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法

时间:2022-01-12 16:39:08 教学方法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1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新。

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传统;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然而,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 “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第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第三,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上述三类系统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一般说来,对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向学生示范的方向发展,把这些方法最终变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这些方法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得纯熟而有成效。对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威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还应努力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新方法,以便逐渐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在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应用和完善传统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应处理好两种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严格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两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学方法的发展,首先应注意继承。继承是事物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联结纽带,它客观存在于语文教学方法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中。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是在此前的教育教学基础上逐步丰富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尤需重视继承,在批判的继承中严格选择,不能丢弃传统的精华。

  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人类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教学方法的发明创造又赋予智力开发以新的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造。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善于学习中外先进教育理论,在继承的同时,注意创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管哪一位语文教师,对教学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语文教学方法2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

  一年级阅读方法

  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做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

  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方法3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作文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报告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语文教学方法4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地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

  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争个透。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事多议等。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戏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三、巧妙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学完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就请学生当一回伽俐略,边演示边解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移动。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终于,麻雀在班级中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就刚才麻雀怎么会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表,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有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四、营造轻松氛围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据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上课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围着桌团团坐,相互交谈,也没有“不许做小动作”的批评。我有时也常采用这种小组形式的课堂教学,便于交流和讨论,还能互助学习。另外,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是制造轻松氛围的前提,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是在共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再现一些奇特甚至有点荒诞的想法或回答,此时,教师应保护、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切不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大胆说的习惯,在自由言论中进行语言实践。

  五、扩大学科外延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应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自然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封闭起来,是学不好语言的。所以,语文学习,仅仅是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我试着把语文学习搬到校园、社会、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内进行。基础训练“听话、说话”中有一个当小导游的内容,在指导上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身临期境,来到校园中,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校园。学完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我就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让他们当一回小记者,向厂内的领导和职工了解水厂的设施和送水过程,不仅是对课文的实践运用,还为习作做了准备。

  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应走向运用和交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体现“小学语文”的作用。

语文教学方法5

  一、怎么理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语文教学方法,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讨论语文教学方法,理应该先弄明白什么是教学方法。然而对于教学方法的定义,学术界颇多分歧;对于教学方法的分类,方案也各式各样。为了直奔本文所设定的主题,我们姑且回避如何定义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换一个怎样理解教学方法的角度来展开讨论。

  参考黄甫全等人的论述,我们将教学方法大致地分解为以下四个层面:

  (1)原理层面

  (2)技术层面

  (3)操作层面

  (4)技巧层面

  一堂具体的语文课

  (1)教学方法的原理层面,或者叫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观,体现了一种特定的教学理念,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接受式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无指导教学方法等等。它们不具有操作性,不能直接运用于学校各科的教学之中,而是通过影响教学主体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各科具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

  在这一层面上所谈论的教学方法,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纲领性的,或者主张一种好方法,并且只看重它的好,并且假设所有好能够被所有人完全地实现;或者贬斥一种坏方法,并且只看到它的坏,并且推论所有的坏都是由于方法本身所造成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价值取向或范式之争,因而也往往相互排斥。第二,是抽象性的,是对一种教学方法从原理的高度、从普遍适用的广度所做的价值判断。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好,那么应该对所有的科目都是好,而不仅仅限于语文教学;如果是坏,那么对所有的科目都一律坏,语文教学自然也含在其中。

  (2)教学方法的技术层面,或者叫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落实在教学的行为和手段上,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法。比如施良方等按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策略这四个方面将教学方法分门别类。多数研究者则采取列举的方式,列举出诸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等。这些分门别类或者列举,与上一层面的观照,往往取不同的名称,但对两层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目前语焉不详。比如上面所说的对话式教学法与这里所列举的讨论法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这一层面上所谈论的教学方法,也有两个特点:第一,从理论上讲,是中介性。它们上接受教学方法观的指导,下具有与学校不同科目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可能性,因而发挥着中介作用。第二,从实践上看,是中立性。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是无效。换句话说,好或坏在这里并不被看成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更多地取决于方法的使用者,几种方法之间往往也可以相互协调和配合。

  (3)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或者叫学科具体教学法。学科具体教学法,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的相聚合,它具有相对固定的教学程序,运用一些特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语文科的课文题解方法、通过形声字来教识字的方法等等。也正因为已经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相聚合,所以从学习的角度讲,教师一经掌握即可操作应用,而不像对话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观需要具体地落实和体现,也不像讨论法等教学策略需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而加以转化。

  在这一层面上所谈论的方法,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方法本身的合理与否。比如阅读教学方法,过去通行的题解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归纳写作特点这样的教学套路,方法本身的合理性就存有很大的疑惑。

  第二,是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也就是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程度,比如朗读法用在说明文教学可能并不一定合适。

  (4)教学方法的技巧层面,或者叫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教学方法在具体场合的运用,它融合了教学方法的技术层面(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学科具体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最终落实和实际呈现,因而体现出不同教师的个人色彩。优秀教师凭借其独特的教学经验、个性品质、能力修养以及教学机智等,使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艺术的境界,有的还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或者创立了某种教学流派。

  在教学方法的技巧层面,人们更关心的是教师的个体,更关心的是个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独创性以及所体现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法的技巧层面不仅仅是技巧,也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它是一个教师在课堂里的一切。

  教学方法的上述四个层面,在研究中、在教师培训时,是可以相对分离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原理层面要贯注在技术层面,要体现为操作层面,最后要通过技巧层面得以落实。一堂具体的课实际上是上述四个层面的融合并实现。有三点需要特别提出:

  第一,原理层面的方法与技术层面的方法,并不完全重叠,两个层面的教学方法也并不一定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可能并不排斥讲授法;接受式教学方法,往往也要借助于讨论法。

  第二,教学理念既体现为教学方法的技术层面(教学策略),也体现为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学科具体教学法)。这两个层面,在我们看来是平行、贯通的,对它们的区分是在理智上进行的,主要是着眼的角度不同如果从各科通用的角度着眼,那么可能更关心技术(教学策略)的一面;如果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着眼,那么更关心的则是操作(学科具体教学法)的一面。或者这样说,技术层面(教学策略)是操作层面(学科具体教学法)的提纯和抽象,因为在事实上并不存在离开具体科目、离开特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第三,因此,如果排除对教师个体因素的考虑,包括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技巧的具体表现,那么语文教学研究应该更关注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即与语文教学内容相聚合的教学方法,即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教学方法观(教学理念)的具体承载者。

  二、 怎么理解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指的是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大大小小、林林种种;但这许多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散乱杂呈的。它们按教学的课堂活动顺序聚合,体现为教学的步骤。比如国外早期的讲学法,分为9个步骤 :

  (1)教师朗读所选文章;

  (2)用慢速度重读一遍,让学生记下要点;

  (3)讲解文章大意;

  (4)逐字分析;

  (5)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分析;

  (6)让学生记忆课文;

  (7)布置班长检查每一个学生背诵这段课文是否正确;

  (8)引导学生就文章大意进行讨论;

  (9)奖励优秀学生。在这个例子中,有朗读、有讲解、有分析、有指导学生记忆、有引导学生讨论等等,在每一项下可以想见还有各式各样的小方法运用,然而它们聚合、统一在步骤这个大框架、大方法里。

  将教学看作是一种课堂活动的顺序,这似乎是很自然的。 事实上,语文教学研究中所讲的语文教学方法,很多时候说的就是这个课堂活动的顺序,比如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等等。

  然而,正如G·J·波斯纳所指出的:但要这样全面地解释教学,还必须至少看到教学活动的两项维量,也就是活动顺序的两项维量。课堂活动可以指师生的课堂活动,也可以指活动的内容。因此教学活动顺序既可以从师生活相互作用的形式(指他们在课堂上做什么),也可以从活动的实质内容来描述。前者一般称为教学方法或方式,后者称作学科内容、课程或教学内容。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维量与教学内容维量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从教学方法角度概括的步骤,其实也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事实上,语文教师在教案的教学步骤与方法或教学环节栏目里,所陈述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有的虽然只写出教学步骤,但那是因为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或自以为熟悉而将其隐含、预设在教学步骤之中。

  也就是说,对语文教学方法,可以作两种描写。一种侧重在教学方法上,以先用什么方法,再用什么方法,后用什么方法或者先怎么教学,再怎么教学,后怎么教学这种方式描写。一种侧重在教学内容上,以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这样的方式来描写。下面以一位老师的《读碑》教案为例,对其前两个教学环节分别描写如下:

  侧重在教学方法上 侧重在教学内容上

  一、揭示课题 一、学生朗读课题(《读碑》)

  二、预习反馈 二、检查生字新语、朗读和预习题,学生畅所欲言。

  教案制作和教学实录,往往是上述两个维量的综合。《读碑》的实际教案是:

  一、 揭示课题学生朗读课题。

  二、 预习反馈检查生字新语、朗读和预习题,学生畅所欲言。

  三、 出示自读要求(在朗读中思考):

  1. 朗读:自由朗读全文

  2.思考:作者读碑的感受

  3.圈划:有关的词语

  4.记录:自己对此的思考

  5.朗读:融入自己的见解,将语句朗读给学生听

  四、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 全班交流(中间穿插对句子的朗读)(在思考中朗读):

  1.彼苍天者,此碑丰哉 / 丰碑千丈学生交流对此句的理解;个别朗读;男生齐读(自豪、雄浑)。

  2.出示课件:课文第13节,学生交流对此小节的理解;个别朗读;全班齐读(悲壮、豪迈、富有气势 / 对长句朗读时停顿的指导)。

  3.其他语句: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六、 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思考、圈划、记录、再朗读这样的步骤学习了课文。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作者由于读了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而加深了他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理解与认识。由原来的壮观、庄严、肃穆中体会到了悲壮感和使命感。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了解了,在那战斗的岁月中,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美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七、 再点题:

  1. 作者为什么要读碑?(学生思考回答)

  2. 出示课件:读历史也需要注释,碑就是历史一条极好的注释。

  3. 齐读课文;教师范读1、6、10、14、16小节。

  4. 出示作业(探究课题):读碑需要注释,还有读也需要注释。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此为主题写三百字左右的文章。

  现在的问题是,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对教学方法采用哪个维量、用哪种方式来描写更好?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问:

  (1)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两面,何者为主导?

  (2)在语文教学研究中,采用哪个维量来描写更为有利?

  三、 为什么主张从教学内容入手

  关于两方面何者为主导的问题,答案几乎是自明的,当然是教学内容为主导。前面讲到,谈论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要注意方法本身的合理与否和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合理与否、合适与否,主要就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讲的。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 ,巴班斯基早就这样说过。

  关于采用哪一个维量来描写语文教学方法,我们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教学方法,而反对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也就是说,主张用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这样的方式来讨论语文教学,而不主张先用什么方法,再用什么方法,后用什么方法那种方式。

  之所以这样主张,有诸多的理由。限于篇幅,下面只从两个方面稍加展开。

  (一)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语文教学目前仍然是以文选型的课文教学为主,同一篇选文不同的教师实际上是在教着有所区别的内容。下面是初中的一篇课文《狼》的六个教例:

  教例一

  (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

  (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

  (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

  (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教例二

  (1)学法之一介绍:成语印证法。

  (2)学法实践,学生分组活动找成语。

  (3)学法之二介绍:辨析一词多义。

  (4)学法实践,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十几组同、近义词。

  (5) 进行词义理解的分类整理。

  教例三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

  ①故事紧张曲折的例子;

  ②语言简洁生动的表现;

  ③狼的狡诈的表现;

  (3)同学们自选问题进行准备,争取发言。

  (4)组织小小组、小组、全班三个层次的发言。

  (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

  (6)同学们分小组创编故事。

  (7)添枝加叶讲故事。

  教例四

  (1)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课文中编者写好了的对课文的评点。

  (2)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课文中的评点。

  (3)教师讲解评点式阅读的方法。要求同学们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点、故事波澜等各方面对课文的各段进行分析、评点。

  (4)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教师组织交流。

  (5)互读互评。

  教例五

  (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

  (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

  (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

  (4)交流与评价。

  教例六

  (1)熟读课文。

  (2)同学们自编课内百字小练习,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测。

  (3)再读课文。

  (4)教师发课堂智能练习解释词义、理解句义、语段阅读。学生做练习,教师组织评讲。

  同一篇课文,有教朗读方法、有教词语理解方法、有教点评方法、有教分析故事情节、有教续编故事等;如果再收集一些教例,可以肯定还有教师在教着别一些什么。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随着教学内容而转移,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教法,往往意味着教学内容有所不同。我们以为,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如果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而单从教学方法着眼,就无从说明教学方法的之所以不同,也无从判断那些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合适与否。

  (二)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

  以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支玉恒施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和一位教研员的评课文字为例。《只有一个地球》两个课时,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一、 题解

  1、围绕地球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2、围绕只有一个的讨论(让学生理解只有地球能够养育生命)

  二、 朗读课文(采用朗读权竞争的方法)

  三、 转入学生默读,并让学生猜老师要问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段里,教师的表演相当精彩)

  四、 老师端出没有被学生猜中的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那一味?

  五、 学生谈味,并朗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力图将味表现出来。

  学生分别提到苦、酸、甜(由甜变苦)等;之后教师边范读边指导。

  六、 让学生就课文的五个方面内容(段落),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

  教师示范:啊!美丽的一叶扁舟!

  七、 逐次讨论学生写的抒情的句子。

  采用发表权竞标的方法,每一个方面的内容竞选出写得最好的两句发表在黑板上。

  八、 教师通过适当的增删、调序,将黑板上的十个抒情的句子变成一段小小的散文。

  九、 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

  老师为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女宇航员、破坏过环境的公司老板。

  在《支玉恒阅读习作典型课例全辑》,课例后附有一位教研员的简评,其要点如下:

  一、 指出整个教学设计的突出优点三大步骤的粗放设计,

  (1。在多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读书后的内心感受;

  2。给课文的五项内容各写一个抒情的句子,并经板书整理后,形成一篇小的散文;

  3。进行了一个针对保护地球环境,联系课内外知识的实话实说节目。)并从理念的高度加以表彰。

  二、 谈应该给予我们的启发。

  (1、多读。

  2、进行情感教育。

  3、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三、 从四个方面表彰实话实说仿拟节目。

  (1。是一次非常切实的口语交际训练;

  2。非常自然有效地联结了课内外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生动有趣、涉及广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忱。)

  四、 赞扬支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多种心理品质的启导。

  并赞叹支老师的课程设计线条虽粗大,而他的心思却慎密如发,课堂反应之快,难以企及。

  上述简评发表在支玉恒著的《全辑》,想必支老师是赞同的;其中有些文字,可能还出于支老师的口授,比如:谈到感情,支老师认为《只有一个地球》虽然也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但它与一般说明文,知识小品不同的是,本课又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也应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与时下流行的评课一样,上述简评的着眼点也在教学方法。但又不是对语文教学具体方法的研讨,而是以教学方法为抓手,志趣在上(教学方法的原理层面)下(教学方法的技巧层面)两头:联上,挖掘其体现或被认为体现了的理念;联下,展示其实现的效果或者被认为是实现了的效果,而效果又被归结为教师个人化的教学艺术。

  比如对三大步骤的粗放设计,《简评》云:如此粗线条的教学设计,为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探究、讨论、发表见解等等,开辟了巨大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可以自由地、自主地驰骋想象,尽情地表现自我,展示个性,这样的教学,实现了真正的以学定教,彻底扭转了过去学生配合教师的不合理现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根本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评课,更像是对优秀成果的鉴定和表彰(如果任课教师自己陈述,则是宣传)。但我们认为,如果公开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某教师的教学好和妙,那么意义就很有限。

  对教案与课例进行研究,关键是做学理的阐释,要在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何以好或者何以不好;这样广大教师才能从中有可学习、有所借鉴,优秀教师个人的成功经验才能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公共财富。而做学理的阐释,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可能要比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着眼更有作为。

  《只有一个地球》确是一堂成功的课。而成功的要诀,在我们看来,在于教师把握住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具体说是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二是指导学生将所体验到的情感表现为抒情的句子。

  支老师对该课文的文体,在理解上应该说是错误的;说一篇文章是说明性的,同时又说它具有丰富的情感,这显然不通。但支老师认为该课文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在语感把握上是正确的。《只有一个地球》其实不是说明文,而是类似于国外所通行的公共演讲 ,它是一篇说服性的演讲稿。说服性演讲,往往诉诸于听读者的情感,通过包含感情的事实陈述唤起听读者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让听读者感受悲、愤、忧、喜,正是《只有一个地球》所要达到的效果;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正是阅读或聆听《只有一个地球》的正确方式;将情感体验还归到文章的相应言辞,正是感悟言语表达的正确方式。支老师的这堂课抓住了这些,或者说,在我们语文知识尚很不充足的情况下,他聪明地生产出了合宜的教学内容。不仅如此,他还聪明地感觉到,将蕴蓄于内心的情感用言辞固定、力求用恰当的语句将它表达出来,正是写作的自然样式,因而也是指导写作的正途。

  上述两方面,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也是可以转化为语文教学公共财富的。换句话说,《只有一个地球》的阅读课,再扩大一点,说服性演讲的听读教学,要抓住情感体验这个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写作教学,应该致力于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达所蕴蓄的情感。如果要学习这堂课,我们以为,主要应该学习这两方面。而一旦把学习的要点放在这两方面,也就是说,正确地把这两方面当作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们会发现,教学方法的选择空间其实是无限的,完全不必拘泥于支老师教法的枝枝节节。

  有些教师,津津乐道于支老师在这堂课里频频使用的朗读权竞争、发表权竞标,其实这些方法是很个人化的,未必要学,也未必学得会。还有些老师,正如那位评课的教研员,对支老师的实话实说夸奖得不得了,其实从教学内容合理性、合适性的角度看,那场实话实说并无多少必要它更多地是演戏给台下面听课的老师们看的,更多地是通过实话实说主持人的活动,向听课的教师们展示他支老师个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比如那播音员般的嗓音、那对学生发言难以企及的敏捷反应。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界有不少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优秀教师,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种所谓的语文教学模式。尽管这模式那模式的宣传并不见少,尽管优秀教师马不停蹄地到处示课讲学,但是情况好象依然如故,普通教师的教学原来怎样,现在好象依然怎样。为什么优秀教师的经验不能推广呢?经常看到有人这样疑问。

  其实不是经验不能推广,而是我们一直没有弄明白要推广的是什么经验。在我们看来,单从教学方法而论教学方法、而论教学艺术、而论教学风格,很可能我们永远也找不到那些要推广的、应该推广的、可以推广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教学方法,就不仅仅是对一种研究方法的主张,它体现了我们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认识,也意味着我们对教学理念的落实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前文说过,教学理念要体现为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即体现为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体现为教学方法,实质是要求体现在教学内容。如果不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那些所倡导的理念,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等,很大程度上就会虚脱,至少在我们语文科是这样的。

语文教学方法6

  一、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角色,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老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能力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激情。

  四、音像视听,创境激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达到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形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况解说。通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朗读想象,体验情感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达到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激情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语文教学方法7

  一、融洽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环境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那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这是我刚从教时的经验教训。近些年来,通过新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我越来越意识到融洽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当新学年开始我接受新班级、新学生时,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会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同学们谈心、交流,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思想动态等情况。并且从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比如,帮助他们化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老师之间的矛盾;给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以经济或其他一些物质的支助;有的学生有病重者我亲自带他们看病,轻者,派其他同学陪同看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使他们觉得老师如同自己的妈妈,又像自己的好朋友,愿意与老师合作、交流,愿愿意听从老师的一切指挥,从而慢慢地喜欢上老师,进而喜欢上老师所教的数学课。特别是初中阶段,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我尤其不动辄训斥,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依法执教,。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经常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他们,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这样才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确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可以把数学问题故事情景化。我讲授“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时,利用了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七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七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七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七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七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七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又如还可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先提问学生,“从咱们村委到咱们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学生回答了好几条)接着问:“那么从村委到学校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所有的人都爱走捷径路,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三、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走上讲台

  课堂教学中,师生是民主、平等的。老师应放下威严的架子,应从教学的垄断者转变为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在教学中产生强烈的号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如果老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互助合作的机会,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无法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也就无法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大堆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

  1.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2.把大课堂分为若干个小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四、优化批改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教师的作业批改多采用“全批全改”。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我教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天要批改90多本作业,计算一下,每天至少要花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批改作业,再加上平时的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可以说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教师为了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批改任务,只好念“紧箍咒”,那些数学基础较差、或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一次次“上当受骗”。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同学平时作业做的很不错,可是一考试成绩很差。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有时也是徒劳无功,同时,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失真度很大,束缚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批改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具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老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

  3.学生讲评业。每天让同学代表上台讲评作业,把作业中有创意、有代表性、有独特见解的方法及时在全班推广,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

  4.教师抽查面批作业。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及时进行抽查,了解同学们知识掌握情况和作业批改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或直接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多种方法,兼顾使用。

  5.成立信息反馈小组。为了及时做好信息交流,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由各科课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全班同学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并对其进行“会诊”,分析出错原因,并督促同学们经常强化纠错练习。(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思路简捷、一题多解、有创意性等典型范例,及时在全班进行交流。

  总之,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教学原则,自觉运用国际教育、教学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而快速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方法8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在参加中职教育的学习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而语文是学习者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方面。可惜中职学习者对语文的学习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中职学习者大都对学习兴趣低,他们的学习基础很薄弱,对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强烈的厌倦情绪,使得教学者在课堂上收效甚微,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改变语文教学的整体结构,以此来引发学习者的兴趣。

  1 培养学习者自行阅读的习惯,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者自行阅读的习惯呢?教学者应该建立起关于语文阅读的教学常规,对学习者的阅读行为进行规范。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是建立关于语文阅读的教学常规的目的,学习者正确的阅读行为可以因此而得到反复锻炼,从而慢慢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因此教学者必须持之以恒长此以往的实施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习者,才能逐步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在课堂上应该启发学习者去学习语文,通过提问区引发学习者的思考

  教学者应该设置一两个关于文章主旨的中心提问去带动学习者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教学者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学习水平和状态,以及学习者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水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这样教学者所设置的提问才能有的放矢,获得显著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学者本身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把握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构思结构和作者在这篇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技巧。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问题上,有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利于学习者去把握整篇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

  3 自主教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习者对事物的认知凌乱肤浅,能力水平总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中职教学者在课堂上应该以学习者为主体,自身为主导,化繁为简。其实在当今信息化教育观念中,自主教学越来越流行,而且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只是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中职院校与一般的大学的上课体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所以上课时间占比很少,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语文这门科其实是一个学生从上学以来就要接触的科目,一直到高中都是一门主课,而且语文这门科目说实话有一点枯燥,很多东西都是死记硬背的,不像数学可以动动脑筋,而上中职之后,选择的专业是语文的话,中职学生就要继续接触语文这门科目。而语文作为我们的第一语言,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熟也不熟,课堂上的知识很可能和以前学过的东西都差不多,而且中职这个阶段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很少会认真的听讲,所以学生抱着反正也是学过的知识,听与不听都差不多,所以上课睡觉、玩手机、讲闲话等这些现象就会随之出现。所以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话,对课堂上的纪律还有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语文本身不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但是它却是一门很有深度的科目,因为它有很多知识点,只要学生能够提升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就会相应的轻松很多。

  4 将游戏带入课堂

  中职学习者文化基础总体水平较低,所以他们很大程度上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他们普遍觉得文化知识枯燥乏味。为了让学习者乐于学习,教学者在课堂上应该创立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这样才可以帮助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最好可以加入游戏环节,使知识点游戏化,娱乐化,学习者学习没有压力,达到一种“玩中学,学中玩”既快乐又有效的双赢境界。

  5 正确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而且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很多知识和能力,在学生步入社会后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语文课程的写作,如果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写作技巧的话,在学生应聘写简历的时候,他的文笔肯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会好一些,此外,还有各种申请书、书信这些,学习语文专业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处理能力。所以正确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方式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现在中职语文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目,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不应该只重视书面上的知识点,还应该重视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而且这些实质性的东西最好能够在学生以后的职场中有一定的帮助,如演讲方面的知识也可以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学生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演讲的技巧,在学生在口才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良好的口才可以帮助学生在职场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除了演讲之外,还有辩论知识点也可以是语文课堂上一个大的知识点,而学生如果很好的掌握这些综合技巧的话,对学生本身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6 总结

  中职语文教学对中职学习者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教学者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以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者应结合中职学习者的培养目标,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充分提高中职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以上是本人对中职语文教学创新方法的初步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欢迎广大教学者对我的方法参考评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一定可以极大地改善语文的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方法9

  讲述法

  讲述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的一种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它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长处是:可以传授新知识,并保持系统性和深刻性;教师可以通过简明的语言讲清问题,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缺点是: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适用的场合主要有:学习课文之初,需要交待学习目的、范围、要点和要求时: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或相关课外知识时;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时;补充教学所必须的各种材料时。

  讲述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严整性和思想性;

  2.讲述内容集中、凝炼,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扣住特点和关键点;

  3.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起伏恰当,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4.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5.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学生主体功能,突出语文能力培养的目的。

  问答法

  问答法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也称谈话法或提问法。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问答法有利于唤起注意,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问答法的弱点是:教师所提问题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理解程度,每次的问答只限于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则处于消极状态,对此应注意避免。

  问答法的运用要点是:

  1.注意考虑所提问题的意义、价值和启发性;

  2.提问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

  3.提问应紧扣中心、重点、难点、疑点、关键词语和句段,并使问题系统连贯,合乎逻辑顺序;

  4.语言要简明;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

  5.要面向大多数及全班提问,必要时,可将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

  6.注意对答间给予全面评价,要鼓励多于批评。

  讲解法

  讲解法是以解释、解说和说明等方式教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多用于讲解课题,解释字词,解说概念,破译文言句段或一些较复杂问题。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讲解法的长处和短处与讲述法的长处和短处近似。当讲述不足以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时,就需要进行讲解,因而,在教学中它们经常结合运用。

  讲解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解内容要体现重点,用语简洁明了,既要有科学的解释,又要有系统的概括;

  2.对含义隐微的字词或其它内容,要鉴别分析,使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3.对关键句段内深蕴的寓意,务须抓住要点,紧扣中心,既要深入剖析,又要浅显明白;

  4.讲解应根据教材分清主次详略,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

  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其价值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了独立学习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评判能力和论辩能力。

  讨论法的指导要点是:

  1.讨论前,教师应选择确定有价值的论题,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围绕论题搜集资料或写发言提纲;

  2.讨论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虚心听取他人见解,作出正确评判,修正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论据,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就论题的实质及关键点展开辩论,因势利导,深化讨论内容;

  3.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及时作出评判性总结,并据实际需要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讨论法有同座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的规模;还有专题性讨论、析疑性讨论、欣赏性讨论等不同的性质。它可以在教学的各步骤中运用,要从实际需要去考虑上述各点,特别应注意防止热热闹闹,流于形式。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帮助学生把知识化为技能,把技能化为熟练技巧,进而获得听读说写的能力和方法,养成听读说写的习惯,使学生取得多方面的适应性。但它只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用,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有时也可以起到扩展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练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但不可过多使用,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负担。

  练习法的运用要点是:

  1.要注意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2.练习的内容要相对集中,有重点,难易适当,注意练习形式的变化;

  3.练习要在单位时间内求得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好的效果,须注意使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

  4.练习的布置应照顾到学生学习的差异,使练习对每个学生都有实在的促进。

  上述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各有自身的特长,要使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科学的、恰当的运用,教师除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要领外,还需深入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方式,熟知方法内部的相关因素。然后才有可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

  语文教学方法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依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法。但即使是最完善的教学方法分类,也不可能迎合一切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而成为“最佳”。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教学方法的分类,来指导我们对于教学方法的科学的、恰当的使用。

  (一)语文教学方法的体系和分类

  教学方法体系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单一教学方法的整体。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才能达到所希望的效果。特别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被引入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之后,语文教育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开始由单一化转向综合化、系统化,进而以方法体系的研究促进了方法分类的科学化进程。

  语文教学方法的体系和分类首先表现为与语文教育过程同步的纵向结构:从语文教学方法体系的纵向结构图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总目标的控制下,语文教学的方法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准备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的方法和检测教学的方法三类。但这仅仅是一种总体的、基本的分类,并不能反映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而能够反映语文教学方法特点的分类体系,在语文教学的横向结构中却可以略见一斑。例如,从听说读写教学方法的分类看:

  听说读写教学方法的分类

  听话训练说话训练 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以目助听法问答法朗读法例文示范法边听边记法复述法默读法解词审题法听忆训练法 描述法精读法借题立意法视听想象法表演法略读法时间构思法要点摄取法补充法跳读法联想扩充法先听后说法归纳法速读法观察分析法先听后读法介绍法浏览法互评批改法听问训练法自由表达法抄读法一题多作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横向分类有多种角度,这些不同角度的分类既反映了语文教学方法本身的丰富性、多样性,也反映了语文教学方法体系构成的复杂性。

  美国的怀特曼认为,全世界的基本教学方法只有五种,苏联的巴班斯基则主张把基本的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而我国的学者则有的将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种体系,即讲授的、训练的、自学的、开放的教学方法体系;有的又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将教学方法分为五类,即讲授式的、启发式的、问题式的、范例式的和放任式的。由此可见,国内外对教学方法体系还没有比较一致的分类标准。对于基本的教学方法分类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具体到语文教学这样一门自成系统、颇具特色的学科,要想确立统一的教学方法分类标准,将庞大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层层分解,做一番科学的组合,去适应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很困难的。

  应当指出: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产物,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其体系结构也会不断变化调整。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和变式

  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方法作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有力手段,要求教师创造设计和灵活运用,使讲授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注重实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并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为此,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最基本的方法以及由基本方法演绎而出的各种方式方法,就要有广泛的了解和使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述法、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作为方法的常规模式、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整体的功能,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但是,教学方法的这些常式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的。

  教学方法的变式将教学方法与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基本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时,多以教学方法的常式作为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点和出发点,而在进一步考虑各个教学步骤或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时,才会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方法的常式具体化,从而确定基本教学方法的某一种变式作为实施手段。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候也直接使用教学方法的常式。

  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是方法模式中比较稳定的和成熟的部分,它们经过长期的应用,已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并且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风格和使用规律。例如问答法,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利用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因而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问答法需要体现思想观点的交流,因此,这种方法在使用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活泼的风格,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而且可以促使人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同时,人们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问答法的使用规律,如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之间须有内部联系,注意由浅入深,注意提问的导向性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模式。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而,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便不断翻新,从而给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带来了生机。

  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不断创新的。例如练习法的变式就有:单一练习法、综合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竞赛练习法、诊断性练习法、创造性练习法等等。同时,这种方法的变式在教学实践中还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是语文教学方法常式的生命力之所在。

  由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在教学中是作为某种基本教法的运用手段出现的,因此,方法的常式与变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而构成了一种方法的系统,例如讲解法的方法系统:

  讲解法

  解题方式 讲解方式解疑方式语法分析式直述式举一反三式内容提取式指点式温故知新式线索串联式启发式侧面引导式结构部析式归纳式比较解疑式

  这种方法的常式与变式的关系说明,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时,需要首先了解这一方法的本质特征,弄清这一方法系统的构成。不了解这一方法所涵盖的种种方式,就无法使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得到灵活的运用。同时,如果弄不清种种教学方式的分类归属,也很难使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体现出这一方法应有的特点。

  总之,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某些方式组成的。当各种教和学的方式结合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时,有关各种方式运用上的协调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同样一些方式可以包含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当它与其它方式相结合时,就会形成另一种教学方法,并起不同的作用。例如,提问的方式列入讨论法时,提问式将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并有可能凌驾于被选人的其它所有方式之上;而将它列入讲述法时,提问式就不再占中心地位,基本上是用来帮助理解和识记教师讲述的内容。同样情况,在这两组教学方法中,都可以把类比的方式列入,但在前一种场合,类比的方式将用来证明论述的观点,而在后一种场合,类比的方式则用来给学生加深印象,促进更好的理解和识记。

  教学方法的职能

  教学方法是用以教人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所学的对他们今后的各种能力起多大作用。这样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从方法论来说,重要的不仅在于把有效的方法加以分类,而且在于强调指出这些方法的职能意义。

  当代语文教学特别强调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发挥创造精神,因而它便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的作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观,这是语文教学方法职能的一个基本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教学过程结构中的地位可描画如下: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 教学组

  内容 方法 织形式

  如果教学方法运用适当,充分发挥了它的职能作用,那么就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顺利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的概念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研究“怎么教”的问题,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落实,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方法,不仅系统庞大,而且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使用不当,就不能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们常以“教学得法”或者“不得法”来概括和评价教师掌握运用教学方法的水平,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上要想获得成功,决不能忽视对于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同时,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也是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不可少的基础。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语文教学方法是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程度,为完成一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中采取的具体手段,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容易与语文教学方式混同。比如,在一堂讲读课上,教师决定选用朗读法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实际上教师是通过教师范读、个别学生试读以及全班集体朗读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细节,或者说,教学方式是落实教学方法的细小措施。这是需要注意区别的。

  语文教学方法同语文课的课型是不应混同的。课型,是从总体上讲的课的类型,比如精读课,就不能把它理解为精读法,因为精读课指的是教师对这一堂课的定性,是这一堂课的总体设计,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与课型虽然有关系,但决不能混为一谈。

  语文教学方法同语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的关系也是不应混同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的工作顺序或步骤,教学方法则是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一堂作文课,先讲有关知识,再读有关材料,而后又进行口头作文、集体讨论,最后定提纲、开始写作。在每一个步骤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才能落实每一步,进而完成这一教学过程,这是不能混同的几层关系。

  由于教学方法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现象,因此,要想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方法这一概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看,可以把教学方法规定为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和控制这个活动的方法。从学生认识活动的目标看,可以把教学方法规定为以一定的逻辑途径,使学生自觉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总之,“方法直接记录下来的不是在客观世界中实有的东西,而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当怎么行动”。

语文教学方法10

  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有以下措施:

  1、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语文教学方法11

  1、增加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背诵与阅读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总结记录了中国古时各个朝代的经济、文化以及各方面的现象,且用词优美,感情丰富,形式多样。古诗词朗诵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中国小学课本中出现频繁,也广为流传。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增加比较容易记忆与理解的古诗词是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

  2、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加入更多的传说与历史故事

  传说与历史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很多传说用或简单、或传神、或诙谐的描写让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栩栩如生,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让学生分明善恶。而历史故事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史实,能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言传统的礼节与习俗,端正学生的思想。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合理引用传统文化就不能缺少对于这些传统故事的阅读。

  3、增加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比重

  古典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名著的阅读就仿佛是历史的重现,能够更加鲜活地展现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能够了解当时的风俗民情,能够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4、将传统文化渗入阅读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若想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自主阅读的能力,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与阅读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关系,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才会事半功倍。对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方式,在传统文化阅读的时候营造出一种意境与气氛,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合理引用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于出色传统文化的理解。但传统文化的引入不能生搬硬套,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在引用传统文化的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当下的外来文化,促进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共同发展,开创中国新时代的新文化。

语文教学方法12

  一、小组学习法的选择

  小组学习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直接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打破教师的一言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更是加强生生之间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山地回忆》时,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法”,首先,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①妞儿刚出场时对八路军战士是什么态度?她为什么这样?②这篇文章有怎样的语言特点?③文本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使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获得高效的实现。

  二、先学后教法的选择

  先学后教法的最大亮点就是在课的开始学生就进行自主学习,直接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而且,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要立足于语文教材,要鼓励学生在先学后教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本文就对先学后教模式在教学《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先学:明确学习目标,即了解新闻最主要特点。感受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意义的写法。学习杨利伟的刻苦精神,等等。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也为后教环节提供方向。当堂练环节:①杨利伟为什么能被选中上太空?______②杨利伟被称为“当今年轻人真正的偶像”,这与当代一些中学生追捧的星有什么区别?……后教:针对上述两个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有学生提出:杨利伟是除了工作一无所长的人吗?什么人才应该是我们的偶像?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课堂能够高效地实现。从该过程可以清楚看出,整个过程学生一直处在主动的求知当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而且,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教无定法,除了上述两个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直观教学法、应用自主探究法、情境创设法等等,这些都是课改下我们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最大化地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语文教学方法13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一)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营造良好阅读气氛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图书,配置较大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软环境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如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等。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五、大胆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

  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14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孩子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同时他们也热爱模仿。首先,从老师自身来说,要不断积累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要关注当下的重大新闻事件,并能对此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想象,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语文老师,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崇拜和模仿心理的。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见多识广、出口成章的语文老师,都有可能是学生喜欢阅读的原因。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和好文章推荐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教师要树立起多读少讲的预读理念

  新教材的编排中,阅读课文的比重明显增大,这有利于教师指引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理论方法应用到阅读实践中来,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阅读课文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首先引导他们根据阅读提示,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然后老师再有目的、有计划的编排自己的训练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自学情况,选择学生特别有兴趣的几个问题进行全班学生的自主讨论。让学生从自主思考阅读实践中学习到读书的方法和乐趣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阿里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提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思考。教师可以问:“阿里山的云雾让作者感到惊愕与喜悦的原因有哪些?”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的反复阅读,从而理解阿里山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阿里山云雾的特点。

  3、自读文选帮助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

  人教社的《自读课本》是为了迎合新课改的号召,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编写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级对号入座、分册阅读,里面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为学生自主的运用语文知识阅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己的思考内容。

  例如学生在学习长征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另一首民的描写长征的词《江城子、忆长征》,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己寻找与长征有关的诗词进行阅读,喜欢的还可背诵下来,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教学方法15

  一、高效阅读法的优势

  (一)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记忆

  阅读是接收信息的过程,记忆是存储信息的过程,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对于稍有难度的文章,如果以每分钟600字的速度去阅读,眼球快速运动,大脑积极思维,结果留在人脑中的信息可以达到80%~90%。如果以每分钟不到300字的速度去慢读,结果留在脑海中的信息不足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快阅读传递给大脑的信息是快镜头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加速记忆。

  (二)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理解

  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快读书比慢读书更能理解读过的内容。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以不变应万变,高效阅读基础有了,水到渠成,高效解题不再是问题,高分高能高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语文课改的根本就是阅读教学的改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解题亦不在话下,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数量上涨,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

  二、高效阅读教学的程式

  (一)固定程序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高效阅读也不例外。依据定势理论,固定程序阅读法把阅读分七个关键点:题目、作者、出处、基本内容、重要事实、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新思想和读后启示。正所谓熟能生巧,把这种阅读程序固定在脑海里,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遵循着内在的规律,便可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当然,在实际阅读中会也要根据阅读资料的变化做适当调整改变。

  (二)计时量化阅读

  在熟记阅读七个关键点后,就要进行计时量化阅读。所谓计时量化阅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动机,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计时量化阅读的方法如下。(1)拿到材料后,不能翻看,待听到“开始”阅读的命令后,开始阅读。(2)阅读后抬头示意,并记下自己每分钟的字数即阅读速度,要求用平时的阅读习惯一次性阅读,记下速度后不能重复阅读。(3)阅读完材料后,闭目回忆文章内容。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键语句,整合答案,完成测试题。(4)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速度(文章字数/时间),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此外,笔者为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份训练档案(见表1),结合考试设计十道题,当堂完成训练,计算自己的分值。由于实现了量化,每次训练都可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速读(计时阅读)、精答(笔答测试题)、严判(根据统一标准判分数)、细算(计算出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四个步骤。小组长定期检查组员是否有进步,跟踪调查,做好记录,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教师要协助分析学生阅读速度慢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高效阅读可操作性极强,所选文章内容宽泛。起步阶段可选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此后,逐渐中期选择科普类或者人物传记类文章,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难度,以便学生提高。

  三、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速读整体感知阶段(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节给学生播放学习的视频资料,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行为规范与快速阅读的意义,熟悉并牢记上课流程,拟写班级阅读口号。明确强化如下要求。(1)阅读目标:合格速度>600字/分,最终目标为1600字/分,同时理解率>70%。(2)明确阅读效率的计算方法:阅读效率=速度×理解率。(3)熟记七步固定程序,解题即照单购物。(4)要有积累本和习作本。(5)明确奖励机制。第二节开始至第六节进入速读正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阅读文本字数由600字逐渐上升到20xx字,选择较为浅易且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全部选用选择题,每节课训练两篇,五节课共训练10篇,篇目已经确定,有《生死攸关的烛光》《鲁迅先生记》《第一支玫瑰花》《伞》《离别的礼物》《第一次挣到的钱》《别让你新奇的念头溜走》等。

  (二)第二阶段:速读强化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开学第一周为速读强化周。课堂基本板块不变,但阅读文本字数由900上升到2500,每节课训练两篇,难度适中,题型全面。经过一周的强化,学生对速读模式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可以指定篇目课下进行阅读,然后利用3、4月份每周五课上时间集中训练一次。(2)一年级下学期3、4月份每周四第七节安排一节快速阅读研讨课,利用第八节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讨,以便更好地使高效阅读与教材篇目、校本教材等有机结合。(3)一年级下学期4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速读大赛,从每班抽取3~5名代表,以答题的形式赛出高下,选出学校的速读之星。

  (三)第三阶段:复述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一年级下学期5月份进入复述阶段。5月份后两周的周五和六月份的周五课进行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这一阶段选文难度与审美趣味要比快速阅读强一些。在学生复述基本达标的基础之上,即符合七步固定程序,语言流畅,要求学生把复述材料和写作适当联系,可以写300字左右短文,或谈感想启示,或谈素材的运用方向,把读写结合起来。(2)一年级下学期5、6月份依然保持每周一位教师做一次研讨课的惯例,围绕复述进行研讨,及时交流研究复述中师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过渡。(3)一年级下学期6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复述大赛,可由班级推荐代表参加,最后选出学校的复述之星。(4)利用6月最后一节阅读课进行复述检测,主要由学生当堂复述表现来评定,评选出复述之星。

  (四)第四阶段:速读加复述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利用四节课,选用八篇文章,除了进行速读必要的训练之外,由浅入深,梗概复述、程序复述、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四种复述方法加入其中,在此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写出材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所给素材的运用方向,还可以将文章浓缩成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加入适当议论,形成议论文的片段,储存在作文素材本里。

  (五)第五阶段:精读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10月份,精读第一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小说,进行精读第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在设题上:前两节四篇文章侧重在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上,后两节侧重在主旨和艺术手法上。11月份,精读第二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散文,进行精读第二阶段的训练,教师在挑选散文文本时,注意照顾全面,例如:抒情性的、说理性的……,前一节课,要求注意散文的形散神聚的问题,后三节注重主旨和艺术手法。12月份,精读第三阶段。利用四节课,进行科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不同文本特点,根据文本特点命题,按学校安排的课时进行训练。1月份,精读第四阶段。利用四节课,将高效阅读和专题复习相结合,利用两周时间进行文言诗文训练,一周文言文阅读训练,注重考试方向,侧重文言翻译,强化理解率。诗歌鉴赏用一周时间,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高效训练,速度和理解率都要强化。

  (六)第六阶段:解题阶段(二年级下学期)

  1~2月份,解题第一阶段。利用每周两节课,依次进行小说、散文、科技文、实用类文本的答题技巧训练。3~4月份,解题第二阶段。3月份前三周进行文言文答题技巧训练,3月份第四周到4月份前三周进行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训练。4月份第四周,将整个高效阅读进行总结、盘点,并总结出考场如何进行高效阅读、高效答题的方法。

  四、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

  (一)同年级对比实验取得的成果

  在一、二两年级内,笔者对所带一班、三班进行对比教学。在一班主要使用高效阅读教学,而在三班中仍然使用普通的教学方式。经过两年的实践对比,一班同学在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率上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在四次期末考试中,一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106分左右,三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分在98分左右。一班学生普遍反映,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阅读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对课外阅读也更加感兴趣。许多语文问题,能触类旁通。笔者认为,高效阅读教学相对来说,更适于目前中学教学现状。

  (二)校内推广取得的成果

  在推行高效阅读教学之前,许多学生阅读量相对较小。学生阅读主要局限在语文教材、语文课外读物和几本作文选。推行后,学生阅读兴趣明显增加。学生开始把语文教材作为学习语文的框架,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同类文章,进行阅读赏析并交流心得。比如,在讲述《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以“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进行写景类文章讲解后,许多学生找到《经典散文一百篇》《朱自清散文集》《名家名篇》等书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视野慢慢地扩大,能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1.语文学科教学方法

2.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方法

3.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方法技巧

4.中学语文学科组教学方法

5.语文学科组教学方法有哪些

6.语文学科教学方法4篇

7.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方法(8篇)

8.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方法8篇

9.语文老师合作性的教学方法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