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时间:2024-06-22 18:21:52 教案 我要投稿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震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重点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地震),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实验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地球内部是不断变化的,破除关于地震的迷信说法)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一根长30厘米、直径1厘米~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

  2.挂图或投影片——地震的情景、地壳的变动、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现代地震仪。学生准备——毛巾。

  三、教学重点:

  1、地震基础知识

  2、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你在电视里看到过关于地震的情景吗?

  2.讲述:下面,我再来讲一讲今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的大地震的情景。

  3.谈话:关于地震,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4.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例如地震是怎么形成的,怎样预防地震造成的灾害等。

  学习新课

  1.启发学生思考地震的成因

  (1)讲解:我们先来研究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着,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2)实验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①讲解:每个同学把带来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

  这一层层的毛巾很像地下一层层的岩石。假如地下的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会弯曲)

  你在自然界中看过弯曲的岩层吗?

  (3)实验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讲解:每组桌上有一根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压断。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想:

  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也会被压断)

  当岩层被挤压断裂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可能会发生地震,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

  2.讲解地震的成因

  (l)出示:地壳变动图。

  (2)讲解:

  我们知道地壳中的岩层是沉积而成的`,最初的时候都是比较平的,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变呢?主要是由于地壳内部压力的作用。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继续增大的时候,就会由褶皱到断裂,像我们在实验中把木棍压断一样。

  (3)出示:地震成因图。

  地震时施放的能量是以波的形式,从岩层断裂处向四周传播的,传到哪里,哪里的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各种物体——山脉、房屋、树木、家具、桌上的物品、吊灯等,都会跟着震动起来,严重时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于岩层的断裂造成的。此外,还有因为火山爆发、大地陷落等原因造成的。

  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有的地震比较强烈,人能感觉到;有的地震不强烈,人感觉不到,通过仪器才能测量出来。

  3.了解人对地震的探究,以及对地震灾害的预防

  由于强烈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灾害——震倒房屋、砸死砸伤人畜,因此人们非常害怕地震。面对可怕的地震,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编出一些迷信的说法,吓唬别人,吓唬自己;一种是努力探究地震的秘密,掌握地震的规律。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地震之前总有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例如井水突然增多、变浑或翻沙,很多蛇出洞,很多老鼠过街,鸡不进窝,骡马惊恐地逃出马棚等。这些现象可能与地下的震动有关系,人还没感觉到,井水已经有反应了,动物已有感觉了。比如今年地震前,有大量蟾蜍集体上岸迁移。这些现象叫做地震前兆,也就是说,当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有可能发生地震。根据地震前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地震的发生,使人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

  (2)讨论:

  如果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正在屋里玩或睡觉,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3)讲解: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电线着火,炉火倾倒,造成严重的火灾。

  现在,人们还不能十分准确地预测地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更多地掌握地震的规律,避免或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

  五、小结与课后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地震的知识。

  2.提问:

  (1)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2)地震前有哪些先兆?

  (3)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做?

  3.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六、参考资料

  1.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波

  3.震源

  4.震级

  5.地震烈度

  6.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

  7.张衡和他发明的动动仪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包括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水电断裂等。

  2.掌握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例如规划建筑设计、参与防震演习等。

  3.学习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了解地震应急救援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内容

  1.地震灾害的影响

  2.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

  3.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和防范的.基本方法。

  2.互动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3.观摩法:观看防震演习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灾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

  (1)地震灾害的影响

  地震可能带来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水电断裂等各种灾害。在地震灾害中,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失去财产等。

  (2)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防震措施。比如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规划拓展疏散通道、加强地震监测等。

  (3)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地震灾害中,紧急救援措施应以“救死扶伤”为原则,积极进行现场救援,并及时向外界通报灾情。

  3.实践

  模拟地震场景,让学生通过演练,掌握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掌握了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并学习了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够冷静沉着地面对危险情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激发孩子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4.考验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个人能力。

  5.知道哪里有危险,不能去玩。

  准备工作:

  1.课件。

  2.急救包(书包)及物品图片:(手电筒、饼干、水、创可贴、钳子、手套、口罩、口哨等。)

  活动流程:

  孩子们,老师让你们看一段视频,看看发生了什么。(播放视频)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儿童发言)

  2、看图,总结地震的危害。

  老师: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地震过后,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山体滑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课件)

  3、地震来了怎么办?

  1.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

  老师:原来地震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伤害。如果地震突然向我们袭来,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讨论)

  2、儿童观看室内自救动画,掌握正确的躲避方法。

  1)老师:我们看一部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老师:地震发生时,哪里是最好的藏身之处?

  摘要:地震后,可以形成“生命三角空房间”的地方是最好的藏身之处。人生的三角可以在哪里形成?我让一些孩子去教室里看看。(老师一边检查一边用地垫斜起:衣柜旁边可以形成人生的三角形,沙发旁边可以形成人生的三角形。XXX小朋友虽然找到了生命的三角,但还是被掉落的天花板砸到了头上。为什么?什么是正确的姿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尽量蜷缩,躺下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体捂住头部,头部紧贴胸部,嘴巴紧闭,双手放在脖子后面保护头颈。

  2)老师::如果地震来的时候我们在家,应该寻找哪些安全的地方逃生?

  老师:躲在坚固的家具(桌子、床、沙发)旁边。这些地方可以在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生命三角的空房间,往往是人生存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称之为避震器的空房间。内墙根部和转角处;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小房间是避震的好地方,相对安全。地震暂时停止后,要及时跑到空旷以外的地方。跑步时用身边的物体或手保护头部。(课件)

  3)老师::如果地震来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应该躲到哪里?

  老师:你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就地躲避危险。可以躲在桌子、讲台、钢琴旁边,也可以躲在卫生间。你什么时候出去?跑步需要注意什么?(勤务兵,沿着墙角跑,保护我们的'头)用什么可以保护我们的头?地震暂时停止后,要跟着老师有序转移到空安全缺位的地方。上下楼梯不要推挤,用手、枕头、安全帽等保护头部。

  4)老师::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我们在户外,我们应该蹲下或蹲在最近的开阔地带,或躲在支撑物附近。我们应该避免危险的事情。高大建筑物或悬挂物(如广告牌等。)不能在河边或山坡上停留。

  5)老师::为了在地震来临时安全逃生,千万不要做以下事情:a .不要慌张,冷静下来,努力逃生;b .不能坐电梯;c .不要跳出窗外或躲在窗下;d .不能躲在水泥墙或砖墙下,防止倒塌。

  6)老师:小朋友,听着!是谁的声音?(视频)他没有跑出来,被困在里面。他用了什么方法让别人知道你被困在里面了?你什么时候喊?没人的时候为什么不喊?(保持体力)没有力气喊怎么办?(吹口哨,敲门)找食物和水,受伤了想办法自救。

  总结: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先躲起来再跑。如果我们被困了几天,没有人会来救你。别灰心,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们的。

  3.地震知识小判断。

  老师:今天,孩子们对地震知道得太多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有没有做对。

  老师:

  1)东奔西跑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找个地方躲起来。

  2)坚固的桌子可以保护我们不被东西伤害,大地震时要躲在桌子旁边。

  3)大声呵斥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4)如果在户外遇到地震,不能哭。你应该找个空的地蹲下。

  5)对了,如果在户外遇到地震,要选择附近开阔的地面进行减震。

  6)我们应该绕开碎玻璃,否则我们的脚会被碎玻璃扎到。

  7)地震发生时,不要乱跑。附近要带避震器,强震停止前不能到外面去。

  8)地震时躲在课桌、平台下相对安全。

  9)要跟着老师走,因为老师更熟悉学校环境,跟着老师走更安全。

  10)不捂口鼻是不对的,这样我们会吸入很多灰尘,对身体不好。

  11)渴了就喝水,不然身体会不舒服。

  12)不管是地震还是火灾,我们都不能坐电梯。停电了怎么办?

  3.地震预防者:地震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这样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地震的各种紧急情况。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我们应该在地震应急包里放些什么。你可以和孩子讨论选择什么,用它做什么。然后把它放在你小组的急救箱里。你选好了吗?把你们组的急救箱发给老师,然后回到座位上。让我们来看看急救箱里有什么。问题:我们需要水和饼干吗?手电筒能做什么?小哨子有什么用?手套有什么用?温暖的毯子可以让你保持温暖。帽子是用来保护头部不被扎伤的;手电筒可以照亮周围,看哪里危险,哪里安全。它也可以用作信号灯。困了可以吃食物;水是最重要的东西。被困时喝水可以维持生命。戴上防尘口罩,就不会吸入太多灰尘;紧急联系卡,被保存后,紧急联系卡可以帮助救援叔叔联系你的父母;吹口哨可以节省体力,让救援大叔更容易找到你;防滑手套可以保护你的手不受伤害,帮助你爬出危险;急救箱里准备好绷带、胶带、剪刀、棉签、消毒液、创可贴。总结:急救箱里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4.地震练习

  1)老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地震自救的方法,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现在,让我们进行一次地震演习。

  2)给孩子看准备好的自救场景。

  3)建议一些孩子跑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4)给孩子讲解运动的过程。

  当孩子们听到五声口哨声和音乐响起时,就意味着地震要来了。然后老师组织孩子找个好地方躲起来。当孩子们听到音乐停止了,就意味着地震停止了。这时,老师有条不紊地组织孩子们向空旷的地方移动。

  老师:当你听到五声口哨声和音乐声时,就意味着地震要来了。你应该在附近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可以蹲伏在桌子底下,床底下,柜子旁边,马桶旁边等。注意不要惊慌,大叫,跑来跑去,或者出来,直到音乐停止。当音乐停止了,就意味着地震停止了。你要来到老师的队列里,用东西蒙住头,准备往空旷移动。老师:孩子们,地震已经停止了。请到我的地方排队。现在要有条不紊的转移到有空安全的地方。途中沿墙弯腰护住头部,不要乱跑,不要掉队,不要慌张,跟着老师到安全的地方。)

  5.活动结束。

  活动反映: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实践练习,全班小朋友都知道,虽然目前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能,就可以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遇到危险不要慌张。他们应该学会冷静地处理自然灾害。孩子要从小培养互相帮助的情感友谊,建立一方有难,各方互相扶持的爱的巢屋。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4

  第一课时什么是地震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并了解地震有什么前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地震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吗?指名学生简单的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地震。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新授

  1知道地震的含义。

  (由于地壳不停地运动,会使岩石层弯曲,褶皱,断裂,这是就发生了地震。)

  第二课时了解地震有什么前兆。

  (1)动物表现反常

  大地震前的一两天或几个小时,动物常常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指名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老师的补充,列出以下几点:

  a冬眠期间的蛇、青蛙等突然出洞。b白天,猫头鹰、黄鼠狼会频繁活动。

  c老鼠见人不逃跑,反而向高处爬。d穴居动物成群搬迁。

  e牛、马、骡子不听主任使唤。f猪羊不进圈,家养的动物乱跑、乱叫、乱咬。

  g鸡、鸭、鹅等家禽惊飞、撞笼、不进窝。h鱼儿在水面翻腾跳跃。

  (2)地水有变化

  水温变化:井水或泉水的温度突然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井水温度升高,有的泉水温度降低。

  水位变化:干旱的季节或冬季,地下水位突然升高;夏季或雨水连降的季节,地下水位突然下降;水变色变味。

  3出现地光和地声

  给学生讲解地光的形态和颜色以及地光地声书香的时间。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地震,并且知道了在发声地震前有什么前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细心地观察,做好积极的防范工作。

  第三课时做好防地震工作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防地震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震以及地震有什么前兆,接下来我们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极地做好防地震工作。

  2学生读题

  二、新授

  1家庭防地震工作很重要,不能疏忽。

  2说说该如何做好家庭防震工作。

  (学生自由说说)

  3根据学生回答,列出以下几点:

  (1)家庭要做好分工,明确地震时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并约定震后到什么地方集合,以及万一失散后怎样联系。

  (2)消除室内一切易燃易爆物品。

  (3)室内不要高空悬吊、摆放物品。

  (4)要把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摆放位置。

  (5)玻璃窗上要贴防碎胶条。

  (6)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

  (7)准备最需要的食品和水。

  (8)准备应急药品,如感冒药、黄连素、消炎药、创可贴等。

  (9)准备解救工具,如斧子、小钢锯、铁锹等,并放在显眼容易拿的地方。

  (10)每个人要准备一个"防震包"。包内装有必需的生活用品(如手电、小刀、带有包装的食品、水、急救药品等)。"防震包"要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可的学习,同学们大致了解了如何做好家庭防地震工作,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不麻痹大意,积极做好准备。

  第四课时遇到地震怎么办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各种场地遇到地震该怎么办,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地震,地震有什么前兆,还知道了如何做好家庭防地震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各种场地遇到地震该怎么办。

  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新授

  1在学校遇到地震该怎么办?

  请学生讨论后说说。

  教师小结,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就近躲藏,(如课桌下、承重墙角墙根下、厕所承重墙角等)。闭眼趴下。等主震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跑出教室找一处空旷地。切记住:不要急忙跑回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

  2在家中遇到地震怎么办?

  要迅速判断是大震还是小震,小震不必跑出去。大震的话,里房门近或楼层较低,而界室外开阔可以迅速跑出去。如在室内可马上贴床沿或早结实的家具底下趴下。或者躲到承重墙角下。

  3在影剧院遇到地震怎么办?

  有人指挥要听从,不可擅自行动。没人指挥也不能乱跑,以免你推我踩,造成伤亡。赶快钻到排椅下面,闭眼趴下。

  4在商场里遇到地震怎么办?

  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随人流乱挤乱跑,避开商品的陈列柜架,向没有物品和人少的通道跑。如通道被堵住,就在有柱子的地方或有坚实的大商品附近抱头蹲下。

  5在电汽车遇到地震怎么办?

  呼喊司机停车。提醒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下落物少、倒塌物少的地方。并停在路基结实平坦的地方,汽车未停稳不能跳窗。车停后下车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

  6在室外遇到地震怎么办?

  立刻向树多的地方跑在山坡或悬崖下不能跟着滚动的石头跑。另外在繁华地区,在居民区,在高层建筑物附近都应注意选择正确的避险方法。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地震,都不能慌张。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在各个地点选择正确的应急措施,有效躲避灾难。

  第五课时地震后的自救自护

  目标: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是学生掌握地震后,如何自救自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说说遇到地震时我们该如何自护自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以下几点:

  (1)地震时,如果被倒塌的房屋埋在里面,不要慌,要静静地听外面的动静,一旦听掉到有人时,要马上想办法和外界联系,可以大声呼救,也可以敲击物体。

  (2)地震时,如果被倒塌的房屋埋在里面,外面又没有人时,一定要冷静,要积极行动,寻找出来的通道,要先把手脚挣脱出来,要清理身上的堆积物,然后用砖头、木棍等支持可能不塌的物体,扩大空间。这时,一定要用衣物捂住鼻、口,防止因灰尘呛闷而造成窒息。

  (3)如果被砸骨折,千万不可乱动。

  (4)救人时,要先弄清头部的位置,先使头部露出,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再将胸、腹部露出。

  (5)对脊椎损伤的人,要平抬平放。

  (6)对四肢骨折的人,要就地取材,制作临时夹板固定;抬起时要托好骨折处。

  (7)对流血的人,要先包扎,并尽快止血。

  (8)对暂时无力抢救的人,要保持空气流通尽可能适量给其送饮料、食品。

  切记住:救人时(在倒塌房屋里面的人),一定不能使用铁锹等工具,一定要用手扒。

  三、课堂小结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科学相关知识,包括地震的科学研究、地震监测等。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认识。

  3.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科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地震科学的发展与研究

  2.地震监测技术

  3.地震对科学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地震科普知识。

  2.实验观察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学习地震监测的原理。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播放一段介绍地震科学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

  (1)地震科学的发展与研究

  地震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地震科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地震监测技术

  地震监测技术包括地震仪、地震台网、卫星测震、地震探测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地震信息。

  (3)地震对科学的意义

  地震对科学的意义在于加深我们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我们对人类历史和地质历史的理解。

  3.实践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学习地震监测技术和原理,例如使用手摇电筒模拟地震仪的工作原理。

  4.互动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科学的发展和研究,学习了地震监测技术,了解了地震对科学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6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四、教学准备:

  flash课件、ppt图片、记分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

  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

  (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⑵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接着观看Flash课件: 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后),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

  同学们相互讨论,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看PPT课件)

  3.知识竞赛。

  PPT课件。

  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题分为判断题和问答题。同学举手,教师叫到的小组才能回答,抽到同学回答正确才能加分,齐答题不加分。希望同学注意答题的规则。

  六、全课总结

  地震的形成。地震灾害的预防。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七、作业:

  地震在汉中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概念、地震的原因、地震的分类和震级等。

  2.掌握识别地震预兆的方法,例如动物惊恐、地面裂缝等。

  3.学习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了解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1.地震的.概念和原因

  2.地震的分类和震级

  3.识别地震预兆

  4.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演示识别地震预兆的方法。

  3.实践教学法:模拟地震场景,让学生体验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是怎么回事呢?”

  2.讲授

  (1)地震的概念和原因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引起地球表面震动的现象。地震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另一种是外部因素的作用,例如人类活动、天气变化等。

  (2)地震的分类和震级

  地震按照地震波传播的方式可以分为地表地震、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震级可以分为微震、轻震、中震、强震和特大震等级。

  (3)识别地震预兆

  地震前会出现一些预兆,例如动物惊恐、地面裂缝等。学习和掌握这些预兆,可以提前预知地震的到来。

  (4)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地震时,应立即采取避震措施,例如躲到桌子下、躲到防震墙后等。

  3.实践

  模拟地震场景,让学生体验地震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识别地震预兆的方法,以及了解了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四、教学准备: ppt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观看地震图片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3.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接着观看Flash课件: 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后),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同学们相互讨论,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看PPT课件)

  4.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4.全课总结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安全

  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溺水和自救的常识。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自己能改变生活中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敢于直击生活中会发生溺水危险的图片,提高安全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学生意外溺水事故将进入高发期。近年全国学生溺水事件(搜集相关资料)

  (1) xxxx年4月26日下午4点50左右,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镇小学五(2班十一岁汪某在学校组织补课期间离校,和同班4名同学去车埠粮店后河边玩水,不幸落水身亡。

  (2)xxxx年4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多名男生各自在家吃过午饭后,来到距离学校不远的淠河寿县段河边玩耍。一名男生在洗脸时不慎落水,其他人见状纷纷下水施救, 4名学生手拉手救最先落水的男生,不幸5人均被急流冲走。

  师:听了这个报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人,应该珍爱生命。

  板书: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二、溺水自救。

  1.通过下面的安全教育图片,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及一些简单的溺水自救措施。

  2.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下水时能携带救生圈,以确保安全。 不冒然跳入或潜入水中,不在水中打闹,避免在水中时间过长。

  三、课堂小结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安全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溺水和自救的常识。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自己能改变生活中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敢于直击生活中会发生溺水危险的图片,提高安全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如何防溺水。

  1.经过有危险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做?

  经过河、湖、沟、渠、塘、井等处,要谨慎慢行,经过有警示标志的危险地段加倍小心。

  2.发现有人溺水,你会怎么做?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因大声呼救,不可下水营救。如岸边有急救器材,可抛给溺水者让他进行自救。

  三、课堂小结。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注意交通安全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2.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二、教学过程

  (一)展开联想,揭示活动主题

  1.课件出现:各种车辆的喧闹声,接着是紧急刹车的声音,然后是人们的尖叫声,屏幕由黑色逐渐变成鲜红色。

  2.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汽车的嗽叭声,还听到了刹车的声音。 生:我还听见了一个人的尖叫声,我看见了血流出来了。 生:我好像看到了一场车祸,人被压死在汽车下面。

  3.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车祸,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

  红灯亮了,车辆和行人就得停下来,绿灯亮了,人们就可以走了。 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红灯停,黄灯等,绿灯才能向前行。 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上可通行。

  4.展示收集情况,初步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作用

  师: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你们收集到了吗?

  三、课堂小结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2.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3.课堂小结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0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地震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

  2.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地震时的一些现象。

  3.知道有地震时不要慌张,树立自救意识。

  4.初步培养孩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准备工作:

  《地震来了怎么办》PPT

  活动流程:

  一、导入,让孩子看地震视频,引出活动主题。

  1.老师:老师今天带了一段视频。让我们看一看。

  老师:你知道我们刚才看的`那幅画怎么了吗?(地震)

  3.老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是地震?(教师引导孩子从房屋破坏、地面开裂、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描述。)

  老师总结:视频中,地面剧烈晃动,房屋纷纷倒塌。人们纷纷哭喊着。

  第二,引导孩子理解地震的意义。

  老师:你知道为什么叫地震吗?(因为地震是指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地面快速震动。)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老师总结:我们人类生活在地壳里。地壳不是静止的。他总是像个淘气的孩子一样动来动去。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壳在动?那是因为他行动缓慢。如果他移动太猛太用力,地壳上的岩层承受不了地震的冲击而断裂,那么就有地震了!

  第三,结合PPT图片,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

  1.老师:你经历过地震吗?你在哪里见过地震?

  老师总结:我们这里没发生过地震,其他地方发生过大地震。比如1976年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2008年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2010年玉树发生7.1级地震!2013年雅安发生7级地震。国外经常发生地震。生产

  2.老师:地震时是什么场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老师用图片讲述)地震后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让我们来看看!

  老师总结:地震会摧毁所有的房屋,地震也会造成山体滑坡;

  导致大桥中断;许多人被压死了;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很多孩子成了孤儿!

  第四,引导幼儿学习自救方法!

  老师: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活动反映: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实践练习,全班小朋友都知道,虽然目前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能,就可以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遇到危险不要慌张。他们应该学会冷静地处理自然灾害。孩子要从小培养互相帮助的情感友谊,建立一方有难,各方互相扶持的爱的巢屋。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从小树立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2.通过演练,让幼儿懂得地震来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地震灾害。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教师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传挂图,课件,地震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带领小朋友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来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小朋友的表情。

  2.师: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声音?(地震时的声音)

  3.小朋友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使幼儿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二)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1.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过程做观察记录。

  2.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做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从幼儿的撤离路线和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3.提问:我们在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4.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使幼儿知道图中标记路径为安全的并且为最近路径。)

  5.组织幼儿进行演习,演练室内紧急避震和撤离。若在演练过程中出现幼儿拥挤,无秩序老师要及时纠正并组织再次演练,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三)教师小结。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性的活动,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2、形成学习、讲安全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和热爱生命的情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活动内容:

  一、谈话导入:最近的日本大地震以及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样,成为世界人民永远无法忘记的时刻,也是我们华夏儿女亘古无法抚平的伤疤。玉树县机古镇,伴随着大地剧烈的颤动,又有多少颗渴望生命的`心停止了跳动?而曾经那个依山傍水的人间天堂,无情的离开了热爱它的亲人们,狼狈的一幕幕纠结着亿万民众的心,隐隐作痛。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

  说一说地震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1、城市:建筑倒塌、地下管线断裂、燃气泄漏、水源污染、人员伤。

  2、山区: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

  3、海上:海啸、风暴潮等。

  三、了解地震前的征兆

  1、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震发生,多的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2、大气异常:震前,特别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的骤然变化等。

  3、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也越大。这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的警报。

  4、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群迁等。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

  5、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色。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状,也有的象电火花一样。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

  6、水位异常:震前,地下水的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时还会发生水质的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

  四、如何做好地震预防

  1、及时清理家中(如床下、桌下等)及楼道内的杂物,保持逃生通道的通畅。

  2、将家中易燃、易爆、易碎和有毒物品放到安全的地方。

  3、将放在高处大而重的物品拿下。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习,熟悉躲避地点和逃生路线。

  4、家中应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便于拿到的地方。包内应有手电、食品、矿泉水、应急药品、简单工具等。

  5、如已收到权威部门发出的地震警告,应立即关掉家中的液化气和电源总阀。

  五、学会自护看地震常识,进行总结。

  1、室内:应躲在室内结构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床下、桌子下、墙角、厕所、贮藏室等。用手护住头,并远离窗户,避免玻璃被震碎划伤人。

  2、室外:应选择开阔的安全地带蹲下或趴下。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地带。注意不要在立交桥、过街桥上停留。

  3、山区: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六、学会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1、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只有12秒左右的时间。造成不要惊慌失措,应迅速寻找安全地方躲避,不要贪恋财物。

  2、如被压在倒塌物下,不要随意搬动周围物品,防止引起更大的塌方。

  3、不要长时间大声喊叫,保存体力,当附近有人通过时,立刻呼喊或有节奏地敲击物体发出声音,向外界求救。

  4、不要轻易跳楼,尤其是高层建筑。自救逃生或等待救援还有生存的希望,贸然跳楼会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

  七、教师总结同学们,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安全,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家庭为社会节约了宝贵的财富,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学生在地震的状况下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遇学生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作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学生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地震时快速正确寻找防震地点。【教学难点】:学会地震时快速正确寻找防震地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观看录象或图片,让学生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防地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视频资料提问:“如果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了解防震减灾的一些基本常识。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学生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附件材料】《防地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引学生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学生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学生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学生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组织学生“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学生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学生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5、课堂归纳总结

  如何创设情景防震演练创设地震的突然发生的情景,模拟防震。学校中的防震要求

  (1)地震时听从老师的指挥,不慌不乱

  (2)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楼房内的学生可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乱跑跳楼。

  (3)地震时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4)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沉着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教师根据生活实际给予指导。

  (5)小结概括:学校中地震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寻找有利的防震地点。听从指挥:疏散,避震要寻找最有利的地点课桌下、开阔处。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带来的后果,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2、让幼儿知道地震中的自救基本常识。

  3、在情景演练中,幼儿将自救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地震的资料图片。

  2、书包、桌子、盆子、毛巾、水、等物品。

  3、动画课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地震。

  1、让幼儿观看地震的动画,让幼儿直观的观看地震时的情景。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幼儿观看相关地震的动画)

  教师: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地震)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2、请幼儿看看有关地震引发的灾害图片(房屋倒塌、破坏财物、山体滑坡、人员伤亡)

  二、引导幼儿知道一些有关地震的自救知识。

  1、教师:原来地震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伤害,那如果地震突然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我们自己呢?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讨论后请幼儿观看室内自救动画。

  小结:地震来时如果我们在家里,我们要及时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好如:桌子底下、床底下、家里的卫生间,待地震停后要及时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去。跑的时候要用身边的物品或手保护好头。

  三、组织幼儿地震演习。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在地震中自救的'方法,那么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当听到警报响时,你们就赶快想办法躲到安全的地方。

  2、给幼儿展示已准备好的自救场景。

  3、提示幼儿奔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4、给幼儿讲解演习的流程。

  当幼儿听到音乐响起的时候是说明地震来了,教师这时组织幼儿找好躲避的地方。当幼儿听到音乐已经停时说明地震已经停了,这时教师组织幼儿有序的往空旷的地方转移。

  四、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自救知识,当地震来时不用怕!我们只有多学习和演练自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小朋友们,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次的活动幼儿对地震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了,也学会了一些自救的方法,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孩子们对这活动也很感兴趣,但个别幼儿比较兴奋,比较贪玩,没按照自救方法去演练,所以以后再这方面有待加强。。

  加载中,请稍候......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四、教学准备:

  flash课件、ppt图片、记分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1)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

  (2)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3)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4)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5)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6)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7)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六、作业:

  地震在汉中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地震教案01-04

【精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10-21

安全教育教案09-30

安全教育教案范文06-15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03-23

饮食安全教育教案03-26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05-22

初中安全教育教案05-30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07-30

安全教育日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