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方法
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那么什么样的记叙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方法1
一、分析结构,理清脉络,抓住中心
一篇出色的记叙文,总是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一定的中心思想。作者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现实的生活材料进行剪裁放到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合理布局,使之衔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文章的篇章结构。在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以结构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分析记叙文的篇章结构,就是要提示文章怎样根据中心思想组织安排材料,如何通过一定的结构层次来表现中心思想。分析篇章结构,一般采取以下步骤:
1、熟读课文,弄清脉络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把课文弄熟了,就能理清作者的构思方法,如写了哪些材料,如何剪裁,怎样安排思路,如何发展,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好处,等等。
2、划分段落,理清层次
划分段落指的是意义段。在记叙文中,一般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所记事的不同性质或文章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记人叙事,安排材料和层次的。划分了段落,概括了段意,就可以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全文的轮廓有个概括的认识。
3、抓住重点,进行分析
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不能停留在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工作上,不能为划分段落而划分段落,而是为了更好地分析文章结构严谨的一些特点和技巧。一般说来,分析记叙文篇章结构的特点和技巧,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线索,把握中心
文章一般都有线索贯穿全文,这条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情感等,有的文章甚至有双线、明线和暗线,弄清了文章线索就能把握全文的内容及中心,这点非常重要。
(2)分清主次,注意详略
每篇文章在选材上各有其特点,而不管如何选材,都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但不管如何选材,都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就不惜泼墨,大写特写;与中心关系较疏远的,就惜墨如金,一笔带过。这样,写进文章的材料也就有主次之分,详略之别了。我们在教学时,应该花较多的气力把主要的、详写的地方讲好,次要的、略写的地方则可讲得简单一些。总之,要分清主次,注意详略。
(3)分析开头,讲好结尾
写文章有这么一句俗语,一篇好文章,最好具备三个要求:凤头,猪肚,豹尾。足以证明,一篇好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分析记叙文时少不了分析开头和结尾,这些往往有提挚全文主题中心的作用。分析好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主旨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记叙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分析语言,挖掘内涵,掌握技巧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出色的记叙文,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严谨的篇章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记叙文的语言都有通俗易懂、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等特点。在教学时,要从每一篇文章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特定的语言因素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丰富的语言词汇,不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和技巧。
我们所讲的语言,包括字、词、句、词法、句法等。所谓关键的重点词语、句子,是指那些深刻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
1、人物性格化的语言
记叙文少不了要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就离不开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如七年级语文中《社戏》一课,它就运用了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了六一公公、双喜、桂生等。比如,双喜说话:“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一方面承认偷了豆,另一方面尽力掩饰转移话题,可见双喜的机灵和反应灵敏。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有些是很富于表现力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往往能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出事物的内在含义。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分析得好,既可使学生具体真切地看到人物的鲜明形象,又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3、含蓄而精辟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有些是比较含蓄而精辟的。在进行教学时,要分析出它的“言外之意”,从而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如鲁迅《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文字非常含蓄精辟,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如果始终不渝地奋斗、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感染力。
4、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我们知道,记叙文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但为了增强其感人的力量,作者往往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地抒发感情,对叙述的人物和事件表示爱或憎的情感,对美好的事物注入满腔热情,以此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方法2
一、抓住文章的本质进行教学
在教学写人记事记叙文时,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本质,即从何人、何事、何情、何理几个方面来进行概括。细分起来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把握主人公的情感主线。
1、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为:人+事+情/理。写人记叙文注重表现人物的品质,即情。写事记叙文注重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即理。但不管讲情还是讲理,首先,还是要把整个人物、事件说清楚。
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主线
无论是写事记叙文还是写人记叙文,只要有人,就会有情感。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引导学生把握住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主线,那对于理解、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课堂中,教师出示阅读提示:“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准备交流时,教师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同学读书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在不断变化。刚开始是高兴,接着皱起了眉头,不久又露出了笑容。这是怎么回事呀?谁来说说?”接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就说到了自己的表情之所以会有这些变化,是因为文章中的玲玲的情感变化引起的。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教师立即板书。随后,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教师并没有生硬地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描写玲玲表情的词语,而是关注学生神情的变化,从而了解到学生表情的变化来自于玲玲的情感变化。这样一来,扣住了主人公的情感主线,不仅能让学生更贴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还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和表达方法进行教学
写人记事类记叙文在教学上除了抓住材料的选择(选取的事件)、人物的塑造上去分析,还应从语言的运用上加以分析,扣住文中的关键字词,领悟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更深刻、透彻地学好记叙文。
1、品析文章的精彩语言
文章中精彩的.语言的确是字字珠玑,如果我们能扣住文中最精彩、关键的字词,那更能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观摩课上,来自赣州地区的钟永刚老师就紧扣《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的精彩字词为我们带来了一番精彩绝伦的解读。在课堂中,钟老师出示了自学问题:“找到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交流交流,并试着用四字词语概括。”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后,钟老师带领学生找到了几个关键的词句:“医家都不下药了”,“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进行解读,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病重即将要死的人物形象。之后,钟老师再抛出第二个问题:“读读找找严监生未断气的原因。”这一下,钟老师紧扣住“两个指头”的意思进行教学,抓住大侄子说的“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二侄子说“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奶妈说的“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后,严监生的动作:“把头摇了两三摇”,“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以及赵氏明白意思挑去一茎灯草,“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进行学习、揣摩,一个吝啬鬼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文章是无法教完的,学生也是无法学完的,我们教学生,无非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以致用。所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记叙文大多采取描写、叙述的方法来进行写作。那么,怎样写成了我们学习的重点。在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中,大多采用的是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常用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当然,可以根据年级的高低,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模仿。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比喻句开始学起。二年级下册的课本中出现了许多的比喻句,如《难忘的泼水节》《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等,而且“语文园地八”中的“读读记记”也全都是比喻句,这些都可以做例句,让小朋友学学练练。中高年级的话,则可以训练段的仿写。如五年级下册的课本中,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就是“人物描写一组”,这组文章的节选,大多是利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可谓入木三分。在学习这组文章的同时,如果不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描写方法,并指导学生练笔的话,岂不是非常可惜?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所有的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不管是阐述道理的,还是赞扬品格的,都应当放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更深一步的学习、体会。不然,文章的教育意义就没有体现出来,不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玲玲的画》一文,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但这只是书上说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有,而且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所以,在教完这一课后,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有没有通过动脑筋,让坏事变成好事的?在短暂的沉默后,有学生就想道:自己的衣服被红墨水弄脏了,后来,自己就用红色在那个位置染了一朵小花,这样衣服变得更漂亮了。还有的学生就说道:自己的裤子不小心划了一个小口子,很心疼!后来,请妈妈帮忙绣了一朵花在上面,不仅遮住了小口子,而且裤子还变得更漂亮啦!我想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得来的道理,一定会比从书上得到的道理理解得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