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

时间:2024-12-15 08:21:47 教案 我要投稿

夜书所见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书所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夜书所见教案2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

  出示全诗)

  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滘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夜书所见教案】相关文章:

《舟夜书所见》教案11-25

《阁夜》优秀教案07-01

旷课夜不归的检讨书11-21

平安夜策划书04-12

大学生个人夜不归宿反省检讨书01-22

不过平安夜圣诞节倡议书(通用5篇)12-26

平安夜活动方案(优)08-10

平安夜活动方案优秀09-28

平安夜活动方案通用02-03

平安夜问候语25句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