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狼教案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教案 篇1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你见过原野上纵横驰骋的狼吗?你听过山谷中凄厉的狼嚎吗?一只狼是孤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吧!
二、理解词语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在文中指一边跑,一边叫。表现速度快,气势大。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畏,害怕。
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不与狼相争。
默契:没有明白说出谁做什么,但彼此却有一致的配合和行动。
至高无上:最高的,没有比它权力更高的了。
俯首帖耳:一切听从别人的命令,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三、理解结构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总写狼友良好的群居生活习性。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写狼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团结,力量十分强大。
第三段(第4至11自然段):写头狼的产生、权力、责任。
第四段(第12自然段):总结全文,狼正是依靠这种集体力量生存下来的。
一、讲解第一段。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狼的外形、动作等。比较它们和师、虎、豹等森林猛兽不同,的地方。
二、讲解第二段
1、品读感悟一只狼的攻击力量是有限的,而一群呼啸而过,能使凶猛的`老虎、棕熊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这句话通过“呼啸而过”,“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将狼群的强大描写的淋漓尽致,也表现出团队力量的强大。
三、讲解第三段
(1)头狼在狼群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可以惩罚、攻击、教训别的狼。
这句话表明了狼群世界的等级制度。
(2)狼群常常围住头狼,热烈的嗅它、舔它,还轻轻的从下侧咬它的脖子。
这句话写出别的狼队头狼的臣服,也表现了狼是善于交流的动物。
四、讲解第四段,品读感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狼还是依靠狼群的集体力量顽固的生存下来。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写狼是通过自己的团结生存下去的,突出本文的中心,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人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变得更强大。
板书设计:
狼群的群居生活
狼群
头狼在狼群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懂得人也是一样,要勇敢,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要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
狼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鹿和狼
1、谁能说说你对狼的认识?你对鹿的了解呢?(鹿:温柔善良,让人喜欢。狼:凶恶狡猾,让人憎恨,如《会摇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题目后你想说些什么?
温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凶恶的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读书)
二、学生读课文。
1、自己将全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你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三、课文中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部分,边读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
四、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部分。
1、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目的是为了保护鹿,让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经过25年的猎捕,鹿没有了天敌。
3、鹿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无数只,还有一些饥饿而死。
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择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不同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进行一次辩论赛。
正方
罗斯福是对的,他杀狼是为了保护鹿。
反方
罗斯福是错的,他违犯自然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
六、总结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狼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并介绍作品、作者。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狐、鬼的故事。真有这样的事吗?不是。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例如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美女了,然后去害人。这简直是荒诞之极。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要给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字、号、籍贯、生卒年,在题注里有介绍,这里只作简要的补充。他年轻时就有文名,但屡次考试都落第,到71岁才成为贡生。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当塾师,生活很清苦。柳斋》这本书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
二、学生试读。
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三、疏通文义。
(一)以教师边读边讲的方式进行,读到该讲的地方就停下来讲;但也不光是教师讲,还要 让学生讲。哪些地方该讲呢?
(l)不常用的字,虽有注释,但可能学生印象不深;
(2)表述习惯跟现代不同的地方;
(3)可以用口语作生动表述的地方。
以下是讲述要点:
1、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2、缀,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
现在也说报之以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4、骨已尽矣,也可以说成骨已尽,跟下文接得上。为什么要加个矣字?(情急,无计可想。)
5、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6、 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7 、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
8 、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9 、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大口吞咽,叫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11、隧入,从隧道入。今语空运(由空中运输),也是这种用法。
12、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可让学生做比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13、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
(二)边串讲边归纳内容,熟读成诵。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其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飞层写人,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板书: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遇狼
惧狼 投以骨 复投之 骨已尽 并驱如故大窘 恐
御狼 顾 奔 倚 弛 持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杀狼 少时 久之(狼)
暴起 劈 毙
转视(一狼) 断 毙
议狼
四、朗读背诵。
五、作业 布置:
同步翻译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一、导入 :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正课:
1、朗诵课文。
2、理内容、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怎样概括?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2)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3、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一屠晚归写出了人物、时间。又如一屠晚归表现了特定的时间,表现了屠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同学们发言。如: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4、问题探讨:
(1)由此我们可知狼的本性是怎样的?
贪婪凶恶:
狡诈阴险:
(2)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描写手法)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由此可见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4)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小结: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余下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建议作业 :
练习: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同学们自找内容,就某一部分说描叙文。
5.教师点拨:为了展开铺叙,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展开想象。
①设置环境 ②添加动静 ③加上声色 ④安排远近 ⑤配上衬景 ⑥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6.同学们思考、准备,有表情地说描述文。
【狼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表演游戏小羊和狼教案07-12
有关狼教案范文汇编10篇04-04
关于狼教案范文汇总八篇04-08
灰太狼的皇冠中班数学教案01-09
关于狼的说明文11-21
狼种读后感06-16
《笨狼的故事》读后感04-29
《狼王梦》读后感09-14
狼王梦的读后感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