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

时间:2024-09-04 08:20: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欢迎阅读与收藏。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1

  教学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内容浅显,语言清新生动,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歌词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四周环境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尽情快乐的春景图。伴随着欢快优美的旋律,唱一唱,读一读,能让孩子尽情享受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使人欢笑,让人陶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得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注重的是情感体验、感悟。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搭建体验、感悟的平台。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学会“做、排”2个生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采,董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做、排”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精彩,懂得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设计理念:

  1、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主要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究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有所发现、自主探究,教师必须首先善于发现、勤于探究,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点拨,且要点在关键之处,拨在朦胧中,帮助学生捕捉住语言文字传达出的多种信息,以引领学生或“登堂入室”或“曲径通幽”……从而真正走进文本。

  2、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优雅动听的音乐中,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

  3、“读”领风骚,引导学生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通过“读”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激发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仍然和那群北京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北海公园去泛舟。(板书课题,读题)

  二、读中感悟

  1、看图,听教师在音乐伴随下范读,说说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愉快?

  2、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第一节。

  学生谈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时,指导学生读出美感,通过看图,理解词语“倒映、四周环绕”。

  1、2行歌词与3、4行歌词对比着读:

  小船开始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是怎样的状态?

  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推开波浪”和“轻轻飘荡”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我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陶醉其中了。

  指导学生读第一节,读出美感,读出愉快、赞美之情。

  (2)第二节。

  学生谈到“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引导学生理解:

  “红领巾”指什么?

  (“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呢?

  (少先队员心向着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受?

  (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很温暖。)

  指导学生读出幸福、温暖的感受。

  学生谈到“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时,引导学生体会:鱼儿真的在望着少先队员们,听他们唱歌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歌唱,而是他们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觉得连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并引导学生读出心中的快乐之情。

  指导学生读第一节,读出快乐、自豪之情。

  (3)第三节。

  学生会谈到“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联系平时的学习生活,体会词语“尽情欢乐”。

  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们不可能这样“尽情欢乐”?

  “我们”在尽情欢乐时,想到了什么?

  少先队员们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祖国为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

  既然知道了,为什么还明知故问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出他们的感激之情)

  指导学生读第三节,读出感激之情。

  3、小组合作学习

  (1)分节朗读课文,想一想,“红领巾”为什么感到幸福、欢乐?

  (2)你们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红领巾”欢乐的心情吗?

  4、小组展示活动。

  (1)回答思考的问题。

  (2)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评比标准: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三、学唱歌曲,背诵课文

  1、跟着乐曲,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引导背诵课文

  (1)教师提示关键词背诵。

  (2)看图背诵。

  (3)随歌曲背诵。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做、排

  2、学生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们,想想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写完后,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五、课后拓展

  假日时,和家人一起去公园划划船,唱唱这首歌,回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我们荡起双桨

  尽情欢乐幸福地生活

  感激祖国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2

  Ⅰ、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Ⅱ、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芦花荡》教案09-17

最新双11促销活动方案10-30

《掷双色片》教案03-10

大家一起玩教案02-02

一起去郊游教案11-25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教案12-16

中秋国庆双节宣传标语优秀09-03

小班音乐教案最新11-10

最新小学美术教案08-03

伞的分类教案最新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