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散步》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步》教案及反思1
一、教案设计
学生分析:
此次集体教学活动在选材上选用了小班幼儿所喜欢的小蛇故事来展开,而且图画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培养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
分析:小班的孩子都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选择《小蛇漫步》这个故事,是想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活动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一些角色对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故事内容。
目标设计:
1、会仔细观察小蛇的不同表情,说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蛇高兴帮助别人的情感。
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3、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
4、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四、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二、课堂实录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幼:是小蛇来了。
2、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开心)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幼:小蛇要出去玩了、小蛇喜欢太阳公公。。。。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放大观察眼睛怎么了?嘴巴怎么样了?我们来学一学)
幼:小蛇的眼睛张的大大地、小蛇在想怎么爬过去。。。。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幼:小蛇不知道要怎么爬过去了、小蛇觉得自己爬不过去。。。。
3、教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搭小桥、划船、游泳、用绳子爬)
幼:叫别人来帮忙、游泳过去。。。。
4、师: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用小手往前一伸)。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观察小蛇的表情——眼睛笑眯眯、嘴巴弯弯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幼:小蛇对小蚂蚁笑了。。。。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幼:小蛇说可以的。。。。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幼:小蛇对小动物们都笑了。。。。
四、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1、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幼:小白兔。
2、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幼:小蛇愿意帮助小白兔的、小蛇帮助了很多小动物。。。。
3、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表情:舌头伸出来了,眼睛往上看,学一学)
幼:小蛇很累、舌头都吐出来了。。。。
4、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幼:它觉得帮助小白兔很开心。。。。
5、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6、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幼:因为小蛇喜欢帮助别人。。。。
7、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资源设计:故事ppt、音乐。
附故事:小蛇散步
下了好几天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小蛇也出来散步了。小蛇往前爬着爬着,看见一个大水坑,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就可以过去了。正在这时,它听见一个声音:“等一等,等一等”原来是小蚂蚁啊,小蚂蚁说:“小蛇,小蛇,我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说:“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开心”。
这时又有许多小动物来了,他们也问小蛇:“小蛇,小蛇,我们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回答:“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高兴”。
后来大灰狼小白兔、大狮子都踩着小蛇的身体到了对岸,虽然把小蛇累趴下了,但它还是很高兴,因为它帮助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
三、点评:
教学活动的'目标分别是“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和“感受小蛇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在目标的制定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借助小蛇开心的表情让孩子来理解帮助别人是件开心的事情始终贯穿与活动中。并且层层推进的环节让教学活动清晰、明了,环节中时刻会让幼儿仔细看、学一学小蛇的不同表情,让孩子的兴趣很高,可以说是动静结合。因此环节和目标的配合度很高。
活动中的提问都言简意赅,使小班孩子便于理解和回答,而且提问中始终要孩子“你要仔细看哦”又或者是“让我们来学一学吧”,就很好的体现了目标一中的“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而且不断的提问幼儿“小蚂蚁怎么对小蛇说的?”、“小蛇又是怎么回答的?”就为孩子了学说角色对话的机会。
四、自我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孩子们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环节也是一步步很清晰的展开。但在活动的课件准备上我觉得可以让小蛇的表情更清晰,便于幼儿观察和模仿,然后在完整讲故事时引导幼儿将学说的角色对话,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和老师一起来讲述,这样师生间的互动会更加明显,整个活动气氛也会更好。
《散步》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2、能根据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指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3、体会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自制的标志若干、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中的图卡
2、活动前请警察叔叔讲述过安全保护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引起幼儿兴趣。
并请幼儿猜猜表示什么意思。(兔子、往右走、楼梯、桥、小心斜坡、小心坑洞、老鼠的家、船、海、好朋友)
二、根据标志讲述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老师来把这些标志都编到一个故事里去,好不好?
三、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标志并让幼儿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标志,上次老师带小朋友到社区、马路上也找到了一些标志,让我们来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标志表述什么意思,在哪里出现的?(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这些符号会在哪里出现?表示什么意思?)
四、出示一张标志,请幼儿联想一个故事情境。
五、准备数套标志。
将幼儿分成四组,由各组幼儿自行讨论想象,请各组幼儿将所编的故事,上台与同伴一起分享所编的故事。
1、当心火灾、火警电话、警止吸烟
2、报警电话、当心车辆、人行横道
3、禁止触摸、当心触电、医疗急救电话
4、注意信号灯、保持安静、图书室
鼓励每位幼儿,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活动反思:
把绘本做成动画后,我设定这堂课的活动目标是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标志的关注,而后是通过新学的标志创编故事。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了很多的不足。老师们也给了我一些建议。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基本是可以的,就是感觉故事里的标志太过卡通化,而这些标志大多是安全标准,这样给孩子一种错觉这是好笑的,不遵守这些标志也不严重。课前没考虑到这一点,动画太过卡通,只考虑到趣味性,没考虑到安全性和教育意义。
再者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有些环节没有精彩的发挥出来,比如,在创编故事中,我还没有激发出幼儿的积极性和思维。整个教学过程太过的平淡,没有让幼儿动起来。
我认为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我的动画和录像,可是由于准备的不充分。课件还不是很精细。课后我会再进行一系列的修改,把它变为一节优质的电教课。
《散步》教案及反思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仔细品味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
学习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设想
对于亲情,学生都能体会,但很少有人能从点滴的生活细节、最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和深沉,应结合本文以小见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平凡的生活细节去体会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并学会回报。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情景,也许是在海滨栈道,也许是在林荫小路,也许是趁周末闲暇,也许是在华灯初上之时。(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是很平常的生活场景,所以我们都习以为常,然而就是在这些点滴的生活细节,蕴涵着最为真挚温馨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散步》中那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检查并齐读。
2、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多媒体出示):
⑴一家人在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⑵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4、讨论交流思考题:
要点:
⑴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依从母亲,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则疼爱孙子,改变主意,最终决定走小路,三代人互相体谅。
⑵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浓浓的亲情)
三、研读赏析
只是一次短暂的散步,只是一次小小的分歧,字里行间却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为什么呢?这一切都源于作者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和含蓄凝练的文笔。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文章的字字句句。
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情景和语句,仔细品读并简要评析。
步骤:
1、自己品读(初读,感知内容;再读,揣摩关键词语,体会感情;充满感情,再次朗读体会)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例句及要点:
⑴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体现出母子几十年间一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⑵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孩子的'语言,充满生活情趣,写出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更体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⑶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此处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依从儿子,会怎么样?)
体现出“我”的以身作则,尊老敬老。
⑷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母亲疼爱孙子,宁愿自己克服困难,体现出爱幼的美德。
⑸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自然美与人情美和谐地融为一体。
⑹结尾一句。
“我”作为中年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重大使命,是连接两代人的桥梁,肩负着生活的重担,表现出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课堂练笔
散步,只是很平常的一个细节,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但作者却能从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掘出亲情之温馨、人情之美好,那么:
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让你感受到亲人对你的关爱?
2、你有没有主动对关爱你的人做过什么,让他们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
写出你感受到的家庭温馨。
五、小结及作业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缺少细心的发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去体会父母、他人对你的关爱,并且学会回报关爱你的每一个人。
作业:
1、用你的生花妙笔记录下你感受到关爱时的情景。
2、学会珍惜和回报身边每一点每一滴的关爱。
《散步》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提供的细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3)学看大图书,萌发阅读图画书的兴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大胆讲述观察的结果
难点:联系前后书页的因果关系,了解故事发展的原因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画书一本、自制图画书19本,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猜测故事的情节。(8分钟)
1、出示图书的封面:“今天胡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叫《母鸡萝丝去散步》,你在这本书的封面里看到了什么?”
2、“那你来猜猜这个故事可能讲什么呢?”(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猜测)
二、认真观察图片的细节,并尝试根据观察来猜测故事的情节发展。(15分钟)
1、第一次尝试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的发展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二页:“母鸡萝丝走出家门出来散步了,一只饿得发慌的狐狸正悄悄地跟在它的背后。萝丝走过院子,你在这幅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2)“母鸡萝丝会被吃掉了吗?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请来猜一猜,说一说。”(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
3)小结:“原来画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如果你看仔细了画面还能讲出这么好听、有趣的故事。”
2、出示池塘、干草堆、磨房、篱笆和蜂箱的图片(PPT)分组猜测
1)“萝丝散步还绕过了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房、穿过了篱笆、钻过蜂箱,在这些地方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先挑一幅画面仔细观察一下,再来猜测故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幼儿自由交流
3)教师每幅图片选择个别幼儿讲述。
三、师生完整阅读,感受作品的幽默和风趣。(7分钟)
1、师生一起看图书,完整地讲故事(可以请个别幼儿讲述)
2、“关于这个故事、这本书,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延伸活动
1、在区角中投放自制小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
2、提供图书的扉页,请自制一本小连环画,配上自编故事;
3、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我让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通过想象来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幼儿体会故事的诙谐幽默。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他们不能很好地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述,有时能用他们特有的肢体语言来讲述对故事的理解。最后的排列母鸡散步经过的路线图,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再现故事的诙谐幽默。从幼儿的排列来看,他们都已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对于他们能看着画面来完整地讲述故事,还需让幼儿多练习讲述,才能达到要求。
《散步》教案及反思5
活动目标:
1、感受线条的变化产生的美感,体验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经验准备:
结合季节开展此活动,带幼儿到户外去春游,了解春天的特征。
物质准备:
一副春天的公园图,纸,笔等。配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激发兴趣老师:春天来到了,公园里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原有经验)
2、创意示范,感受怍品美(重点环节)老师边讲述边范画:(配乐)小线条也要到公园里去散步,它走啊走,看到了小树叶,它高兴地转了个圈,跳了个舞;他看到小花朵、小河、小草……小线条真高兴啊。(给幼儿以美的艺术享受)提问:小线条看到了什么?他们都藏在了画的哪里?为什么?。(引导幼儿将实物与线条组成的图案相联系,充分发挥想象)提问:想—想小线条在公园里还看到了什么?
3、幼儿作画,大胆表现(难点环节)老师给予适时、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延伸:
作品分享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创意。
活动反思:
1、教具由繁化简,整合有序。
一开始的教具做成了一本书,要一个变化就翻一页,对于孩子来说想要借鉴前一段的内容,早已经翻阅过去,同时单纯的进行示范,让孩子等待的时间就变的长了些。所以经过修改把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进行留用拉长,把一开始孩子想到的不同线条留在图片上,让它成为示范的一部分,使得每一个孩子说出的线条都可以使用,给了孩子一定的暗示作用,更让画面更加丰富。
2、语言由粗到细,指向目标。
教师的指导语从一研中的无序慢慢改为一环扣一环的提问,教师提问的不断完善,使得活动中孩子思维更有指向性,也更能表现活动的目标。
3、加入绘本元素,易于理解。
由一开始的单纯欣赏线条,到后来的加入剪辑过的`绘本,直观的观看线条的变化,孩子的感受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他的表述有了一定的支撑,就更容易去理解抽象的各种线条是可以表述成各种美丽的景色的。
【《散步》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散步》教案02-01
《散步》教案07-04
散步莫怀戚教案02-18
《母鸡萝丝去散步》教案15篇11-14
小班教案与反思06-01
虾教案及反思04-26
赵州桥教案及反思06-10
大班教案及反思05-27
邮局教案及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