷吃油,咬破了许多小人书,偷吃饼干偷吃肉……教师加以整理)

  4、你们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大家流露对小老鼠的憎恨)

  5、老鼠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谁来了?(出示大黑猫)教师叫:喵 喵 喵喵 喵。

  6、你们想想,大黑猫看到小老鼠会怎么做呢?(教师情绪表现为紧张)

  会把小老鼠吃掉(教师学猫吃:啊呜啊呜 啊呜啊呜 啊呜(幼儿学学)吃掉了五只小老鼠。

  7、刚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呀,我们一起把它编成简短的'儿歌吧。(以问答的形式编)

  二、配乐唱歌。

  1、我们给这首儿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吧!(听一听)。

  2、幼儿讲讲最喜欢歌曲中的句子?(根据幼儿的喜好师弹弹,幼儿唱唱。)

  3、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们一起来轻声地唱唱,也可以学学做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师弹音乐,表扬个别小朋友)

  4、赏识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大胆地表现出来。

  三、探索音乐游戏玩法,分角色(用胸饰)进行表演。

  1、部分幼儿表演(探索表演规则)。

  (1)大黑猫很厉害的,谁做大黑猫,该怎么表现厉害呢?

  (2)小老鼠比较坏,谁会表演,打算怎么表演?

  (3)根据幼儿讲述,师幼共同总结游戏玩法。

  (如果小老鼠被吃掉了,就回到座位上。其他小朋友 就为他们演唱。)

  2、集体表演。(及时捕捉信息进行评价)

  延伸活动--大黑猫休息了。

  1、大黑猫今天吃掉了五只小老鼠,肚子可饱了,接下来他要去干什么呀?(休息了,睡觉了)

  2、放音乐天亮了,小猫要出去锻炼身体,练本领!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角色创编情节、动作、歌词,探索音乐游戏的玩法。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五只小老鼠和大黑猫的图片。

  2、胸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创编歌词。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它出来吧!

  2、从背后出示小老鼠,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小老鼠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3、小老鼠还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哦,一共有五只小老鼠,五只小老鼠在一起玩,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呢?

  4、你们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5、老鼠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谁来了?(出示大黑猫)教师叫:喵喵喵喵喵。

  6、你们想想,大黑猫看到小老鼠会怎么做呢?会把小老鼠吃掉,吃掉了五只小老鼠。

  7、刚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呀,我们一起把它编成简短的'儿歌吧。

  (二)配乐唱歌。

  1、我们给这首儿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吧!。

  2、幼儿讲讲最喜欢歌曲中的句子?

  3、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们一起来轻声地唱唱,也可以学学做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4、赏识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大胆地表现出来。

  (三)探索音乐游戏玩法,分角色(用胸饰)进行表演。

  1、部分幼儿表演(探索表演规则)。

  大黑猫很厉害的,谁做大黑猫,该怎么表现厉害呢?

  小老鼠比较坏,谁会表演,打算怎么表演?

  根据幼儿讲述,师幼共同总结游戏玩法。

  2、集体表演。

  (四)延伸活动:大黑猫休息了。

  1、大黑猫今天吃掉了五只小老鼠,肚子可饱了,接下来他要去干什么呀?

  2、放音乐天亮了,小猫要出去锻炼身体,练本领!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5

  活动背景:老鼠和猫是幼儿熟悉的动物,老鼠和猫的游戏也是幼儿乐此不疲的。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描写了一只小老鼠找朋友过家家,结果拨错电话号码请来了一只猫的故事。歌曲内容生动幽默,旋律琅琅上口,念白中的老鼠与猫打电话是幼儿乐于模仿的,中间的一大段间奏能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歌曲的音乐情节更是让人始料不及,忍俊不禁。歌曲的幽默诙谐情趣一定能带给幼儿很强的感染力。所以,金律民老师选择了这个内容作为园级教坛新秀参评课。

  活动实录及点评:

  一、游戏“打电话”导入,初步学习对话部分。

  1、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电话,打电话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

  (教师用“打电话”来导入,联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活动的情境。)。

  幼儿回答后,教师示范打电话时的对白“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歌曲中的对白出现得自然,使幼儿对歌曲中猫和老鼠的对话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打电话游戏。

  师:现在我给小朋友打个电话。同时在黑板上出示写有对白的纸。

  (教师将歌曲的重点前置,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的学会歌曲中的对白部分。游戏时,教师采用先个别游戏、再集体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较丰富的识字量,教师将对白写在纸上,在游戏时出示,能够切实帮助幼儿更快更准确地记忆对白,为学习歌曲作了充分准备。)。

  二、看图谱,学唱歌曲前半段。

  1、师:有一只小老鼠也在打电话,听我来唱一唱。

  (以小老鼠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示范唱前半段: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国家家。电话本呀手中拿,54、32、678。

  提问:我唱了什么?电话号码是多少?

  2、再次范唱,要求幼儿听仔细电话号码。

  提问歌词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

  (边回答边出示小图谱,使枯燥的问答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歌曲的兴趣,也方便幼儿记忆歌词。)。

  3、引导幼儿边听歌曲边观察图谱,理解图谱。

  师:这张图上有很多小秘密,请你们听老师唱一遍,想一想这些图示代表了什么?

  4、与幼儿一起分析图谱。

  歌词电话本后面的线――,画得很长,表示这个地方要唱得很长。

  表示拍手,嘴巴不唱。

  长的地方用绿线表示,不唱的地方用红线表示。

  (图谱设计得十分巧妙,教师请幼儿边听歌曲边找图谱的小秘密,让幼儿经过分析、探究,理解图谱上各个标识的意义,间接指导幼儿演唱,突破歌曲中间奏以及延长音这两个难点。而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自信。)。

  5、幼儿看图谱跟唱一遍。

  6、跟随音乐再唱一遍,提醒幼儿看清图谱,唱出延长音。“手中拿……”要唱得很长。

  (在幼儿演唱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再次指导幼儿延长音的演唱。)。

  三、学习后半段歌曲。

  1、你们知道小老鼠的电话打给谁了?听我来唱一遍。

  (设计悬念,使幼儿的兴趣得以延续。)。

  教师完整演唱并表演,请配班老师扮猫合作表演。

  (最后一句歌词是歌曲的中心,也是歌曲的伏笔所在,是歌曲更显诙谐与幽默。两位教师的表演和演唱,揭示了出乎意料的结局,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吸引幼儿再次学唱。)。

  提问:电话打给谁了?为什么猫会来?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完整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图谱上的图示。

  门铃、开门、关门……。

  (形象的图示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记忆歌词)。

  3、幼儿看图谱随琴声演唱按门铃、开门、猫叫、关门一段。

  (“叮咚、吱扭、喵、砰”,连接得比较紧凑,需要重点练习,这也是歌曲中比较难的地方。所以,让幼儿看着图谱练习演唱很有必要。)。

  4、学唱歌曲后半段。

  四、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边唱边配上相应的动作。

  (整首歌曲中,既有对白又有拟音、动作,中间还有一段间奏,很适合游戏和表演。演唱时,幼儿很自然的加入许多与歌词匹配的动作,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也凸现了歌曲的活泼。)。

  2、分析歌曲的情绪。

  提问:一开始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贴上相应的图标笑脸)。

  后来看到猫了,小老鼠的心情有变化吗?变得怎么样了?(害怕:贴上相应的图标)。

  (引导幼儿通过感受歌曲中角色的情绪变化,进行一次情感从开心到害怕的体验,并用两个图标表示,非常形象。)。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讲两个分别代表开心的害怕的脸谱,分别贴在两段歌词之前,提示幼儿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处理,很得当。)。

  五、游戏。

  讲解游戏方法,提出游戏要求。

  1、幼儿自选角色,游戏一遍。

  (这样的设计师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歌曲,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边玩边学,减轻了学习的枯燥,增添了不少趣味。同时歌曲的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得生动有趣。游戏的运用很巧妙。)。

  2、师:看看我是怎样来扮猫的。教师扮演猫,全体幼儿扮小老鼠,再次游戏。

  (教师对游戏中猫的动作进行了点评、示范,帮助幼儿更好的.表现角色的动作特点。再次游戏也满足了幼儿表现的需要。)。

  六、结束部分。

  这首歌真有趣,其它班级的小朋友一定也很想学,现在我们就去唱给大四班小朋友听。

  (教师的结束语言,概括了歌曲的特点,也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幼儿仍能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并使活动得以延伸。)。

  点评:

  活动中,教师能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来让幼儿学唱及体会歌曲的幽默诙谐情趣。金老师设计并执教的歌唱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策略以幼儿为本。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指导幼儿观察图谱学唱歌曲为例,运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随着歌曲情节的发展,图谱从部分出示到完整展示;引导幼儿探究图谱上的各个标示、不同颜色线条的意义,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2、游戏法的运用。

  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次采用了游戏法。运用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熟悉歌曲中的对白,而后教师又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反复练习歌曲,减轻学习的枯燥,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而活动更显生动有趣。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活动,让幼儿理解两种动物的不同音乐形象。

  2、探索不同动物形象的节奏型。

  3、为不同动物形象配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个故事、节奏卡、大鼓、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感受音乐形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曲子,你们听听看,有趣在哪里?象是谁?(师弹奏曲子,让幼儿感受,知道是大狮子和小老鼠)。

  二、在音乐伴奏下讲述有趣的事情,幼儿模仿狮子和老鼠的叫声,并探索不同的节奏型。

  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你们知道大狮子是怎么叫的吗?谁来叫叫看?那小老鼠呢?(让幼儿自由学叫,探索不同的'节奏。)。

  师出示节奏卡:狮子x-|x-||,老鼠x0xx0|x0xx0||。

  吼,吼吱吱吱吱吱吱。

  让幼儿一起打节奏,一起学不同的叫声。

  三、引导幼儿选择与狮子和老鼠叫声一致的小乐器。

  想想看,狮子和老鼠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让幼儿根据不同形象来选。

  (狮子:可以大鼓,较笨重的;老鼠:可以木鱼、圆舞板等轻巧一点的。)。

  选好乐器配音乐演奏。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四、幼儿根据音乐变化的故事情节边敲击乐器边做动作进行表演。

  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让幼儿边玩边讲《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故事。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老鼠和大黑猫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小老鼠和大懒猫教案02-27

中班音乐公开课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6-22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1-1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05-30

小老鼠与大象大班教案06-08

大班语言绕口令黑猫白猫教案06-16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5篇09-20

【集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5篇10-13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打电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