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22-07-20 18:08:02 教学大纲 我要投稿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1

  开课单位(系、教研室、实验室):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学 分:2 总学时:32H

  课程编号:11277

  课程类别:选修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负责人:许晋明

  基本面向:全院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增强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克服和外国朋友交流的恐惧,特别是提高日常生活中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视欣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对影视作品作出一般性评论的技巧,并从口头和书面两方面提高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一般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记住影片中使用的经典表达,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它可帮助学生提高其听力、说的能力,同时也可帮助扩大其词汇量,增强语感,下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英语精读、泛读课程的学习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口头和书面)。

  第一部分 美剧欣赏

  (一)美剧常识介绍

  1. 介绍美剧小常识如:季(Season),新剧的第一集(Pilot),每一季的集数,收视率,剧集时长等

  2. 介绍什么是美剧,哪儿能找到美剧(国内),下载美剧的格式美剧有哪些类型如Soap Opera(肥皂剧),Sitcom--Situation Comedy(情景喜剧),Drama(情节系列剧)等

  (二)重点美剧(推荐):《伪装者》,《24小时反恐》《成长的烦恼》等

  第二部分 电影欣赏

  (一)美剧常识

  (二)重点电影(推荐):《乱世佳人》,《阿甘正传》,《勇敢的心》,《珍珠港》,《魂断蓝桥》,《宾虚》,《摩登时代》,《剪刀手爱德华》,《克莱默夫妇》《罗马假日》,《战争之王》《肖申克的救赎》等,教案《《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深广度

  教学重点:影视的艺术特性;影视艺术的欣赏评价以及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教学难点:;影视的画面、声音、表演欣赏。

  此外由于课时十分有限,在仅有的三十二个学时内,怎样平衡理论讲授与鉴赏实践成了难中之难。

  六、学时分配

  章 次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随堂测试

  美剧欣赏

  电影欣赏

  14h

  16h

  2h

  合 计

  32h

  七、教学建议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全班授课形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分组,观看短片,讨论,练习听力和口语,理解文章大意

  八、参考资料

  (一)教材

  徐彬,郭红梅编著,《英语影视欣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

  (二)参考书

  王永峰著,《电影英语学习笔记》,电子出版社,20xx年

  钟友循,何宇宏著,《影视与影视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林少雄著,《影视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

  邹爱民,陈艳,梁爱民编著,《英美文化透视》,中国戏剧出版社,20xx年

  王恩铭著,《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

  读了《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成长过程是无法代替的,发展必须主动。我们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机会空间、条件和机会,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我认为应抓好16个字,即:“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因为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研读《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我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

  鉴于此,应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权紧紧围绕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着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应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在于运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我认为在抓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给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3

  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发展,插画也摆脱了固有的传统载体,插画从过去狭义的书籍插画变为广义的具备商品特征的商业插画,并逐渐呈现风格多元化的发展。插画与设计逐渐融合,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融合体现在视觉传达、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的各个领域。商业插画的运用越来与广泛,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商业插画的专业课程。而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课程,它具有较强实践性与革新性。同时在高校插画教学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许多问题。

  商业插画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他依附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装饰图案等相关课程,可为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宣传册等设计类课程提供前期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在高校中被列为低年级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目前,高校在商业插画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课程制定的针对性有待提升

  传统意义上的插画主要指对书籍文字的配图。随着市场的发展,插画的概念也越来越广泛。商业插画包含内容较多,包括书籍类插画、文艺作品类插画、影视插画、广告插画,甚至包括企业吉祥物的设计。教学中,受实际授课数的制约,在课程制定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课程重点不够突出,或在教学中结构不够清晰等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具有一定的孤立性

  商业插画作为低年级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具有良好的依托与反馈的延展。如果缺少前期的辅助课程,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无法快速定位课程。 同时,缺少后续延展课程,则学生可能会很快遗忘,从而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以及教材的延迟性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风格类型的插画如雨后春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一般具有单一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新知识掌握与消化能力的提高。教学设备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去更新教学设备,就会造成教学的落后。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与改进。

  1. 明确教学目标。商业插画是视觉传达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注重学生的创意表达与图形表现能力,是专业课程之间的重要纽带。商业插画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造型基础的设计类专业学生,插画教学不同于传统绘画教学,它既有传统绘画技法,又具备计算机绘图技法,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形化表达能力与对象的创意表现。教学中应当把图形表现,创意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中,要转变思维,明确教学的目标。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会教学带来切实可行的指导。

  2. 提高课程的针对性。课程的针对性,主要是指教学方法的针对性。由于商业插画的种类多样性与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造成针对性的模糊。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明确商业插画所包含的种类,并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符合市场要求的特定分类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特长个别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清晰教学单元结构,充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另外也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时数。适当的授课时数是教学充分展开的前提。

  现如今各种教学方法理论始终在强调教学的互动性。然而这种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被理解为教师单一的与学生互动。其实这种互动也应该是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市场的互动;学生与市场的互动。教师之间互相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彼此适当调整。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整体的系统性;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做到教师配合市场,市场引领教学,学生适应市场。

  3.强调技法性的同时,更注重插画的创意表现。传统绘画技法与计算机绘图技法是绘制插画的基本前提。在课程设置中,应当对基本绘制技法进行训练。同时也不能仅停留在基本技法的掌握与作品临摹中,商业插画是新兴的传达类专业,它重点应该是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以全新的、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去诠释商品。随着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不断加强,插画设计值仅有高超的绘制技巧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独特的创新能力、独特的符号化语言才能在当今市场中保持设计的活力。插画的创作往往是从文案的接受开始,优秀的图形诠释能力,是创意思维形成的关键。在教学中,应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于文字与图形的互换能力。图形既要对文字进行补充,同时又不完全依附于文字。优秀的插画应当是在文字提供必要的补充的同时,又能为阅读者带来新的附加价值与想象空间。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下面我们来看看社交礼仪的教学大纲,了解基本教学内容吧。

  绪 论 现代礼仪概论

  本章节从广义范围讲解礼仪的定义和作用以及礼仪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代社交礼仪概论

  了解礼仪

  第一章 个人形象管理(仪容篇)

  本章节主要从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出发。从了解皮肤、脸型、清洁皮肤以及皮肤护理和妆容等几个方面,了解个人仪容形象的重要性,本章节需要实操练习。

  规范化仪容

  清洁皮肤、化妆步骤

  认识自己,塑造职业化形象(仪容)

  实际操作

  第二章 个人形象管理(仪表篇)

  本章节主要从搭配禁忌出发,了解男士、女士服饰搭配原则。

  男士服饰搭配及禁忌

  男士服饰搭配、领带系法

  女士服饰搭配及禁忌

  女士服饰搭配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第三章 个人形象管理(仪态篇)

  本章节主要介绍优雅仪态——站姿、坐姿、走姿以及表情的运用,通过学习与掌握相关的技巧,在今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优雅的姿态

  男、女士站姿;男、女士坐姿; 致意(鞠躬)礼;走姿;

  表情语言的运用

  第四章 社会交往与沟通礼仪

  本章节主要介绍见面礼、介绍礼、名片、电话、座次礼仪等社会交往需要了解的日常行为礼仪,从各个方面规范自我的行为。

  社会交往沟通礼仪

  介绍、握手、名片、电话等日常沟通礼仪

  位次礼仪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左右位次是颇为讲究的,本小节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位次适宜的场所及重要性。

  第五章 餐食礼仪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餐食礼仪文化及其禁忌。

  中餐礼仪

  中餐礼仪文化及禁忌

  西餐礼仪

  西餐礼仪文化及禁忌

  第六章 面试礼仪

  面试是求职的敲门砖,这块砖敲得好不好,关系到大家的职场未来。通过学习,将前五章的内容充分运用于职场求职面试中,收获成功。

  面试礼仪

  面试之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在面试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与沟通技巧。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5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

  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Linux/UNIX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一些主要应用。

  掌握多进程程序开发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操作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2、知识要求:

  本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C 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等专

  业基础课及其相关知识。

  3、能力要求: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多进程程序设计概念和方法;掌握Linux(或

  UNIX)平台的安装、环境变量的设置、开发工具的使用、进程的建立、控制、进

  程间的通信、以及网络等知识和编程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32 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教 学 内 容 章 目

  本课程学分:2

  学 时 分 配

  讲课 课堂讨论 小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Linux 基础知识

  第三章 文本编辑器vi

  第四章 shell

  第五章 Linux 程序设计概述

  第六章 文件操作

  第七章 进程控制

  第八章 进程间通信

  合 计 32 0 32

  2、具体要求:

  第1 章 概述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6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的大学生成长成才导读课程,它是衔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和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学习方法导读》课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导读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子课程,也是一门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程;其性质是在帮助大学生更好成长长才中扮演重要作用,辅助大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更好衔接社会、更好应用于实践,做到课程知识学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进课堂落到实处。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帮助中低年级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改进学习生活;系统化了解学习理论知识,知道大学生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清楚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大学学习过程与规律;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我们力图在向学生讲授学习的理论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进而优化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途径;从而达到帮助大学生在成才道路上掌握科学的学习理论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 掌握学习理论在学习型社会中时代意义

  (一)教学要求

  本章以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为主体来构建知识内容,是课程的开篇,起引领和导入的作用,它回答了掌握有关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基本问题,阐明了学习的古今中外、不同学科体系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内容、特征以及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内容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是整个课程的基础,掌握本章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其它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可以唤起学生学习后续学习方法理论知识的兴趣,让大学生明白学习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是搞好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实践的理论先导。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在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意识形态中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在不同学科中对学习理论的基本认识;学习型社会概念起始脉络、

  实质、特征;掌握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学习型社会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这些就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知识,也是要求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即学习在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意识形态中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在不同学科中对学习理论的基本认识。这是教学时需要重点突破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来源、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 学习型社会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中国古代学习的基本理论思想

  第四节 国外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五节 其它学科领域中的学习理论知识

  第六节 掌握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意义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过程、规律和学习的创新性理论

  (一)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大学生了解学习的基本过程,清楚学习规律的特点,知道学习规律的基本内容、掌握学习的创造性理论、清楚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在能力目标上获得创造性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培养大学生进取、创新精神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规律的基本过程;知识向素质、能力的转化及其条件;学习规律的内容和特点;学习的创造性理论;大学生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就是本章的教学的重点内容。

  学习规律的内容和特点和大学生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途径则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节 学习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学习规律的特点、作用及其具体内容

  第三节 学习的创造性理论

  第四节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机

  (一)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上,即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了解四种学习心理,清楚学习内外部动力因素,知道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了解古代人得学习价值观,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道德观,清楚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形态;在能力目标上要求学习掌握学习的内外部动力和学习动机的不同形态知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则是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动力、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内外部动力因素、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不同表现形态、四种学习心理即兴趣与大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大学生的学习,意志与大学生的学习,性格与大学生的学习。上述这些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内外部动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的帮助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则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节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二节 教育中学习的内外动力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

  第四章 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

  (一)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教学上,了解能力的实质、能力的分类,知道大学生的素质内容即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大学生的求实素质、大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知道大学生能力结构及其特点,明白知识的类型、知识的特点和功能,清楚大学生知识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握大学生知识建的基本原则以及克服大学生知识建构方面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能力目标上掌握大学生知识建构的基本原则以及克服大学生知识建构方面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知晓大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树立正确的学习能力观,端正大学生知识建构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大学生能力结构及其特点;大学生的四大素质内容;大学生知识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知识建的基本原则以及克服大学生知识建构方面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是本章教学的重要讲授内容。

  大学生能力结构和大学生知识建的基本原则以及克服大学生知识建构方面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就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内容。

  第一节 能力、知识的实质、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的素质内容和结构

  第三节 大学生能力结构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四节 大学生知识建构原则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特征和学习观念变革

  (一)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上,即在知识目标上大学生了解学习环境,了解大学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及其特点,认识大学学习环境中利弊条件,掌握学习者处理与学习环境关系的指导原则,清楚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变革;在能力目标上大学生把握处理好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关系的指导原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把握好处理与学习环境关系的指导原则。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大学生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及其特点;大学学习环境中利弊条件;学习者处理与学习环境关系的指导原则;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十大变革。上述这些具体内容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大学学习环境中利弊条件以及学习者处理与学习环境关系的指导原则两大内容则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内容,学生把握有很大难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学习环境、条件对学习的作用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其特征 学习者处理与学习环境的指导原则 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十大变革

  第六章 大学生宏观学习途径和方法综述

  (一)教学要求

  大学生宏观学习途径和方法综述,这一章的教学要求在知识目标上为让大学生了解学习方法及其特点,知道学习方法认识方面的误区,清楚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白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掌握宏观学习的普遍方法有基础学习法、概念学习法、重复学习法、质疑学习法、分解学习法、联想学习法、比较学习法、聚焦学习法、不耻下问学习法、交友讨论法、观察学习法、归纳总结法;在能力目标上大学生把握宏观学习的普遍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大学生知晓学习方法的误区,改进学习方法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方法及其特点、学习方法认识方面的误区、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宏观学习的普遍方法等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宏观学习的普遍方法及其之间联系与区别则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 学习的方法及其特点

  第二节 学习方法认识的误区

  第三节 把握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科学学习方法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的普遍方法

  第七章 大学生微观课堂学习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教学上,了解记忆的实质,清楚记忆的基本方法,清楚理解的概念及其基本步骤、方法,明白应用的实质即其基本方法,把握大学生在校常用的微观学习方法;在能力目标上掌握大学生在校微观学习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则是知晓记忆、理解、应用的正确涵义,掌握其基本步骤,从而树立正确的微观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记忆的实质、记忆的基本方法、理解的概念及其基本步骤、方法、应用的实质即其基本方法、大学生在校常用的微观学习方法等这些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

  大学生在校常用的微观学习方法及其之间联系与区别则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难点和要突破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理解、应用概念的实质

  第二节 记忆、理解、应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的微观途径

  第四节 大学生在校微观学习方法

  第八章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综述

  (一)教学要求

  本章以介绍西方国家大学生学习方法来构建知识内容,是课程的收官、结尾,起开拓学生眼界的作用,阐明了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学习的理论的内容、特征以及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内容的重要借鉴意义;重点介绍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大学中优秀的学习方法,来让大学生重点了解世界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本章的教学是整个课程的有力补充,掌握本章基本理论知识是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放眼全球学习方法,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能收兼容并蓄之功效。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西方国家学习方法概述;国外学习理论流派;哈佛、剑桥、斯坦福、牛津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简介等内容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国外学习理论流派和哈佛、剑桥、斯坦福、牛津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简介内容则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第一节 西方国家学习方法概述

  第二节 国外学习理论流派

  第三节 哈佛、剑桥、斯坦福、牛津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简介

  三、课程教学形式与安排

  “大学生学习方法导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在第二学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数为36学时。采用讲解重点、难点问题,分析重点理论,讲评作业等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并开展学生自主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科研。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

  教学参考书:

  学习论、学习学导论、现代大学学习学、高等学校学习方法论、大学学习学、大学生学习方法、大学生学习指导读本、大学生学习方法理论导读。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7

  一、课程名称:《商务英语》

  二、适用学生: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三、计划学时:120学时(两个学期,每周4学时)

  四、培养目标:

  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迫切需要我们培养一大批熟练掌握外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善于跨文化交际的国际型商务人才。本课程正是为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和拓广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而开设的。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商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听力技能,使学生能够自如应付各种形式的商务英语听力素材,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在各种涉外商务场所善于沟通和交流。五、课程简介:

  本课程涵盖了商务和贸易的方方面面,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证券投资、服务贸易、广告宣传、跨国经营、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办公文秘、酒店餐饮、全球化品牌等广泛的国际商务知识。六、教学目的: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语言技能为主,商务技能为辅的融实践性、交际性为一体的语言课程。它以大量而真实的语言素材为载体,突出讲授了在特定的商务环境中如何运用英语来说明事物、处理文书、解决问题。通过该课程系统地讲授商务知识和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商务知识的理解,加强商务谈判、商务协作等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利用所学英语语言及商务知识较规范化地说明各项商务事件,解决商务活动中的常见问题。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1)《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Cook,R和Pedretti.M等

  主编;

  2)《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JohnHughes主编

  2.主要参考书目:

  1、《新视野商务英语》(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SueRobbins著2、《体验商务英语视听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原文引进版教材3、《21世纪大学商务英语综合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张静等主编

  六、授课计划、内容及课时安排:

  1、60学时(第3学期,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

  2、60学时(第4学期,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

  七、教学要求:

  1、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适当采用实训模拟机制,以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对课本中的有关话题进行较为深化地学习。重点在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商务英语与商务技能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

  3、借助计算机多媒

  体系统为辅助教学工具,适当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进行“上网作业”以及公文体写作的“上机作业”。

  4、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主题到社会、市场、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撰写各种商务文书,如商务报告、备忘录、商务信函等。

  八、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采用百分制按如下比例评定:课堂参与和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8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更新,我们对中学历史课程教育作用的认识在深化,也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观。在教育部组织编制的21世纪中学历史新课程中,这一思想得到重视和实施。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使新研制的历史课程标准与大家熟悉的历史教学大纲有了许多区别和发展。本文仅就研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课程标准较之教学大纲的发展,谈谈个人的意见,就教于历史教学界的同仁。

  一、研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根据教育部的安排,20xx年春,基础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力量研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夏,完成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xx年秋,开始在国内部分市、县、区实验;20xx年继续扩大实验。从20xx年秋启动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也即将完成。这次研制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在汲取了新中国五十多年中学历史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我国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新的中学历史教育理念:中学历史课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系统历史知识的课程,它应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帮助学生发展的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课程,它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基础课程,应摆脱长期受大学专业历史教育模式和历史研究成果(模式)影响的束缚,不去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内容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它应只向中学生介绍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知识,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和中学生学习需要并有助于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课程新体系。同时,中学历史课程应关注中学生养成良好历史学习态度和历史学习行为,改变目前历史课程主要靠教师一人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使历史课程成为师生平等参与、信息互动、多项交流、共同体验历史过程的多元学习活动;历史课程还应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我国,目前初中历史课程处于非专业历史教育的最底层,是义务教育阶段首次向学生进行的历史教育课程。这个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高峰期,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就相当困难。因此,我们在编制初中历史课程时,就“以学生发展为本”作指导,根据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工作,提出了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初中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原则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国家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必须面向全国初中学生,使学习了历史课程的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原则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只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门基础课,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目标的确定上,必须有别于高中历史课,即知识相对浅显通俗,形式较为活泼直观,课程难度较小,使初中学生都能认知、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性原则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既要考虑全体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要顾及少数喜欢历史课的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特长,为初中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打基础,也为初中学生进入和适应未来社会打基础。

  面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现实,我们在编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时,既考虑东部、特别是相对发达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考虑全国、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一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设计初中历史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使知识贴近现代社会、贴近学生生活,避免抽象历史概念和理论化历史知识的堆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由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结果,以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

  二、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用来指导、规范、监控中学历史学科日常教学、评价及管理工作的教育文件。近五十年来,历史教学大纲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我们对历史教育作用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现行教学大纲的结构、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用课程标准来取代它。当然,课程标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的完善和发展。这次研制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就比现行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有进步、有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明确中学历史教育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长期受大学历史教育及历史学科研究成果的影响,始终没能准确定位,课程内容经常是大学历史课的浓缩。这样的中学历史课有比较严谨的学科体系,有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有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历史理论,但它们超越了中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学习起来相当困难,无形中增加了中学历史教育的难度。因此,定位不准的中学历史课已成为中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课的教育作用。

  在研制历史课程标准时,必须首先给中学历史教育(课程)准确定位。五十多年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有给它准确定位,才能避免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倾向,使新编制的历史课程适合中学生学习。

  根据学校教育阶段划分,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所设置的各学科课程均属提高国民素质的通识性课程(基础课程),历史课亦如此。因此,中学历史课程是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的历史通识课程,它应明显区别于大学历史课这种专业历史教育的课程。它只需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重大的活动(事件、人物),浅显、通俗地告诉中学生即可,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内容体系。初中历史课程更应该如此,不能有过多的知识,不能有空洞的概念,更不能有艰涩的理论和说教。

  2.课程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都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发展。因此,我国21世纪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要把过去关注知识传授的课程,改造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程。这给我们一种启示、一种压力,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把中学历史课编制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这就要求新历史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代社会,使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认知、关注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兴趣;内容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习了历史课程的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都能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同时,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也要求新的历史课程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课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使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多元体验,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规划人生。

  3.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的中学历史教学(课程)体系。

  这次编制历史课程标准,就有改革现行中学历史课程结构,重新构建适合中学生认知的中学历史教育体系的任务。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非专业教育的历史课程内容就应该相对简单、通俗、生动、活泼,而不能是历史材料、历史概念和历史理论的罗列或堆积。因此,必须明确目标:不去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应精选而不是囊括历史知识,改变课程的“难、繁、偏、旧”状况,按历史发展时序,中外有机结合地展现历史,并体现“薄古厚今”原则──增加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中国现代史的比重,增大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思想史、科技史的内容,以主题或专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以必修加选修的方式呈现课程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方便中学生学习,也可以增大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育的质量。

  构建适合中学生认知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是需要一两代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我们这次只不过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所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难免存在不足和缺陷,尤其是跳跃式的历史过程使习惯于历史教学大纲知识体系的中学老师比较陌生。但这种结构可能更适合中学生认知、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坚持了这种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其教学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4.由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重要发展。传统的中学教学大纲主要是让中学历史教师使用的,因而,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规范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这种规范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并以此来保证全国中学历史教育质量。但在旧评价(考试)体系和升学的双重压力下,历史教学大纲对教师的规范作用日益衰减,为提高考试成绩,历史教师只有强化学生对全部知识点的认知、记忆和不断扩充,历史教学最流行的方式就是“满堂灌”,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因而,增加了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难度。在当前,历史教学大纲已演变成只是历史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历史知识和进行各种考试的尺度、标准,它已无法完成国家规定的历史教育任务,也无法为学生继续学习历史和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历史教学大纲这类教学文件已不能胜任担纲的任务。

  历史课程标准力图改变中学历史教育的这种窘境,另辟蹊径,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来设计课程。我们认为,直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可以让历史教师知道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避免教师随意拔高课程难度或拓展课程内容,也使教学评价有了可操作的依据,防止评价要求过高过难,这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种策略。在课程标准中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最低要求──识记层次,这一层次的学习行为要求是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所学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对这类内容我们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讲述”、“说出”、“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表示,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初中历史内容的70%左右;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识记层次的基础上能对所学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对这类内容我们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归纳”、“阐明”等行为动词表示,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初中历史内容的20%左右;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识记、理解层次的基础上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等,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内容我们使用了“分析”、“讨论”、“比较”、“评价”、“探讨”等行为动词表示,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初中历史内容的10%左右。

  5.变知识单向传递为知识多元交流。

  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唱独脚戏──一讲到底,学生多系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项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体现。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已不喜欢中学历史课的现行教学形式,不喜欢学习和接受历史知识的单调过程,因而影响到历史学习的质量,并使历史课变成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

  为改变历史教学的这种现状,中学历史教学必须由单项知识传授变革为知识多元交流,即把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程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真正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递,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这里教学活动的改变是指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为使历史教师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为了方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具体操作实施新课程,我们在课程标准中为历史教师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如“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五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抱负”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范例,给历史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使每位老师都可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元途径,为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6.由重视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习过程。

  这既是对历史教学评价的要求,也是对日常历史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和以升学为首要任务指挥下,我国中小学的评价和教学常常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重视期末或学业结束考试(升学考试不在此列,也应另当别论)。这种思想指导教学与评价有其一定道理:既便于日常教学管理,也便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类(还不包括排名次),更便于对预定教学目标的检测。但它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的及时指导与帮助,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学习结果的倾向更严重,危害也更加明显。这种局面若不能及时扭转,中学历史教育质量就难以大幅度提高。

  重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教学与评价,要求历史教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这对历史教师来说并不新颖,只是过去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实施,把重心放在了学习结果上。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从设计教学方案开始,就必须两者兼顾,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在每一堂课、每一教学活动中都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都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关注──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的基本方法:告知学习历史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概念,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技能,应了解哪些基本理论,并努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样的教学与评价对学生学好历史课才有帮助,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才能使学生喜欢学历史,喜欢历史课,中学历史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相关文章:

电工作业教学大纲07-16

茶艺课程老师个人简历模板12-17

社交礼仪课程论文11-21

店长培训课程总结07-13

课程邀请函06-14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05-17

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总结07-06

课程顾问工作总结9篇01-22

中职《Coreldraw》课程教学方法分享07-17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