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几个问题
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几个问题。职业生涯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是现代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在学科领域, 有关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模式研究颇多。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对相关职业生涯理论的研究文献做出了一些总结,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1908年, 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波士顿创办了职业咨询所,1909年,他又撰写了《选择一个职业》一书,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运用了“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这一专门学术用语,标志着职业指导活动的历史性开端。帕森斯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开启了职业指导理论的先河,建构了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人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1937年,美国职业指导学会对职业指导做出了进一步的界定:帮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安置就业并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过程。1951年,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帕(Donald E. Super)对职业指导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加以体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以满足个人的需要,同时也造福社会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它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工程师帕森斯创建了对生涯发展理论有巨大影响的人—职匹配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职业生涯阶段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在关注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工作以外生活的选择与发展。这时候先后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埃德加·施恩(Edgar H.Schein)提出的“职业锚”理论和萨帕提出的“生涯”概念。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柏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只有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通常,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书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从某一类工作或某一组织出发,把职业生涯看作其中一系列职位构成的总体;另一个观点则把职业生涯看作个人的一种功能,而不是某种工作或某一组织的功能,这种观点认为,每个人实际上都在追求一个独特的职业生涯。
米切尔·阿瑟(Michael Arthur)、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 Hall)和芭芭拉·洛伦丝(Barbara Lawrence)认为,职业生涯就是个人长期从事一系列工作的经历。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曾指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二、职业生涯管理发展理论
1.人的发展理论。人的发展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许多学科的共同课题。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探讨历来就是中外思想家们关心的重大课题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六艺”的要求,即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理想中的“完人”是在理性支配下,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人。人的发展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之一,实际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终生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的生涯发展专家施恩认为人的发展过程,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生物和社会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随着人的成长和发展,人的身体和化学方面出现了预期的变化,诸如形成青春期和更年期,与此同时,社会和文化的“年龄层”系统使一个人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如何行事有了一系列的预期,如儿童时期耍性子、好冲动和贪玩。(2)涉及个人的家庭关系。例如青年时期,一个人的家庭问题与自己的亲身父母和取得独立地位的问题相关。(3)涉及人要有工作和建立一种生涯。现在的男女都面临这样的问题。